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也该活动活动了
状元游街,今年比去年还要热闹许多。晋阳百姓夹道等待,就为了看看状元郎是什么样的。结果真的看到,探花反而抢走了状元郎的风头。
女探花?一开始还以为是个俊俏的男子,谁知道细看才发现是个娘子!
这下稀奇了,大汉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女子当官的。这科举,莫非女子也能参加?女子考中了,也能当进士,出仕为官?
一时间,不少晋阳大户人家的闺女,心思自然是开始活络起来。她们很多人的命运,大概就是长大之后,作为联姻对象,嫁给其他家族的男子。
现在多了一条出路,甚至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自然不愿意错过。
带着闺女出来的老父亲们也意识到这点,有些懊恼。本来打算带闺女出来,看看哪个进士入眼,想办法抓回家里当女婿的。这下可好,闺女心里,怕已经有了考科举的想法。
赞成的真没几个,主要是担心,闺女出仕为官,那女婿要如何自处?尤其以后女儿的官位比女婿还要高,这让女婿的颜面往哪搁?
因此别人有顾虑,和离或者不敢娶了,那可怎么办?看着兴致盎然的女儿,顿觉困扰!
自然也有叫嚣‘牝鸡司晨’的,有功名的反手一个警告,没有功名的,禁止参加科举。
问为何,就说陛下吩咐过,别人凭本事考中的科举,你们这些考都没考,或者功名都考不中的,也好意思在这里大发牢骚。这种不尊重女人,才疏学浅,心高气傲的家伙,大汉朝廷要不起,还别处另谋高就。
要脸的,听到这番话,也差不多灰溜溜的跑了……至于不要脸的,呵呵。
“最初以为,科举只是为了改变取士标准;后来才知道,原来还能培养站在自己这边的文人。”卢植与蔡邕私下小聚的时候,感慨起来,“现在才知道,科举就是陛下手中的利器,可以用于排除异己。”
科举只有榜单,没有成绩。考卷也不公开,所以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多。
只要他们愿意,吕玲绮和黄舞蝶甚至都没办法考中。相对的,成绩再差,只要官方作弊,那么两人直接成为状元和榜眼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说这次,崔林明显应该得第三,却不想陛下亲自下旨,让吕玲绮得第三。一个女进士,当然没有一个女探花,更加轰动一些。可惜的还是崔林,他原本是探花的……
借着女探花,刘韬试探了一下士人那边的反应,顺便打压了一批。下次再有女性考科举,大家也不好说些什么。
官方说得很对,凭真才实学考中的科举,凭什么不让人出仕?身为男子,结果别人女子考中进士,你却没有考中,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
可问题在于,到底给多少女的成为进士,其实完全是可以暗箱操作的。真正知道内幕的人,自然知道,科举其实一开始就不公平。
它就是皇帝手中,控制士人的一个武器,而且是利器!也难怪刘韬一直要提升科举的含金量,含金量代表认可度,认可度越高,那么对舆论的掌控就越有利!
“所以别人才是陛下啊……”蔡邕淡淡一笑,“如果只是依靠法术,那么最多也就是让人敬畏。敬畏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他成为世人的对立面。”
哪怕刘韬掌握毁天灭地的法术,也没什么意义。主要这个法术掌握在人的手里,那么大家就会担心,万一刘韬喝醉,或者不爽,随便在城池里面来一发,然后造成几万人的伤亡什么的,这要怎么算?
人类这种存在,喜欢依附强者,但绝对不喜欢屈从于怪物。刘韬真的学会流星火雨或者末日审判的时候,那么他也就成为了被人畏惧,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怪物。
刘韬继位后,也是全力投入内政之中。让百姓的生活变好,以此证明自己,不仅会法术让人不得不敬畏自己,同时也有能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加考的题目是《晋阳见闻》,就是进一步强调这点:他一直都在为此而努力。
现在那些作文,都还在考场外面,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晋阳这些年到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一览无遗。
“下一次朝会……陛下可能要对外开战,你说他会选择哪里?”卢植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现在的发酵技术越来越精湛,红茶的口感也越来越好。
据说江南那边有好几处不错的产茶区,只可惜道路的问题,运输到这边,估计价格要翻三番,最终就算有好茶叶,也要变成奢侈品。
在大汉这边,按照新的税法,奢侈品的税可是很高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好的茶叶,价格会进一步提升,不是大富大贵之人都喝不起。
“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匈奴,不过那算不上战斗。陛下提出的那个一国两制,本身就是给匈奴准备的。”蔡邕回道。
匈奴也没多少战兵了,算下来也就三五万,凉州,司州和并州的军队包围过去,他们除了投降似乎也没什么出路,最多十多天就能打完,甚至都不需要打,这也能算战争?
“可能顺便会过去一下,总不能一直放着,那两郡原本就是大汉的国土,也不能一直都给别**祸。”卢植感慨,“直接打过去灭了便是,不服气的都杀了,搞什么一国两制,多此一举……”
被刘韬宣传了那么多年,卢植也开始有些民族和国土的意识。再加上两汉对胡人的态度,对刘韬那么柔和的举动,就有些不满。
以现在大汉朝廷的军力,能平推过去的,为什么还要安抚为主?
“陛下的一国两制策略,不是为匈奴人准备的,而是给羌人,鲜卑,乌桓和蛮人准备的。匈奴人只是这个制度的实验对象,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蔡邕不愧是中书省宰相,看得比较通透。
“既然不是打匈奴,那能打谁,袁术还是张超,或者晋国?”卢植进一步追问,他这次来,其实也就是探探口风。
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官吏不足的问题。卢植身为吏部尚书,也颇为头痛。
“打仗无非远交近攻,谁更近就打谁而已……”蔡邕老神在在的说道。
女探花?一开始还以为是个俊俏的男子,谁知道细看才发现是个娘子!
