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庄户孙儿
“爷爷,”大孙子叫道,“您跑题了吧?”
“没跑题,”爷爷兴致勃勃地说,“别的都是小事,只有你和英子的事,才是正题。”
虼蚤奶奶兴奋地戳戳大儿媳妇:“仓他娘,你爹说得对,这才是正题,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大儿媳妇一时失语。
英子是她的底牌,大家都知道。
公公婆婆当然也知道。
可今晚是怎么回事,冷不丁冒出这么个话题?
虽然让姓黄的坑了那么一下子,老大的名声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但自从老大当了工人,大仓娘越来越看得清楚,老大打不了光棍。
不但打不了光棍,而且很大概率能娶个好媳妇呢。
也就是说,老大自身就是个小炸弹了,用不上王炸。
母亲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这个王炸打在老二身上。
她发现,自己这四个儿子当中,就数老二老实,无能,有点窝囊。
三仓,看他的发展势头,等他过几年,兴许都不用媒人,自搞对象了就。
小四儿因为太小,发展方向隐晦不明,不过那小子虽然暂时缩着脖子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孩子是会长的。
至少小四儿比老二要聪明,要是能长开,不要长的太高太帅,能有他大哥的一半儿,也不愁个媳妇。
而且小四儿跟英子的年龄差距也有点大。
所以,大仓娘基本上已经把英子内定在老二身上了。
可是现在,公公婆婆突然提出要让老大和英子圆房。
这就像都知道打牌要先出小的,留大的,没想到背后俩看牌的,指挥她先把王炸打出去。
大仓娘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公公婆婆的瞎指挥。
公公婆婆一看大儿媳妇那表情,就猜到了十之八九。
知道她不想把王炸打在老大身上。
可是谁又能理解做爷爷,做奶奶的心情?
十三个孙子孙女,爷爷奶奶第一疼嫡长孙。
第二名,就是英子。
虽然这个孙女是捡的。
但就是招人疼。
没理由。
也或者,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反而比亲生的还要亲爷爷和奶奶。
感情这东西,是双向的。
一想到如果有朝一日英子给哪个仓换亲,换出去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老两口就不能接受。
尤其是去年知道了大孙子订过亲那事。
不但婚事让人搅黄了,还差点被人打死。
老俩口就像被蛇咬了一样,觉得谁嫁给嫡长孙都不放心。
除了英子。
每一次见到英子看大哥的眼神,老两口的决心就坚定一次。
如此坚定的决心之下,今天在集上老头惊见自己大孙子被人暗相。
而且还相中了。
而且那女孩子还是个香喷喷的红苹果。
回来跟老婆子一说,老两口吓坏了。
一致决定,趁着那女孩子跟大孙子的关系还没挑开,必须的,赶紧的,给俩人圆房啊。
要不然等到关系挑明了,大孙子跟人家混出感情来了,这事就再没转圜的余地了。
决定达成高度一致之后,老头还略带惋惜地叹气说:
“要不是因为有英子,人家那么好个女子看上咱仓了,我老头子肯定要高兴坏了啊。
老婆子你是没见,看人家那脸蛋,那身条,穿得又好,往集上一站,真像一只凤凰落到鸡群里……”
感慨还没发完的,死老头就遭到一顿暴打。
其实该打。
俺仓有了英子,全世界的女人都黯然失色。
死老头还敢发这样的感慨,明显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把你大孙子拐带得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吗!
可是现在当着大孙子的面儿,这些话能向大儿媳解释吗?
明显不方便啊。
但是事情紧急,今晚就得把事定下。
要不然夜长梦多。
也许今下午那女子就已经跟大孙子把事儿挑明了呢。
老头拿出做公公的威严,对大儿媳说:“老大家,你娘问你话呢,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对于公公婆婆亲孙子,疼孙女,大儿媳一清二楚,也表示理解。
可是,他们这个决定,明显打乱了大儿媳的规划啊。
恕难从命啊。
恕难从命也不敢说啊。
做儿媳妇的能公然顶撞公婆吗?
