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水一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们总归不会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因为有些地方需要我们的发光、发热,有些地方在远处发出深情的召唤,有些地方永远也成不了毕生的故乡。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如香港那般,让邓丽君沉醉了。她辉煌的事业从台湾开始,却是从这里走向辉煌。这个走出台湾的小镇姑娘,用万种风情点燃了香江两岸。
歌迷小姐,风靡香江
香港,提到这个名字,我总要想起张爱玲。倒是不晓得是佳人留在名城的颜色滋重,还是名城使佳人的人生更灿烂。那些年,民国一代才女正是于此成熟,从绚烂花开到迅速凋零。她将自己的人生燃烧献给了这座城,在城里演绎一场惊天动地的“倾城之恋”。我不知道,对于张爱玲来说,香港究竟是缘是劫?但我想,人的一生中总要有这样的一座城,让一个人魂牵梦绕。
很久以前,你没有见过这样的城,但很久以后在你第一次遇见它,就忘记了世界上任何一处的风景,你的心只为这座城市的灯火牵动,你只肯为这座城市行色匆匆。它也使你安心,居住在它的身体,就像流浪的孩子找到了温暖的依靠。
对于邓丽君来说,香港就是一座这样的城。
1970年1月,邓丽君来到香港,参加香港工展会主办的“白花油慈善义卖”,这是她步入歌坛两年后第一次来到这里。当时,白花油药厂是当时极具规模的一家企业,每年公司的董事长都会邀请明星进行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最高者即被封为当届的“白花油慈善皇后”。具体的活动形式是这样:由明星担任物品拍卖官,每人负责一种产品。因为慈善会卖的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完全靠明星的名气来决定最终拍卖价格,所以很能彰显各个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真实地位。
让邓丽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经她手拍出的第一件物品就被抬到了5150元港币,为此,公司董事长按照惯例,当场封邓丽君为“白花油义卖皇后”,她也是展会义卖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
展会结束,邓丽君这个名字相继疯狂出现在当地各个电视节目报道中,这无疑使她的知名度又再提高了一层。
第一次来香港,邓丽君很喜欢这个地方,她觉得香港有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殊魅力,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到四处逛一逛。但义卖活动实在是太忙碌了,会展结束之后还有“加冕”仪式等着她。
这一天,“加冕”的日子到了,邓丽君小姐白衣飘飘,略施粉黛,整个人显得神清气爽,为她颁奖的是白花油公司的董事长,到场的还有很多来自政界和娱乐圈的名人。
此次活动标志着,邓丽君在香港歌坛的地位正式确立。
自古以来,有名气的人总是备受关注。成为“皇后”一个月后,香港无线电视台就找到了邓丽君,双方经过协商,最终,邓丽君与对方签订客串演出一个月的合作协议,这代表她在港的这段时间不能参加其他电视台的演出活动。
像张爱玲一样,香港为邓丽君带来了好运。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初露粉妆的花朵,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阳光、雨露,变得更加芬芳水嫩,鲜艳欲滴。
8月,邓丽君跟随“凯声综合艺术团”再次来到香港演出。此时此刻,邓丽君已对香港产生一丝亲切之感,再次来到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她的心情十分舒展。同样,这次她也没有做特别的打扮,依旧以她清新、自然的形象站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对台湾有效的形象冲击在香港发挥了同样重大的作用,那个年代,观众只知道明星各个都浓妆艳抹,从来没有见过拥有如此清纯模样的明星。“小清新”的风格成功征服了当地观众的心,对于邓丽君的再次来访,人们纷纷表示热烈欢迎。
当时,邓丽君的出场费已经高达一千多港币,和刚出道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丽君在后来回忆起自己当初踏上歌唱事业的最初,曾这样说道,“我最开始的演出费只有五块钱,仅仅是我从家到演出场地的交通费,但那个时候我只要唱歌就很满足”。正是这种发自内心对歌唱事业的喜爱之情,使歌迷更加热爱邓丽君。
她在香港的行程安排得极为紧凑,以至于两次来港都没能有时间好好地与之亲近。“凯声综合艺术团”的演出结束后,即获得电视台的邀请,做了《歌迷小姐》歌唱节目的主持人。当年台湾报纸刊登此事,详情如下:
邓丽君、吴静娴等一行,组成了凯声歌唱团,已于上月卅一日飞往香港,献唱一个月。
邓丽君赴港,她的妈妈也陪她同行,因为她的年纪小,要给她壮壮胆。
【1970-08-01/经济日报/12版/】
