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朝堂争辩(四)
陈懋这话说的极狠,几乎就是数落,这般以下犯上本是不可取,不过这也代表他已经做足了杀身成仁的准备,将这次视作助汉王上位的最后机会!
群臣也被他这番话震惊到了,奉天殿中气氛极度压抑。
太子侍讲,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此时也不能再沉默,“陈将军,当年诸位将军追随皇上奉天靖难,劳苦功高,自是大功一件,可当知武定天下文兴邦
国,你说嫡子立长不立幼是迂腐之礼,可知自周而始,它便是维护家国安宁的铁律,纵观历朝历代,因废立太子之事生乱的例子还少吗?你说太子殿下当年寸功未立,行不配位,那当年皇上靖难征战,顺天府是谁人坚守?皇上出征北元,又是谁人坐镇京师,代理朝政,号令群臣?太子殿下又有哪件事处理得不合圣意?”
“这......”陈懋闻言一滞,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论嘴皮子功夫,他哪里是杨荣对手?
但其实他是被杨荣的话给带偏了,他自己方才虽然说了一大堆,但好歹是由奉天殿刺驾案和汉王遇刺案展开的,但杨荣却偏偏盯着他的“嫡子立长不立幼”和“太子无寸功”去说,半点不提案子。
丰城侯李彬开口,“杨大人,嫡子立长不立幼也不见得都好,方才汤大人提起唐高祖唐太宗,李某虽然少读史书,但也知道当年李建成虽然有功,但大唐的大半天下都是太宗打下来的,唐高祖李渊若是论功立太子,哪里会有什么后来之事?”
他也被绕了进去,去反驳杨荣的说辞,不过这句话一出口,汤宗瞬间瞪大了眼睛,心说汉王虽然有武臣支持,但却要为武臣所累。
要知道,李彬口中的后来之事,就是玄武门兄弟相残,李渊被逼的退位,当了太上皇。
奉天殿后堂,原本躺在躺椅上静听的朱棣闻言猛然睁开了眼,坐了起来,面色凶狠的可怕。
一旁的胡广忙道,“皇上息怒,丰城候怕是失言了,非他本意。”
奉天殿内,杨士奇果然立刻道,“杨将军此言可是将太子殿下比作李建成,将汉王比作唐太宗,将当今皇上比作唐高祖?皇上若不换立汉王为太子,就要有玄武门之变?!”
李彬闻言吓了一跳,瞬间一身冷汗,知道说错了话,赶忙摆手,“你休要胡言,我可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当论功立太子!”
老实说,他在武臣中,也算是比较会说话的,至少比陈懋强一些,他刚才的话也确实是想说“论功立太子”,所举的例子倒也能佐证这个说辞,但佐证归佐证,却不见得恰当,就怕被人说隐喻。
“丰城候,咱们是带兵打仗之人,你在武臣中虽然算是能说道的,但跟杨大人这样的大学士比起来,可是差得远了,莫要被带丢了性命!”
殿外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一个中年人身穿武将兽袍,被两个宫人搀扶着走了进来,群臣见到他皆是惊讶,赶忙纷纷让开道。
这人身材高大,眼神中透露着凌厉,但面色却有些苍白,精神不是太好,显然是久病未愈。
“英国公!”陈懋和李彬等武臣见状,赶忙上前亲自搀扶。
来人正是英国公张辅!
这个人可了不得,陈懋是宁阳伯,他爹陈亨是泾国公,父子两人都是靖难功臣,已经是难得,而这个张辅自己是英国公,他爹正是朱棣当年手下第一名将,靖难武臣第一功,勇谋双全的荣国公张玉!
一门两公,非袭爵位,整个大明朝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张玉这个人一生颇为传奇,就如汤宗所言,他原本是前元的疏密知院,还曾随元顺帝逃亡漠北,后来归附大明,因作战勇猛,累有战功,被太祖朱元璋送于朱棣做护卫,很受朱棣赏识,后来朱允炆执意削藩,朱棣发动靖难,张玉首先控制了北平城九门,打响了头功,而后的大战中,他又带兵打败了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相比于邱福朱能等先锋悍将,他的足智多谋就显得颇为难得,是朱棣的第一爱将,只可惜他没有亲眼看到朱棣登上皇位,在东昌之战中为救朱棣,一人力抗数百人,格杀数十人,最终力竭而死,朱棣闻之,痛哭悼念,登基后追封张玉为荣国公,为靖难武臣中的第一功臣,多年来每每想起,深以为责。ŴŴŴ.BiQuGe.
