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核污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土球最近一年多引爆的核弹已经突破三百颗,之前吵得很厉害得核废料问题也没人说了,因为到处都是核污染。
  现代核弹的反应率已经远不是世界大战时期的技术可比,A国、C国两国的核弹爆炸后,核尘埃的辐射值相对有限,只要隔离几年,对成年人影响就会消失,当然长期生活在该地区,仍有出现遗传基因突变的风险。
  相对而言,其他几个拥核国家,受超级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影响,在UN禁止现场核试验后,基本没有后续进步,核爆后隔离十几年,都会有更大的基因病风险。
  里面R国比较特殊,她比较喜欢用氢弹。
  氢弹虽然也是核武器,但聚变的确比较清洁,基本当天炸完,当天辐射值就会降到安全水平。可前面也介绍过,氢弹临界威力就比裂变弹大了个数量级,有可能导致陆地板块释放应力引发巨大的次生灾害,实在是普及不开。
  由核弹造成的污染,因为核尘埃受风向影响抛洒面积大,总剂量较少,总的来说近期内有一定危害,但几十年后就会变得正常。
  更严重得污染则是核电站泄露污染。
  核电安全本来是用于防御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要防高强度战争破坏和怪兽攻击。
  经过一年多折腾,全球有共有二十座核电站发生五级以上事故,三座发生最高的七级事故,其中七级事故全部在西中洲。
  七级事故集中在西中洲不是巧合,该区域都是发达地区,耗电量本就偏高,同时还是核电普及率最高的地区,核电站多如牛毛,怪兽从任何一个角度上岸,战斗都可能波及到核电安全。
  与核爆不同,核电泄露的危害反而更大。
  先从粒子层面看。
  核爆的巨大能量,本身能破坏掉一大堆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元素,剩下的危害物质仅有少数几种放射物,总重量几公斤或者稍多的放射物散布在几十上百平方公里,辐射尘落地后的辐射量十分有限,可能稍微被几年的落叶灰尘覆盖,就无法探查到辐射了。
  核电采用的燃料棒,U235含量在20%左右(核武器纯度95%以上),内部还含有大量的U238,以及其他的合成材料。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复杂的物质构成,会生成更多种类的放射物,含量稍大的都接近十种。
  西中洲核电站多采用增殖堆,这种堆型会主动利用U238,催生一些衰变速度很快的放射物,并转化出额外的少量U235,能有效提高核材料利用率。
  堆芯各种放射物之间相互影响,会催生新的品种,进而导致放射物复杂度进一步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放射物都会留在燃料棒残留物里,泄露也会被保护反应堆和用作中子缓冲剂的重水溶解,可以进行集中处置。
  七级事故指大量放射物泄露事故。要达到“大量”泄露的标准,唯一的可能就是反应堆失控。
  反应堆失控有且仅有一种方式,热量失控。
  核反应堆采用热交换式烧开水,烧开水的一侧不接触放射物及重水,为完全封闭结构。
  根据年代技术特征,压力壳内水的沸腾温度在二百至三百度,以及全新的四百至七百度蒸气发电法,后者在事故压力故障前能承受更高的温度。
  当压力壳内温度不断上升,压力也会随蒸气增加而不断上升,最终结果就是爆炸。
  可不是小朋友们想的那种核爆,仅仅是高压蒸气爆炸而已。
  热量失控的前提,往往是反应堆核心故障。
  类似于前面介绍的旱魃发动机,核电反应堆也是一大堆棍状燃料,被硼化合物的形似蜂窝煤的玩意束缚着,越往外拉燃料棒,产热越多。
  当反应堆核心受外界影响、连续人工误操作、干脆人跑了时,结构错位和操控问题,导致燃料棒无法或不能被推回蜂窝煤里。
  这个时候烧开水侧消耗热量的速度稍微降低,就会引发热积累进入恶性循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怪兽危机前后出现的几起事故看,都是轮机组控制不当或受到震动引起的事故减速。
  烧开水侧爆炸,接下来面对的才是真正的核泄漏阶段。
  没有了烧开水装置消耗巨量热能,重水池也会被快速加热,整个发电厂很快就会变成大蒸笼(此时厂内理应不存在活人)。
  本阶段产生的大量蒸气,其中重水蒸气里还会含有具备微弱放射性的超重水,蒸气很容易吸收辐射进而出现更强的放射性,若接触到没来得及运走的核废料,泄露会更严重。
  必须用死亡冲锋的形式,以硼砂等抑制物将堆芯埋了,否则后面就不用处理了。
  该阶段是事故处置的最后窗口,通过不停灌入海水或其它什么水,短暂抑制温度到防护服勉强能承受的地步,进行处置。
  本阶段还有一个错误示范,也就是怪兽危机前的十几年,J国发生的核事故。
  不派敢死队,而选择对厂房外壳淋水冷却。(事后证明敢死队造假,并未进入厂房堆芯所在位置)
  外壳淋水的初衷也是为了降温,但现场缺乏专业人员,考虑不周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既混凝土受内外巨大温差所激,形成隔热体(导热率下降),进一步加快事故走向下一阶段。
  如果没有完成硼砂填埋,或冷却水流量不足、中断一定时间,事态将转入热熔融阶段。
  本阶段连接燃料的设备遭到熔断,燃料散落并继续放热,或在更早阶段被重水蒸气爆开散落,如果没有冷却水,它们最终将融穿整个混凝土地基,进入熔融沉降。
  到了熔融沉降,堆芯处已经是一滩强放射岩浆,早已分不出燃料和土壤、岩层的区别,任何电子设备都会在靠近过程中烧坏,用到电子控制的挖掘设备同样会熄火。
  这是七级核事故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形成一个几乎是永久的强放射源。
  西中洲三次七级事故中,有两次都进入沉降阶段,只有一次及时被几百条猛男的生命压在稍早时候。
  经过介绍应该能理解,七级事故的核泄漏分两个部分:放射蒸气和冷却水,以及处理不得当出现的永久放射物生产点。
  核电泄露的严重性,在于其发电燃料中含有的放射物总量,和武器级爆炸残留物,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放射物总量往往都要按吨计算,熔融沉降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受放射源影响还会生成越来越多的放射物。
  太空里辐射非常常见,核电废料这个级别的不算特别恶性,但为避免祸留子孙,考虑给空间站和月表基地部署核电时,还是考虑到了核废料处理。
  处理方式嘛……暂时用填埋。
  其实约等于没处理。
  倒不是真的不想处理,而是核废料的成分过于复杂,土球上还没有彻底分离再利用的工程工艺,大部分也是简单处理或不处理进行填埋。
  重点还是未来和鲲鹏两个空间站的核废料处置,这东西留在太空对卫星相当危险,往土球回投,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土球还有没有活人,得制定一整套流程,把核废料集中到月表,进行集中填埋。
  对了,在月表处置核废料其实还有个好处。
  月球没有熔融核心,极地地表以下的温度非常低,核废料的热量能够适当加热地层,即使因为某些事故把填埋坐标弄丢了,也很容易通过测温手段再找到。
  龙珠核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很弱,与地表核电使用的几百上千兆瓦的机组相比,核废料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运输载具等问题可以留在后面慢慢解决,眼前还是先把龙珠送上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