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谁能分饰两角(求订阅!)
春节在家里呆了几天,除了偶尔走亲访友之外,就是在家休息,看看电视剧,顺便拉了部片子。
还有,网络上正在连载的香江娱乐圈地震,偶尔也会追更。
2月22号,正月十六,过完了元宵节,李谦返回了京城。
休息了半个月,家加上年前也休息了一段时间,精力已经全部恢复了,可以继续投入新的工作中了。
工作室里,众人也早就回来了,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大白鲨:复仇》选址也确定了,剧组在光羡的帮助下也已经组好了,室内摄影棚在怀柔影视基地搭建,过几天齐玉昆就要前往琼岛,先拍摄外景戏。
而《127》小时,得看邓朝准备的怎么样了,这部电影毕竟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整部戏能拍成什么样,80%就得看他的发挥了。
也都没什么事情,李谦就闭关写着自己的剧本了。
《月球》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哪怕是幻想出来的,也要保证一定的严谨性,至少要让普通观众看过去不会有感到违和的地方。
而且作为商业电影,戏剧冲突也是必要的。
当然,这不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而是为了票房而冲突。
而且也不是人与人这种字面上的冲突,而是一切剧情的安排,人物和背景、现实与真相的冲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
文艺片和商业电影,在李谦的理解中,最直接的区别就在这里。
李谦脑海的记忆里,有两部同类型的电影,可以很直观地表达出这种差别。
《失孤》和《亲爱的》。
两部同样拐卖儿童的电影,先不论哪部电影更好,这是导演水平的问题,两部电影用的是完全相反的叙事手法。
这种题材,想要拍的感人不难,毕竟本身题材优势在这。
但是,这个题材,想要卖座就千难万难了。
《亲爱的》就利用了这个题材的最大优势,把煽情做到了极致。
国内有这个功力的导演,极其罕见。
《月球》这部电影,如果按前半部分来看的话,很容易变成一部单纯的小众电影,关于人、克隆人、机器人,人性的探讨。
而进行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后面又可能要往科幻动作电影的道路走了。
毕竟,只有一个演员的电影,一个人分别饰演两个克隆人,想要卖座的话,最后反杀能源公司,或者干脆激活剩下的几十名克隆人,来一场大战,更加火爆。
不顾,要是这样的话,前面三分之二就都得改了,而且整部电影也就不是原先那部,成了一部创意相同,但是内容完全不同的另一部电影。
《月球》这部电影的核心,依然是情感。
孤独、爱情,以及两个本不该存在的克隆人,最后互相理解对方,成全对方。
因为爱情,所以孤独,身处孤独,坚信爱情。
不过,爱情是相互的,而电影里的克隆人5号、6号对妻子的爱情,都是植入的记忆,只存在记忆中,单方面的。
让这种单方面植入记忆里的爱情,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他们的妻子出现在录像带里的镜头非常少,并且只是录像带,和两个克隆人根本没有互动。
难上加难。
剧情很简单,剧本真要写出来,倒是也容易。
不过剧本这玩意拍戏又不用的,李谦一边写着剧本,一边得仔细斟酌、考虑,分镜才是关键。
而且,原版其实有很多可以让人遐想的地方,李谦也要思考,一些地方要不要在电影中讲明白,还是继续留白。
比如,想要最后来个大反转的话,可以弄成原本十几年前就回地球的“真人”,其实被克隆人1号给干掉了,他代替了真人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
不过,这样的话,原本克隆人因为基因缺陷只有三年寿命的设定,就得改一改,改成因为辐射等等原因寿命只有三年。
具体月球上有没有辐射,那种月壤中的原始能源氦-3有没有辐射,得请教一下相关的专家了。
李谦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大限将至的克隆人5号甘愿留下来,误导能源公司派来的人,而克隆人6号趁机逃回了地球,揭穿了能源公司的阴谋。
