第一百六十五章?? 精准部署(2)
“皇上,臣以为,朝廷防御之重点,除开山东,还有湖广与河南两地,湖广一地必须固守,此任务交付湖广总兵左良玉即可,定能完成,朝廷与闯贼李自成争夺河南一地,如此可稳固南方之局势。。。”
“非也,臣以为,朝廷大军应该主动出击,分别从山东、徐州以及庐州等地开拔,收复河南,威胁北直隶,闯贼李自成必须要拿下山海关,才能够保证京城的安全,暂时无暇顾及北直隶各地,李自成一旦率领大军进击山海关,则是朝廷收复北直隶的大好时机。。。”
“皇上,臣以为马士英大人之建议可行,朝廷大军可趁着闯贼李自成发兵进攻山海关之际,突然出击,如此李自成猝不及防,无法应对两面之进攻,必定失败。。。”
“皇上,臣附议,闯贼李自成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作战,正是我朝最好之机会,此刻出击,定能事半功倍,一举收服北直隶,收服京城,万不可犹豫啊。。。”
。。。
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朱慈烺则是看着地图默不作声,只要朝中诸多大人有进取之心,那就很不错了,不要强求他们有多么长远的战略目光,况且众人并不知道历史的走向,更不知道远在沈阳的后金鞑子,会在三天三夜的时间奔袭近千里地,占领山海关,打败李自成。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出兵山海关,四月二十一日,一片石之战役开始,四月十八日,后金鞑子在多尔衮的率领之下从沈阳出发,四月二十日,后金鞑子抵达山海关,三天时间奔袭千余里地,这期间,吴三桂已经表示臣服后金鞑子,恳请后金派兵驰援山海关,不过多尔衮很聪明,他率领的满八旗的精锐大军,并未直接出击,而是在李自成与吴三桂杀得两败俱伤、吴三桂已经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才命令大军出击,一举打败了李自成。
这段历史,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不大可能出现多大变化了,也就是说,吴三桂肯定会归顺后金鞑子,李自成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注重后金鞑子,没有注重辽东的局势,更没有想到后金鞑子会抓住这个时机大举进军中原。
朱慈烺曾经也想过,派遣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前往京城的时候,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联系,不过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有太多行不通的地方。
山海关依托京城,才能够抵御后金鞑子,成为大明京城一道最为稳固的屏障,李自成攻陷京城,意味着大明朝廷在北方完全失去可以依靠的武装力量,如此情况之下,山海关的吴三桂夹在李自成和后金鞑子之间,失去了京城这个依托,无法独立生存,要么归顺李自成,要么归顺后金鞑子,没有第三个选择。
朱慈烺远在南京,根本无法给予吴三桂任何的支援,朝廷在南方内部尚未稳定的情况之下,不可能贸然派兵进攻李自成,更是不可能驰援山海关,如此情况之下,联系吴三桂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可能暴露朱慈烺的相关部署。
说到底,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厮杀,李自成与后金鞑子之间的征伐,都是给朱慈烺争取到时间,让朱慈烺能够从容的整合南方的军事力量,至少要形成自保的能力。
从三月初到四月初,近一个月的时间,朱慈烺已经做到最好,杨文聪前往山东,整合山东境内的所有军队,韩垍出任山东巡抚,给予杨文聪最大的支持,程仲地和孙明凯前往凤阳,整合驻守凤阳的大军,廖元杰和胡华山前往徐州,整合驻扎在徐州的大军,邓世秋和李继周则是留在南京,整合南京及其淮安等地的所有兵力,朱慈烺给他们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若是整合了这三路大军,则朝廷直接掌控的大军,可以达到五万人至十万人之间。
凭着这些兵力,自保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其次就是庐州总兵黄得功掌控的军队,可以直接为朝廷所用,黄得功麾下的大军总兵力四万人左右,战斗力尚可,若是遭遇到激战,可以直接拉出去。
剩下的湖广总兵左良玉,河南总兵许定国,江西总兵刘良佐,福建总兵郑芝龙,四川总兵秦良玉,云南的黔国公、征南将军沐天波等人,秦良玉和沐天波效忠朝廷,其力量可以直接调遣,其余人则是拥兵自重,短时间内无法依靠,可惜秦良玉与占据四川的张献忠激战,损失惨重,其麾下的白杆兵几近全军覆没,力量不是很强大,沐天波世居云南,其麾下的军士战斗力亦不是很强,相反四川参将杨展,崇祯十年武进士第三名,一直都在四川坚持与张献忠作战,其麾下军士数量虽然不多,战斗力倒是不错。