这下稀奇了,大汉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女子当官的。这科举,莫非女子也能参加?女子考中了,也能当进士,出仕为官?
一时间,不少晋阳大户人家的闺女,心思自然是开始活络起来。她们很多人的命运,大概就是长大之后,作为联姻对象,嫁给其他家族的男子。
现在多了一条出路,甚至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自然不愿意错过。
带着闺女出来的老父亲们也意识到这点,有些懊恼。本来打算带闺女出来,看看哪个进士入眼,想办法抓回家里当女婿的。这下可好,闺女心里,怕已经有了考科举的想法。
赞成的真没几个,主要是担心,闺女出仕为官,那女婿要如何自处?尤其以后女儿的官位比女婿还要高,这让女婿的颜面往哪搁?
因此别人有顾虑,和离或者不敢娶了,那可怎么办?看着兴致盎然的女儿,顿觉困扰!
自然也有叫嚣‘牝鸡司晨’的,有功名的反手一个警告,没有功名的,禁止参加科举。
问为何,就说陛下吩咐过,别人凭本事考中的科举,你们这些考都没考,或者功名都考不中的,也好意思在这里大发牢骚。这种不尊重女人,才疏学浅,心高气傲的家伙,大汉朝廷要不起,还别处另谋高就。
要脸的,听到这番话,也差不多灰溜溜的跑了……至于不要脸的,呵呵。
“最初以为,科举只是为了改变取士标准;后来才知道,原来还能培养站在自己这边的文人。”卢植与蔡邕私下小聚的时候,感慨起来,“现在才知道,科举就是陛下手中的利器,可以用于排除异己。”
科举只有榜单,没有成绩。考卷也不公开,所以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多。
只要他们愿意,吕玲绮和黄舞蝶甚至都没办法考中。相对的,成绩再差,只要官方作弊,那么两人直接成为状元和榜眼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说这次,崔林明显应该得第三,却不想陛下亲自下旨,让吕玲绮得第三。一个女进士,当然没有一个女探花,更加轰动一些。可惜的还是崔林,他原本是探花的……
借着女探花,刘韬试探了一下士人那边的反应,顺便打压了一批。下次再有女性考科举,大家也不好说些什么。
官方说得很对,凭真才实学考中的科举,凭什么不让人出仕?身为男子,结果别人女子考中进士,你却没有考中,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
可问题在于,到底给多少女的成为进士,其实完全是可以暗箱操作的。真正知道内幕的人,自然知道,科举其实一开始就不公平。
它就是皇帝手中,控制士人的一个武器,而且是利器!也难怪刘韬一直要提升科举的含金量,含金量代表认可度,认可度越高,那么对舆论的掌控就越有利!
“所以别人才是陛下啊……”蔡邕淡淡一笑,“如果只是依靠法术,那么最多也就是让人敬畏。敬畏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他成为世人的对立面。”
哪怕刘韬掌握毁天灭地的法术,也没什么意义。主要这个法术掌握在人的手里,那么大家就会担心,万一刘韬喝醉,或者不爽,随便在城池里面来一发,然后造成几万人的伤亡什么的,这要怎么算?
人类这种存在,喜欢依附强者,但绝对不喜欢屈从于怪物。刘韬真的学会流星火雨或者末日审判的时候,那么他也就成为了被人畏惧,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怪物。
刘韬继位后,也是全力投入内政之中。让百姓的生活变好,以此证明自己,不仅会法术让人不得不敬畏自己,同时也有能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加考的题目是《晋阳见闻》,就是进一步强调这点:他一直都在为此而努力。
现在那些作文,都还在考场外面,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晋阳这些年到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一览无遗。
“下一次朝会……陛下可能要对外开战,你说他会选择哪里?”卢植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现在的发酵技术越来越精湛,红茶的口感也越来越好。
据说江南那边有好几处不错的产茶区,只可惜道路的问题,运输到这边,估计价格要翻三番,最终就算有好茶叶,也要变成奢侈品。
在大汉这边,按照新的税法,奢侈品的税可是很高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好的茶叶,价格会进一步提升,不是大富大贵之人都喝不起。
“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匈奴,不过那算不上战斗。陛下提出的那个一国两制,本身就是给匈奴准备的。”蔡邕回道。
匈奴也没多少战兵了,算下来也就三五万,凉州,司州和并州的军队包围过去,他们除了投降似乎也没什么出路,最多十多天就能打完,甚至都不需要打,这也能算战争?
“可能顺便会过去一下,总不能一直放着,那两郡原本就是大汉的国土,也不能一直都给别**祸。”卢植感慨,“直接打过去灭了便是,不服气的都杀了,搞什么一国两制,多此一举……”
被刘韬宣传了那么多年,卢植也开始有些民族和国土的意识。再加上两汉对胡人的态度,对刘韬那么柔和的举动,就有些不满。
以现在大汉朝廷的军力,能平推过去的,为什么还要安抚为主?
“陛下的一国两制策略,不是为匈奴人准备的,而是给羌人,鲜卑,乌桓和蛮人准备的。匈奴人只是这个制度的实验对象,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蔡邕不愧是中书省宰相,看得比较通透。
“既然不是打匈奴,那能打谁,袁术还是张超,或者晋国?”卢植进一步追问,他这次来,其实也就是探探口风。
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官吏不足的问题。卢植身为吏部尚书,也颇为头痛。
“打仗无非远交近攻,谁更近就打谁而已……”蔡邕老神在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