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怀旧
第483章 怀旧
“好,明天从医馆抽调两名专业医师,一起过来参加义诊。”林轩扭头,又对王婶说,“婶,你不用再去抓药了,明天送给你两剂中药。”
“太好了,谢谢,谢谢,你们忙,我走了!”王婶很开心,不用再发愁怎么进城抓药,而且一分钱也不用花。
杨老师却劝住王婶,“你一个人在家,也别做饭了,留下来一起吃吧!”
杨老师最清楚,村里的留守老人,尤其是像王婶这样的老伴已经不在的单身老人,中午不用给上幼儿园的孙子孙女儿做饭,家里只剩自己一个人,往往都是随便凑合着吃点儿东西,根本不会认真地去做饭吃。
他经常撞见王婶,中午一个人在家,倒一杯热水喝,然后啃半个凉馒头,中午饭就算凑合过去了。
今天难得家里比较热闹,一墙之隔的王婶却孤零零的一个人,既然已经过来了,哪还忍心再让她一个人回去啃凉馒头?
王婶推托道:“你家里有客人,我哪好意思留下来凑热闹。”
“这都不是外人,用不着那么见外,再说了,也就这十几年,大伙儿都开始忙着赚钱了,很少有人端着饭碗去街上凑在一起边吃边聊了,显得有些疏远了,以前咱们谁家要是炖点儿好东西,都会相互串门蹭吃蹭喝。”杨老师想年记忆中的往事,有些感慨。
那时候,经济没现在发达,农村的条件也比现在差很多,村子里的人还没有开始流行外出打工,除了农忙时节,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闲暇时光。
那个时候,每天的早中晚三餐,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地端着饭菜,去街上固定的饭场儿凑热闹,左邻右舍的几家甚至是十几家人,全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他们把经常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习惯叫饭场儿,带儿话音。
哪年头儿,大伙儿都比较穷,也没啥好菜,谁家要是整点儿像样的稀罕菜,都会招呼邻居们过来捻两筷子尝尝鲜。
谁家要是杀鸡炖肉了,也会用碗给邻居们端过去一点儿,量不多,就是让邻居家的孩子沾点儿肉腥,解解馋。
那年代,村里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都比较好,相互帮衬着过日子,虽然也有相互敌视甚至结仇的,但那只是极少数。
最近一二十年,人们渐渐地开始忙起来了,没有农活的时候,也会外出务工。
街坊邻居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渐渐地疏远了。
杨老师退休之后,从县城里搬回村里住,本想找回年轻时的那种乡亲情愫,结果却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过去,找不回当年的热闹感觉了。
林轩听到杨老师这番话,也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相同的经历。
他也跟着感叹:“没错,我小时候,我们村子中间那条南北路就是饭场儿,一日三餐,村里人都爱端着饭碗往那条路上跑,聚在那儿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胡吹海侃。”
那时候,村子里的路,还没有修成水泥路,一年到头儿,也不会有一辆小轿车从那条路上走,因为当年农村还没有人买得起轿车,连黑白电视都是稀罕物。
说起来,当年就是因为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窝在家里也非常无聊,才会端着碗去街上吃饭,可以凑热闹胡吹海侃。
现在,电视都已经非常普及了,而且还是高清的大彩电,大部分都已经换成网络电视,节目非常丰富,人们也就不怎么爱去街头巷尾的饭场儿吃饭了。
毕竟,在家里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就少了,左邻右舍之间的关系也就淡了。
杨老师跟王婶说:“哎,你还记得吗?有一年,你们在瓜田里下老鼠夹子,意外地夹到一只灰色的大野兔子,晚上炖肉的时候,肉香味儿都飘到我家院子里来了,我儿子本来还趴在油灯下写作业,闻见肉香味儿就跳起来了,顺着香味儿翻墙去你家蹭兔子肉吃,吃完了还捧回来半碗儿。”
王婶当然记得,老杨家的孩子没少去她家蹭肉吃,她儿子也没来老杨家蹭好东西吃,那个时候他们附近几家邻居,亲密无间,根本不用客套。
他们这深山里的村子,比较穷,村里通电的时间也比山外面的村子要晚好些年。
那时候这个并不算大的小山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之间,更像是一个大家族,彼此之间都很亲近,非常和睦。
林轩听到杨叔提及已经牺牲的儿子,怕他伤心,赶紧转移话题,故意对王婶说:“婶,你就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家常便饭,你也不用客气,而且吃饭的时候,我们还想跟你多聊聊,跟你打听一些事情呢!”