如此情况之下,最为重要的还是自保,自保的情况之下,彻底整合南方的力量。
在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之后,朱慈烺早就有了决断。
朝廷最为主要的对手,依旧是后金鞑子,占领京城之后的李自成,自我膨胀厉害,所作所为得罪了天下的士绅,也令很多的百姓心寒,失去了最为根本的支持之后,李自成不可能坚持多长的时间。
不过朱慈烺还是要祈求菩萨保佑,让李自成与后金的多尔衮拼死厮杀,尽量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牵制多尔衮,削弱后金鞑子的力量。
这个时间不可能很长,李自成最多能够撑到五月份至六月份左右。
多尔衮很聪明,入关占领京城之后,最大限度的招降各地的明军,而且从关外大规模调遣汉八旗军士入关作战,同时也敢于任用归降的明军将领作战,这样其就能够腾出手来两线作战,一面对付屡战屡败、仓皇逃离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一面对付羸弱不堪的南明小朝廷。
如果没有朱慈烺的穿越,后金很快就要统领中原,建立起来大清王朝。
可惜的是,多尔衮怎么都不可能想到,他遇见了穿越的朱慈烺,注定要撞到铁板上面。
历史的洪流,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拐点。
朱慈烺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明军有着强烈的恐金症,不敢与后金鞑子面对面作战,穿越的他,竭尽全力的训练明军,整顿军纪军规,就是要克服恐金症,不过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能短时间之内大幅度提升,这需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弥补。
朱慈烺计划之中,与后金鞑子在山东的第一战至关重要,务必获得全胜,形成对后金多尔衮的巨大震慑,由此仓皇逃离的李自成,以及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亦能够受到鼓舞,转过头与后金鞑子继续作战,如果形成这样的态势,则南北相对峙的局面就能够快速形成,多尔衮仔细思考之后,肯定将重点兵力投入到彻底剿灭李自成的战斗之中去。
到时候,朱慈烺凭着南方的财力,以及百姓的支持,短时间之内就能够集聚足够实力。
这是最好的局面,也是朱慈烺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的。
争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众人都看向了默不作声的朱慈烺。
朱慈烺看向了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庐州总兵黄得功。
“黄总兵,你是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黄得功楞了一下,连忙对着朱慈烺抱拳行礼。
“皇上,臣、臣想不到那么多,皇上怎么吩咐,臣就怎么做,臣麾下的军士,拼死也要报效皇上,报效朝廷。。。”
一边的高杰,看向黄得功的眼神有些复杂。
朱慈烺并未想着黄得功能够做出回答,黄得功作战勇猛,忠心耿耿,但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不可能提出来多少战略方面的建议,且黄得功接下来每一步的行动,朱慈烺都会以密旨的方式操控,必要的时候,还会派遣军官前往指挥和协调。
在如此的场合开口询问黄得功,无非是表明了对黄得功重视的态度。
朱慈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日这个场合,他不会专门讨论接下来的作战部署事宜,谁都不敢保证作战部署不可能泄露出去,一鼓作气往北直隶方向冲锋进攻肯定鼓舞士气,可这是找死的行为,恐怕士气还没有彻底的鼓起来,朝廷就已经一盘散沙了。
对于众人踊跃讨论的态度,还是要表示支持。
略微沉吟了一会,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刚刚诸位大人都明确了态度,都想着朝廷早日稳定北方之局势,朕很欣慰,今日之内,结合朕刚刚说的局势,诸位大人将各自的建议详细写出来,朕会详细斟酌。”
“好了,今日的朝会到此打住吧,诸位回到各自的官署去做事情吧,朕若是有事情商议,让司礼监的太监前去传召。”
“黄得功,你且留下,朕还有话要说。”