明显不能。
要不然传出去,除了被村里人千夫所指以外,自己可还有四个儿子呢。
那就预示着会有四个儿媳。
你敢公然顶撞公婆,不怕以后儿媳也会这么对你吗?
她看向自己的大儿子:“老大,你看什么时候办好呢?”
这就是文化人的聪明之处,解决不了的时候,踢皮球。
把球踢给爷爷奶奶最亲的嫡长孙,你们祖孙摘巴去吧。
英子对大哥的坚贞不渝,有目共睹。
大哥对英子的疼爱,那也是不言自喻。
但是母亲看得很清楚,老大并没有跟英子结成夫妻的愿望。
他只是把英子当成最亲的妹妹。
所以她才敢于把球踢给老大。
果然,老大说道:“爷爷,现在咱们是讨论三仓的上学问题,您真跑题了。”
爷爷怒道:“三仓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我发话了,让他去上学。现在是讨论第二个问题,你和英子什么时候办事?”
大孙子笑笑:“爷爷,孙子的事,您当然说一不二,既然您发话了,不妨问问三仓,哪天开始去上学?”
爷爷就问三仓。
三仓不说话,低着头抠指甲,爷爷问得急了,他的眼泪又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大哥怒道:“难道爷爷的话你敢不听?问你还不说话了,我看就是欠揍!”
猛虎一般,作势要上炕暴揍三弟。
被虼蚤奶奶拽住了后衣襟。
爷爷也在炕上伸手做阻止状。
都理解三仓此时的心情,本来小家伙就够可怜的了,谁忍心再打他啊!
但是狠心的大哥好像很愤怒的样子,不依不饶,一次次想挣脱奶奶的拖拽,非要上炕暴揍大逆不道的三弟不可。
爷爷叹口气:“省点力气吧,别装了。”
这话挺管用,大孙子立马停止挣扎,消停了。
似乎也不愤怒了。
“这可怎么办呢?”爷爷看看老婆子,犯愁地说,“三仓这样儿,他实在没心去上学,可是仓——”
老头左右为难了。
他知道,兄弟俩都没错。
可是都对的兄弟俩,选择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碰撞。
“爷爷,问您个问题,”大孙子道,“狗咬和山鱼好胳膊好腿的,为什么要打了光棍?”
村里的光棍很多。
绝大多数因为生理上有瑕疵,瘸腿的,瞎眼的,聋哑的,个子太矮的,脑袋太扁的……不一而足。
或者就是智力有问题。
狗咬和山鱼身心健康,长相也没什么问题——当然,长得像鱼并不妨碍相貌不丑。
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端详每一个人,其实每一个人都像某种动物,概莫能外。
爷爷不知道大孙子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说道:
“山鱼从小没爹没娘,吃百家饭长大的,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连一间屋子头都没有,人家闺女跟了他住哪儿?
狗咬比山鱼情况好点,可他爹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拉下一屁股饥荒也没治好,他娘也有病。
这样的娘俩过日子,谁家闺女敢跟啊!
就这么简单,就是穷得打了光棍。”
大孙子点点头,看了看母亲,然后对爷爷说:
“爷爷,俺家跟狗咬差不多的情况吧?
当初俺爹长病,也是拉下一腚饥荒,可俺爹还是走了。
从那以后好多年,俺家就翻不过身来——”
“嘶——”母亲捂住嘴,眼泪滚滚而下。
这些年过去了,这个话题从来没人敢提。
没想到老大今晚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突然揭开了母亲不敢触动的伤疤。
虼蚤奶奶也抹眼泪,想起她那早死的大儿子了。
老大自己也抹了抹眼泪,继续说道:
“狗咬和俺家一样,都是因为家里出事,就多年翻不过身来,就有可能打光棍,这是为什么?
难道就是命?
摊上了就是命?
为什么哪个村里都有那么多光棍,城里边却是没几个光棍?
