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震惊世界的冰块
事实上那个名为“太阳能捕捉与反射跟踪装置”的东西,就是一个带信号追踪的镜子。
从它的结构就能看出来,它的作用就是反射太阳光,然后一直追踪携带了信标的月球车太阳能板,让月球车在永久阴影区也能获得阳光。
这方法不是领航者独创的,也不是天夏宇航局想出来的,这种方法很早就有了。
但是要说用在月球上,那还真是第一次。
它之前计划的用法更直接,不是给月球车充能用的,而是用来“烧开水”的。
月球的阴影区有冰,这差不多已经算是一种共识了,剩下的就是怎么登月、怎么寻找的问题。
这些-249°C的永久阴影区月球坑是太阳系中自然形成的最冷的地方,挖掘器械需要热量和能量才能采出这些并,然后将其转换成燃料。
因为基于自然衰变产热的钚基电池对私营公司来说太贵了,哪怕对国家队的科研任务来说也是一样贵,所以月球采掘最好是利用太阳的能量。
那玩意要便宜很多。
欧罗巴的一个小镇为此提供灵感,在十几年前,人们在一座山上架设了一面巨型镜子,俯瞰小镇,于冬天又阴又冷的中央广场被照出了一块明媚之地。
科学家们希望未来月球冰的采掘者能在月球上效仿此举,高山上的阳光可以直接折到坑里,用来加热冰并将其转化成蒸汽,然后冷凝水就被转移到处理厂中,借助太阳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会被储存起来,用作燃料或是放到燃料电池里供能。
不过这种方法适合基建完善的月球基地,如果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那只能是浪费水。
另一种做法是多几个步骤,就是探测车可以铲起带冰的土壤,并放到炉子里加热来释放水,炉子可以直接用高能激光照射加热,也可以先照射到太阳能板上,然后转化成电能加热。
有人在实验室里测试过,结果都是可行的,具体怎么在月球上实现,那就需要具体验证了。
如果无法获得大块的冰,那么月球上还有另一种水源,就是月球土壤,又称表岩屑。
表岩屑里包含了硅和金属氧化物,平均来说包含43%质量分数的氧,月球上到处都有。
从土壤里提取的氧可以为远离极地、具有科学或经济价值的基地提供能量,并产生有用的副产物,如稀有金属。
表岩屑并不会轻易献出它的“财富”,将氧从化学键中释放比加热冰更耗能。
理论上说,反应器可以使用大型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一个特殊反应炉里,将月壤加热到超过900°C,直到它发亮为止。
在这一温度下,从地球带上去的氢气或碳可以把氧从矿物中剥离出来,并和氢元素结合形成水。
十几年前,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使用模拟月球表岩屑进行的测试证明了这一操作是可行的,但是并没有测试低重力和真空的环境,所以具体能不能在月球上用,也需要实地验证。
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再改进一下这项技术,减少必须从地球带上去的东西。
有航天科研团队正在开发一个能在低温下工作的原型机,它可以循环利用一切输入物质,比如甲烷和氢气,这样只需要消耗土壤就可以得到水和燃料了。
不过一套设备需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燃料,把当初阿波罗计划类型的登月器送进轨道上,所以要想真正用起来,那就得在月球上同时运行多个反应器才行。
还有的团队试图不采用化学反应,而是通过向熔盐浴通电来从固体金属矿中脱氧,他们希望这项技术可以为航天工业提供高质量合金,未来还可能为月球上用的机器提供高纯度的金属。
据估计,190吨月球土壤就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而食物,也需要水。
食物从哪里来呢?
近几年来,科学家在空间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生菜等。
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
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
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
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
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
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
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研究也表明,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
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的1.5倍。
所以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
当然,必要时……嗯,也就技术成熟之后,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以保证基地能源的充足供应。
可以这么说,科学家们很看好人类在月球上的生存探索,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
就差进行真正的月球实验了。
不对,有月球实验,当初天夏的嫦娥四号上就携带了一个微型生态圈,里边个种子就顺利的长出了嫩芽。
只是因为微型生态圈过于“微型”,与其说是生态圈,不如说是生态罐,总重量才3公斤,所以没有装备加热功能,以至于进入月夜阶段之后,生态圈内部的温度跟着环境温度骤降,植物嫩芽马上就死了。
现在,领航者和天夏来了,还有完成的宇航员生存舱。
宇航员的任务序列里就包括动植物栽培,生存舱里有一个角落,有种植模块和养殖箱,专门用来栽培植物和养殖小动物。
所以不仅燃料需要水,它们也需要水,并且还不能是从地球带过来的水。
而就在宇航员登陆月球的第二天傍晚,领航者和天夏航天局同时发布了一张图片。
图片很清晰,有灯光照亮,灯光下是大片灰蒙蒙的土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白色宇航服手臂,或者说手掌里那块灰扑扑的结晶体。
在灯光的照耀下,那块结晶体有些地方反射着莫名的光彩,有些半透明的地方更引人注目。
石英?
水晶?
不,只是一块脏兮兮的冰!
是的,领航者和航天局给那张图片配的名字就叫——《一块脏兮兮的冰》。
这就不用猜了,人家直接给出了谜底。
灰蒙蒙的土地、宇航服手臂、冰块!
外界。
“!!!”
“等等,不是吧,是不是我想的那种?!!”
“这才第一天啊,就有这么大的发现吗?”
“这下实锤了,月球天生就是人类走向太空的中转站。”
“牛批大发了,在月球上找到了水,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切!!”