众人都离开暖房之后,朱慈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南京的气候如此的炎热,不愧是大火炉之一,好在他的注意力集中,能够挺住。
“非也,臣以为,朝廷大军应该主动出击,分别从山东、徐州以及庐州等地开拔,收复河南,威胁北直隶,闯贼李自成必须要拿下山海关,才能够保证京城的安全,暂时无暇顾及北直隶各地,李自成一旦率领大军进击山海关,则是朝廷收复北直隶的大好时机。。。”
“皇上,臣以为马士英大人之建议可行,朝廷大军可趁着闯贼李自成发兵进攻山海关之际,突然出击,如此李自成猝不及防,无法应对两面之进攻,必定失败。。。”
“皇上,臣附议,闯贼李自成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作战,正是我朝最好之机会,此刻出击,定能事半功倍,一举收服北直隶,收服京城,万不可犹豫啊。。。”
。。。
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朱慈烺则是看着地图默不作声,只要朝中诸多大人有进取之心,那就很不错了,不要强求他们有多么长远的战略目光,况且众人并不知道历史的走向,更不知道远在沈阳的后金鞑子,会在三天三夜的时间奔袭近千里地,占领山海关,打败李自成。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出兵山海关,四月二十一日,一片石之战役开始,四月十八日,后金鞑子在多尔衮的率领之下从沈阳出发,四月二十日,后金鞑子抵达山海关,三天时间奔袭千余里地,这期间,吴三桂已经表示臣服后金鞑子,恳请后金派兵驰援山海关,不过多尔衮很聪明,他率领的满八旗的精锐大军,并未直接出击,而是在李自成与吴三桂杀得两败俱伤、吴三桂已经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才命令大军出击,一举打败了李自成。
这段历史,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不大可能出现多大变化了,也就是说,吴三桂肯定会归顺后金鞑子,李自成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注重后金鞑子,没有注重辽东的局势,更没有想到后金鞑子会抓住这个时机大举进军中原。
朱慈烺曾经也想过,派遣卢元达和龙祖山等人前往京城的时候,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联系,不过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想法有太多行不通的地方。
山海关依托京城,才能够抵御后金鞑子,成为大明京城一道最为稳固的屏障,李自成攻陷京城,意味着大明朝廷在北方完全失去可以依靠的武装力量,如此情况之下,山海关的吴三桂夹在李自成和后金鞑子之间,失去了京城这个依托,无法独立生存,要么归顺李自成,要么归顺后金鞑子,没有第三个选择。
朱慈烺远在南京,根本无法给予吴三桂任何的支援,朝廷在南方内部尚未稳定的情况之下,不可能贸然派兵进攻李自成,更是不可能驰援山海关,如此情况之下,联系吴三桂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可能暴露朱慈烺的相关部署。
说到底,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厮杀,李自成与后金鞑子之间的征伐,都是给朱慈烺争取到时间,让朱慈烺能够从容的整合南方的军事力量,至少要形成自保的能力。
从三月初到四月初,近一个月的时间,朱慈烺已经做到最好,杨文聪前往山东,整合山东境内的所有军队,韩垍出任山东巡抚,给予杨文聪最大的支持,程仲地和孙明凯前往凤阳,整合驻守凤阳的大军,廖元杰和胡华山前往徐州,整合驻扎在徐州的大军,邓世秋和李继周则是留在南京,整合南京及其淮安等地的所有兵力,朱慈烺给他们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若是整合了这三路大军,则朝廷直接掌控的大军,可以达到五万人至十万人之间。
凭着这些兵力,自保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其次就是庐州总兵黄得功掌控的军队,可以直接为朝廷所用,黄得功麾下的大军总兵力四万人左右,战斗力尚可,若是遭遇到激战,可以直接拉出去。
剩下的湖广总兵左良玉,河南总兵许定国,江西总兵刘良佐,福建总兵郑芝龙,四川总兵秦良玉,云南的黔国公、征南将军沐天波等人,秦良玉和沐天波效忠朝廷,其力量可以直接调遣,其余人则是拥兵自重,短时间内无法依靠,可惜秦良玉与占据四川的张献忠激战,损失惨重,其麾下的白杆兵几近全军覆没,力量不是很强大,沐天波世居云南,其麾下的军士战斗力亦不是很强,相反四川参将杨展,崇祯十年武进士第三名,一直都在四川坚持与张献忠作战,其麾下军士数量虽然不多,战斗力倒是不错。
如此情况之下,最为重要的还是自保,自保的情况之下,彻底整合南方的力量。