虎父无犬子,这个张辅也是丝毫不让其父,他被封为英国公可不是因为他父亲,而是他也是靖难功臣,赫赫有名的悍将,最初是被封为柱国、新城侯。
永乐二年,安南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了安南皇位,朱棣闻之大怒,于永乐四年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副将讨伐安南,可惜南方的十万大山可不似一望无垠的漠北,还未到安南,主将朱能就因为水土不适病逝,张辅奉命接替了他的职责,历时一年,踏平安南,改名交趾,成为大明朝一个承宣布政使司,自唐朝灭亡四百年后,这块要地重新被划入华夏版图,张辅也因此大功被封为英国公。
而此后的几年,他又接连三次讨平交趾叛乱,威震西南。
但多年南征北战,尤其是镇守西南的那几年,张辅也因为水土不适,多有落疾,每每入秋,就极易发寒,于是自永乐十三年之后,朱棣担心再次痛失爱将,便让他召回,在京师静养,任职右军都督府都督。
到现在的永乐十五年,邱福朱能陈亨等人皆已故去,武将中最具资历的就属这个张辅了,朝中威望极高,而且安南之战,李彬陈懋等人都曾参与,在他手下为将,对他极为钦佩,他的话不敢不从。
另外,他的妹妹还是朱棣的妃子,论起来,他还是朱棣的小舅子,属于外戚。
见到张辅到来,黄俨也是一阵惊讶,这等人物可怠慢不得,赶忙唤来下人赐座。
汤宗杨士奇等人则是皱眉,要知道,张辅因为久病,皇上特批他是不用上朝的,可他今日却来了,这显然不是来为太子说话的。
张辅比朱高煦大不了几岁,两人靖难时曾结下过深厚沙场情谊。
“咳......咳......”
张辅坐下,咳嗽两下,看向群臣,“诸位大人,带兵打仗比不了在朝侍奉皇上,我等都是粗人,有些话说的是不够妥帖,还望诸位见谅。”
他首先以“我等武臣”告罪,自然说的是方才丰城侯李彬的不妥之言,但却没有将他单提出来,就是为了淡化他的罪责,让群臣不要因为他的一句误言而抓住不放,兴起弹劾之事,为求保他一命。
不管有没有好事之人会不会揪住不放,反正朝堂上不缺这种人,但现在面对张辅这位皇上器重的资历老臣,众臣当下也没有人敢直言反对。
都说武定国文安邦,打天下的时候,兵戈事多,武臣地位高,但打下天下,擅长带兵武臣就会成为隐患,所以要以文臣压制武臣,地位反了过来,但是朱棣的永乐朝可不是这样,他自己本就是好战之人,纵然已经打下天下十五年,兵戈之事却一点没见少,光征战漠北到现在就已四次,更不用说西南诸事,所以武臣的地位依旧很高,这点面子还是要给张辅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永乐大案更新,第一百四十七章 朝堂争辩(四)免费阅读。www.ahfgb.com
群臣也被他这番话震惊到了,奉天殿中气氛极度压抑。
太子侍讲,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此时也不能再沉默,“陈将军,当年诸位将军追随皇上奉天靖难,劳苦功高,自是大功一件,可当知武定天下文兴邦
国,你说嫡子立长不立幼是迂腐之礼,可知自周而始,它便是维护家国安宁的铁律,纵观历朝历代,因废立太子之事生乱的例子还少吗?你说太子殿下当年寸功未立,行不配位,那当年皇上靖难征战,顺天府是谁人坚守?皇上出征北元,又是谁人坐镇京师,代理朝政,号令群臣?太子殿下又有哪件事处理得不合圣意?”
“这......”陈懋闻言一滞,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论嘴皮子功夫,他哪里是杨荣对手?
但其实他是被杨荣的话给带偏了,他自己方才虽然说了一大堆,但好歹是由奉天殿刺驾案和汉王遇刺案展开的,但杨荣却偏偏盯着他的“嫡子立长不立幼”和“太子无寸功”去说,半点不提案子。
丰城侯李彬开口,“杨大人,嫡子立长不立幼也不见得都好,方才汤大人提起唐高祖唐太宗,李某虽然少读史书,但也知道当年李建成虽然有功,但大唐的大半天下都是太宗打下来的,唐高祖李渊若是论功立太子,哪里会有什么后来之事?”
他也被绕了进去,去反驳杨荣的说辞,不过这句话一出口,汤宗瞬间瞪大了眼睛,心说汉王虽然有武臣支持,但却要为武臣所累。
要知道,李彬口中的后来之事,就是玄武门兄弟相残,李渊被逼的退位,当了太上皇。
奉天殿后堂,原本躺在躺椅上静听的朱棣闻言猛然睁开了眼,坐了起来,面色凶狠的可怕。
一旁的胡广忙道,“皇上息怒,丰城候怕是失言了,非他本意。”
奉天殿内,杨士奇果然立刻道,“杨将军此言可是将太子殿下比作李建成,将汉王比作唐太宗,将当今皇上比作唐高祖?皇上若不换立汉王为太子,就要有玄武门之变?!”
李彬闻言吓了一跳,瞬间一身冷汗,知道说错了话,赶忙摆手,“你休要胡言,我可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当论功立太子!”