随着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多,邓丽君早已成为大家逢见面必提的娱乐圈名人。
而随着知名度不断增大,她也得到了当时娱乐界的一些资深名人的深度关注,人们说起她来,总带着许多欣赏的神情,“邓小姐虽然年纪很轻,但她青春活泼,歌声轻盈悠扬,我们都很看好她的未来”。
能得到业内资深人士的肯定,邓丽君当然感到万分开心。
在邓丽君之前,港台地区所出产的唱片皆是靠客观的技术加工,听起来效果不是很好。而邓丽君嗓音清甜,再配上那舒缓、温柔的旋律,使她的唱片独具一格。想来平常百姓一生所愿唯将生活过得轻松、欢快一些,然邓丽君的歌声恰好能够符合听众这种心理需求。她的歌曲歌词都不是很复杂、深刻,只是最简单、常见的辞藻,但组合在一起经由邓丽君那甜蜜的嗓音演绎,就格外透着一种诱人的清新滋味。
我一见你就笑
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
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我一见你就笑》
眼见歌唱事业取得巨大发展,邓丽君遂又开始朝着电影事业前进。1970年10月,邓丽君与张冲合作,参与演出了人生的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担任片中女主角“叮当”,使邓丽君由“娃娃歌后”顺利蜕变成“歌迷小姐”。
走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行程,邓丽君这只快乐的百灵鸟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她在心里希望自己的歌声可以传播得更远。
台湾报纸对邓丽君此阶段的歌唱事业进行追踪报道,详情如下:
“娃娃歌星”邓丽君昨日返台
除了歌喉不错之外,邓丽君那张充满了稚气的娃娃脸,可能是惹人喜爱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在过去3个多月,这位17岁的影歌双栖女星,在香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义演之后,邓丽君成了大忙人。首先她接受了香港加爱中心、皇都戏院及海天夜总会的邀请,以赶场方式在这三处地方演唱了一个半月。接着香港电视公司与她签了三个月的演唱合同,丽的映声也找她担任电视节目“歌迷小姐”的主持人,此外,这位年轻的女星还替香港百代及美亚两家公司灌了两张唱片。
邓丽君说:“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机器一样地在不停转动,不过我未引以为苦,相反地,我还感觉这种紧张的生活过得很愉快。”
这位“娃娃歌星”说:“这里的流行歌曲,目前在香港受到了听众们的普遍欢迎,我在香港经常唱的几首歌是《晶晶》《高山青》《采红菱》《新桃花江》《我一见你就笑》等,尤其是《晶晶》,目前在香港最为走红,我到任何场所演唱,观众都会点唱这首歌。由于工作关系,我这次与香港的一些老牌歌星,如席静婷、崔萍、潘秀琼、顾媚、甄秀仪、森森等都成了要好的朋友,闲暇的时候,这些人都轮番邀请我去做客。”
不久以前,外界曾传说吴静娴在香港被报纸选为十大歌星之后,邓丽君曾与她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这位年轻女歌星昨天加以否认,她说,吴静娴在歌坛上是她的先进,她对吴静娴的当选只会感觉高兴,绝不会因此与吴闹得不愉快,她希望大家不要误信这种传言。
邓丽君目前也是“中视”的基本歌星,《每日一星》的主持人之一,她赴港期间,“中视”经常利用她的照片在荧光幕上作“替身”,昨天,当她一下飞机,就得到了“中视”节目部的通知,要她今天就去“中视”参加《每日一星》、《凤凰争辉》、《合家欢》等三个节目的录音工作,这位年轻女星笑着说:看情形她回台北也是空闲不了的。
明年一月间,邓丽君将应邀至新加坡歌剧院去演唱两个月,她说,她喜欢有更多的机会到海外去演唱。
【谢钟翔】【1970-11-18/联合报/05版/】
唯美歌声,倾倒东南亚
我总觉得,人会去到一个地方,总是跟那个地方有着不解之缘。比如邓丽君和台湾,她一定是和台湾有地域的缘分,才要降生于此。时光流逝,天真的孩童总要长大,稚嫩的翅膀如今也已丰满,渴望腾空的鸟儿时刻都准备着冲向蓝天。
其实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是在1969年年末,这年她已经16岁,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年,她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特地赶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
这年,新加坡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晚会,邀请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当红歌星共襄盛举。12月,邓丽君等当红明星在“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国广播电台”制作侯世宏的带领下,赶往新加坡参加此次演出。台湾报纸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内容如下:
