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尘埃落定的皇位归属
第五百九十三章:尘埃落定的皇位归属
赵国皇宫最深处的一处道观,这里是赵国太后宋氏的潜修之地,对于赵国皇宫来说的一处禁地,如果没有宋太后的准许,就算是贵为赵国皇帝的张献也进不了,当然,如果张献硬闯还是可以的。
尽管这个时空和传统历史很不一样,但是道教还是出现了,不过现在的道教还不是后世那个宗教,只能说是一个流派。
这一处道观是皇宫中的一处宫殿改造而来的,当年迫于李如秉和庄平二人的势力,宋太后支持张献登基之后,宋太后深知自己不受张献待见,所以为了不让彼此之间为难,宋太后主动来到了此地,从此闭门不出,不问世事,所以现如今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皇位之争并没有影响到宋太后。
不过宋太后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毕竟在赵威王时期,她可是执掌这个后宫的,在这个皇宫里面如果发生什么事,很难瞒得过宋太后的耳目,张献病倒在床,昏迷不醒的消息,宋太后早就知道了,不过宋太后自知身份尴尬,所以一直不肯出面。
而现在为了帮助皇子张渊拿下皇位,庄平和李如秉一同来到了宋太后潜修之地,虽然身为外臣,来到皇宫身处,于礼不合,但是现在张献卧病在床,整个皇宫都是人心惶惶的,根本没有会在意这些,再加上庄平和李如秉作为当下赵国最具权势的人物也没有人敢阻拦。
“大将军,宋太后毕竟是先王正宫,当朝太后,我等身为外臣,还是需要通报一声的。”站在道观门前,庄平善意的对李如秉说道,生怕李如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来,毕竟他们二人身为外臣来到这里已经是于礼不合了,如果再擅闯太后住处,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口诛趣÷阁伐。
李如秉点了点头,说道:“庄相放心,这一点本将清楚,既然来到这里,那也不在乎这点礼节了,庄相让人去通报吧。”
而此时的宋太后,正在侍女的服侍之下,研读着春秋战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留下来的道德经,这本书,宋太后已经读过无数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时,负责伺候宋太后的内侍进来禀报道:“太后,丞相庄平,大将军李如秉在观外求见。”
闻言,宋太后拿书的手先是一顿,然后默默地合上书本,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该来的,还是来了,去把他们请进来吧。”
“喏!”内侍应了一声,然后到外面去请庄平和李如秉二人。
张献卧病不起,昏迷不醒的情况,宋太后可是一清二楚,而且以张献现在的情况而言,想要挺过这一关,是微乎其微的,这个节骨眼,庄平和李如秉结伴来到这里,恐怕是为了赵国的皇位。
很快,内侍带着庄平和李如秉来到宋太后面前。
“臣庄平(李如秉)叩见太后,太后千秋!”庄平二人对宋太后行礼道。
“庄平和大将军不必多礼,老妇人我早已经不问世事了,朝堂大事更是不想涉足,二位何故要来打扰老妇人的静修呢?”宋太后说道。
“太后,陛下卧病不起,据太医所言,恐怕陛下很难挺过去了,皇子渊少不更事,难以维持局面,臣等今日前来就是希望太后能够出来助皇子渊一臂之力,稳住朝堂局势。”庄平直接单刀直入的说道。
“到底发生了何事?陛下之后,渊儿作为陛下独子,继承大统合理、合礼,再加上有庄相和大将军在侧,又何需老妇人呢?”宋太后说道。
李如秉说道:“回太后,实不相瞒,皇子渊继承大统也是臣与庄相的意愿,可是宗正张楹等人以国宜长君为由,却力主代王之子过继于陛下膝下,继承大统,为了此事,朝中诸位大人已经分为好几派,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内乱,故而臣今日和庄相前来就是希望太后能够走出来,力挺皇子渊。”
“国宜长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渊儿年纪尚幼,而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宗正大人有此顾虑也是能够理解的,如果庄相和大将军对此有所异议,大可与朝臣好生商议,想来也能商量出个结果的,老妇人我还是不参合其中了。”宋太后摇了摇头说道,当年狼孟之变后,她就做过一次违心之举,现在实在不想在参合其中了。
“太后此言差矣!”庄平说道:“国宜长君,臣也是明白,如果陛下没有子嗣存世,就算是代王继位,臣也不会有任何异议的,就算代王不行,燕王(赵威王幼子)也是可以的,可是现在陛下存有子嗣,如果让宗室入继大统,他日让皇子渊如何自处呢?再说了,当年代王参与了张传、糜邡之乱,如果让代王子嗣入继大统,太后又如何自处呢?”
