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探监
周家在惶恐和不安之中,度过了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里,县衙的捕快和文吏,来了数趟,将周定海书房中的奴牙文书搬走了大半。
到了第四天傍晚,长安县的县廨给坊里传来了口讯,说是明日辰时,允许周家的亲属前去探监。
第五天的一大清早,周钧和母亲罗三娘,还有大哥周则,就坐着马车,早早赶到了位于长寿坊的长安县县廨,等待着探监。
好不容易捱到了辰时,县廨里的问事吏发了探监牌,周家三人拿着牌子到了县狱,在一番确认和搜查之后,周钧终于见到了一身囚服的周定海。
只不过是四天未见,周定海的精神和面貌却与从前有着天壤之别,只见他气色萎靡,神情困顿,整个人就像四天里从未合眼一般。
不过所幸,周定海身上还算干净,没有血污,想来是还没有受过刑。
罗三娘见了周定海,悲从中来,二人抱头而泣。
周则在一旁潸然泪下,口中止不住反复说着冤枉。
周钧看向身旁,发现在这探监的栒房之中,除了周家四人,还有一位长安县廨的县丞(从七品),和一位负责记录的录事吏(从九品下)。
走到县丞和录事面前,周钧行了叉手礼,开口说道:“父亲为奴牙郎二十余载,从未有过略卖良人之行,此事必定另有隐情,还望官上明察。”
县丞姓邵,名昶,字观文,三十岁左右,面色沉穆,让人望而生畏。
他对周钧说道:“罪否自有律梳,毋需多言。”
周钧低头又说道:“周家祖上至今,世世代代皆为奴牙郎,又怎会为了区区钱财,毁了祖宗传承,败了经世名声?此举无异是杀鸡取暖,饮鸩止渴。”
邵昶听到这话,不禁多看了一眼周钧,问道:“你可是那周家大郎?”
周钧摇头道:“我是周家二郎,周钧。”
邵昶一愣,不禁笑道:“可是那『夜游香阁不思归』的周衡才?”
此言一出,原本在旁边一直板着脸的长安县录事,也跟着笑了起来。
周钧心里明白,肯定是过去那个周纨绔干了什么蠢事,闹得满城皆知。
脸红片刻,周钧只能低头说了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邵昶重复了一遍周钧的话,点头道:“可有下句?”
周钧回忆了一会儿,念出了下一句:“伊人含笑作他看。”
下句一出,邵昶和录事止住笑容,一起陷入了沉默。
过了许久,邵昶叹道:“文风中品,但意境上佳。”
说完这话,邵昶摆摆手,对周钧说道:“多和你父亲言语几句,他身上这桩案子,人证物证皆在,怕是麻烦不小。”
周钧心中一紧,先是向邵昶又行了一礼,接着来到周定海的身边,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
周定海见周钧与那县丞邵昶相谈甚欢,在惊诧之余,也对自己的二儿子有了几分另眼相看的意味。
于是,面对周钧的询问,周定海抹了抹眼泪,慢慢道来。
月初的时候,有一人名为蒋育,在牙市里偷偷找到周定海,说是自荐为奴,想要寻个好卖家。
周定海通过聊天得知,这蒋育,本为良人,而且是太常寺太医署进学候补的生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因为家道中落,债台高筑,蒋育逼不得已,这才自荐为奴。
听到这里,周定海心中先升起了几分敬,几分怜。
周定海敬的是蒋育读书人的身份。对方进学之所,可是类似于国立医科大学这样的名牌院校。
周定海怜的是蒋育的品性。一心为家,为了纾解家贫,甚至甘愿卖身还债。他自己也有个儿子在念书,将心比心,顿感可贵。
周钧听到这里,心中不禁腹诽。
这便宜老爹当奴牙郎这么多年了,见过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怎么偏偏这种时候起了恻隐之心?
难道他就没听过,『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样的名言?