“中视”六星携手演出
“中国电视公司”“每日一星”节目的六位主持人,从今(四)日起,将携手在该公司每周日下午一时十五分至二时十五分的新节目《银河星光》中演出。
在今天的节目里,紫薇、刘家昌、邓丽君、左艳蓉、詹小屏等主持人以及张镏琼、上官萍、张琦玉和张建蓉等影歌星都将参加演唱。
【1970-01-04/联合报/05版/】
邓丽君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新加坡:刚下飞机的邓丽君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竟然,这么远的地方都有中国人。直到此时此刻,小邓丽君才真正意识到世界的概念。这是她第一次进入海外华人世界,同时也是她朝着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迈进的开端。
来到新加波只稍作停留,晚会便在第二天隆重举行,这场晚会是为新加坡聋人协会等儿童福利机构募捐基金。前来参演的明星除了来自中国港台地区,还有日本女歌星。在与自己有着相同“头衔”和“身份”的明星面前,邓丽君拿出了平等的真诚,在晚会上演唱了《晶晶》《采红菱》《谢谢总经理》等歌曲。虽然此次明星众多,但她出挑的容貌和优质的表演,依旧博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随着这台晚会的电视直播,邓丽君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新加坡,名声大噪。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成功的演出为邓丽君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更使她深刻认识到世界很大,唱歌的道路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如果说以前她只是被关在台湾的小金雀,那么这一刻,她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翱翔。
新加坡的成功参演为邓丽君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从1971年2月到1972年8月,她开始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巡回演出,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东南亚。
一个生性善良的人,总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播种更多的善心,创造更多的善举。也许邓丽君因为自己从小生长在一个家庭条件比较穷苦的环境,所以成名后她总是忙于参演各种义卖、义演活动,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贫苦人群。
虽然盛名在身,但她面对公众从不端明星的架子,总是一副温和、亲切的形象。她的歌、她的人都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和关怀,就像一阵春天里最轻柔的风,抚平了每个穷苦人心中的伤痕。
播种总是辛苦的。在她忙着四处培植善心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喜爱和关心她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都觉得这位长相甜美的女子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她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拯救疾苦、安慰民心。此时此刻,哪怕那些世上最美的花、天上最灿烂的星,都不再能够与之相比。即便是富贵的牡丹、清丽的白莲,都没有这样的清香迷人、温暖人心;即便是智慧的文曲、潇洒的武曲,也缺少她那迷人的风韵和善意的宽仁。邓丽君像什么呢?也许她的歌更适合代表她。她是小城姑娘,她是一朵山茶花。
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
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
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
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
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
一朵花他说你美丽就像一朵花
他希望总有一天把你摘回来
……
——《山茶花》
由于邓丽君在演出之余,总是热心参加各种慈善义演,深深赢得了海外同胞的赞扬和钦佩,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义演皇后”。
女星邓丽君昨自港返台
影歌双栖女星邓丽君,昨(十九)日四时卅分自港返台。
邓丽君是在上月廿七日赴港,参加香港工展会为“救童助学运动”举行的义卖,她并获得了“慈善皇后”头衔。
【1970-01-20/联合报/05版/】