远的不说,就说夏山街上,不过就是个公社驻地,人家村里那么多人口,为什么几乎没有光棍。
我听人家说,夏山街上的狗,都能娶上媳妇。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是农民。
干得比城里人累,吃得比城里人差,可这样还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有事。
稍微出点意外,就有可能打了光棍,就一辈子翻不过身来。
为什么城里人就不怕这些?
就是因为城里人有保障,不管出什么事,国家给他兜着呢。
老农民靠天吃饭,可人家城里人旱涝保收,就是大旱三年,老农民饿死了,人家吃国库粮的照样有粮食吃。
爷爷您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了,现在六十的人了,还要整天下地干活,村里好几个九十多的,照样下地干活。
可是城里人呢?
像您这个年纪的已经退休了,整天什么都不干,退休金一分都不少地发着,就是死了,国家还要发一趣÷阁抚恤金呢。
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看得出大孙子的情绪很激动,说得很激烈。
屋里的人都被这番话震撼了。
是啊,农民太苦了。
爷爷喃喃地说:“这有什么办法?庄户孙儿庄户孙儿,咱们庄户人天生就是孙子,人家城里人是爷爷呗!”
“城里人天生就是城里人吗?”大孙子继续情绪激动地说,“你去问问现在的城里人,上去三代,有几个不是庄户人出来的?人家是怎么变成城里人的?你们想过没有?”
大孙子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屋子里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大孙子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了些:
“国家确定以农养工的政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当前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咱们国家就是要不惜一切力量发展工业。
即使这样,您看看到现在,咱们国家的工业品还是很缺乏,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需要供应。
可是,这种政策之下,农民干得比城里人累,活得比城里人苦,到老了,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咱们虽然理解,但是谁也不想当孙子。
现在国家也给了我们机会。
只要好好上学,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个中专,就能吃国库粮,就能旱涝保收,就能退休了还有保障。
三仓,我就问你,你脑子挺聪明,不需要很努力,我都肯定你最不济考个中专,你为什么放着爷爷不当,甘心情愿当孙子?”
三仓瞪着一双大眼睛,有些茫然。
虽然大哥说的话让他很震撼,可是满脑子的做生意挣大钱,岂是这么一番话就能打消的。
“没跑题,”爷爷兴致勃勃地说,“别的都是小事,只有你和英子的事,才是正题。”
虼蚤奶奶兴奋地戳戳大儿媳妇:“仓他娘,你爹说得对,这才是正题,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大儿媳妇一时失语。
英子是她的底牌,大家都知道。
公公婆婆当然也知道。
可今晚是怎么回事,冷不丁冒出这么个话题?
虽然让姓黄的坑了那么一下子,老大的名声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但自从老大当了工人,大仓娘越来越看得清楚,老大打不了光棍。
不但打不了光棍,而且很大概率能娶个好媳妇呢。
也就是说,老大自身就是个小炸弹了,用不上王炸。
母亲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这个王炸打在老二身上。
她发现,自己这四个儿子当中,就数老二老实,无能,有点窝囊。
三仓,看他的发展势头,等他过几年,兴许都不用媒人,自搞对象了就。
小四儿因为太小,发展方向隐晦不明,不过那小子虽然暂时缩着脖子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孩子是会长的。
至少小四儿比老二要聪明,要是能长开,不要长的太高太帅,能有他大哥的一半儿,也不愁个媳妇。
而且小四儿跟英子的年龄差距也有点大。
所以,大仓娘基本上已经把英子内定在老二身上了。
可是现在,公公婆婆突然提出要让老大和英子圆房。
这就像都知道打牌要先出小的,留大的,没想到背后俩看牌的,指挥她先把王炸打出去。
大仓娘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公公婆婆的瞎指挥。
公公婆婆一看大儿媳妇那表情,就猜到了十之八九。
知道她不想把王炸打在老大身上。
可是谁又能理解做爷爷,做奶奶的心情?
