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大楚武将的军校生涯(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个月,军校组织了一场演武,一班,也就是二公子搞出的狼群摘下了桂冠,最后一项三人角斗,二公子护着同学的同时,还打赢了比赛,不愧是我大楚第一猛将。”
  严真例行公事的来到皇宫向骆永胜汇报着军校内发生的一切。
  这几个月,军校里的点点滴滴变化,都被严真记了下来,抄送到御前。
  “这么说,成武的变化很大?”
  “何止是大,简直是不可思议。”
  严真叹为观止的说道:“恩师若是有空,可以莅临军校看一看,所有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以军校的行为规范为纲,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集体为核心,勇敢且忠诚的捍卫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这在几个月前军校刚刚筹建之前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那说明朕早前几个月交代你做的事,你都做的很好。”
  在这几个月里,骆永胜接连授意严真在军校里搞出了各种集体性的比赛。
  从最原始的长跑到马术、骑射、举重、摔跤乃至进阶后团体性、趣味性更强的蹴鞠。
  当然,有了骆永胜之后,蹴鞠改成足球了。
  后世的十一人制足球。
  不仅仅是足球,因为比足球更简单的是什么。
  篮球?
  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没法弄出弹性尚佳的篮球,所以骆永胜为他们准备的是。
  橄榄球!
  一群武将,个顶个的身体素质都不错,没有比橄榄球这种对抗性、冲突性更强且更需要集体配合的娱乐项目了。
  当骆成武抱着橄榄球向着对手球门发起冲锋的时候,身后十九名同学拼了命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他撞开扑上来的对手时,天知道骆成武当时心里有多么感动。
  而当狼群顺利摘下橄榄球赛桂冠的那一刻,被同学们高高抛弃的骆成武甚至流下了泪水。
  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他爱上集体,因为集体,可以给他带去荣誉。
  集体,给了他不曾体会过的温暖。
  这种温暖不是他当年小时候窝在扬州乞丐棚里,闻着流脓脚臭,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的那种温暖。
  这份温暖始于心。
  “所以,他们现在做到绝对的服从了吗?”
  严真已不知道该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惊叹,他只能点头。
  “学生布置下了课业,六个班谁先全员完成孙子兵法的背诵,就授予哪个班一枚纪念班徽,结果呢,三班五十三个人,六天的时间,全部都能把孙子兵法背下来,学生坦言,即使是一个状元恐怕都做不到。
  在这件事情,学生从没有定过什么死目标,更没有说过惩罚措施,可他们全部都在做,即使有一两个偷懒,也很快会在集体的督促下完成任务。
  没有人愿意被集体所孤立乃至脱离这个集体,他们开始以集体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
  军校发生的一切,已经用事实践证了骆永胜在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且是完全正确的。
  人,离不开群体。
  骆成武能离开吗,他离不开。
  如果骆成武真的能够离开的话,他就不会跑那剩下的五圈,就不会不自然的在脑子里为他所在的班级想一个集体的代号,更加不会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在各项团体比赛中如此踊跃的积极表现。
  将每一件事都串联在一起,可以清晰的看到骆成武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良性的,无论是对骆永胜来说还是对这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这种改变对骆成武以及如骆成武一般的人来说是好事吗?
  站在旁观者的眼中,他们变得积极、阳光、向上,似乎充满了正能量,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那在融入团体中被自行泯灭掉的人性呢?
  军校的改造是骆永胜下的一盘大棋,他要将这个国家的军人变成国家希望的军人。
  三个忠诚要深刻植入。
  当国家变得越加强盛之后,军校会越开越多,将来的大楚,不仅仅是将官,下沉到士兵都将会接受到这种环境的改变。
  继而全部变得忠诚、勇敢、无畏、无私、热血和甘于奉献。
  至于骆永胜或者大楚这个国家做的事,就是不停烘托集体的氛围,使其所包含的所有人都变得狂热乃至失去正常的思维逻辑。
  如严真说的那句,如现在军校中正在发生的一切。
  每一个人都在将集体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
  将来会变成每一个人都以国家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
  “基层的君卫队已经喊出了为朕而生、为朕而死的口号,而现在的成武,也喊出了一句为了狼群,诸兄务尽全力。”
  在严真走后,骆永胜提趣÷阁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信仰的花已经开始盛开在大楚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楚的每一个的国民从幼年就要开始接受信仰的洗礼,朕希望他们比朕更爱这个国家,因为只有爱国他们才会为国家而奉献。
  而只有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则国家才能变得越加强大,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的保护每一个国民。
  人,注定离不开集体,所以,人必须要为集体而奋斗和努力,对于集体中的害群之马,若是孤立和排斥都无法使其幡然醒悟,那么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尽快的将其剔除消灭。
  好比人生背疽,越早进行切除则可保性命无虞,若是晚了,就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危害人的性命。
  朕于中元三十五年初指示内阁应加快教育体系的落实深度及广度,望后人可以明白朕的良苦用心且能够忠实不二的贯彻下去,保我华夏民族信仰永不晦暗、保我国家意志永不飘摇、保我江山社稷恒久稳固。
  中元三十五年四月十六。”
  写完这篇类似日记又好似心中体会的短文后,骆永胜将其交给了一名翰林郎。
  “保存好吧。”
  后者诚惶诚恐接过,请示道:“陛下,要收录进文选中吗。”
  骆永胜想了许久。
  “保存下来,但不要收录进文选,留给将来的后继之君吧。”
  “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