这里虽然聚集了很多海外华侨,但繁华毕竟赶不上中国台湾、香港。华人大部分居住在大都市里,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战线也必须不断拉长,因此她只好从一地赶往另一地。于是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形式基本就是秀场,每换一处,每换一场在不同的歌厅进行表演,不知不觉,足迹竟踏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一带。
从1972年年底到1973年下半年,邓丽君第二次来到东南亚地区进行巡回演唱。演出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下半年她才顺利返回台湾。自1969年以来,邓丽君与华人同在,只要有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有邓丽君那飘逸的身影以及婉转的歌喉。她的歌声越来越深入民心,迅速成为风靡东南亚的当红歌星。
从第一次离开台湾,邓丽君此后的美好年华都在辛勤的奔波中度过。舟车劳顿,身边也没有至亲的人,她有时候不免会感觉有些孤单,但内心却充满了欢喜,从小她就渴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走到外面去看一看,更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像自己这样家境贫寒的可怜人。事实证明她做到了。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善心,只因我们都想这个世界因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糕。
莲出淤泥,纤尘不染
一朵花的绚丽绽放,离不开淤泥的滋养;一颗流星的灿烂流动,离不开天空的拥抱。此时的邓丽君就像一尾缤纷美丽的鱼,在新加坡、东南亚这片蓝色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畅游。然而水域不仅只有温暖,更有寒冷。
我不知道,一个人在成名后,是否一定要滋生出很多飞短流长。但世界真的太大了,有喜欢、挺你的人,就必然有厌恶、看不起你的。甚至那些误解你的人,总也喜欢建个圈子,对着那些他认识或不认识的,大肆宣扬你的坏、你的恶劣。
那句可怕的俗语就像魔王撒旦种下的魔咒,时刻紧随。
邓丽君,正当她以一种全新又饱满的姿态绽放在东南亚上空,一些流言蜚语如同疯长的杂草,开始对她展开凶猛的人身攻击。
此前,我已看过太多人“死”在可恶的流言之下,民国丽人阮玲玉在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结尾写着四个灼目的大字:人言可畏。鲁迅曾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指:“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
流言蜚语是这个世界最锋利的刀子,虽然不伤毫发,却在一个人的内心生根,折磨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力图从本质上将你整垮。那些承受不住这种打击的人,最终只有一个自杀的归宿。
在演唱事业发展到如日中天时,关于邓丽君的一些恶毒的谣言不知因何而来,从四面八方汹涌聚集,就像苍天突然落下的一场瓢泼大雨,迅猛有力,狠狠地朝着邓丽君砸了下来。
一种谣言说邓丽君在东南亚巡回演出时,不小心感染上某种疾病,目前已经被秘密转送到台湾某医院;一种谣言将这种疾病夸张化,添油加醋由一种小的疾病变成一种大的顽疾,甚至是一种致命的有着恶俗名字的疾病;更有一种说法是邓丽君已经死亡。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论断全都说得有理有据,就像是真的。
关于这些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甚至也没有具体的消息,有人说因为邓丽君在与某明星共同登台表演时,那位明星嫉妒她的知名度,下台后就同她翻脸了,故意整了这些小道消息出来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还有人说邓丽君因为拒绝某位娱乐公司经纪人的邀请,所以这位经纪人就联系媒体制造和发布了这些消息。
霎时间,谣言四起,似借助了东风之势,愈演愈烈。散布谣言的人言之凿凿,使得听到谣言的人变得将信将疑。邓丽君的一些亲朋好友固然不信她已经去世了,但却还是不免为她担心。
终于,在台湾的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忙给远在东南亚的女儿打电话。几秒钟后,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女儿熟悉的声音,邓枢这才又把一颗心放回到肚子里。
与父亲的反应全然不同,邓丽君作为流言蜚语的直接攻击对象,反而坦然、淡定得多。也许她此刻又是天空里那朵最洁白、纯净的云,任凭世事变幻,不改初心。
起初听到这些谣言,邓丽君也很好奇它们从何而起,但她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担忧、焦虑。她一向蕙质兰心,如何不知道自己身处鱼龙混杂、风云变幻的娱乐圈,因为关注度高难免受到小人诽谤?也许是因为她成名和出道比较早,早就摸清了娱乐圈的这种陈旧腐败的风气;也许她天生就是一个擅于坚持自我的人,只管做自己心中认为对的事情,不愿过多理会世人的胡搅蛮缠。