就在一切真相大白时,镜头一转,已经代替了真人的克隆人1号看着新闻上面克隆人6号,嘴角露出一丝渗人的笑容,嘴里说着轻声说着“6号。”
这样的话,最后惊悚感足够。
不过,并没有什么意义,单纯地为了惊悚而惊悚,还将之前营造好的气氛给破坏了。
要拍的更经典一点的话,最后克隆人5号死了,克隆人6号在逃回地球的路上被拦截,并且被干掉。
于是解决了两个小失误的人类,继续唤醒下一个克隆人7号,让克隆人继续工作。
这种特别丧气、恐怖的结局,就像是拿锤子在观众心口重重地敲下去。
倒是可以让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中的口碑更好,但是能卖票房就有鬼了。
一边写着剧本,2月底李谦也出席了齐玉昆的《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毕竟也挂了个监制的名头。
作为现象级网大《大白鲨》的续集,而且这还是李谦之前的作品,发布会的阵势可是比《生死频率》当初发布会的阵势大多了。
不过,今天发布会的主角不是齐玉昆这个导演,而是李谦自己。
记者们主要的问题还是为什么李谦不自己导演,以及他的新电影。
新电影现在没必要透露出去,李谦也是一问三不知。
没过几天,《127小时》也开机了,不过这部电影就低调多了,李谦也没有出席。
离上映还早,现在宣传太浪费了。
接连两部电影开机,普通人不知道情况,不过圈内人可是一清二楚。
对于李谦给自己两个助手投资电影,反应不一。
有人觉得浪费了《大白鲨》这个续集的名气,就这么交给一个新人,太冒险了。
至于《127小时候》,更别说了,《大白鲨:复仇》好歹有第一部打底,成本又不高,怎么都不会亏本。
《127小时》可不是续集,就算是小成本电影,外加上刚刚大火的邓朝,亏应该是不会亏的,但是就这么几百万丢给一个执行和一个副导演,也让圈内人嗤之以鼻,把导演当做儿戏了。
.......
不过李谦听不到业内对他的议论,除了抽空出席《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之外,也就没有出去了。
3月12,花了20天的时间,李谦就完成了《月球》的剧本。
整体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保留了原版的核心元素。
贯穿全片的孤独,前面三分之二的单方面的爱情、亲情,以及后面三分之二两个同病相怜的克隆人相互帮助、理解,在这个离地球几十万公里的月球上互相扶持、互相成全,舍弃自己的性命。
当然,还有那个机器人,也是贯穿全片的一个角色,他有和人一样的感情,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情如笑脸、皱眉等表达自己的情绪。
作为被人类编好程序的机器人,这一切压都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隐瞒真相。
而最后,机器人提醒克隆人自己已经记录下他们的举动,如果人类查看会很危险,于是他提出将自己格式化并关机,之后自动重启。
机器人、克隆人都能做到自我牺牲,也算是一个反讽,嘲讽那些人类,为电影增加了一些高大上的意义。
机器人过年的时候已经找了吕恩泰配音,说话没有感情,但是要能听出感情的机器人的配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机器人本身是没有情绪的,而且也没有一张人类的脸,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得知他说话时的情绪。
这个声音,不能是冷冰冰的,要带有些磁性、浑厚的声音,这种声音哪怕说的时候不带感情,但是听着就有一种暖心的感觉。
而吕恩泰在牛津进修过莎翁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类似诗化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倒不是说要用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方式来配这个机器人,那肯定不行,只不过那种风格的语言,特有的抒情性,对配音有些帮助。
要让说出来没有感情的台词,观众从中去感受到一个机器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而作为科幻电影的另一方面,特效永远是绕不过去的。