姬若希也劝王婶:“婶,你就别客气了。”
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等会儿吃饭的时候,跟王婶说道说道,让她和杨叔平时相互照应一下。
杨叔不愿意搬过去跟她和林轩一起住,一个人在家,万一有点儿啥事儿,王婶能及时过来照应一下,也比较方便。
“你看,他们都没把你当外人,你也别客气了。“杨老师再次挽留王婶。
“好吧,有啥需要我帮忙的,我来帮你们打下手。”王婶说着,撸起袖子就要往厨房里走。
姬若希拦住她,说:“婶,厨房已经被我们几个年轻人承包了,你就在外面等着吃饭吧!”
杨老师也喊王婶坐下来等着,厨房就交给他们几个年轻人了,然后拿出姬若希上次送给他的好茶叶,给王婶泡了一杯好茶,两人边喝茶边闲聊。
林轩和姬若希回到厨房,继续忙着做菜。
人多力量大,有蔡姗姗、孙艳和时小娟帮忙,很快就做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
人比较多,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也不分主次宾客了,坐一起边吃边聊。
林轩对王婶说:“婶,你有手机没?”
王婶说:“有,我儿子给我买的,我就会打个电话,接个微信视频,其他的都不咋会用。”
这两项功能,还是他儿子,手把手地教她很多遍,她才记住怎么用。
她儿子教她接打微信视频电话,就是为了方便经常通过视频,看看家里的两个孩子。
“婶,我等会儿把我和若希的手机号也帮你存到手机上,然后再加上微信,以后还请你跟杨叔相互多照应一下,如果发现杨叔有啥事儿了,也方便你及时给我们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微信视频通知我们。”林轩说道。
(本章完)
“好,明天从医馆抽调两名专业医师,一起过来参加义诊。”林轩扭头,又对王婶说,“婶,你不用再去抓药了,明天送给你两剂中药。”
“太好了,谢谢,谢谢,你们忙,我走了!”王婶很开心,不用再发愁怎么进城抓药,而且一分钱也不用花。
杨老师却劝住王婶,“你一个人在家,也别做饭了,留下来一起吃吧!”
杨老师最清楚,村里的留守老人,尤其是像王婶这样的老伴已经不在的单身老人,中午不用给上幼儿园的孙子孙女儿做饭,家里只剩自己一个人,往往都是随便凑合着吃点儿东西,根本不会认真地去做饭吃。
他经常撞见王婶,中午一个人在家,倒一杯热水喝,然后啃半个凉馒头,中午饭就算凑合过去了。
今天难得家里比较热闹,一墙之隔的王婶却孤零零的一个人,既然已经过来了,哪还忍心再让她一个人回去啃凉馒头?
