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鼓舞
马元培领命,与宝台郡太守带兵出发,离开城池往羌靖关移动。
等他们离开,辛铁山立刻行动,通知地下情报人员联系宁泽,将这边的情况如实汇报。
宁泽见宝台郡安排妥当,辛铁山让秘密情报人员设下营地,直接使用伪兵战术传送过去。
辛铁山与师才过来迎接,对宁泽说道:“城内主力已经前往羌靖关,只留数千兵将。我军突然从城内出现,对方必定慌乱,不知所措,一战可擒!”
“做得很好!”宁泽用赞许的目光肯定辛铁山,“今日拿下宝台郡,你二人可得全功。速速带兵夺取城门,不要给对方反应机会。”
“喏!!”辛铁山、师才头前带路,裴济、东方疏、宋高、邵乙、宁勇等人率兵冲出营地,奔向四座城门。
华国兵马从城内出现,宝台郡守军始料未及。
他们从城外哪个方向蹦出来都不奇怪,怎么偏偏跑到城里来了?
难道华国军队能飞天遁地不成?
发现全军将士无比敬重的国师和玄机先生,竟然带着华国兵马为对方指路,协助敌军抢占阵地,守城兵马更是一头雾水,完全呆滞。
他们弄不明白眼前是个什么状况,国师与玄机先生明明是南成的希望,怎么会在敌人队伍,还帮着对方?
过于震撼的状况令守军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华国兵马数量远超他们,而且没有城墙掩护。
带兵冲在最前面的还是曾经南成排名第一的裴济,哪里抵挡得住?
宝台郡很快被华国兵马占据,所有南成旗帜全部放倒,龙旗陆续竖起,迎风飘扬。
势如破竹,马健只剩羌阳,情况不容乐观。
羌阳这边,马健着急等待国师、玄机先生归来,面对随时可能打过来的宁泽,身边没有能和他抗衡的存在,心中总是不安。
没过多久,听到宝台郡兵马北上,迅速赶往羌靖关的消息。
这让他松一口气,只要国师、玄机先生及时赶来,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只是没高兴多久,马上又得到情报,北上队伍中并没有国师和玄机先生,原来那两位留在宝台郡,说是准备对付宁泽的东西。
这倒没什么,毕竟宁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认真应对是应该的。
问题是很快又有军情送达,宁泽兵马突然出现在宝台郡城,直接从内部夺取城门,拿下守军。
宝台郡落入华国之手,几乎没有抵抗。
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竟然全力协助对方!
不止马健懵掉,南成文武官员全都混乱不堪,不敢相信会有这种状况发生。
冯乔印证了自己的猜疑,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果然有问题!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会以这种方式帮助宁泽取得宝台郡。
失去宝台郡,南成疆土只剩羌阳,可以说是穷途末路。
马健之前还将希望放在国师、玄机先生身上,觉得这两位法力高强的存在,联手之后就算打不过宁泽,至少没有那么容易落败,再结合朝中文武的智慧与勇气,兴许可以逼退华国兵马,解除眼前危机。
现在好了!国师、玄机先生都投靠华国,甚至协助对方拿下宝台郡,唯一希望落空。
仔细想想,恐怕他们很早之前就已投向宁泽,等待今日机会。
他们故意让马元培带兵离开宝台郡,大军出动之后,郡内防守薄弱,华国军队突然出现,谁能抵挡得住?
这让马健极度后悔,同时慌乱不堪。
情况太过突然,根本让人反应不及。前不久还掌握衮、坞二州之地,一眨眼敌军已经逼到羌阳,周边再无屏障。对他而言,已经是走上绝路,求救无门。
周、梁两国都被打得无力反抗,只能遣使求和,委曲求全。
身为盟友,他们完全插不上手,也没那能力帮助马健。就算发出求援信,恐怕等不到援兵。
虽说宝台郡兵马加上羌阳大军,勉强凑出五万兵将,强征城内百姓从军,拉上老弱勉强扯起十几万兵马不是问题。可是这样的兵马,终归挡不住华国精兵,尤其挡不住宁泽的法力。
失魂落魄的马健,将最后希望放在冯乔身上:“军师!没曾想,国师与玄机先生也投向华国,眼下如何是好?”
