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一箭三雕
这个时代是大秦朝,儒家和后世的儒家大有不同,但凡有名的儒家弟子,均是文武双全的人物。
扶苏和儒家走得近,是因为他发现了儒家在“教化”方面的优势。
一个心怀天下的人,绝不会只听一家之言。
昔年秦始皇嬴政中离间之计,想要驱逐各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劝谏,嬴政最终收回逐客令,善待各国客卿。
可如今天下一统,李斯身居高位,却担心扶苏登基之后扶持儒家,削弱手中权力,实在是有些打脸。
文化是融合进步的,只有适应时代的学说才能被认可,想要得到皇朝认可,唯有不断进步。
至于扶苏,和蒙恬一同北抗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你说他性格软弱,匈奴数十万战死沙场的将士都不会答应。
胡亥年幼,扶苏又深得人心,李斯只是心中微有隔阂,并未有任何出格的表现。
宦海沉浮几十年,李斯早已不是当初的李斯。
嬴政高高坐在龙椅上,看着跪拜的群臣,眼中满是权力的快意。
嬴政的武功高深莫测,浑天宝鉴九层半的修为冠盖当世,按理来说,他应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如同二三十岁的壮年。
可事实上,嬴政脸上已经爬满皱纹,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比李斯还要重一些。
三十多年的征战和治国,殚心竭智,再加上术士庸医的“不老仙药”?夺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健康?他仍旧是天下绝顶的强者,却已经没有当初的勇力。
“众卿平身?有事速奏!”
丞相李斯奏道:“启奏陛下?东郡落下陨石,上有刻字?旧楚国境内又有人散播谣言……”
说到此处,李斯已经声若蚊呐?额头上更是沁出了冷汗。
“谣言?丞相随朕南征北讨?再怎么危险的场面都见过,六国强者都没让丞相恐惧,这谣言莫非强过那荆轲,项燕?说?朕恕你无罪!”
嬴政已经猜到流传的谣言不是什么好话?但他一生经历的坎坷何止千百,生死危机都有二三十次,怎会怕什么狗屁谣言。
听了这话,李斯的声音立刻变大,声音里面蕴含愤怒和杀意?让人分不清是演的还是真情实感。
“东郡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旧楚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播此言论者,大逆不道?死不足惜!”
章邯道:“陛下,此必是六国皇室余孽所为?请陛下降旨?臣带兵把传播谣言的乱民尽数斩首示众。”
嬴政道:“杀一人?有十人,杀十人,有千人,难道要把天下人都杀光了么?以杀止谣,岂不是告诉那些蝼蚁,朕对他们没办法?嗯?”
章邯赶忙请罪。
嬴政也不在意,挥了挥手,让章邯退下,道:“扶苏,这件事交给你处理,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扶苏道:“是。”
秦一统天下之前,并无家国天下的概念,齐国人去楚国当官不会被骂“齐奸”,楚国人去秦国当官也不会被骂“狗贼”。
秦一统天下之后,开始逐步有此念头,到了汉朝,这种观念彻底形成,“汉奸”一词也是从汉朝开始出现,用以形容为匈奴办事的太监中行说。
为什么当汉奸没好下场?因为汉奸的祖宗是个断子绝孙的太监。
扶苏虽然是秦朝人,但意识极为超前,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本心,都必须维护大秦统治,对于那些搅闹天下的没有半分好感。
把谣言的事交给扶苏,嬴政再次说起长生不老药的事情。
说来也怪,《天子传奇》世界高深武功多不胜数,也有奇珍异兽,却少有延寿的天才地宝,武功延寿能力也有限。
正因为如此,嬴政才会对长生不老药如此痴迷,若是这个世界和风云一样,有龙凤麒麟,一颗龙元就能长生不老,嬴政去了心结,没了弱点,刘邦项羽就没戏唱了。
李斯知道嬴政的心结,道:“起奏陛下,传闻图安国公主近来拜一对仙侣为师。
男子名为林轩,据说此人身边有麒麟相随,女子名为幽若,身边有白蛟相随,均非凡俗。
博浪沙有位法力无边的方士徐福,擅长炼丹制药,为当地人传颂。
若请这三人入宫,想来可以参悟出长生大道。”
“嗯,这事就由丞相安排,务必请徐福仙师入宫。”
图安边远小国,嬴政并未放在心上,李斯说的三人,嬴政最在乎的还是徐福。
毕竟徐福声名远播,林轩幽若却是无名之辈,至于麒麟白蛟,不过真气化形而已,不值一提,嬴政挥挥手就能制造出环绕整个咸阳城的金龙。
可那又如何,真气化形再怎么大也不是真的,能杀人,不能长生。
又有朝臣上奏道:“有一贼人自称‘瘟神’,横行三十六郡,三年间,‘瘟神’杀猛将九名,兵卫二千,需尽快处置。”
“传旨,悬赏增加一倍。”
今日的事情似乎格外的多,多的扶苏几次想要为儒生求情都没有找到时间,等到有空闲的时候,已经退朝了,嬴政大步离去。
扶苏刚想叫住嬴政,却见李斯拉了拉他的衣袖,道:“殿下,陛下性格刚硬,这些儒生冲撞陛下,殿下若是直接求情,必然不允,不若押后处理,过段时间,这些人服软,就没事了。”
李斯原本恨不得立刻杀了那些儒生,可上朝前听到扶苏想要给他们求情,因而定下计策。
这个拖延战术一方面交好扶苏,另一方面则是敲打儒家,现在的儒家人可不是“头皮痒”、“水太凉”,是真正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让他们服软难比登天。
他们不服软,嬴政更不会服软,他们死定了。
服软的,那是软骨头,软骨头有时候比硬骨头更好用。
一箭三雕,端的好计。
扶苏不知李斯心中弯弯绕,赶忙道谢。
扶苏和儒家走得近,是因为他发现了儒家在“教化”方面的优势。
一个心怀天下的人,绝不会只听一家之言。
昔年秦始皇嬴政中离间之计,想要驱逐各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劝谏,嬴政最终收回逐客令,善待各国客卿。
可如今天下一统,李斯身居高位,却担心扶苏登基之后扶持儒家,削弱手中权力,实在是有些打脸。
文化是融合进步的,只有适应时代的学说才能被认可,想要得到皇朝认可,唯有不断进步。
至于扶苏,和蒙恬一同北抗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你说他性格软弱,匈奴数十万战死沙场的将士都不会答应。
胡亥年幼,扶苏又深得人心,李斯只是心中微有隔阂,并未有任何出格的表现。
宦海沉浮几十年,李斯早已不是当初的李斯。
嬴政高高坐在龙椅上,看着跪拜的群臣,眼中满是权力的快意。
嬴政的武功高深莫测,浑天宝鉴九层半的修为冠盖当世,按理来说,他应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如同二三十岁的壮年。
可事实上,嬴政脸上已经爬满皱纹,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比李斯还要重一些。
三十多年的征战和治国,殚心竭智,再加上术士庸医的“不老仙药”?夺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健康?他仍旧是天下绝顶的强者,却已经没有当初的勇力。
“众卿平身?有事速奏!”
