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天基武器的第一枪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死亡权杖的名字很有神秘色彩,用大白话讲,有点像左轮步枪。
  左轮和步枪放在一起好像有点奇怪,但不用纠结这些细节,反正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死亡权杖的“左轮”,送的不是弹头/弹丸,而是弹夹,这也是电磁系卫星武器用的最多的供弹方式,方便切换不同类型的“子弹”实现各种打击目的。
  它总共有十个弹夹,由于供弹结构的关系,有两个可以进行额外扩容,当然,C国现在造的并没有扩容,基本功能都还没用明白呢。
  现在装备的是死亡权杖资料自带的两个弹丸型号,与C国按其标准改进的核弹头。
  最基本的弹丸是钨芯弹。
  科幻片里的不要信,天基钨芯弹并不能制造类似核爆的效果,这东西主要用于打击地下目标、摧毁机场。
  钨的熔点很高,构型合适的时候不会在进入大气的过程中烧掉。硬度用处不大,在天基武器的弹道速度下,目标是水还是钢板没有区别,都会在碰撞瞬间爆炸,不过动能扩散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弹道方向,冲击波规模不大,更不会出核爆蘑菇云。
  钨芯弹是死亡权杖最短的弹丸,重量较轻意味着发射更省电,更容易做到连续投放。
  第二个就有一定科技程度了,射线弹。
  射线弹有点像人类早期使用的化学气相激光……理解为会乱射激光就行了,不过作为天基武器,射线弹是通过气动加热作为能量源产生气相团实现效果的。
  射线弹有两个缺点:第一,它为了保护气象团不快速散开,结构比较特殊,导致无法直接碰触地表,最多只能用射线扫射地面;第二,切入大气层倾角过大时,会导致在较高的位置激发射线,由于大气不利于射线传播,此时等于白给。
  C国对试做品经过地表实验,判断该弹头爆炸时,会在数十公里内随机选择人伤害视觉,说人话就是数十公里内都有失明风险。而在距离爆心较近的区域,会产生射线切割效果。
  核弹本身没什么可介绍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现有唯一一种不需要天基动能加成的弹头。
  不仅不需要,天基武器的弹道速度反而是负担。几十公里的大气层一闪就过去了,不利于核弹头定高爆炸,可要说降低发射时电磁系统的电流吧,原本三十秒的延迟会变得更长,更难以命中移动目标了。
  结合了部分外星人的口述经验,天基核弹采用了一种此前土球从未用过的体系:等离子保护层。
  等离子保护层,是游戏中电磁武器的基本配置,通过气化一部分表层,降低外部气流摩擦,以实现减小阻力的目的。
  这样的地步C国做不到,但有了基本概念,反过来却很容易实现!
  借助气动加热,气化一部分外皮,既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防止核弹内部电器结构损坏,同时借助微气动造型,利用气化表皮的增压效果,实现快速制动。
  地表能做的都做完了,实际表现如何,就看实测结果。
  失败也没关系,科学院还准备了备用方案,既加装一个头部反向推进器,在进入大气层之前进行制动机动。不过减速后弹道受到大气气流影响会更大,因此还需要更强的内部计算机以及额外的变轨能力,最终会大幅度减小战斗部最大爆炸当量。
  八月三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并再次检查过,向UN通报核爆实验,死亡权杖武器实验开始。
  面对三万六千公里外的轨道打击,要说大家信心满满的认为精度会很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把实验场放到了大中洋西侧,“军事演习”通告三天前已经发出,暂时海域是清空的,不过有A国的护卫舰在划定海域边缘偷瞄……是惯例了。
  做海上实验,虽然有遭遇小小怪兽爬船的风险,但有护卫舰和潜艇跟着,把大部分人救回来问题不大,如果在陆地实验却发生了轨道偏离打到城市、工厂什么的,官方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除了海面、低轨道卫星,死亡权杖身边还有个观测者,这是专门为观察死亡权杖的状态特制的卫星,不需要观测时是颗普通的通讯卫星兼土球观察(拍照)卫星。
  上午九时,死亡权杖自检通过,“左轮”动起来选择弹药。
  大家最关心的是核弹,第一颗当然也是核弹。
  弹药选择完成,入膛。
  瞄准具机械臂松开,进入战备状态。悬浮瞄准具是为了避免死亡权杖本体影响到瞄准精度。
  瞄准具通过动量轮变更姿态照准。(动量轮:陀螺仪系统,太空设备原地变更姿势角度的基本设备,卫星体系的重要技术门槛之一)
  激光定位瞄准具,本体启动RCS系统调整姿态,达到一定范围后关闭RCS,转为动量轮微调。
  当两者无法被激光系统测量到相对运动时,动量轮也被磁悬浮系统束缚,与两者脱离物理接触,瞄准完成。
  电磁加速系统通电,加压加电流,达到指定数值时,磁悬浮弹丸锁解开。
  整个瞄准过程只有一个重点,所有能够动的东西,在最后发射时,都必须处于磁悬浮状态,不能让武器系统受任何动能影响,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可能。
  比较浪费时间,但这套系统的确是土球现在能造出来,精度保障率最高的系统。
  旁边的观测卫星这一刻连拍了一百张照片,只拍到一线虚影穿透漆黑的太空。
  一如超级计算机给出的结果,三十余秒后,远望观测船瞄到大气被穿了个洞。
  几乎就在同时,“军事演习”区域发生核爆!
