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盐斗,价格战
一壶茶尽。
宋汉林若有所感,缓缓抬起头来。
只见房内早已坐满了人,正是自己命下人请来的,而此时这些人正一脸不解地望向自己。
“咳……。”
他假装咳嗦了一声,掩饰了自己的恍惚,正色说道:“想必诸位都与街上叫卖细盐的打过交道了吧?”
“宋老,咱应天府的一众盐铺可是以您马首是瞻,您有什么解决方案直说便是。”
说话的是李家驻应天府的管事李博朗,一个长相魁梧,方正大脸的汉子。
看上去颇为憨厚老实,可在座所有人都清楚,在这应天府贩盐宋汉林是掌舵的,他李博朗就是冲锋的大将军。
但凡有入应天府贩盐的,那必须宋汉林、李博朗两人点头才行。
一旦有人敢触犯盐商的利益,那冲锋陷阵、不择手段的肮脏事可都是这位李家家主亲弟弟——李博朗出手的。
“薛老弟,这事儿你怎么看?”宋汉林没有理会李博朗,转头望向薛家应天府的管事薛同思。
薛、宋、李三家共同掌控盐引,看似三家结盟,但实际上也是在明争暗斗,只不过都守着一定的规则。
在这大明京都应天府,宋、李两家为主,而他薛家可是要弱了几分。
尤其是这薛同思,不过是旁系支脉,并不受家主薛乐邦的重视,也只因才能不差,做人稳重踏实,才坐镇在此对抗宋、李两家。
不过,有“外敌”自然不能窝里斗,薛同思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他沉吟片刻,反问道:“确定是三驸马出的手?”
“确定!”李博朗一巴掌拍在桌上,一脸不爽地说道:“是长期跟在牛城身边的两个丫鬟。”
说完,他望向宋汉林问道:“宋老,要不我带人给她俩……。”
话到最后,他用手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神色十分冰冷。
“那是三驸马的人,动了她们就等于动了三驸马,就等于动了崇宁公主,等于动了大明皇室。”
不待宋汉林回话,以往少言寡语的薛同思冷冷地插了一句,望向宋汉林问道:“宋掌事,你这是准备带着大家与大明皇室为敌?”
一句话,宋汉林面色阴沉了下来。
他看了一眼李博朗,望向薛同思沉声说道:“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其一,等三驸马的细盐卖光;其二,降价!”
“不过,三驸马囤了多少细盐我们都不清楚,若是数量巨大可以持续贩卖十天半月,谁都承受不了。”
“至于降价,可不仅仅是粗盐要降价,连我们的细盐也要跟着降价,或者干脆不卖细盐,只低价出售粗盐。”
“这些可是要考虑清楚才行,不然我们这些盐铺可能就都要倒闭了。”
“宋掌事说的没错。”薛同思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我们大家在应天府的年头都不短了,大多都知道牛城是个什么人。”
“试想,一个如此不堪的人,为什么突然能捐献出如山稻米,又能捐献出数万两白银?这背后隐藏这什么?亦或者他是否一直在伪装?”
“不管是那一条,都说明这三驸马牛城,绝非简单易于之辈。”
“既然他决定在应天府贩卖细盐,又是品质绝佳,又是比粗盐更低廉的价格,那一定是准备的十分充足才对。”
“面对这样的敌手,动武就等于找死,但我们也不能任凭其占据整个京都的市场。”
话到这里,薛同思缓缓起身,神色坚定地说:“为今之计,要么退出应天府,要么决死一战。”
“我薛同思是不准备退出应天府的,我薛家也绝对不会允许他牛城一家独大!”
“他牛城想用价格战击垮我们,我们就用价格战让他见识一下盐商们的底蕴。”
“细盐我们造价每斤成本都要一百文,可粗盐我们全部挑费平均下来也不过是十七文一斤。”
“我们就用粗盐,压制他的盐价,我就不信凭我们盐商们的财力,还打不垮他一个刚入盐道的驸马。”
“好!”薛同思的话说到这里,宋汉林朗声说道:“既然他牛城想玩,咱们就陪他牛城玩一玩,从现在开始粗盐降价二十五文,有不愿者,可退出联盟,本人绝不追究。”
“宋老,咱盐商可是没一个孬种!”宋汉林的话音刚落,一个人起身说道。
“可不是,咱就跟他牛城死磕到底!”