周定海继续叙述。
蒋育对周定海说,蒋家虽说落败,但好歹过去也算是书香门第,所以他不方便抛头露面,所有手续和经办,希望全部由后者来完成。
当时的周定海心里寻思,读书人要个脸面,倒也正常。
这奴婢买卖中,虽然有几个环节需要奴标和卖家到场,但是周定海身为几十年的老奴牙郎,与坊正、市司、两京诸市署等经办人员都非常熟悉,蒋育即便不出面,只要他写好良人为奴的自荐书,再签好名、盖好手印,流程做完估计也不是难事。
答应了蒋育的条件之后,周定海先是开始寻找买家。
他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胜业坊的一户姓许的官宦人家,对方想要买入一位进学身份的死契奴仆,未来将其当做族史书吏一类的角色进行培养。
蒋育恰好符合这个条件。
许家开出了30贯的高价,周定海将这个价格告诉了蒋育后,后者也认可了这个报价。
于是,作为保人(居间方)的周定海,从行私契,到立官契,再到领市券,一整套流程,全部想方设法办了下来,倒也算是有惊无险的走完了。
至于那蒋育,从头到尾都未露面,甚至连那最后30贯的卖身钱,都是周定海从官宦人家那里取来,再转交给了他。
本来事情进行到这里,一切都应该圆满落幕了。
但是,当许家的管家,到了蒋育家门口,想要带走后者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蒋育直言,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自荐为奴,也从来没有签过什么卖身契。
听见这话,许管家傻眼了。
他随即拿出官契、私契和自荐书,朝蒋育问道,这上面白纸黑字都签着你的名字,还有你按的手印,你居然敢反悔?
蒋育看了官契、私契和自荐书,只说了一句话:“这些签名是仿造,不是我的真迹;而且这按的手印,明显是假的。”
许管家火了,当即就和几个家丁,把蒋育扭送到了长安县的县衙。
然而,当县衙验过趣÷阁迹、核过手印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文书上的趣÷阁迹,的确并非蒋育的日常行文;而那些文书上的手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许管家恼羞成怒,又说,我们可是掏了30贯的死契钱。
县衙问蒋育,30贯钱呢?
蒋育摊手,什么30贯钱?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30贯钱。
县衙又问许管家,你们把钱交给谁了?
后者说,我们把钱交给奴牙郎周定海了,这里还有他亲趣÷阁签下的收款讫证。
结果,两厢对证之下,周定海就以略卖良人之罪,被县衙捕快给抓进了县狱。
案件内情介绍到这里,周钧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蒋育从一开始,就抱着假自荐、真吞财的念头,来接近周定海。
首先,周定海的大儿子在私塾念书,他本人又对读书人恭敬有加,所以蒋育利用自己的进学身份,还有周定海的麻痹大意,设了这个骗局。
其次,假意利用书香门第、不便露面这样的借口,蒋育断了和买家、知见人、市司等其他人见面的机会,确保了在交易过程中,只和周定海一个人保持接触。
接下来,蒋育再想办法伪造自己的签名和手印,确保事后不会被抓住把柄。
或许有人要问伪造签名和手印,是怎么做到的?
伪造签名很简单,身为读书人的蒋育临时模仿一种趣÷阁迹和字体,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伪造手印其实更简单,在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就曾经介绍过许多种伪造手印的办法,比如在按手印之前,取竹节中的竹膜,加热烤覆在手上,就可以让按出来的手印和原本的截然不同。
解决了签名和手印的问题,蒋育剩下来的,就是让周定海去买家那里拿钱,再将钱带给自己就行。
整个设局之中,其实蒋育的手段并不复杂,伎俩并不高明。
但是,蒋育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周定海身为奴牙郎,社会地位低下,大儿子在私塾求学,看待读书人的时候,既有仰慕也有共情,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心防也是最低。
