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名厨出高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丽丽的自信,无非就是在于高崎没有后代,这是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高崎不是不喜欢王曼曼,他只是基于自己做人的道德标准,不能接纳王曼曼。
  她只要表示不介意他接纳王曼曼,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接纳呢?
  可接下来,高峰就给她出了一道大难题。
  高崎好容易把王曼曼给打发走,看看快到中午,早上又没吃饭,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准备洗漱了出门,高峰的电话就来了。
  “你在哪儿呢,哥?”高峰的语气里,明显透出些兴奋来。
  “什么事儿?”高崎依旧是声音平淡。
  多年大人物做下来,又有了两世为人的经历,风浪见多了,多少也就有些波澜不惊了。要不然,就王曼曼刚才那个架势,搁在初出茅庐的他身上,没准儿就会缴械投降。
  “我有个重要的事儿要和你商量。”高峰的语气里依旧带着兴奋,“你在哪儿,我现在就去找你!”
  高崎想想就说:“去咱们家酒楼吧,我让刘总留个小间,有事儿在那里说。”
  挂了电话,高崎又给聚香坊大酒楼刘总打了电话,这才下楼,开了自己的车出门。
  把车停在酒楼后院里,他先去厨房转一圈。这时候正是上客高峰期,厨房里最忙。最忙的时候,孙立海总是会待在厨房里,看着他的徒弟们。
  虽然高崎给了他个副总的职位,他却从来没拿着自己当副总。
  “我就是个厨子,厨房里这一套是我本行,别的我也不懂。”
  他总是这么说,也确实在这么干。
  社会上技校毕业的厨师,他不用,嫌人家给教下道了,再改过来还不如教任嘛不懂的容易。也不让人事部门给他招人,人他得自己选。
  他看中的,都是他说的有灵性的,越年轻越好。从小在后厨待着,才能把做菜的精华学了去。
  做一个菜品,不是外形好,模样好看就行了,也不是师父教你怎么做,这辈子就一成不变了,你得自己会悟。
  同样一个菜,时代不一样,顾客要求和品味就得有变化。怎么变化,你得悟。悟每一种蔬菜和肉类的特性,怎么做,用什么样的火出什么样的味。各种调料,也得自己悟透了,这才算出师。
  出师以后,也就算会做菜了,但还远远不够,还得悟。悟透了,你才能发明创造自己的菜式,出自己特色。
  剩下的所谓刀工,给你个胡萝卜,让你雕个牡丹花出来,那算雕虫小技,用不着去技校学,自己看两遍就会了。
  要是你连这个都看不会,那就说明你一点灵性没有,我还教你干什么,瞎耽误功夫吗?
  聚香坊大酒楼的后厨,一水儿的都是他的徒弟,却是各有特色,各有擅长。徒弟们会做的菜式,孙立海也不一定会做。
  这在他看来,不丢人,说明他的徒弟们有出息。师父教的只是基本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高崎从后厨的后门进去,果然就看见孙立海端着茶缸子,在一溜切菜案板那里转悠。案板边切菜的这些年轻人,都是没出徒的。
  孙立海教徒弟,得从买菜、选菜、摘菜教起,做个一两年,他觉得满意的,才开始上案板跟他学刀工。就他这个教法,一个学徒出徒,最少都得三年,好多第一关就给淘汰了。
  可即便这么个严格法,来这里学徒的年轻人依旧趋之若鹜。孙立海的名气在那里摆着,能成为他的徒弟,这辈子就是挣高工资的人上人了。
  如今的孙立海,早就不亲手教徒弟了,都是手底下徒弟帮着他带学员。可是能从聚香坊学成出来的,还得算是孙立海的徒弟。
  孙立海明白,人家费心劳力,任劳任怨地跑聚香坊来学徒干什么?就冲着他徒弟这个名号啊。只有徒弟出徒了,在外面干,收的徒弟,才算孙立海的徒孙呢。
  有孙立海往那儿一站,没有徒弟敢偷懒。让你切丁你切块,他二话不说,过去照着后脑勺就是一巴掌。丁也得一般大小,若是大小不一,还得挨巴掌。
  这就是现代社会了,讲究平等,不能体罚徒弟。孙立海学徒那会儿,只要稍微有点不对,就得挨师父一藤条。藤条小手指头粗,带着弹性,抽在身上那个疼啊,钻心。
  不这么教,出不来好厨师。
  那时候,师父是他爹,抽他抽的最狠。他的厨艺,就是这么让他爹一藤条一藤条,硬生生给抽出来的。
  高崎过去,和孙立海去唠两句。徒弟们知道老板来了,没一个敢放下手里的活,给老板问好的。
  这就是规矩。后厨师父老大,老板也不行。正是因为有孙立海这个规矩,聚香坊的菜,永远都是唐城其他酒店不能复制的。
  高崎走到孙立海身边,喊着说:“大爷,你用不着天天在这儿盯着,这里油烟大,再熏着你。”
  厨房里噪声大,不喊着听不见。
  孙立海回头,才看见高崎过来了,也是用高嗓门说:“你以为我愿意天天在这儿耗着啊?当初招学员,只注意灵不灵了,没想着得弄个监工。特么这帮小兔崽子,手艺是学会了,性子也一个个磨没了,都不下死手管人。”
  高崎就咧着嘴乐。
  “就你这个大巴掌,三天两头轮着,老虎都让你给整成绵羊了。”他就调侃说。
  “谁说的?继超也是我从小这么教出来的,当初这小子还不愿意学呢。可他就会管人,比我都强。”说到这里就叹口气说,“可惜这小子到了还是不爱这一行。”他就问高崎,“哎,他还没把他那个厂子折腾黄了啊?”