原版的特效并不麻烦,不知道是缺钱还是为什么,那特效几乎跟没有都差不多,都是些简单的模型。
毕竟是科幻片,要有科幻感、科技感,要让观众立即就代入到背景中。
而且并没有特别复杂的特效,就算做好一点,花费也不会太大。
那,最重要的就是演员。
一人分饰两角,而且多数时间两个克隆人还要同框,出现在一个镜头里,其中还有不少两个人都是正面的镜头。
两个克隆人,虽然都植入了同一个人的记忆,但确实性格、脾气完全不一样的人。
而且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一个已经大限将至,一个才刚刚被激活。
演员是大难题,李谦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试镜了。
不过不用那么着急,这部电影场景非常少,一个月出头拍完应该问题不大,特效主要是做些模型,以及后期的渲染。
而且,还得找一个执行导演,没个助手可不好搞。
李谦就让光羡帮自己发了个招募执行导演的告示,找个合适的助手。
紧接着,李谦就飞往琼岛,去看看《大白鲨:复仇》剧组的拍摄情况,貌似并不是很顺利。
同行的还有佟莉雅,这段时间李谦忙着写剧本,两人相处的时间也少,难得李谦不忙了,也要一起去,顺便在琼岛逛逛。
在飞机上,佟莉雅花了点时间,把《月球》的剧本看完,大受震动。
“李谦,你还说这是一部孤独的电影,明明很感动啊。”
“哪里不孤独了,不能光看一两段剧情啊。”
“这一段剧情写的太好了,克隆人6号一开始从故障车里把克隆人5号抱回来,最后濒死的克隆人5号为了混淆人类的视线,甘愿去送死,克隆人6号又把克隆人5号从基地抱回到故障车上。”
佟莉雅有些伤感地说着,“他抱回他救活了他,最后却又抱着他走向死亡,太感人了!”
“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有点不对劲呢。”
李谦没有来感觉到一阵恶寒,“好像成了科幻耽美小说。”
而且还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人,那岂不是......
佟莉雅白了他一眼,“你想哪去了,我就是觉得很感动啊,还有最后故障车里的克隆人5号望着克隆人6号乘坐的飞船离开月球,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拍出来也肯定很感动!”
“这是最后的情绪爆发了了,要是不能感动观众,那不就是白瞎了。”
“那你打算找谁来拍啊,一人分饰两角,还是两个长得一样,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佟莉雅问道。
“没有合适的人选,慢慢看吧,时间还有。”
还有,网络上正在连载的香江娱乐圈地震,偶尔也会追更。
2月22号,正月十六,过完了元宵节,李谦返回了京城。
休息了半个月,家加上年前也休息了一段时间,精力已经全部恢复了,可以继续投入新的工作中了。
工作室里,众人也早就回来了,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大白鲨:复仇》选址也确定了,剧组在光羡的帮助下也已经组好了,室内摄影棚在怀柔影视基地搭建,过几天齐玉昆就要前往琼岛,先拍摄外景戏。
而《127》小时,得看邓朝准备的怎么样了,这部电影毕竟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整部戏能拍成什么样,80%就得看他的发挥了。
也都没什么事情,李谦就闭关写着自己的剧本了。
《月球》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哪怕是幻想出来的,也要保证一定的严谨性,至少要让普通观众看过去不会有感到违和的地方。
而且作为商业电影,戏剧冲突也是必要的。
当然,这不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而是为了票房而冲突。
而且也不是人与人这种字面上的冲突,而是一切剧情的安排,人物和背景、现实与真相的冲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
文艺片和商业电影,在李谦的理解中,最直接的区别就在这里。
李谦脑海的记忆里,有两部同类型的电影,可以很直观地表达出这种差别。