至于周定海,犯得错误就太多了。
首先,按照两京诸市署的律令,私契、官契和市券订立的时候,卖家和奴标必须到场,全程代理就是周定海干的第一件蠢事。
其次,蒋育在所有文书上的签名和手印,奴牙郎应该去调档背调,一一比对,在确认签名和手印没有出入的情况下,才能确立文书。
最后,奴标的卖身款,应当由卖家从买家手中亲自接过,奴牙郎代转钱款是奴牙行业的大忌,即便卖家签了收款讫证也没有鸟用,因为讫证上的签名和手印,都是可以伪造的。
结果一番操作下来,蒋育的精心设局,周定海的犯错不断,最终导致了这场祸事的发生。
在这三天里,县衙的捕快和文吏,来了数趟,将周定海书房中的奴牙文书搬走了大半。
到了第四天傍晚,长安县的县廨给坊里传来了口讯,说是明日辰时,允许周家的亲属前去探监。
第五天的一大清早,周钧和母亲罗三娘,还有大哥周则,就坐着马车,早早赶到了位于长寿坊的长安县县廨,等待着探监。
好不容易捱到了辰时,县廨里的问事吏发了探监牌,周家三人拿着牌子到了县狱,在一番确认和搜查之后,周钧终于见到了一身囚服的周定海。
只不过是四天未见,周定海的精神和面貌却与从前有着天壤之别,只见他气色萎靡,神情困顿,整个人就像四天里从未合眼一般。
不过所幸,周定海身上还算干净,没有血污,想来是还没有受过刑。
罗三娘见了周定海,悲从中来,二人抱头而泣。
周则在一旁潸然泪下,口中止不住反复说着冤枉。
周钧看向身旁,发现在这探监的栒房之中,除了周家四人,还有一位长安县廨的县丞(从七品),和一位负责记录的录事吏(从九品下)。
走到县丞和录事面前,周钧行了叉手礼,开口说道:“父亲为奴牙郎二十余载,从未有过略卖良人之行,此事必定另有隐情,还望官上明察。”
县丞姓邵,名昶,字观文,三十岁左右,面色沉穆,让人望而生畏。
他对周钧说道:“罪否自有律梳,毋需多言。”
周钧低头又说道:“周家祖上至今,世世代代皆为奴牙郎,又怎会为了区区钱财,毁了祖宗传承,败了经世名声?此举无异是杀鸡取暖,饮鸩止渴。”
邵昶听到这话,不禁多看了一眼周钧,问道:“你可是那周家大郎?”
周钧摇头道:“我是周家二郎,周钧。”
邵昶一愣,不禁笑道:“可是那『夜游香阁不思归』的周衡才?”
此言一出,原本在旁边一直板着脸的长安县录事,也跟着笑了起来。
周钧心里明白,肯定是过去那个周纨绔干了什么蠢事,闹得满城皆知。
脸红片刻,周钧只能低头说了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邵昶重复了一遍周钧的话,点头道:“可有下句?”
周钧回忆了一会儿,念出了下一句:“伊人含笑作他看。”
下句一出,邵昶和录事止住笑容,一起陷入了沉默。
过了许久,邵昶叹道:“文风中品,但意境上佳。”
说完这话,邵昶摆摆手,对周钧说道:“多和你父亲言语几句,他身上这桩案子,人证物证皆在,怕是麻烦不小。”
周钧心中一紧,先是向邵昶又行了一礼,接着来到周定海的身边,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
周定海见周钧与那县丞邵昶相谈甚欢,在惊诧之余,也对自己的二儿子有了几分另眼相看的意味。
于是,面对周钧的询问,周定海抹了抹眼泪,慢慢道来。
月初的时候,有一人名为蒋育,在牙市里偷偷找到周定海,说是自荐为奴,想要寻个好卖家。
周定海通过聊天得知,这蒋育,本为良人,而且是太常寺太医署进学候补的生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因为家道中落,债台高筑,蒋育逼不得已,这才自荐为奴。
听到这里,周定海心中先升起了几分敬,几分怜。
周定海敬的是蒋育读书人的身份。对方进学之所,可是类似于国立医科大学这样的名牌院校。
周定海怜的是蒋育的品性。一心为家,为了纾解家贫,甚至甘愿卖身还债。他自己也有个儿子在念书,将心比心,顿感可贵。
周钧听到这里,心中不禁腹诽。
这便宜老爹当奴牙郎这么多年了,见过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怎么偏偏这种时候起了恻隐之心?
难道他就没听过,『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样的名言?
