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纷纷上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然,最了解那些权贵的,还是权贵自己人。
  最先来找朱子安的便是朱标。
  身后还跟着朱樉、朱棡、朱棣等小只。
  “见过二哥!”“见过子安堂哥!”
  “子安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几位殿下!”
  进来,先是互相见礼。
  随后,朱标与朱樉等一众小只,都十分随意的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
  “殿下,这些日子过的可好?”
  这段时间,随着学校的建造速度加快,朱标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校那边,倒是很少来朱子安这里。
  俩人见面的时间,也就少了很多。
  “多谢二哥,随着楚南等人的加入,学校的工期,直接加快了两倍之多!”
  朱标连忙拱手感激道。
  现在,他也明白了,他这个太子的生活,便是帮助父皇,处理照看各种琐碎之事。
  因此,只有父皇交代的事情办的顺利,那他的日子,才能过的顺顺心心。
  “殿下舒心便可!”
  朱子安轻轻点了点头。
  见此,朱标微微一笑。
  随即,注意到一旁,朱樉朱棡朱棣几人已经有些按耐不住的眼神,又继续开口说道:“二哥,我等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要请你帮忙!”
  “嗯?”
  朱子安一顿,眼中露出一丝好奇。
  “不知是何事,让殿下如此客气?”
  “二哥,是玻璃大棚!”
  朱标连忙说道。
  徐达等人不清楚,但是朱标对于工厂出产的玻璃与钢筋数目,可是知道的十分详细。
  也知道,朱子安在城南建造的那座小小的工厂,在这一年内,供养修建城外工厂与学校,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这话,却是让朱子安一怔。
  “玻璃大棚?”
  连忙问道:“殿下,您想要建造一个多大的玻璃大棚?”
  “二哥,不是我,是我们!”
  朱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
  同时,朱樉与朱棡、朱棣三人,也都满脸羞涩的站出来,看着朱子安傻笑不已。
  “三位殿下也有了田地?”
  朱子安一愣。
  要知道,朱樉与朱棡几人,只是未出宫的皇子,还未建牙开府,自然也没有任何封底与田地。
  “我等多谢子安兄长!”
  朱樉与朱棡、朱棣三人,在朱子安惊诧的目光下,再次拱手满脸感谢。
  见此,朱标缓缓解释道:“二哥,这次老二老三老四他们,能拥有田地,还真是多亏了你。这一段时间,父皇很欣慰老二老三老四他们的成长。
  因此,在问道老二老三老四他们想要一块田地之后,父皇便在城南外,给一人赏赐了一百亩的良田!”
  “原来如此,恭喜几位殿下!”
  听到这,朱子安连忙恭喜朱樉几人。
  随后,反应过来后,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
  合着,这突入起来的压力,还是他自己给自己造成的。
  “殿下,此次我会尽量在满足学校建造工期的同时,也会加快多加生产一些玻璃与钢筋!”
  “多谢二哥!”
  “多谢子安兄长!”
  闻言,朱标与朱樉几人都是满脸喜色,连忙拱手行礼。
  既然朱子安已经如此说了,那便是已经答应。
  至于最后能建造多少,便是看最后生产的钢筋与玻璃。
  “几位殿下客气!”
  朱子安微微回了下礼。
  过了半晌,想到什么,朱标又再次问道。
  “二哥,这么长时间了,海贸船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说完,脸色深重。
  “殿下请放心,没有消息传回,便是最好的消息。”
  朱子安轻笑一声,劝慰道:“殿下,海外十分广袤,出去一趟,至少需要一年半载。更别说,海贸船队,还是出去与海外各个蛮夷之国进行商贸而去。因此,所用的时间将会更久。
  而且,海贸商队是如此之大的船队,再加上周将军几位将军率领的两万大军。在大海中,不说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听罢,朱标的嘴唇动了动,满脸担忧,还想说些什么。
  见此,朱子安再次一笑。
  “殿下要是实在是担心的话,不妨想一想,就算海贸船队遭受意外。但是,那么大一支船队,肯定能有船只出来。再加上,海外还有那么多支我大明的船队,必然会有消息传回。
  因此,还请殿下放心。只要是没有消息传回,便是最好的消息!”
  “呼~”
  听罢,朱标终于轻轻呼了一口气。
  神色略微放松。
  朝着朱子安,重重一拱手:“多谢二哥!”
  自从周德兴与陆仲亨、唐胜宗等人,率领船队出海之后。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朱标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但是,越往后,朱标所想的便是越多。
  二百多艘大船,几千两银子的货物,还有两万多大明将士。
  这么多的钱财与人命,都压在朱标身上,朱标每日过的可都是十分煎熬。
  随后,朱子安与朱标再聊了一些事情。
  朱标才带着朱樉、朱棡与朱棣等人告辞。
  ……
  接下来。
  朱子安的府上,便莫名的又热闹了起来。
  先是李善长。
  “小道见过李相国!”
  “善长见过小真人!”
  对于李善长,朱子安说不上是厌恶,但也说不上,是近亲。
  恭恭敬敬互相见完礼之后。
  两人分庭而坐。
  这次,朱子安算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才叫城府,什么是养气功夫。
  坐下之后,俩人先是对着南京城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论了一番。
  随后,俩人越聊,越是投入。
  李善长有着几十年的执政经验,为人处世圆滑,见多识广。再加上,对于人性的把握,也是直接到了一个境地。
  而朱子安,虽然年青。
  但是,从小在武当山长大,从小便是广览群书,可以说,比李善长读过的书,还要多。再加上,有着后世的见识。
  竟然,让两人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
  因此,一聊,便是一个多的时辰。
  等到石福进来,换了五次热水。
  李善长这才惊醒过来。
  满脸歉意,连忙对着朱子安抱拳行礼。
  “没想到,小真人年纪轻轻,却是如此见多识广,不愧是大明之大贤才!”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