《失孤》和《亲爱的》。
两部同样拐卖儿童的电影,先不论哪部电影更好,这是导演水平的问题,两部电影用的是完全相反的叙事手法。
这种题材,想要拍的感人不难,毕竟本身题材优势在这。
但是,这个题材,想要卖座就千难万难了。
《亲爱的》就利用了这个题材的最大优势,把煽情做到了极致。
国内有这个功力的导演,极其罕见。
《月球》这部电影,如果按前半部分来看的话,很容易变成一部单纯的小众电影,关于人、克隆人、机器人,人性的探讨。
而进行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后面又可能要往科幻动作电影的道路走了。
毕竟,只有一个演员的电影,一个人分别饰演两个克隆人,想要卖座的话,最后反杀能源公司,或者干脆激活剩下的几十名克隆人,来一场大战,更加火爆。
不顾,要是这样的话,前面三分之二就都得改了,而且整部电影也就不是原先那部,成了一部创意相同,但是内容完全不同的另一部电影。
《月球》这部电影的核心,依然是情感。
孤独、爱情,以及两个本不该存在的克隆人,最后互相理解对方,成全对方。
因为爱情,所以孤独,身处孤独,坚信爱情。
不过,爱情是相互的,而电影里的克隆人5号、6号对妻子的爱情,都是植入的记忆,只存在记忆中,单方面的。
让这种单方面植入记忆里的爱情,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他们的妻子出现在录像带里的镜头非常少,并且只是录像带,和两个克隆人根本没有互动。
难上加难。
剧情很简单,剧本真要写出来,倒是也容易。
不过剧本这玩意拍戏又不用的,李谦一边写着剧本,一边得仔细斟酌、考虑,分镜才是关键。
而且,原版其实有很多可以让人遐想的地方,李谦也要思考,一些地方要不要在电影中讲明白,还是继续留白。
比如,想要最后来个大反转的话,可以弄成原本十几年前就回地球的“真人”,其实被克隆人1号给干掉了,他代替了真人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
不过,这样的话,原本克隆人因为基因缺陷只有三年寿命的设定,就得改一改,改成因为辐射等等原因寿命只有三年。
具体月球上有没有辐射,那种月壤中的原始能源氦-3有没有辐射,得请教一下相关的专家了。
李谦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大限将至的克隆人5号甘愿留下来,误导能源公司派来的人,而克隆人6号趁机逃回了地球,揭穿了能源公司的阴谋。
就在一切真相大白时,镜头一转,已经代替了真人的克隆人1号看着新闻上面克隆人6号,嘴角露出一丝渗人的笑容,嘴里说着轻声说着“6号。”
这样的话,最后惊悚感足够。
不过,并没有什么意义,单纯地为了惊悚而惊悚,还将之前营造好的气氛给破坏了。
要拍的更经典一点的话,最后克隆人5号死了,克隆人6号在逃回地球的路上被拦截,并且被干掉。
于是解决了两个小失误的人类,继续唤醒下一个克隆人7号,让克隆人继续工作。
这种特别丧气、恐怖的结局,就像是拿锤子在观众心口重重地敲下去。
倒是可以让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中的口碑更好,但是能卖票房就有鬼了。
一边写着剧本,2月底李谦也出席了齐玉昆的《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毕竟也挂了个监制的名头。
作为现象级网大《大白鲨》的续集,而且这还是李谦之前的作品,发布会的阵势可是比《生死频率》当初发布会的阵势大多了。
不过,今天发布会的主角不是齐玉昆这个导演,而是李谦自己。
记者们主要的问题还是为什么李谦不自己导演,以及他的新电影。
新电影现在没必要透露出去,李谦也是一问三不知。
没过几天,《127小时》也开机了,不过这部电影就低调多了,李谦也没有出席。
离上映还早,现在宣传太浪费了。
接连两部电影开机,普通人不知道情况,不过圈内人可是一清二楚。
对于李谦给自己两个助手投资电影,反应不一。
有人觉得浪费了《大白鲨》这个续集的名气,就这么交给一个新人,太冒险了。
至于《127小时候》,更别说了,《大白鲨:复仇》好歹有第一部打底,成本又不高,怎么都不会亏本。
《127小时》可不是续集,就算是小成本电影,外加上刚刚大火的邓朝,亏应该是不会亏的,但是就这么几百万丢给一个执行和一个副导演,也让圈内人嗤之以鼻,把导演当做儿戏了。
.......