周定海继续叙述。
蒋育对周定海说,蒋家虽说落败,但好歹过去也算是书香门第,所以他不方便抛头露面,所有手续和经办,希望全部由后者来完成。
当时的周定海心里寻思,读书人要个脸面,倒也正常。
这奴婢买卖中,虽然有几个环节需要奴标和卖家到场,但是周定海身为几十年的老奴牙郎,与坊正、市司、两京诸市署等经办人员都非常熟悉,蒋育即便不出面,只要他写好良人为奴的自荐书,再签好名、盖好手印,流程做完估计也不是难事。
答应了蒋育的条件之后,周定海先是开始寻找买家。
他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胜业坊的一户姓许的官宦人家,对方想要买入一位进学身份的死契奴仆,未来将其当做族史书吏一类的角色进行培养。
蒋育恰好符合这个条件。
许家开出了30贯的高价,周定海将这个价格告诉了蒋育后,后者也认可了这个报价。
于是,作为保人(居间方)的周定海,从行私契,到立官契,再到领市券,一整套流程,全部想方设法办了下来,倒也算是有惊无险的走完了。
至于那蒋育,从头到尾都未露面,甚至连那最后30贯的卖身钱,都是周定海从官宦人家那里取来,再转交给了他。
本来事情进行到这里,一切都应该圆满落幕了。
但是,当许家的管家,到了蒋育家门口,想要带走后者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蒋育直言,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自荐为奴,也从来没有签过什么卖身契。
听见这话,许管家傻眼了。
他随即拿出官契、私契和自荐书,朝蒋育问道,这上面白纸黑字都签着你的名字,还有你按的手印,你居然敢反悔?
蒋育看了官契、私契和自荐书,只说了一句话:“这些签名是仿造,不是我的真迹;而且这按的手印,明显是假的。”
许管家火了,当即就和几个家丁,把蒋育扭送到了长安县的县衙。
然而,当县衙验过趣÷阁迹、核过手印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文书上的趣÷阁迹,的确并非蒋育的日常行文;而那些文书上的手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许管家恼羞成怒,又说,我们可是掏了30贯的死契钱。
县衙问蒋育,30贯钱呢?
蒋育摊手,什么30贯钱?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30贯钱。
县衙又问许管家,你们把钱交给谁了?
后者说,我们把钱交给奴牙郎周定海了,这里还有他亲趣÷阁签下的收款讫证。
结果,两厢对证之下,周定海就以略卖良人之罪,被县衙捕快给抓进了县狱。
案件内情介绍到这里,周钧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蒋育从一开始,就抱着假自荐、真吞财的念头,来接近周定海。
首先,周定海的大儿子在私塾念书,他本人又对读书人恭敬有加,所以蒋育利用自己的进学身份,还有周定海的麻痹大意,设了这个骗局。
其次,假意利用书香门第、不便露面这样的借口,蒋育断了和买家、知见人、市司等其他人见面的机会,确保了在交易过程中,只和周定海一个人保持接触。
接下来,蒋育再想办法伪造自己的签名和手印,确保事后不会被抓住把柄。
或许有人要问伪造签名和手印,是怎么做到的?
伪造签名很简单,身为读书人的蒋育临时模仿一种趣÷阁迹和字体,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伪造手印其实更简单,在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就曾经介绍过许多种伪造手印的办法,比如在按手印之前,取竹节中的竹膜,加热烤覆在手上,就可以让按出来的手印和原本的截然不同。
解决了签名和手印的问题,蒋育剩下来的,就是让周定海去买家那里拿钱,再将钱带给自己就行。
整个设局之中,其实蒋育的手段并不复杂,伎俩并不高明。
但是,蒋育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周定海身为奴牙郎,社会地位低下,大儿子在私塾求学,看待读书人的时候,既有仰慕也有共情,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心防也是最低。
至于周定海,犯得错误就太多了。
首先,按照两京诸市署的律令,私契、官契和市券订立的时候,卖家和奴标必须到场,全程代理就是周定海干的第一件蠢事。
其次,蒋育在所有文书上的签名和手印,奴牙郎应该去调档背调,一一比对,在确认签名和手印没有出入的情况下,才能确立文书。
最后,奴标的卖身款,应当由卖家从买家手中亲自接过,奴牙郎代转钱款是奴牙行业的大忌,即便卖家签了收款讫证也没有鸟用,因为讫证上的签名和手印,都是可以伪造的。
结果一番操作下来,蒋育的精心设局,周定海的犯错不断,最终导致了这场祸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