当年狼孟之变后,可是宋太后一锤定音,定下了张蔺、张传、司马冲、糜邡等人谋逆之名,后来虽然在宋太后的压力之下,张献被迫放张蔺一马,但是在世人的眼中,张蔺就是当年张传、糜邡之乱的核心人物,现在让当年的罪人后人继位,宋太后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宋太后闻言,脸色一变,这可是戳到宋太后的痛处了,当年狼孟之变后,她可是亲自定下了王位的归属,如果现在让张蔺的儿子继位,那自己日后恐怕也很难有什么好下场,虽然宋太后不在乎赵国的皇位落入何人之手,反正是赵国皇室之人就行了,但是不代表宋太后不在乎自己啊。
“可是,现在宗室之人并不支持渊儿,就算老妇人亲自出面,他们也不会轻易妥协的。”宋太后说了一句大实话,宋太后再牛逼,也不是姓张的,现在丈夫死了,便宜儿子也快不行了,她又怎么斗得过那些张氏宗室呢?
“太后放心,只要太后出面支持皇子渊,再加上臣和大将军,必可成事,大将军手握兵权,臣统御百官,再加上太后,就算宗室之人再不满,也只能承认皇子渊。”庄平信心十足的说道,他掌控朝政,李如秉手握全国精锐,再加上宋太后这个当朝太后,三人合力,想要将张渊扶上皇位,还是轻而易举的。
宋太后闻言之后,再三思量,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也罢,那老妇人就随你们走这一趟,希望宗室之人能够看在老妇人这个太后的份上,给几分薄面。”
“谢太后!”庄平二人见宋太后同意了,大喜道。
成功说服了宋太后之后,庄平和李如秉便着力对朝中大臣进行游说,事实上,让张蔺之子继位,只不过是宗室的一厢情愿罢了,大部分的朝臣还是支持父死子继的,只不过宗室的势力太大,所以庄平等人才需要请宋太后出山罢了。
天统三年,正月十五日,赵国皇帝张献的病情再次恶化,这一次的病情恶化,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于是一众朝臣再一次聚集到了承乾殿偏殿,而宋太后也被庄平请到了承乾殿偏殿。
众人到齐之后,宗正张楹再一次力主张蔺之子继位,说道:“太后、庄相,我等宗室还是主张代王次子张源入继陛下膝下,继承大统,尽管这对于皇子渊来说,很不公平,但是为了大赵,也只能委屈皇子渊了,不过我等可以做主,让张源立下誓言,继位之后,立皇子渊为皇太弟,他日由皇子渊承继大统,如此便可两全其美了。”
张楹等人也清楚,如果想要将张源扶上皇位,皇子张渊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所以他们提出,等张源继位之后,立张渊为皇太弟,他日张源百年之后,由张渊继位,如果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不过庄平和李如秉听后,顿时对此嗤之以鼻,皇太弟?这不是开玩笑吗?先不说张源继位之后,愿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张渊,就说张渊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一个问题呢?虽然张源过继给了张献,但是和张渊毕竟不是亲兄弟,再说了,以后张源肯定会有自己的儿子的,没有理由皇位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弟弟的,儿子和弟弟那个亲,这个就不用说了。
“咳、咳……”庄平说道:“诸位,皇位的归属,理应遵循陛下的意思,虽然陛下现在不能亲自定下皇位人选,但是太后尚在,何人继位,理应由太后决断的。”
闻言,张楹等人顿感不妙,对于一直不问世事的宋太后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们虽然感到奇怪,但是也觉得只不过是来做个见证的,毕竟这等大事,不是一个妇道人家能够决定的,不过他们却忽略了,在张献不能理事的情况下,没有储君的赵国,宋太后就是最高的领袖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宋太后,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宋太后开口说道:“诸位大人,皇位的传承,向来都是父死子继的,如果没有子嗣才会兄终弟及,现在陛下尚有子嗣,理应由渊儿继位,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在子嗣存世的情况下,过继宗室继承大统,至于皇太弟之言,更是荒谬,老妇人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皇位先传侄再传子的,所以这个皇位还是由渊儿来继承吧。”
“太后!”见宋太后出面支持张渊,张楹等一众宗室瞬间坐不住了,连忙劝阻道:“如今的大赵正是多事之秋,南方的邓国咄咄逼人,来势汹汹,正是需要一个年长的君主,皇子渊毕竟年幼,如何与统领我大赵邓秦争锋呢?还请太后三思!”