说实在的,就算冯乔这样的聪明人面对如此局势也很头痛。就如象棋中的死棋,想要把它救活几乎不可能,尤其对手还是宁泽,一个论智谋不输自己,还有通天法力,作弊级的存在。
如果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没有背叛,兴许还有一丝胜算,至少熬到宁泽退兵不是不可能。
只是这两个身具法力的加入宁泽阵营,会让对方更加难缠。
一个宁泽尚且让人恐惧万分,无力应对。辛铁山和师才的加入,更是加重局势。
作为马健的军师,即使情况极度恶劣,仿佛没有翻盘机会,也要展现出胸有成竹的模样,给大家信心。冯乔尽量保持冷静,躬身回答:“陛下,船到桥头自然直!既然宁泽带兵占据宝台郡,得知马元培带兵驰援羌靖关,必定从宝台郡出发,趁其不备直奔羌阳。为防敌军奇袭,应当立刻召回马元培,将其军队调回城内,集合力量筹备迎敌!”
“军师所言甚是!”已经慌了神,毫无主见的马健连连点头,“立刻传令,让马元培转回羌阳!”
传令官马上出发,片刻不敢耽误。
冯乔又道:“宁泽大军随时过来,陛下应当下旨在羌阳征募民兵,青壮不足老幼补上,至少拉出十万大军协助守城,敌军想要攻破城池就没那么容易!”
“有道理!”马健忙道,“传令下去,城内除女人外,不论老幼皆要从军。告诉百姓,一旦城破他们都要当亡国奴。不想当亡国奴的,全都拿起武器守卫城池!”
朝中文武心说华国的利民政策让他们在百姓之间声望很高,说不定很多百姓巴不得变成华国人。不过这种话没人敢当马健的面说出来,事实上现在这个局面,朝中许多文官武将心中开始活动,正为之后的事情作打算。
“军师,除此之外,还要作何准备?”马健紧张看着冯乔。
“陛下应当鼓舞士气,让城内兵将知道您与他们并肩作战,即使敌人再强,绝不退缩!”冯乔回答,“我军士气不高,若得陛下亲自鼓舞,或有奇效!”
“没有问题!”马健说道,“朕身为南成之君,自然身先士卒。”
“除了紧急备战之外,陛下也得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冯乔抬头,“此战有两种结果,一是我军挡住敌方进攻,拖延足够时间,使得对方粮草耗尽暂时撤退,取得喘息空间;二是无力抵挡,不得不做最坏打算……”
“什么是最坏打算?”马健忙问。
冯乔拱手回答:“最坏打算就是放弃羌阳,暂避宁泽锋芒。为保南成基业,臣等追随陛下逃到蛮族地界,借蛮族地势藏身,隐于山中。或者穿越蛮族地界,南下渡海。待中原情势转变,再伺机杀回,夺取天下!”
“这……”马健听到这话,面露犹豫之色。
冯乔的话很现实,也是最恰当的选择。可是放弃中原逃到蛮族,又或者躲到海外,那种艰苦不用想也知道。
真到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愿意追随自己逃到蛮荒之地,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自己逃到海外?恐怕多数人都吃不了这种苦。
逃到蛮荒之地,逃到海外,恐怕自己也会给后世留下笑柄。若有机会杀回中原,重夺社稷还能说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也许一去不回,再也不能回到中原,甚至连累子孙后代沦为蛮族,岂不是愧对祖先?
想到这种可能,马健不由低头沉默。
看到马健这副表情,冯乔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于是说道:“此战胜负未知,事在人为。只要军民齐心,亦能守住城池直到宁泽退去!到那时候便有喘息之机。”
马健微微点头,心说走一步算一步吧!
宁泽再厉害,也不是完全打不过他对吧?
但凡有一线生机,就要拿出全力去拼,不到最后谁胜谁负都说不准。
也许逼到绝境,也能绝地求生。
想到这儿,马健环顾群臣大声说道:“诸卿可愿同朕背水一战,与那宁泽搏上一搏?即便兵临城下,胜负犹未可知!”
马健话音落下,部分意志坚定的南成官员立刻回答:“臣等愿随陛下死守羌阳!!”
虽然声音不是很齐,还有大部分南成官将没有信心,听到君臣对话,仿佛稍微安心。
“朕没听清!”马健环顾群臣,大部分官将还在华国兵马随时打过来的不安和恐惧中,令他心中不悦,“诸卿可敢一战?”
有人带头之后,那些之前没有张嘴的南成官将为了壮胆,也都跟着大声喊出:“臣等愿随陛下死守羌阳!”