老实说,他在武臣中,也算是比较会说话的,至少比陈懋强一些,他刚才的话也确实是想说“论功立太子”,所举的例子倒也能佐证这个说辞,但佐证归佐证,却不见得恰当,就怕被人说隐喻。
“丰城候,咱们是带兵打仗之人,你在武臣中虽然算是能说道的,但跟杨大人这样的大学士比起来,可是差得远了,莫要被带丢了性命!”
殿外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一个中年人身穿武将兽袍,被两个宫人搀扶着走了进来,群臣见到他皆是惊讶,赶忙纷纷让开道。
这人身材高大,眼神中透露着凌厉,但面色却有些苍白,精神不是太好,显然是久病未愈。
“英国公!”陈懋和李彬等武臣见状,赶忙上前亲自搀扶。
来人正是英国公张辅!
这个人可了不得,陈懋是宁阳伯,他爹陈亨是泾国公,父子两人都是靖难功臣,已经是难得,而这个张辅自己是英国公,他爹正是朱棣当年手下第一名将,靖难武臣第一功,勇谋双全的荣国公张玉!
一门两公,非袭爵位,整个大明朝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张玉这个人一生颇为传奇,就如汤宗所言,他原本是前元的疏密知院,还曾随元顺帝逃亡漠北,后来归附大明,因作战勇猛,累有战功,被太祖朱元璋送于朱棣做护卫,很受朱棣赏识,后来朱允炆执意削藩,朱棣发动靖难,张玉首先控制了北平城九门,打响了头功,而后的大战中,他又带兵打败了耿炳文、李景隆等人,相比于邱福朱能等先锋悍将,他的足智多谋就显得颇为难得,是朱棣的第一爱将,只可惜他没有亲眼看到朱棣登上皇位,在东昌之战中为救朱棣,一人力抗数百人,格杀数十人,最终力竭而死,朱棣闻之,痛哭悼念,登基后追封张玉为荣国公,为靖难武臣中的第一功臣,多年来每每想起,深以为责。ŴŴŴ.BiQuGe.
虎父无犬子,这个张辅也是丝毫不让其父,他被封为英国公可不是因为他父亲,而是他也是靖难功臣,赫赫有名的悍将,最初是被封为柱国、新城侯。
永乐二年,安南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了安南皇位,朱棣闻之大怒,于永乐四年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副将讨伐安南,可惜南方的十万大山可不似一望无垠的漠北,还未到安南,主将朱能就因为水土不适病逝,张辅奉命接替了他的职责,历时一年,踏平安南,改名交趾,成为大明朝一个承宣布政使司,自唐朝灭亡四百年后,这块要地重新被划入华夏版图,张辅也因此大功被封为英国公。
而此后的几年,他又接连三次讨平交趾叛乱,威震西南。
但多年南征北战,尤其是镇守西南的那几年,张辅也因为水土不适,多有落疾,每每入秋,就极易发寒,于是自永乐十三年之后,朱棣担心再次痛失爱将,便让他召回,在京师静养,任职右军都督府都督。
到现在的永乐十五年,邱福朱能陈亨等人皆已故去,武将中最具资历的就属这个张辅了,朝中威望极高,而且安南之战,李彬陈懋等人都曾参与,在他手下为将,对他极为钦佩,他的话不敢不从。
另外,他的妹妹还是朱棣的妃子,论起来,他还是朱棣的小舅子,属于外戚。
见到张辅到来,黄俨也是一阵惊讶,这等人物可怠慢不得,赶忙唤来下人赐座。
汤宗杨士奇等人则是皱眉,要知道,张辅因为久病,皇上特批他是不用上朝的,可他今日却来了,这显然不是来为太子说话的。
张辅比朱高煦大不了几岁,两人靖难时曾结下过深厚沙场情谊。
“咳......咳......”
张辅坐下,咳嗽两下,看向群臣,“诸位大人,带兵打仗比不了在朝侍奉皇上,我等都是粗人,有些话说的是不够妥帖,还望诸位见谅。”
他首先以“我等武臣”告罪,自然说的是方才丰城侯李彬的不妥之言,但却没有将他单提出来,就是为了淡化他的罪责,让群臣不要因为他的一句误言而抓住不放,兴起弹劾之事,为求保他一命。
不管有没有好事之人会不会揪住不放,反正朝堂上不缺这种人,但现在面对张辅这位皇上器重的资历老臣,众臣当下也没有人敢直言反对。
都说武定国文安邦,打天下的时候,兵戈事多,武臣地位高,但打下天下,擅长带兵武臣就会成为隐患,所以要以文臣压制武臣,地位反了过来,但是朱棣的永乐朝可不是这样,他自己本就是好战之人,纵然已经打下天下十五年,兵戈之事却一点没见少,光征战漠北到现在就已四次,更不用说西南诸事,所以武臣的地位依旧很高,这点面子还是要给张辅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永乐大案更新,第一百四十七章 朝堂争辩(四)免费阅读。www.ahfg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