“还请太后三思!”一众宗室齐声说道。
“哼!”宋太后不满道:“陛下子嗣尚在,你们却将他排除在皇位之外,一心要让源儿继位,你们有没有想过,日后让渊儿如此自处?难道你们想要看到皇室之间兄弟相残吗?此事不必再说了。”
“这……”宋太后的一番话,瞬间让一众宗室哑口无言,见镇住了一众宗室,宋太后马上趁热打铁,对庄平和李如秉说道:“庄相、大将军,储君之位就这么定下了,万一……万一陛下那里传来什么坏消息,你们就扶持渊儿继承大统,渊儿年幼,朝政大事,有庄相、大将军和宗正大人一同辅政。”
宋太后很快就定下了基调,确定了张渊储君之位,并且表示,如果张献一旦驾崩,就由张渊继位,庄平、李如秉、张楹三人辅政,而让张楹辅政,也是宋太后为了平衡朝堂做出的决定,虽然支持张渊继位,但是张渊毕竟才五岁,根本不能掌控朝堂,为了不让张渊成为庄平和李如秉的傀儡,所以宋太后定下了张楹辅政大臣的身份,相信有宗室在,也能抗衡一二庄平和李如秉。
“喏!”庄平和李如秉虽然清楚宋太后的小心思,但是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定下张渊储君的地位,至于以后,他们不相信,二人联手,还搞不定一个张楹。
“嗯,此间事了,老妇人也该走了,日后无事,不可打扰!”宋太后满意得得点了点头,然后便离开了偏殿。
宋太后离开之后,张楹等人面如死灰,他们知道,他们输了,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庄平和李如秉居然会把隐居深宫的宋太后给请了出来,而就是因为有宋太后的存在,让他们的盘算落空。
看到一脸喜意的庄平和李如秉,张楹就气不打一处,不过张楹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起码拿到一个辅政大臣的名额,于是张楹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庄平、李如秉二人周旋到底,绝不能让庄平和李如秉全面把持朝政,而且有着宗室的支持,张楹也相信自己能够与庄平二人抗衡的,就算不能压制住他们二人,也要将一部分朝政大权握在手中,免得赵国落入他人之手。
赵国皇宫最深处的一处道观,这里是赵国太后宋氏的潜修之地,对于赵国皇宫来说的一处禁地,如果没有宋太后的准许,就算是贵为赵国皇帝的张献也进不了,当然,如果张献硬闯还是可以的。
尽管这个时空和传统历史很不一样,但是道教还是出现了,不过现在的道教还不是后世那个宗教,只能说是一个流派。
这一处道观是皇宫中的一处宫殿改造而来的,当年迫于李如秉和庄平二人的势力,宋太后支持张献登基之后,宋太后深知自己不受张献待见,所以为了不让彼此之间为难,宋太后主动来到了此地,从此闭门不出,不问世事,所以现如今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皇位之争并没有影响到宋太后。
不过宋太后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毕竟在赵威王时期,她可是执掌这个后宫的,在这个皇宫里面如果发生什么事,很难瞒得过宋太后的耳目,张献病倒在床,昏迷不醒的消息,宋太后早就知道了,不过宋太后自知身份尴尬,所以一直不肯出面。
而现在为了帮助皇子张渊拿下皇位,庄平和李如秉一同来到了宋太后潜修之地,虽然身为外臣,来到皇宫身处,于礼不合,但是现在张献卧病在床,整个皇宫都是人心惶惶的,根本没有会在意这些,再加上庄平和李如秉作为当下赵国最具权势的人物也没有人敢阻拦。
“大将军,宋太后毕竟是先王正宫,当朝太后,我等身为外臣,还是需要通报一声的。”站在道观门前,庄平善意的对李如秉说道,生怕李如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来,毕竟他们二人身为外臣来到这里已经是于礼不合了,如果再擅闯太后住处,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口诛趣÷阁伐。