就算不是出于真心,朝中上下齐声呼喊,气势变得极强,也让他们的不安与恐惧稍稍平静。
等他们离开,辛铁山立刻行动,通知地下情报人员联系宁泽,将这边的情况如实汇报。
宁泽见宝台郡安排妥当,辛铁山让秘密情报人员设下营地,直接使用伪兵战术传送过去。
辛铁山与师才过来迎接,对宁泽说道:“城内主力已经前往羌靖关,只留数千兵将。我军突然从城内出现,对方必定慌乱,不知所措,一战可擒!”
“做得很好!”宁泽用赞许的目光肯定辛铁山,“今日拿下宝台郡,你二人可得全功。速速带兵夺取城门,不要给对方反应机会。”
“喏!!”辛铁山、师才头前带路,裴济、东方疏、宋高、邵乙、宁勇等人率兵冲出营地,奔向四座城门。
华国兵马从城内出现,宝台郡守军始料未及。
他们从城外哪个方向蹦出来都不奇怪,怎么偏偏跑到城里来了?
难道华国军队能飞天遁地不成?
发现全军将士无比敬重的国师和玄机先生,竟然带着华国兵马为对方指路,协助敌军抢占阵地,守城兵马更是一头雾水,完全呆滞。
他们弄不明白眼前是个什么状况,国师与玄机先生明明是南成的希望,怎么会在敌人队伍,还帮着对方?
过于震撼的状况令守军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华国兵马数量远超他们,而且没有城墙掩护。
带兵冲在最前面的还是曾经南成排名第一的裴济,哪里抵挡得住?
宝台郡很快被华国兵马占据,所有南成旗帜全部放倒,龙旗陆续竖起,迎风飘扬。
势如破竹,马健只剩羌阳,情况不容乐观。
羌阳这边,马健着急等待国师、玄机先生归来,面对随时可能打过来的宁泽,身边没有能和他抗衡的存在,心中总是不安。
没过多久,听到宝台郡兵马北上,迅速赶往羌靖关的消息。
这让他松一口气,只要国师、玄机先生及时赶来,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只是没高兴多久,马上又得到情报,北上队伍中并没有国师和玄机先生,原来那两位留在宝台郡,说是准备对付宁泽的东西。
这倒没什么,毕竟宁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认真应对是应该的。
问题是很快又有军情送达,宁泽兵马突然出现在宝台郡城,直接从内部夺取城门,拿下守军。
宝台郡落入华国之手,几乎没有抵抗。
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竟然全力协助对方!
不止马健懵掉,南成文武官员全都混乱不堪,不敢相信会有这种状况发生。
冯乔印证了自己的猜疑,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果然有问题!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会以这种方式帮助宁泽取得宝台郡。
失去宝台郡,南成疆土只剩羌阳,可以说是穷途末路。
马健之前还将希望放在国师、玄机先生身上,觉得这两位法力高强的存在,联手之后就算打不过宁泽,至少没有那么容易落败,再结合朝中文武的智慧与勇气,兴许可以逼退华国兵马,解除眼前危机。
现在好了!国师、玄机先生都投靠华国,甚至协助对方拿下宝台郡,唯一希望落空。
仔细想想,恐怕他们很早之前就已投向宁泽,等待今日机会。
他们故意让马元培带兵离开宝台郡,大军出动之后,郡内防守薄弱,华国军队突然出现,谁能抵挡得住?
这让马健极度后悔,同时慌乱不堪。
情况太过突然,根本让人反应不及。前不久还掌握衮、坞二州之地,一眨眼敌军已经逼到羌阳,周边再无屏障。对他而言,已经是走上绝路,求救无门。
周、梁两国都被打得无力反抗,只能遣使求和,委曲求全。
身为盟友,他们完全插不上手,也没那能力帮助马健。就算发出求援信,恐怕等不到援兵。
虽说宝台郡兵马加上羌阳大军,勉强凑出五万兵将,强征城内百姓从军,拉上老弱勉强扯起十几万兵马不是问题。可是这样的兵马,终归挡不住华国精兵,尤其挡不住宁泽的法力。
失魂落魄的马健,将最后希望放在冯乔身上:“军师!没曾想,国师与玄机先生也投向华国,眼下如何是好?”