在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之后,朱慈烺早就有了决断。
朝廷最为主要的对手,依旧是后金鞑子,占领京城之后的李自成,自我膨胀厉害,所作所为得罪了天下的士绅,也令很多的百姓心寒,失去了最为根本的支持之后,李自成不可能坚持多长的时间。
不过朱慈烺还是要祈求菩萨保佑,让李自成与后金的多尔衮拼死厮杀,尽量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牵制多尔衮,削弱后金鞑子的力量。
这个时间不可能很长,李自成最多能够撑到五月份至六月份左右。
多尔衮很聪明,入关占领京城之后,最大限度的招降各地的明军,而且从关外大规模调遣汉八旗军士入关作战,同时也敢于任用归降的明军将领作战,这样其就能够腾出手来两线作战,一面对付屡战屡败、仓皇逃离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一面对付羸弱不堪的南明小朝廷。
如果没有朱慈烺的穿越,后金很快就要统领中原,建立起来大清王朝。
可惜的是,多尔衮怎么都不可能想到,他遇见了穿越的朱慈烺,注定要撞到铁板上面。
历史的洪流,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拐点。
朱慈烺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明军有着强烈的恐金症,不敢与后金鞑子面对面作战,穿越的他,竭尽全力的训练明军,整顿军纪军规,就是要克服恐金症,不过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能短时间之内大幅度提升,这需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弥补。
朱慈烺计划之中,与后金鞑子在山东的第一战至关重要,务必获得全胜,形成对后金多尔衮的巨大震慑,由此仓皇逃离的李自成,以及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亦能够受到鼓舞,转过头与后金鞑子继续作战,如果形成这样的态势,则南北相对峙的局面就能够快速形成,多尔衮仔细思考之后,肯定将重点兵力投入到彻底剿灭李自成的战斗之中去。
到时候,朱慈烺凭着南方的财力,以及百姓的支持,短时间之内就能够集聚足够实力。
这是最好的局面,也是朱慈烺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的。
争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众人都看向了默不作声的朱慈烺。
朱慈烺看向了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庐州总兵黄得功。
“黄总兵,你是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黄得功楞了一下,连忙对着朱慈烺抱拳行礼。
“皇上,臣、臣想不到那么多,皇上怎么吩咐,臣就怎么做,臣麾下的军士,拼死也要报效皇上,报效朝廷。。。”
一边的高杰,看向黄得功的眼神有些复杂。
朱慈烺并未想着黄得功能够做出回答,黄得功作战勇猛,忠心耿耿,但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不可能提出来多少战略方面的建议,且黄得功接下来每一步的行动,朱慈烺都会以密旨的方式操控,必要的时候,还会派遣军官前往指挥和协调。
在如此的场合开口询问黄得功,无非是表明了对黄得功重视的态度。
朱慈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日这个场合,他不会专门讨论接下来的作战部署事宜,谁都不敢保证作战部署不可能泄露出去,一鼓作气往北直隶方向冲锋进攻肯定鼓舞士气,可这是找死的行为,恐怕士气还没有彻底的鼓起来,朝廷就已经一盘散沙了。
对于众人踊跃讨论的态度,还是要表示支持。
略微沉吟了一会,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刚刚诸位大人都明确了态度,都想着朝廷早日稳定北方之局势,朕很欣慰,今日之内,结合朕刚刚说的局势,诸位大人将各自的建议详细写出来,朕会详细斟酌。”
“好了,今日的朝会到此打住吧,诸位回到各自的官署去做事情吧,朕若是有事情商议,让司礼监的太监前去传召。”
“黄得功,你且留下,朕还有话要说。”
众人都离开暖房之后,朱慈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南京的气候如此的炎热,不愧是大火炉之一,好在他的注意力集中,能够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