“对,死磕到底,决死一战!”
“决死一战!”
“一个小小驸马,也想跟我们盐商抢饭碗,爷们倒想看看他有多少钱砸。”
“可不是,干他!”
“对,干他,决死一战!”
一时间,满堂同仇敌忾。
众人再度商议了一番细节,各自离去。
宋汉林这边连忙写了一封信送往扬州府,自己则回到柜后,将粗盐价格改成了二十五文。
……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及周边村庄都传开了。
细盐三十文,不但品质好而且比盐铺卖的细盐便宜了十倍!而且所有应天府的盐铺都停止了细盐的售卖。
盐铺的粗盐也从四十二文一斤,降价到了二十五文!
可紧接着,走街串巷、路边摊位售卖细盐的价格再度降到了二十文。
盐铺的粗盐也随之降价到了十八文一斤。
眨眼间,各处售卖的细盐又降价到了十五文,一众盐铺的粗盐也降到了十四文一斤。
这价格战打的,原本买盐的百姓纷纷开始观望。
有准备囤积细盐的人也停止了举动,都在审视着这场细盐与粗盐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这场震惊应天府,并再不断向外扩散的盐价之争,被写成了密信放在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燕王朱棣、太子朱标同时被传唤入宫,来到御书房。
“说说吧,是谁在后面撑着牛城,让他敢跟那些盐商较劲?”牛城端坐,随手将案上的密报丢在朱标与朱棣的面前。
两人连忙打开,快速浏览后彼此对视一眼。
朱棣忙说道:“父皇,儿臣从未见过三驸马,更与他毫无交集。”
朱标也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只在崇宁结婚时见过三驸马一面,并无交往,更没有财力支持他与盐商争斗。”
“你们都不知道?”
朱元璋面色不变,只沉声说道:“锦衣卫调查,牛城炼制精盐的府邸就在你燕王府与太子府之间,彼此相隔不过数百米你们两个竟然都没察觉到,还真是让朕对你们刮目相看呐!”
朱元璋这话出口,朱棣、朱标面色皆惊。
彼此再度对视一眼,满脑子的质疑……
宋汉林若有所感,缓缓抬起头来。
只见房内早已坐满了人,正是自己命下人请来的,而此时这些人正一脸不解地望向自己。
“咳……。”
他假装咳嗦了一声,掩饰了自己的恍惚,正色说道:“想必诸位都与街上叫卖细盐的打过交道了吧?”
“宋老,咱应天府的一众盐铺可是以您马首是瞻,您有什么解决方案直说便是。”
说话的是李家驻应天府的管事李博朗,一个长相魁梧,方正大脸的汉子。
看上去颇为憨厚老实,可在座所有人都清楚,在这应天府贩盐宋汉林是掌舵的,他李博朗就是冲锋的大将军。
但凡有入应天府贩盐的,那必须宋汉林、李博朗两人点头才行。
一旦有人敢触犯盐商的利益,那冲锋陷阵、不择手段的肮脏事可都是这位李家家主亲弟弟——李博朗出手的。
“薛老弟,这事儿你怎么看?”宋汉林没有理会李博朗,转头望向薛家应天府的管事薛同思。
薛、宋、李三家共同掌控盐引,看似三家结盟,但实际上也是在明争暗斗,只不过都守着一定的规则。
在这大明京都应天府,宋、李两家为主,而他薛家可是要弱了几分。
尤其是这薛同思,不过是旁系支脉,并不受家主薛乐邦的重视,也只因才能不差,做人稳重踏实,才坐镇在此对抗宋、李两家。
不过,有“外敌”自然不能窝里斗,薛同思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他沉吟片刻,反问道:“确定是三驸马出的手?”
“确定!”李博朗一巴掌拍在桌上,一脸不爽地说道:“是长期跟在牛城身边的两个丫鬟。”
说完,他望向宋汉林问道:“宋老,要不我带人给她俩……。”
话到最后,他用手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神色十分冰冷。
“那是三驸马的人,动了她们就等于动了三驸马,就等于动了崇宁公主,等于动了大明皇室。”
不待宋汉林回话,以往少言寡语的薛同思冷冷地插了一句,望向宋汉林问道:“宋掌事,你这是准备带着大家与大明皇室为敌?”