  很快指挥中心拿到计算结果:圆误差,三百二十米。
  三百二十米圆误差,不算小,但考虑到攻击来自三万六千公里外,而且发射后全程没有动力,也没有陀螺导航仪,这样的误差已经算是等于直接命中了!
  指挥中心有几个家伙都哭了。
  最近数十年,虽然说起来又是信息化战斗又是隐身飞机啥啥的,但究其本质,与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差别不大,都是海陆空作战。
  这次核爆成功是人类首次引入天基武器系统,外层空间,不再只是情报场。
  有人就要说了,之前那不是造不出,而是国际公约限制了太空武器发展。
  这种的就是太年轻,把世界想的太好,某些霸权国家真的在乎过国际公约吗?比如某个从未加入过UN海洋法公约的国家,时不时还拿海洋法攻击别国;国际公约加了又退,退了又加也不少吧。这些玩蛋玩意如果真能造出实用的天基武器,你以为他们不会造?
  他是造不出来!
  当然,死亡权杖实验之前,土球的确是有两种太空武器,不过都是以攻击卫星为目的的,手段不外乎剪太阳能板和撒石墨粉(短路),低端得很。
  R国联盟体时期的核动力巡天核弹也算一个,但那东西也受几十分钟一圈的轨道限制,做不到需要时立刻能打。
  只有死亡权杖,别看它瞄准那么一大堆事,整个瞄准到核爆的过程,加起来还没七分钟,是真正实用化的天基武器,如果C国在姿态控制方面的水准继续提高,它的响应速度还能更快。
  C国测试指挥中心的人心中激动且不去说,测试还在继续。
  接下来测试的是射线弹。
  注意,更换弹夹后,需要死亡权杖本体重新与瞄准具校正位置,所以并不能做到各种不同弹丸连发。
  射线弹测试的结果有点迷,据低轨道卫星和远望观测船传回的结果,似乎是形成了对东北方向一百二十度的锥形放射区,其他范围里,只有稀稀拉拉几根射线切过。
  问题不明,估计还是有什么技术或生产缺陷,也可能是穿透大气时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化。
  好像不太有用的亚子。
  指挥中心临时决定再发一颗射线弹。
  这次的情况比较像话,基本形成了对下方半球区域的无死角切割,也排除了技术原理方面出问题的可能,应该还是大气问题,或者前一颗是次品?
  威力方面,根据观测得到的数据,大概只能在一千米内切开钢板,五千米左右最多造成皮肤烧伤。
  需要说明一点,射线弹的射线是不可控的,也不会像激光一样定向一直射,就是乱扫的,如果一直点住一个目标,能级低一个数量级一样能杀人。
  测试进入最后阶段。
  最后一项测试是连发机能,使用的是钨芯弹。本来想测试核弹连发的,不过内部有不少人担心国际影响不利,甚至有可能打到观测船队,只能延后找机会。
  这一轮发射五发,实际测试表明,连发对精度的影响还是难以忽视,额外的影响主要来自弹夹供弹动作。
  五发测到的圆误差,最小的两百米,最大的三千米。
  这样的连发精度,难怪在外星人眼里是初级天基武器呢。
  钨芯弹威力,前面提过钨芯弹以几十马赫的速度冲击,打到水面和打钢板效果是一样的,但其实还是有区别。因为穿透大气层过程中外层会被气动加热,内部还来不及变化,实质会形成外面软里面硬的效果,软质层会第一时间倾泻动能,同时对内部形成缓冲,硬质层则会稍后一丁点才会在下方释放剩余动能。
  在海面进行观测时,很难计算出精准的攻击当量,只能弄个区间。以标准TNT做数值,大概在200到300公斤之间。
  这点TNT,也就炸翻一个篮球场吧,不过天基钨芯弹的动能更倾向于定向冲击,实际破坏力是要大于TNT的,相当于把该重量TNT埋到目标体内爆炸。
  总之,死亡权杖测试成功,没有打到旁边的岛子上去造成国际事故。
  从这一刻开始,整个东中洲含东南半岛、岛国范围,安全都上升了一个等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