王婶推托道:“你家里有客人,我哪好意思留下来凑热闹。”
“这都不是外人,用不着那么见外,再说了,也就这十几年,大伙儿都开始忙着赚钱了,很少有人端着饭碗去街上凑在一起边吃边聊了,显得有些疏远了,以前咱们谁家要是炖点儿好东西,都会相互串门蹭吃蹭喝。”杨老师想年记忆中的往事,有些感慨。
那时候,经济没现在发达,农村的条件也比现在差很多,村子里的人还没有开始流行外出打工,除了农忙时节,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闲暇时光。
那个时候,每天的早中晚三餐,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地端着饭菜,去街上固定的饭场儿凑热闹,左邻右舍的几家甚至是十几家人,全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他们把经常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习惯叫饭场儿,带儿话音。
哪年头儿,大伙儿都比较穷,也没啥好菜,谁家要是整点儿像样的稀罕菜,都会招呼邻居们过来捻两筷子尝尝鲜。
谁家要是杀鸡炖肉了,也会用碗给邻居们端过去一点儿,量不多,就是让邻居家的孩子沾点儿肉腥,解解馋。
那年代,村里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都比较好,相互帮衬着过日子,虽然也有相互敌视甚至结仇的,但那只是极少数。
最近一二十年,人们渐渐地开始忙起来了,没有农活的时候,也会外出务工。
街坊邻居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渐渐地疏远了。
杨老师退休之后,从县城里搬回村里住,本想找回年轻时的那种乡亲情愫,结果却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过去,找不回当年的热闹感觉了。
林轩听到杨老师这番话,也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相同的经历。
他也跟着感叹:“没错,我小时候,我们村子中间那条南北路就是饭场儿,一日三餐,村里人都爱端着饭碗往那条路上跑,聚在那儿一边吃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胡吹海侃。”
那时候,村子里的路,还没有修成水泥路,一年到头儿,也不会有一辆小轿车从那条路上走,因为当年农村还没有人买得起轿车,连黑白电视都是稀罕物。
说起来,当年就是因为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窝在家里也非常无聊,才会端着碗去街上吃饭,可以凑热闹胡吹海侃。
现在,电视都已经非常普及了,而且还是高清的大彩电,大部分都已经换成网络电视,节目非常丰富,人们也就不怎么爱去街头巷尾的饭场儿吃饭了。
毕竟,在家里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就少了,左邻右舍之间的关系也就淡了。
杨老师跟王婶说:“哎,你还记得吗?有一年,你们在瓜田里下老鼠夹子,意外地夹到一只灰色的大野兔子,晚上炖肉的时候,肉香味儿都飘到我家院子里来了,我儿子本来还趴在油灯下写作业,闻见肉香味儿就跳起来了,顺着香味儿翻墙去你家蹭兔子肉吃,吃完了还捧回来半碗儿。”
王婶当然记得,老杨家的孩子没少去她家蹭肉吃,她儿子也没来老杨家蹭好东西吃,那个时候他们附近几家邻居,亲密无间,根本不用客套。
他们这深山里的村子,比较穷,村里通电的时间也比山外面的村子要晚好些年。
那时候这个并不算大的小山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之间,更像是一个大家族,彼此之间都很亲近,非常和睦。
林轩听到杨叔提及已经牺牲的儿子,怕他伤心,赶紧转移话题,故意对王婶说:“婶,你就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家常便饭,你也不用客气,而且吃饭的时候,我们还想跟你多聊聊,跟你打听一些事情呢!”
姬若希也劝王婶:“婶,你就别客气了。”
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等会儿吃饭的时候,跟王婶说道说道,让她和杨叔平时相互照应一下。
杨叔不愿意搬过去跟她和林轩一起住,一个人在家,万一有点儿啥事儿,王婶能及时过来照应一下,也比较方便。
“你看,他们都没把你当外人,你也别客气了。“杨老师再次挽留王婶。
“好吧,有啥需要我帮忙的,我来帮你们打下手。”王婶说着,撸起袖子就要往厨房里走。
姬若希拦住她,说:“婶,厨房已经被我们几个年轻人承包了,你就在外面等着吃饭吧!”
杨老师也喊王婶坐下来等着,厨房就交给他们几个年轻人了,然后拿出姬若希上次送给他的好茶叶,给王婶泡了一杯好茶,两人边喝茶边闲聊。
林轩和姬若希回到厨房,继续忙着做菜。
人多力量大,有蔡姗姗、孙艳和时小娟帮忙,很快就做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
人比较多,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也不分主次宾客了,坐一起边吃边聊。
林轩对王婶说:“婶,你有手机没?”
王婶说:“有,我儿子给我买的,我就会打个电话,接个微信视频,其他的都不咋会用。”
这两项功能,还是他儿子,手把手地教她很多遍,她才记住怎么用。
她儿子教她接打微信视频电话,就是为了方便经常通过视频,看看家里的两个孩子。
“婶,我等会儿把我和若希的手机号也帮你存到手机上,然后再加上微信,以后还请你跟杨叔相互多照应一下,如果发现杨叔有啥事儿了,也方便你及时给我们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微信视频通知我们。”林轩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