十三个孙子孙女,爷爷奶奶第一疼嫡长孙。
第二名,就是英子。
虽然这个孙女是捡的。
但就是招人疼。
没理由。
也或者,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反而比亲生的还要亲爷爷和奶奶。
感情这东西,是双向的。
一想到如果有朝一日英子给哪个仓换亲,换出去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老两口就不能接受。
尤其是去年知道了大孙子订过亲那事。
不但婚事让人搅黄了,还差点被人打死。
老俩口就像被蛇咬了一样,觉得谁嫁给嫡长孙都不放心。
除了英子。
每一次见到英子看大哥的眼神,老两口的决心就坚定一次。
如此坚定的决心之下,今天在集上老头惊见自己大孙子被人暗相。
而且还相中了。
而且那女孩子还是个香喷喷的红苹果。
回来跟老婆子一说,老两口吓坏了。
一致决定,趁着那女孩子跟大孙子的关系还没挑开,必须的,赶紧的,给俩人圆房啊。
要不然等到关系挑明了,大孙子跟人家混出感情来了,这事就再没转圜的余地了。
决定达成高度一致之后,老头还略带惋惜地叹气说:
“要不是因为有英子,人家那么好个女子看上咱仓了,我老头子肯定要高兴坏了啊。
老婆子你是没见,看人家那脸蛋,那身条,穿得又好,往集上一站,真像一只凤凰落到鸡群里……”
感慨还没发完的,死老头就遭到一顿暴打。
其实该打。
俺仓有了英子,全世界的女人都黯然失色。
死老头还敢发这样的感慨,明显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把你大孙子拐带得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吗!
可是现在当着大孙子的面儿,这些话能向大儿媳解释吗?
明显不方便啊。
但是事情紧急,今晚就得把事定下。
要不然夜长梦多。
也许今下午那女子就已经跟大孙子把事儿挑明了呢。
老头拿出做公公的威严,对大儿媳说:“老大家,你娘问你话呢,你看什么时候办好?”
对于公公婆婆亲孙子,疼孙女,大儿媳一清二楚,也表示理解。
可是,他们这个决定,明显打乱了大儿媳的规划啊。
恕难从命啊。
恕难从命也不敢说啊。
做儿媳妇的能公然顶撞公婆吗?
明显不能。
要不然传出去,除了被村里人千夫所指以外,自己可还有四个儿子呢。
那就预示着会有四个儿媳。
你敢公然顶撞公婆,不怕以后儿媳也会这么对你吗?
她看向自己的大儿子:“老大,你看什么时候办好呢?”
这就是文化人的聪明之处,解决不了的时候,踢皮球。
把球踢给爷爷奶奶最亲的嫡长孙,你们祖孙摘巴去吧。
英子对大哥的坚贞不渝,有目共睹。
大哥对英子的疼爱,那也是不言自喻。
但是母亲看得很清楚,老大并没有跟英子结成夫妻的愿望。
他只是把英子当成最亲的妹妹。
所以她才敢于把球踢给老大。
果然,老大说道:“爷爷,现在咱们是讨论三仓的上学问题,您真跑题了。”
爷爷怒道:“三仓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我发话了,让他去上学。现在是讨论第二个问题,你和英子什么时候办事?”
大孙子笑笑:“爷爷,孙子的事,您当然说一不二,既然您发话了,不妨问问三仓,哪天开始去上学?”
爷爷就问三仓。
三仓不说话,低着头抠指甲,爷爷问得急了,他的眼泪又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大哥怒道:“难道爷爷的话你敢不听?问你还不说话了,我看就是欠揍!”
猛虎一般,作势要上炕暴揍三弟。
被虼蚤奶奶拽住了后衣襟。
爷爷也在炕上伸手做阻止状。
都理解三仓此时的心情,本来小家伙就够可怜的了,谁忍心再打他啊!
但是狠心的大哥好像很愤怒的样子,不依不饶,一次次想挣脱奶奶的拖拽,非要上炕暴揍大逆不道的三弟不可。
爷爷叹口气:“省点力气吧,别装了。”
这话挺管用,大孙子立马停止挣扎,消停了。
似乎也不愤怒了。
“这可怎么办呢?”爷爷看看老婆子,犯愁地说,“三仓这样儿,他实在没心去上学,可是仓——”
老头左右为难了。
他知道,兄弟俩都没错。
可是都对的兄弟俩,选择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碰撞。
“爷爷,问您个问题,”大孙子道,“狗咬和山鱼好胳膊好腿的,为什么要打了光棍?”