李如秉点了点头,说道:“庄相放心,这一点本将清楚,既然来到这里,那也不在乎这点礼节了,庄相让人去通报吧。”
而此时的宋太后,正在侍女的服侍之下,研读着春秋战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留下来的道德经,这本书,宋太后已经读过无数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时,负责伺候宋太后的内侍进来禀报道:“太后,丞相庄平,大将军李如秉在观外求见。”
闻言,宋太后拿书的手先是一顿,然后默默地合上书本,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该来的,还是来了,去把他们请进来吧。”
“喏!”内侍应了一声,然后到外面去请庄平和李如秉二人。
张献卧病不起,昏迷不醒的情况,宋太后可是一清二楚,而且以张献现在的情况而言,想要挺过这一关,是微乎其微的,这个节骨眼,庄平和李如秉结伴来到这里,恐怕是为了赵国的皇位。
很快,内侍带着庄平和李如秉来到宋太后面前。
“臣庄平(李如秉)叩见太后,太后千秋!”庄平二人对宋太后行礼道。
“庄平和大将军不必多礼,老妇人我早已经不问世事了,朝堂大事更是不想涉足,二位何故要来打扰老妇人的静修呢?”宋太后说道。
“太后,陛下卧病不起,据太医所言,恐怕陛下很难挺过去了,皇子渊少不更事,难以维持局面,臣等今日前来就是希望太后能够出来助皇子渊一臂之力,稳住朝堂局势。”庄平直接单刀直入的说道。
“到底发生了何事?陛下之后,渊儿作为陛下独子,继承大统合理、合礼,再加上有庄相和大将军在侧,又何需老妇人呢?”宋太后说道。
李如秉说道:“回太后,实不相瞒,皇子渊继承大统也是臣与庄相的意愿,可是宗正张楹等人以国宜长君为由,却力主代王之子过继于陛下膝下,继承大统,为了此事,朝中诸位大人已经分为好几派,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内乱,故而臣今日和庄相前来就是希望太后能够走出来,力挺皇子渊。”
“国宜长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渊儿年纪尚幼,而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宗正大人有此顾虑也是能够理解的,如果庄相和大将军对此有所异议,大可与朝臣好生商议,想来也能商量出个结果的,老妇人我还是不参合其中了。”宋太后摇了摇头说道,当年狼孟之变后,她就做过一次违心之举,现在实在不想在参合其中了。
“太后此言差矣!”庄平说道:“国宜长君,臣也是明白,如果陛下没有子嗣存世,就算是代王继位,臣也不会有任何异议的,就算代王不行,燕王(赵威王幼子)也是可以的,可是现在陛下存有子嗣,如果让宗室入继大统,他日让皇子渊如何自处呢?再说了,当年代王参与了张传、糜邡之乱,如果让代王子嗣入继大统,太后又如何自处呢?”
当年狼孟之变后,可是宋太后一锤定音,定下了张蔺、张传、司马冲、糜邡等人谋逆之名,后来虽然在宋太后的压力之下,张献被迫放张蔺一马,但是在世人的眼中,张蔺就是当年张传、糜邡之乱的核心人物,现在让当年的罪人后人继位,宋太后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宋太后闻言,脸色一变,这可是戳到宋太后的痛处了,当年狼孟之变后,她可是亲自定下了王位的归属,如果现在让张蔺的儿子继位,那自己日后恐怕也很难有什么好下场,虽然宋太后不在乎赵国的皇位落入何人之手,反正是赵国皇室之人就行了,但是不代表宋太后不在乎自己啊。
“可是,现在宗室之人并不支持渊儿,就算老妇人亲自出面,他们也不会轻易妥协的。”宋太后说了一句大实话,宋太后再牛逼,也不是姓张的,现在丈夫死了,便宜儿子也快不行了,她又怎么斗得过那些张氏宗室呢?