“啊啊啊,世纪大发现!”
从它的结构就能看出来,它的作用就是反射太阳光,然后一直追踪携带了信标的月球车太阳能板,让月球车在永久阴影区也能获得阳光。
这方法不是领航者独创的,也不是天夏宇航局想出来的,这种方法很早就有了。
但是要说用在月球上,那还真是第一次。
它之前计划的用法更直接,不是给月球车充能用的,而是用来“烧开水”的。
月球的阴影区有冰,这差不多已经算是一种共识了,剩下的就是怎么登月、怎么寻找的问题。
这些-249°C的永久阴影区月球坑是太阳系中自然形成的最冷的地方,挖掘器械需要热量和能量才能采出这些并,然后将其转换成燃料。
因为基于自然衰变产热的钚基电池对私营公司来说太贵了,哪怕对国家队的科研任务来说也是一样贵,所以月球采掘最好是利用太阳的能量。
那玩意要便宜很多。
欧罗巴的一个小镇为此提供灵感,在十几年前,人们在一座山上架设了一面巨型镜子,俯瞰小镇,于冬天又阴又冷的中央广场被照出了一块明媚之地。
科学家们希望未来月球冰的采掘者能在月球上效仿此举,高山上的阳光可以直接折到坑里,用来加热冰并将其转化成蒸汽,然后冷凝水就被转移到处理厂中,借助太阳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会被储存起来,用作燃料或是放到燃料电池里供能。
不过这种方法适合基建完善的月球基地,如果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那只能是浪费水。
另一种做法是多几个步骤,就是探测车可以铲起带冰的土壤,并放到炉子里加热来释放水,炉子可以直接用高能激光照射加热,也可以先照射到太阳能板上,然后转化成电能加热。
有人在实验室里测试过,结果都是可行的,具体怎么在月球上实现,那就需要具体验证了。
如果无法获得大块的冰,那么月球上还有另一种水源,就是月球土壤,又称表岩屑。
表岩屑里包含了硅和金属氧化物,平均来说包含43%质量分数的氧,月球上到处都有。
从土壤里提取的氧可以为远离极地、具有科学或经济价值的基地提供能量,并产生有用的副产物,如稀有金属。
表岩屑并不会轻易献出它的“财富”,将氧从化学键中释放比加热冰更耗能。
理论上说,反应器可以使用大型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一个特殊反应炉里,将月壤加热到超过900°C,直到它发亮为止。
在这一温度下,从地球带上去的氢气或碳可以把氧从矿物中剥离出来,并和氢元素结合形成水。
十几年前,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使用模拟月球表岩屑进行的测试证明了这一操作是可行的,但是并没有测试低重力和真空的环境,所以具体能不能在月球上用,也需要实地验证。
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再改进一下这项技术,减少必须从地球带上去的东西。
有航天科研团队正在开发一个能在低温下工作的原型机,它可以循环利用一切输入物质,比如甲烷和氢气,这样只需要消耗土壤就可以得到水和燃料了。
不过一套设备需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燃料,把当初阿波罗计划类型的登月器送进轨道上,所以要想真正用起来,那就得在月球上同时运行多个反应器才行。
还有的团队试图不采用化学反应,而是通过向熔盐浴通电来从固体金属矿中脱氧,他们希望这项技术可以为航天工业提供高质量合金,未来还可能为月球上用的机器提供高纯度的金属。
据估计,190吨月球土壤就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而食物,也需要水。
食物从哪里来呢?
近几年来,科学家在空间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生菜等。
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
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
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
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
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
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
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研究也表明,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
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的1.5倍。
所以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
当然,必要时……嗯,也就技术成熟之后,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以保证基地能源的充足供应。
可以这么说,科学家们很看好人类在月球上的生存探索,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
就差进行真正的月球实验了。
不对,有月球实验,当初天夏的嫦娥四号上就携带了一个微型生态圈,里边个种子就顺利的长出了嫩芽。
只是因为微型生态圈过于“微型”,与其说是生态圈,不如说是生态罐,总重量才3公斤,所以没有装备加热功能,以至于进入月夜阶段之后,生态圈内部的温度跟着环境温度骤降,植物嫩芽马上就死了。
现在,领航者和天夏来了,还有完成的宇航员生存舱。
宇航员的任务序列里就包括动植物栽培,生存舱里有一个角落,有种植模块和养殖箱,专门用来栽培植物和养殖小动物。
所以不仅燃料需要水,它们也需要水,并且还不能是从地球带过来的水。
而就在宇航员登陆月球的第二天傍晚,领航者和天夏航天局同时发布了一张图片。
图片很清晰,有灯光照亮,灯光下是大片灰蒙蒙的土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白色宇航服手臂,或者说手掌里那块灰扑扑的结晶体。
在灯光的照耀下,那块结晶体有些地方反射着莫名的光彩,有些半透明的地方更引人注目。
石英?
水晶?
不,只是一块脏兮兮的冰!
是的,领航者和航天局给那张图片配的名字就叫——《一块脏兮兮的冰》。
这就不用猜了,人家直接给出了谜底。
灰蒙蒙的土地、宇航服手臂、冰块!
外界。
“!!!”
“等等,不是吧,是不是我想的那种?!!”
“这才第一天啊,就有这么大的发现吗?”
“这下实锤了,月球天生就是人类走向太空的中转站。”
“牛批大发了,在月球上找到了水,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切!!”
“啊啊啊,世纪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