说实在的,就算冯乔这样的聪明人面对如此局势也很头痛。就如象棋中的死棋,想要把它救活几乎不可能,尤其对手还是宁泽,一个论智谋不输自己,还有通天法力,作弊级的存在。
如果国师辛铁山、玄机先生师才没有背叛,兴许还有一丝胜算,至少熬到宁泽退兵不是不可能。
只是这两个身具法力的加入宁泽阵营,会让对方更加难缠。
一个宁泽尚且让人恐惧万分,无力应对。辛铁山和师才的加入,更是加重局势。
作为马健的军师,即使情况极度恶劣,仿佛没有翻盘机会,也要展现出胸有成竹的模样,给大家信心。冯乔尽量保持冷静,躬身回答:“陛下,船到桥头自然直!既然宁泽带兵占据宝台郡,得知马元培带兵驰援羌靖关,必定从宝台郡出发,趁其不备直奔羌阳。为防敌军奇袭,应当立刻召回马元培,将其军队调回城内,集合力量筹备迎敌!”
“军师所言甚是!”已经慌了神,毫无主见的马健连连点头,“立刻传令,让马元培转回羌阳!”
传令官马上出发,片刻不敢耽误。
冯乔又道:“宁泽大军随时过来,陛下应当下旨在羌阳征募民兵,青壮不足老幼补上,至少拉出十万大军协助守城,敌军想要攻破城池就没那么容易!”
“有道理!”马健忙道,“传令下去,城内除女人外,不论老幼皆要从军。告诉百姓,一旦城破他们都要当亡国奴。不想当亡国奴的,全都拿起武器守卫城池!”
朝中文武心说华国的利民政策让他们在百姓之间声望很高,说不定很多百姓巴不得变成华国人。不过这种话没人敢当马健的面说出来,事实上现在这个局面,朝中许多文官武将心中开始活动,正为之后的事情作打算。
“军师,除此之外,还要作何准备?”马健紧张看着冯乔。
“陛下应当鼓舞士气,让城内兵将知道您与他们并肩作战,即使敌人再强,绝不退缩!”冯乔回答,“我军士气不高,若得陛下亲自鼓舞,或有奇效!”
“没有问题!”马健说道,“朕身为南成之君,自然身先士卒。”
“除了紧急备战之外,陛下也得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冯乔抬头,“此战有两种结果,一是我军挡住敌方进攻,拖延足够时间,使得对方粮草耗尽暂时撤退,取得喘息空间;二是无力抵挡,不得不做最坏打算……”
“什么是最坏打算?”马健忙问。
冯乔拱手回答:“最坏打算就是放弃羌阳,暂避宁泽锋芒。为保南成基业,臣等追随陛下逃到蛮族地界,借蛮族地势藏身,隐于山中。或者穿越蛮族地界,南下渡海。待中原情势转变,再伺机杀回,夺取天下!”
“这……”马健听到这话,面露犹豫之色。
冯乔的话很现实,也是最恰当的选择。可是放弃中原逃到蛮族,又或者躲到海外,那种艰苦不用想也知道。
真到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愿意追随自己逃到蛮荒之地,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自己逃到海外?恐怕多数人都吃不了这种苦。
逃到蛮荒之地,逃到海外,恐怕自己也会给后世留下笑柄。若有机会杀回中原,重夺社稷还能说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也许一去不回,再也不能回到中原,甚至连累子孙后代沦为蛮族,岂不是愧对祖先?
想到这种可能,马健不由低头沉默。
看到马健这副表情,冯乔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于是说道:“此战胜负未知,事在人为。只要军民齐心,亦能守住城池直到宁泽退去!到那时候便有喘息之机。”
马健微微点头,心说走一步算一步吧!
宁泽再厉害,也不是完全打不过他对吧?
但凡有一线生机,就要拿出全力去拼,不到最后谁胜谁负都说不准。
也许逼到绝境,也能绝地求生。
想到这儿,马健环顾群臣大声说道:“诸卿可愿同朕背水一战,与那宁泽搏上一搏?即便兵临城下,胜负犹未可知!”
马健话音落下,部分意志坚定的南成官员立刻回答:“臣等愿随陛下死守羌阳!!”
虽然声音不是很齐,还有大部分南成官将没有信心,听到君臣对话,仿佛稍微安心。
“朕没听清!”马健环顾群臣,大部分官将还在华国兵马随时打过来的不安和恐惧中,令他心中不悦,“诸卿可敢一战?”
有人带头之后,那些之前没有张嘴的南成官将为了壮胆,也都跟着大声喊出:“臣等愿随陛下死守羌阳!”
就算不是出于真心,朝中上下齐声呼喊,气势变得极强,也让他们的不安与恐惧稍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