不过李谦听不到业内对他的议论,除了抽空出席《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之外,也就没有出去了。
3月12,花了20天的时间,李谦就完成了《月球》的剧本。
整体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保留了原版的核心元素。
贯穿全片的孤独,前面三分之二的单方面的爱情、亲情,以及后面三分之二两个同病相怜的克隆人相互帮助、理解,在这个离地球几十万公里的月球上互相扶持、互相成全,舍弃自己的性命。
当然,还有那个机器人,也是贯穿全片的一个角色,他有和人一样的感情,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情如笑脸、皱眉等表达自己的情绪。
作为被人类编好程序的机器人,这一切压都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隐瞒真相。
而最后,机器人提醒克隆人自己已经记录下他们的举动,如果人类查看会很危险,于是他提出将自己格式化并关机,之后自动重启。
机器人、克隆人都能做到自我牺牲,也算是一个反讽,嘲讽那些人类,为电影增加了一些高大上的意义。
机器人过年的时候已经找了吕恩泰配音,说话没有感情,但是要能听出感情的机器人的配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机器人本身是没有情绪的,而且也没有一张人类的脸,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得知他说话时的情绪。
这个声音,不能是冷冰冰的,要带有些磁性、浑厚的声音,这种声音哪怕说的时候不带感情,但是听着就有一种暖心的感觉。
而吕恩泰在牛津进修过莎翁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类似诗化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倒不是说要用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方式来配这个机器人,那肯定不行,只不过那种风格的语言,特有的抒情性,对配音有些帮助。
要让说出来没有感情的台词,观众从中去感受到一个机器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而作为科幻电影的另一方面,特效永远是绕不过去的。
原版的特效并不麻烦,不知道是缺钱还是为什么,那特效几乎跟没有都差不多,都是些简单的模型。
毕竟是科幻片,要有科幻感、科技感,要让观众立即就代入到背景中。
而且并没有特别复杂的特效,就算做好一点,花费也不会太大。
那,最重要的就是演员。
一人分饰两角,而且多数时间两个克隆人还要同框,出现在一个镜头里,其中还有不少两个人都是正面的镜头。
两个克隆人,虽然都植入了同一个人的记忆,但确实性格、脾气完全不一样的人。
而且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一个已经大限将至,一个才刚刚被激活。
演员是大难题,李谦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试镜了。
不过不用那么着急,这部电影场景非常少,一个月出头拍完应该问题不大,特效主要是做些模型,以及后期的渲染。
而且,还得找一个执行导演,没个助手可不好搞。
李谦就让光羡帮自己发了个招募执行导演的告示,找个合适的助手。
紧接着,李谦就飞往琼岛,去看看《大白鲨:复仇》剧组的拍摄情况,貌似并不是很顺利。
同行的还有佟莉雅,这段时间李谦忙着写剧本,两人相处的时间也少,难得李谦不忙了,也要一起去,顺便在琼岛逛逛。
在飞机上,佟莉雅花了点时间,把《月球》的剧本看完,大受震动。
“李谦,你还说这是一部孤独的电影,明明很感动啊。”
“哪里不孤独了,不能光看一两段剧情啊。”
“这一段剧情写的太好了,克隆人6号一开始从故障车里把克隆人5号抱回来,最后濒死的克隆人5号为了混淆人类的视线,甘愿去送死,克隆人6号又把克隆人5号从基地抱回到故障车上。”
佟莉雅有些伤感地说着,“他抱回他救活了他,最后却又抱着他走向死亡,太感人了!”
“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有点不对劲呢。”
李谦没有来感觉到一阵恶寒,“好像成了科幻耽美小说。”
而且还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人,那岂不是......
佟莉雅白了他一眼,“你想哪去了,我就是觉得很感动啊,还有最后故障车里的克隆人5号望着克隆人6号乘坐的飞船离开月球,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拍出来也肯定很感动!”
“这是最后的情绪爆发了了,要是不能感动观众,那不就是白瞎了。”
“那你打算找谁来拍啊,一人分饰两角,还是两个长得一样,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佟莉雅问道。
“没有合适的人选,慢慢看吧,时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