  高崎老实说:“没。不但没折腾黄,我看他还折腾出门道来了。前两天还死皮赖脸跟我借钱,说要进新设备,把产品精度提上去。”
  孙立海就问:“你借给他了?”
  高崎说:“没。那厂子是唐城量具的,我钱借给他,早晚都是肉包子打狗。”
  孙立海赞成说:“不借就对了。这两年我也看明白了,就他们厂那个弄法,怎么弄都是个死局。特么当官的都快比工人多了,养活这些脱产的,这得多大一趣÷阁费用?人家干一件产品一块钱,他们可好,干一件得十块钱,卖给谁去?投多少钱都得瞎到里面!”
  高崎就笑笑说:“大爷,也不能全这么说。我孙哥不是不这样干了不是?我不投钱啊,是因为产权问题。把钱给唐城量具花,将来这钱怎么算,我心里没底,没准儿还会害了孙哥。知道的这钱是我的,不知道的还不得说这钱是孙哥贪的?这唾沫星子淹死人。孙哥把工模量具分厂搞这么红火,背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他,眼珠子都红了呢!”
  这几年做事业,高崎没少花钱听管理课,还参加了不少全国性的企业论坛,也长了不少见识。
  小作坊式的生产,有些老板厂长、会计、调度的,好多职务一个人兼着,的确是节约了管理人员,降低了成本,可是这样干,许多必须的管理程序就会缺失,出来的产品价格倒是便宜了,可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其实,人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工业革命初期是这个样子,现在也不会这样去干。所以人家的价格高,科技含量高,质量也好。
  咱们现在这样干,这纯粹就是工业化的倒退,把现代企业给干回原始小作坊生产了。
  这样的中国制造,只会降低整个工业体系的竞争力。你东西是便宜了,可把质量给丢了,也只能制造点是人就会干的玩艺儿。卖到国外去,丢的是中国制造的名声,和中国人的脸。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中国制造,中国需要的,是有科技含量的中国制造。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相比,咱们的在科技含量和质量上能和人家并驾齐驱,甚至要赶超他们。这样的中国制造,才有前途可言。
  想达到这样的水平,除了向人家学习之外,国企过去那套可行的管理制度还要捡起来,并且要不断完善,创造出适合咱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先进管理制度来。
  当然,国企那些人浮于事的糟粕,必须要去掉。遥想建国初期,我们的工人阶级,创造了多少令世界瞩目和震惊的奇迹?难道说国企那些制度,真的就一无是处?那这些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如果有一天,高崎真要搞工业的话,他就会按照真正先进的东西来搞,绝不搞短期获利的小作坊。
  在这方面,孙继超已经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总不能让这家伙老在国企里瞎胡混吧?他不给孙继超投钱,除了他说的理由之外,心里还是另有打算的。这么个人才,他可不想白白送给唐城量具。
  和孙立海唠半天,他才去了前面,上二楼刘总给他留出来的那个小单间。
  他进单间的时候,高峰已经在那里了。
  然后就是上菜,兄弟俩连边吃边说。
  和高崎吃饭,两个人就是一菜一汤,大米饭管够,高崎不许剩饭。
  高崎始终记着,上一世他和陶洁攒钱买楼的时候,陶洁不肯吃菜,把菜和肉都留给他。
  “我减肥,怕胖。”
  陶洁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在他耳朵里,至今如雷贯耳。
  即使富贵如今天的高崎,一个人吃饭的时候,还是保留着光盘的习惯,一粒大米粒都不会留下。他觉得,浪费一粒大米粒,都是对陶洁的亵渎。
  菜也是简单的蔬菜,或者炒肉,或者炒鸡蛋。汤也没有鲍鱼、海参,只是简简单单的汤,皮肚三鲜汤,或者是蘑菇鸡蛋汤一类。
  吃着饭,高峰就告诉他,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既可以不用让他妈把高崎追的无处躲藏,又可以让他和胡丽丽继续在一起,还不用生孩子。
  高崎就停了手里的筷子,看着他问:“什么主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