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两千多公里外的求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不幸的是,这个小姑娘做完切胃手术后,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她的胃瘘了!
  医生曾跟她强调过手术带来的风险的问题,但是想要快速瘦下来的心情太迫切,这个女孩子自动屏蔽了医生述说的风险。
  “我闺蜜下手术台后,肚子就一直疼!后来,我们去找过那家医院,经过医生们的紧急会诊,说是找到了原因,说是切胃后,纵贯全胃的切口在缝合过程中没有缝好,然后那一天,那家医院给我闺蜜进行了第2次缝补手术,但由于胃瘘较大,她胃部的‘小窟窿’始终没能完全成功补上,酸性的胃液和食物残渣从裂口处漏入腹腔,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感染。”
  陈俊点点头,其实,每个做切胃手术的医生都会遇到胃瘘的病例,这是科学,是手术并发症的概率问题。有些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将胃瘘的概率控制在0.3%,但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
  当然,陈俊自己是例外。如果是他来做,绝对不会有这种概率。就算有,概率也是零!
  “后来,那家医院就说他们没有办法了,让我闺蜜耐心等待胃瘘自愈。结果几个月过去,她胃上的‘破洞’依然没能长好,仅剩三分之一的胃里依然插着引流管导出胃液,怕进一步腹腔感染,我闺蜜不敢吃一口东西、极少喝水,甚至还一度出现脱水症状,终日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体重也降到120多斤。最重要的是,她还不敢告诉家里人。”
  现在,杏林道这么火,而陈俊的名气又这么大,以一双巧手著称,好像什么手术都很精湛,于是她们就慕名前来了,希望陈俊能救救她。
  医护人员和杏林道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旁观的路人,听了这个遭遇后,都极为同情,大家不约而同望向了陈俊。
  陈俊表示,没问题,如果让他来做这个修补手术,大约需要十分钟。
  小姑娘和其闺蜜都大喜。术后,陈俊就帮患者安排了手术。
  陈俊采用“内镜下补胃瘘”,像他说的那样,整个手术轻描淡写,仅仅只用了八分钟就收工。
  术中,胃部造影显示,患者胃瘘比较严重,腹腔内有严重感染!陈俊通过内镜操作,从患者的食道深入内镜,发现她的胃体上段前壁有一个瘘口,并有大量白色脓液渗出,这个“破洞”直径约1cm,他小心翼翼用内镜吻合夹吸引瘘口周围组织并夹闭。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对内镜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就像夹合一块有不规则裂口的老豆腐,稍有不慎,就又出现瘘口。但是通过内镜完成创面闭合,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手术的切口及腹腔感染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让瘘口闭合变得有力而且可靠。
  陈俊的一双巧手,自然是做得非常完美!
  让患者和其闺蜜都有点不敢置信。困扰他们这么久的病情,这么轻易就搞定了?
  事实证明,陈俊的手术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半个月后小姑娘来复查,明显都快康复了,根本不存在胃瘘的情况,而小姑娘说已经能吃一些稀饭,煮烂的面条之类。大家自然都替他感到高兴。
  说起当时做切胃手术的事情,小姑娘后悔不迭,说是当时脑子真是被驴踢了,如果时光倒流,她绝对不会再去做这种手术。
  小姑娘以其亲身经历告诉观众朋友们,切胃手术切不好是会死人的!
  杏林道的记者采访陈俊,询问,切胃手术到底是什么手术?又有哪些副作用?
  陈俊略微沉吟,就以一种相当通俗化的讲法进行科普:正常人一般拥有火龙果大小的胃,一顿可以吃15个饺子,一些肥胖者的胃就是一个柚子大小的胃,一顿要50个饺子才觉得饱,而切胃后,留下的胃囊只有一个香蕉大小的容量,5个饺子就能塞满。
  切胃手术早在1966年就由美国的爱德华·曼森为一些肥胖患者展开,包括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切除手术及胃束带手术等,这些手术的原理就是通过控制患者的胃容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像胃旁路手术,就是在胃部建立一个通路,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手术将患者的胃分成上下两部分,用于容纳食物的胃小囊只有原来胃部的1/6-1/10,然后在胃小囊的切口处开一条“岔路”,接上截取的一段小肠,重新排列小肠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减小胃容量、缩短小肠,极大的控制食物摄入和吸收。术后患者会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特征。
  而袖状胃切除手术,则是使原来膨大的胃缩小成像肠管一样。从而缩小了胃的容积,使食物进入胃部后和在胃内消化减少。同时也切除了大部分内分泌细胞,手术后食欲下降,从而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而胃束带手术,则是通过腹腔镜手术给胃上部装上一条硅胶制束缚带,这种束缚带可以通过注水来调节松紧,而不需要对胃肠等结构进行改造,并且取下束腹带后即可恢复,但由于硅胶属于外来物体,患者会有排异、感染等风险。
  至于这类手术有没有风险?陈俊介绍,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会有小概率因侵入性或不可逆性造成的术后并发症——如肠梗阻、吻合口漏、肺栓塞、深静脉血栓、门静脉损伤甚至死亡等。由于胃部仅剩原来的几分之一,正常人一顿饭可以吃下的食物,这些切胃手术患者要数次才能吃完。食物卡在小胃囊里,让人时不时想呕吐,产生胃食管返流、营养不良、高度骨质疏松等终身困扰的疾病。
  事实上,科学减重,探索仍在路上。现在的医学,相较百年前,自然是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并没有达到一种超级发达的程度。
  2016年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是肥胖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患者依从性欠佳。
  “那么,陈医生,哪些人适合切胃手术呢?”杏林道记者问道。
  陈俊就介绍,切胃手术是有明确的适应症的。根据《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年)》,单纯肥胖病人的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代谢综合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并发症的患者,这两类患者不适合减重手术。
  陈俊认为,切胃手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治疗极端肥胖与代谢性疾病,如果有人只是单纯为了减肥、为了美,那我一定会劝她不能去尝试!