一句话,宋汉林面色阴沉了下来。
他看了一眼李博朗,望向薛同思沉声说道:“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其一,等三驸马的细盐卖光;其二,降价!”
“不过,三驸马囤了多少细盐我们都不清楚,若是数量巨大可以持续贩卖十天半月,谁都承受不了。”
“至于降价,可不仅仅是粗盐要降价,连我们的细盐也要跟着降价,或者干脆不卖细盐,只低价出售粗盐。”
“这些可是要考虑清楚才行,不然我们这些盐铺可能就都要倒闭了。”
“宋掌事说的没错。”薛同思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我们大家在应天府的年头都不短了,大多都知道牛城是个什么人。”
“试想,一个如此不堪的人,为什么突然能捐献出如山稻米,又能捐献出数万两白银?这背后隐藏这什么?亦或者他是否一直在伪装?”
“不管是那一条,都说明这三驸马牛城,绝非简单易于之辈。”
“既然他决定在应天府贩卖细盐,又是品质绝佳,又是比粗盐更低廉的价格,那一定是准备的十分充足才对。”
“面对这样的敌手,动武就等于找死,但我们也不能任凭其占据整个京都的市场。”
话到这里,薛同思缓缓起身,神色坚定地说:“为今之计,要么退出应天府,要么决死一战。”
“我薛同思是不准备退出应天府的,我薛家也绝对不会允许他牛城一家独大!”
“他牛城想用价格战击垮我们,我们就用价格战让他见识一下盐商们的底蕴。”
“细盐我们造价每斤成本都要一百文,可粗盐我们全部挑费平均下来也不过是十七文一斤。”
“我们就用粗盐,压制他的盐价,我就不信凭我们盐商们的财力,还打不垮他一个刚入盐道的驸马。”
“好!”薛同思的话说到这里,宋汉林朗声说道:“既然他牛城想玩,咱们就陪他牛城玩一玩,从现在开始粗盐降价二十五文,有不愿者,可退出联盟,本人绝不追究。”
“宋老,咱盐商可是没一个孬种!”宋汉林的话音刚落,一个人起身说道。
“可不是,咱就跟他牛城死磕到底!”
“对,死磕到底,决死一战!”
“决死一战!”
“一个小小驸马,也想跟我们盐商抢饭碗,爷们倒想看看他有多少钱砸。”
“可不是,干他!”
“对,干他,决死一战!”
一时间,满堂同仇敌忾。
众人再度商议了一番细节,各自离去。
宋汉林这边连忙写了一封信送往扬州府,自己则回到柜后,将粗盐价格改成了二十五文。
……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及周边村庄都传开了。
细盐三十文,不但品质好而且比盐铺卖的细盐便宜了十倍!而且所有应天府的盐铺都停止了细盐的售卖。
盐铺的粗盐也从四十二文一斤,降价到了二十五文!
可紧接着,走街串巷、路边摊位售卖细盐的价格再度降到了二十文。
盐铺的粗盐也随之降价到了十八文一斤。
眨眼间,各处售卖的细盐又降价到了十五文,一众盐铺的粗盐也降到了十四文一斤。
这价格战打的,原本买盐的百姓纷纷开始观望。
有准备囤积细盐的人也停止了举动,都在审视着这场细盐与粗盐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这场震惊应天府,并再不断向外扩散的盐价之争,被写成了密信放在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燕王朱棣、太子朱标同时被传唤入宫,来到御书房。
“说说吧,是谁在后面撑着牛城,让他敢跟那些盐商较劲?”牛城端坐,随手将案上的密报丢在朱标与朱棣的面前。
两人连忙打开,快速浏览后彼此对视一眼。
朱棣忙说道:“父皇,儿臣从未见过三驸马,更与他毫无交集。”
朱标也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只在崇宁结婚时见过三驸马一面,并无交往,更没有财力支持他与盐商争斗。”
“你们都不知道?”
朱元璋面色不变,只沉声说道:“锦衣卫调查,牛城炼制精盐的府邸就在你燕王府与太子府之间,彼此相隔不过数百米你们两个竟然都没察觉到,还真是让朕对你们刮目相看呐!”
朱元璋这话出口,朱棣、朱标面色皆惊。
彼此再度对视一眼,满脑子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