村里的光棍很多。
绝大多数因为生理上有瑕疵,瘸腿的,瞎眼的,聋哑的,个子太矮的,脑袋太扁的……不一而足。
或者就是智力有问题。
狗咬和山鱼身心健康,长相也没什么问题——当然,长得像鱼并不妨碍相貌不丑。
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端详每一个人,其实每一个人都像某种动物,概莫能外。
爷爷不知道大孙子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说道:
“山鱼从小没爹没娘,吃百家饭长大的,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连一间屋子头都没有,人家闺女跟了他住哪儿?
狗咬比山鱼情况好点,可他爹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拉下一屁股饥荒也没治好,他娘也有病。
这样的娘俩过日子,谁家闺女敢跟啊!
就这么简单,就是穷得打了光棍。”
大孙子点点头,看了看母亲,然后对爷爷说:
“爷爷,俺家跟狗咬差不多的情况吧?
当初俺爹长病,也是拉下一腚饥荒,可俺爹还是走了。
从那以后好多年,俺家就翻不过身来——”
“嘶——”母亲捂住嘴,眼泪滚滚而下。
这些年过去了,这个话题从来没人敢提。
没想到老大今晚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突然揭开了母亲不敢触动的伤疤。
虼蚤奶奶也抹眼泪,想起她那早死的大儿子了。
老大自己也抹了抹眼泪,继续说道:
“狗咬和俺家一样,都是因为家里出事,就多年翻不过身来,就有可能打光棍,这是为什么?
难道就是命?
摊上了就是命?
为什么哪个村里都有那么多光棍,城里边却是没几个光棍?
远的不说,就说夏山街上,不过就是个公社驻地,人家村里那么多人口,为什么几乎没有光棍。
我听人家说,夏山街上的狗,都能娶上媳妇。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是农民。
干得比城里人累,吃得比城里人差,可这样还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有事。
稍微出点意外,就有可能打了光棍,就一辈子翻不过身来。
为什么城里人就不怕这些?
就是因为城里人有保障,不管出什么事,国家给他兜着呢。
老农民靠天吃饭,可人家城里人旱涝保收,就是大旱三年,老农民饿死了,人家吃国库粮的照样有粮食吃。
爷爷您辛辛苦苦干大半辈子了,现在六十的人了,还要整天下地干活,村里好几个九十多的,照样下地干活。
可是城里人呢?
像您这个年纪的已经退休了,整天什么都不干,退休金一分都不少地发着,就是死了,国家还要发一趣÷阁抚恤金呢。
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看得出大孙子的情绪很激动,说得很激烈。
屋里的人都被这番话震撼了。
是啊,农民太苦了。
爷爷喃喃地说:“这有什么办法?庄户孙儿庄户孙儿,咱们庄户人天生就是孙子,人家城里人是爷爷呗!”
“城里人天生就是城里人吗?”大孙子继续情绪激动地说,“你去问问现在的城里人,上去三代,有几个不是庄户人出来的?人家是怎么变成城里人的?你们想过没有?”
大孙子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屋子里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大孙子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了些:
“国家确定以农养工的政策,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是当前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咱们国家就是要不惜一切力量发展工业。
即使这样,您看看到现在,咱们国家的工业品还是很缺乏,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需要供应。
可是,这种政策之下,农民干得比城里人累,活得比城里人苦,到老了,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咱们虽然理解,但是谁也不想当孙子。
现在国家也给了我们机会。
只要好好上学,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个中专,就能吃国库粮,就能旱涝保收,就能退休了还有保障。
三仓,我就问你,你脑子挺聪明,不需要很努力,我都肯定你最不济考个中专,你为什么放着爷爷不当,甘心情愿当孙子?”
三仓瞪着一双大眼睛,有些茫然。
虽然大哥说的话让他很震撼,可是满脑子的做生意挣大钱,岂是这么一番话就能打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