丞相李斯奏道:“启奏陛下?东郡落下陨石,上有刻字?旧楚国境内又有人散播谣言……”
说到此处,李斯已经声若蚊呐?额头上更是沁出了冷汗。
“谣言?丞相随朕南征北讨?再怎么危险的场面都见过,六国强者都没让丞相恐惧,这谣言莫非强过那荆轲,项燕?说?朕恕你无罪!”
嬴政已经猜到流传的谣言不是什么好话?但他一生经历的坎坷何止千百,生死危机都有二三十次,怎会怕什么狗屁谣言。
听了这话,李斯的声音立刻变大,声音里面蕴含愤怒和杀意?让人分不清是演的还是真情实感。
“东郡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旧楚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播此言论者,大逆不道?死不足惜!”
章邯道:“陛下,此必是六国皇室余孽所为?请陛下降旨?臣带兵把传播谣言的乱民尽数斩首示众。”
嬴政道:“杀一人?有十人,杀十人,有千人,难道要把天下人都杀光了么?以杀止谣,岂不是告诉那些蝼蚁,朕对他们没办法?嗯?”
章邯赶忙请罪。
嬴政也不在意,挥了挥手,让章邯退下,道:“扶苏,这件事交给你处理,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扶苏道:“是。”
秦一统天下之前,并无家国天下的概念,齐国人去楚国当官不会被骂“齐奸”,楚国人去秦国当官也不会被骂“狗贼”。
秦一统天下之后,开始逐步有此念头,到了汉朝,这种观念彻底形成,“汉奸”一词也是从汉朝开始出现,用以形容为匈奴办事的太监中行说。
为什么当汉奸没好下场?因为汉奸的祖宗是个断子绝孙的太监。
扶苏虽然是秦朝人,但意识极为超前,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本心,都必须维护大秦统治,对于那些搅闹天下的没有半分好感。
把谣言的事交给扶苏,嬴政再次说起长生不老药的事情。
说来也怪,《天子传奇》世界高深武功多不胜数,也有奇珍异兽,却少有延寿的天才地宝,武功延寿能力也有限。
正因为如此,嬴政才会对长生不老药如此痴迷,若是这个世界和风云一样,有龙凤麒麟,一颗龙元就能长生不老,嬴政去了心结,没了弱点,刘邦项羽就没戏唱了。
李斯知道嬴政的心结,道:“起奏陛下,传闻图安国公主近来拜一对仙侣为师。
男子名为林轩,据说此人身边有麒麟相随,女子名为幽若,身边有白蛟相随,均非凡俗。
博浪沙有位法力无边的方士徐福,擅长炼丹制药,为当地人传颂。
若请这三人入宫,想来可以参悟出长生大道。”
“嗯,这事就由丞相安排,务必请徐福仙师入宫。”
图安边远小国,嬴政并未放在心上,李斯说的三人,嬴政最在乎的还是徐福。
毕竟徐福声名远播,林轩幽若却是无名之辈,至于麒麟白蛟,不过真气化形而已,不值一提,嬴政挥挥手就能制造出环绕整个咸阳城的金龙。
可那又如何,真气化形再怎么大也不是真的,能杀人,不能长生。
又有朝臣上奏道:“有一贼人自称‘瘟神’,横行三十六郡,三年间,‘瘟神’杀猛将九名,兵卫二千,需尽快处置。”
“传旨,悬赏增加一倍。”
今日的事情似乎格外的多,多的扶苏几次想要为儒生求情都没有找到时间,等到有空闲的时候,已经退朝了,嬴政大步离去。
扶苏刚想叫住嬴政,却见李斯拉了拉他的衣袖,道:“殿下,陛下性格刚硬,这些儒生冲撞陛下,殿下若是直接求情,必然不允,不若押后处理,过段时间,这些人服软,就没事了。”
李斯原本恨不得立刻杀了那些儒生,可上朝前听到扶苏想要给他们求情,因而定下计策。
这个拖延战术一方面交好扶苏,另一方面则是敲打儒家,现在的儒家人可不是“头皮痒”、“水太凉”,是真正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让他们服软难比登天。
他们不服软,嬴政更不会服软,他们死定了。
服软的,那是软骨头,软骨头有时候比硬骨头更好用。
一箭三雕,端的好计。
扶苏不知李斯心中弯弯绕,赶忙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