“太后放心,只要太后出面支持皇子渊,再加上臣和大将军,必可成事,大将军手握兵权,臣统御百官,再加上太后,就算宗室之人再不满,也只能承认皇子渊。”庄平信心十足的说道,他掌控朝政,李如秉手握全国精锐,再加上宋太后这个当朝太后,三人合力,想要将张渊扶上皇位,还是轻而易举的。
宋太后闻言之后,再三思量,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也罢,那老妇人就随你们走这一趟,希望宗室之人能够看在老妇人这个太后的份上,给几分薄面。”
“谢太后!”庄平二人见宋太后同意了,大喜道。
成功说服了宋太后之后,庄平和李如秉便着力对朝中大臣进行游说,事实上,让张蔺之子继位,只不过是宗室的一厢情愿罢了,大部分的朝臣还是支持父死子继的,只不过宗室的势力太大,所以庄平等人才需要请宋太后出山罢了。
天统三年,正月十五日,赵国皇帝张献的病情再次恶化,这一次的病情恶化,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于是一众朝臣再一次聚集到了承乾殿偏殿,而宋太后也被庄平请到了承乾殿偏殿。
众人到齐之后,宗正张楹再一次力主张蔺之子继位,说道:“太后、庄相,我等宗室还是主张代王次子张源入继陛下膝下,继承大统,尽管这对于皇子渊来说,很不公平,但是为了大赵,也只能委屈皇子渊了,不过我等可以做主,让张源立下誓言,继位之后,立皇子渊为皇太弟,他日由皇子渊承继大统,如此便可两全其美了。”
张楹等人也清楚,如果想要将张源扶上皇位,皇子张渊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所以他们提出,等张源继位之后,立张渊为皇太弟,他日张源百年之后,由张渊继位,如果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不过庄平和李如秉听后,顿时对此嗤之以鼻,皇太弟?这不是开玩笑吗?先不说张源继位之后,愿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张渊,就说张渊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一个问题呢?虽然张源过继给了张献,但是和张渊毕竟不是亲兄弟,再说了,以后张源肯定会有自己的儿子的,没有理由皇位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弟弟的,儿子和弟弟那个亲,这个就不用说了。
“咳、咳……”庄平说道:“诸位,皇位的归属,理应遵循陛下的意思,虽然陛下现在不能亲自定下皇位人选,但是太后尚在,何人继位,理应由太后决断的。”
闻言,张楹等人顿感不妙,对于一直不问世事的宋太后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们虽然感到奇怪,但是也觉得只不过是来做个见证的,毕竟这等大事,不是一个妇道人家能够决定的,不过他们却忽略了,在张献不能理事的情况下,没有储君的赵国,宋太后就是最高的领袖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宋太后,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宋太后开口说道:“诸位大人,皇位的传承,向来都是父死子继的,如果没有子嗣才会兄终弟及,现在陛下尚有子嗣,理应由渊儿继位,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在子嗣存世的情况下,过继宗室继承大统,至于皇太弟之言,更是荒谬,老妇人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听说过皇位先传侄再传子的,所以这个皇位还是由渊儿来继承吧。”
“太后!”见宋太后出面支持张渊,张楹等一众宗室瞬间坐不住了,连忙劝阻道:“如今的大赵正是多事之秋,南方的邓国咄咄逼人,来势汹汹,正是需要一个年长的君主,皇子渊毕竟年幼,如何与统领我大赵邓秦争锋呢?还请太后三思!”
“还请太后三思!”一众宗室齐声说道。
“哼!”宋太后不满道:“陛下子嗣尚在,你们却将他排除在皇位之外,一心要让源儿继位,你们有没有想过,日后让渊儿如此自处?难道你们想要看到皇室之间兄弟相残吗?此事不必再说了。”
“这……”宋太后的一番话,瞬间让一众宗室哑口无言,见镇住了一众宗室,宋太后马上趁热打铁,对庄平和李如秉说道:“庄相、大将军,储君之位就这么定下了,万一……万一陛下那里传来什么坏消息,你们就扶持渊儿继承大统,渊儿年幼,朝政大事,有庄相、大将军和宗正大人一同辅政。”
宋太后很快就定下了基调,确定了张渊储君之位,并且表示,如果张献一旦驾崩,就由张渊继位,庄平、李如秉、张楹三人辅政,而让张楹辅政,也是宋太后为了平衡朝堂做出的决定,虽然支持张渊继位,但是张渊毕竟才五岁,根本不能掌控朝堂,为了不让张渊成为庄平和李如秉的傀儡,所以宋太后定下了张楹辅政大臣的身份,相信有宗室在,也能抗衡一二庄平和李如秉。
“喏!”庄平和李如秉虽然清楚宋太后的小心思,但是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定下张渊储君的地位,至于以后,他们不相信,二人联手,还搞不定一个张楹。
“嗯,此间事了,老妇人也该走了,日后无事,不可打扰!”宋太后满意得得点了点头,然后便离开了偏殿。
宋太后离开之后,张楹等人面如死灰,他们知道,他们输了,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庄平和李如秉居然会把隐居深宫的宋太后给请了出来,而就是因为有宋太后的存在,让他们的盘算落空。
看到一脸喜意的庄平和李如秉,张楹就气不打一处,不过张楹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起码拿到一个辅政大臣的名额,于是张楹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庄平、李如秉二人周旋到底,绝不能让庄平和李如秉全面把持朝政,而且有着宗室的支持,张楹也相信自己能够与庄平二人抗衡的,就算不能压制住他们二人,也要将一部分朝政大权握在手中,免得赵国落入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