  ……
  杏林道节目组收到了一个求救电话,是从两千公里外的一个山区县城打过来的,电话那头是当地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说是遇到了一位患者,但是他们水平有限,想请杏林道节目组以及省一医的专家们给予支持。
  他们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杏林道节目组的电话。原本,他们是打算托关系找帝都的医院求助的。
  然后,杏林道节目组立刻将电话转给了陈俊。陈俊通过电话了解了患者的情况,那是一位将近80岁的老爷子,近来感到腹胀腹痛,去医院检查发现有巨大的腹主动脉瘤,紧急转到当地那家县人民医院就诊。县医院意识到患者情况危急,求助当地省会医院,但是,当地省会医院觉得他们也很棘手,可能爱莫能助,但会帮忙联系能做这个的专家。只是,还没有消息。
  情况紧急,“病急乱投医”,那家医院的副院长负责该患者,有些急了,想起杏林道和省一医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有枣没枣打三竿,于是就打了过来。
  陈俊告诉对方,其实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也十分愿意帮忙。这让对方很欣喜,当即就将病历资料传了过来。
  从传过来的CT图像来看,那是一个巨大的腹主动脉瘤,长150mm,直径超过100mm,偏心生长,局部囊性突起,双侧髂总动脉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造成血管壁强度降低,逐渐被血流冲击,血管口径增粗,“像气球一样被吹大”。
  而直径超过55mm的动脉瘤,形态如果偏向一侧或有异形,出现腹痛症状,被认为是破裂前兆,需要尽快进行外科治疗。种种线索,都指向一个随时都可能发生致命性破裂的腹主动脉瘤“炸弹”。
  患者一个严重的刺激性咳嗽,就有可能诱发破裂,随时有生命危险,情况非常紧急。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治!
  但是,当地医院没有这个技术和条件,甚至都没有血管外科专科。
  由于动脉瘤存在极高的破裂风险,患者失去长途转运的机会,任何颠簸和气压变化都可以引发灾难性后果。
  救护车、直升机,都被排除。那个地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将患者送到具有独立处理这种高难度动脉瘤能力的医疗中心的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强行运送,患者绝对会死在途中!
  省一医也没有让陈俊孤军奋战,姜云堃找来了很多血管外科的专家一起会诊,最终,大家拟定了一个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案,让患者留在当地进行手术,由于对方医院其实具有实施DSA血管腔内介入的基本条件,所以,由省一医这边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两家医院一起协作,拯救病人!
  当然,省一医这边,陈俊作为主导。因为,杏林道节目组要录制节目的。这么“罕见的”相隔两千公里救人,是很好的素材。
  杏林道节目组甚至立刻派遣人飞过去,拍摄那边的情况。
  双方密切配合,18时30分,CTA影像资料传至两地专家手中。
  21时30分,专业人员报告测量结果:患者不仅瘤体巨大,胸主动脉多发溃疡,坑洼不平的胸腹主动脉交接区九十度向左侧扭转,双侧髂动脉较细,360度扭曲,双侧髂内动脉瘤,更严重的是适合腔内介入治疗的动脉瘤瘤颈基本没有,成喇叭口状水平横位,左肾动脉位于转角处,但直径不到4mm,位置稍高的右肾动脉同样纤细。
  专家们更加紧张,按这样的情况,常规的微创介入治疗条件不满足,要考虑开放手术。可那一家人民医院没有血管外科,更没有相关的手术器械和相关器材,更没有临床经验,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如进行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必须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保障。
  陈俊给对方医院的院长打了电话,对方院长表示,无论如何,要不惜代价救治患者的决心,无论开放手术还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都会举全院之力进行支持和保障。
  既然对方都这么“尽职尽责”,陈俊也表示,会竭尽全力。当天晚上,陈俊没有回家,而是在医院办公室,苦思对策。
  院长万德培知道后,也过来了解了情况,还和对方医院院长通了电话。
  经过一个晚上的考虑,陈俊也与省一医的其他专家商量过,最终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介入手术实现救治的可靠性更高,可以考虑非常规的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方法进行尝试,但技术要求极高,术中任何一个疏忽或失误,都会造成动脉瘤破裂或治疗失败。
  而陈俊,介入手术水平是宗师境界。当年支援震区的时候就曾得到过帝都介入专家的盛赞,又经过这一两年,陈俊的介入技术可以说绝对是省一医第一!
  这个手术,需要高手执行,而陈俊,毫无疑问就是这个高手。只是不知道,他现在赶过去还来不来得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