总之,不到20岁的邓丽君,虽然依旧是那张稚嫩的脸庞,心里却成熟得像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成年人。
面对报道自己已经身死的恶毒谣言,她更是以一种轻快的姿态对待,“做人嘛,早晚有一天都会死的,只是我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听到自己的死讯,也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宽心至此,恐是都能与那些出家修行的人相较一二了吧。
然而夜深人静之时,当她回想这些恶俗的毒话,心里岂能没有一丝难过?只是美梦阑珊,佳人年华,不愿辜负岁月的良好恩赐罢了。伤心也有过,愤怒亦然,但她知道这些情绪并不能助自己真正解决问题。
恶毒的话语已经流出,任你挣扎,越在乎越伤怀,邓丽君只能默默地将眼泪和所有的委屈一并忍在心底。她知道,只要自己不倒,那些恶意传播谣言的人就无法取胜。世人都说女子如花,此时此刻,如果再要我用一种花来形容邓丽君,我觉得她犹如一朵白玉兰,玉洁冰清,自有一股坚韧。
性情坚定自能攻破一切流言。后来,有关邓丽君的流言渐渐少了一些,但作为一个公众面前的明星,需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虽然邓丽君不是一个热衷于解释的人,但她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向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发出声音,以此证明自己的确没有遭遇过如此种种不堪,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更可以慰藉亲朋好友以及忠实歌迷、影迷的心。
终于,她得到了这个机会。
台北《联合报》副刊开辟了一个《各说各话》的专栏,邀请邓丽君执趣÷阁写一些自己的心里话。站在风口浪尖的邓丽君,决定借这个大好机会做出反应。
她写了一篇名为《我复活了》的文章交于报刊的编辑,第二天,这篇文章就与万千歌迷、影迷见面。
这篇文章总体不是很长,但字字珠玑,邓丽君不但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莫须有的谣言,我不听,更不会去传播。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无聊的事”。
简洁有力地发表声明,轻易地粉碎了那些狂妄但却虚弱的恶意诅咒。
歌迷小姐,风靡香江
香港,提到这个名字,我总要想起张爱玲。倒是不晓得是佳人留在名城的颜色滋重,还是名城使佳人的人生更灿烂。那些年,民国一代才女正是于此成熟,从绚烂花开到迅速凋零。她将自己的人生燃烧献给了这座城,在城里演绎一场惊天动地的“倾城之恋”。我不知道,对于张爱玲来说,香港究竟是缘是劫?但我想,人的一生中总要有这样的一座城,让一个人魂牵梦绕。
很久以前,你没有见过这样的城,但很久以后在你第一次遇见它,就忘记了世界上任何一处的风景,你的心只为这座城市的灯火牵动,你只肯为这座城市行色匆匆。它也使你安心,居住在它的身体,就像流浪的孩子找到了温暖的依靠。
对于邓丽君来说,香港就是一座这样的城。
1970年1月,邓丽君来到香港,参加香港工展会主办的“白花油慈善义卖”,这是她步入歌坛两年后第一次来到这里。当时,白花油药厂是当时极具规模的一家企业,每年公司的董事长都会邀请明星进行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最高者即被封为当届的“白花油慈善皇后”。具体的活动形式是这样:由明星担任物品拍卖官,每人负责一种产品。因为慈善会卖的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完全靠明星的名气来决定最终拍卖价格,所以很能彰显各个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真实地位。
让邓丽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经她手拍出的第一件物品就被抬到了5150元港币,为此,公司董事长按照惯例,当场封邓丽君为“白花油义卖皇后”,她也是展会义卖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
展会结束,邓丽君这个名字相继疯狂出现在当地各个电视节目报道中,这无疑使她的知名度又再提高了一层。
第一次来香港,邓丽君很喜欢这个地方,她觉得香港有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殊魅力,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到四处逛一逛。但义卖活动实在是太忙碌了,会展结束之后还有“加冕”仪式等着她。
这一天,“加冕”的日子到了,邓丽君小姐白衣飘飘,略施粉黛,整个人显得神清气爽,为她颁奖的是白花油公司的董事长,到场的还有很多来自政界和娱乐圈的名人。
此次活动标志着,邓丽君在香港歌坛的地位正式确立。
自古以来,有名气的人总是备受关注。成为“皇后”一个月后,香港无线电视台就找到了邓丽君,双方经过协商,最终,邓丽君与对方签订客串演出一个月的合作协议,这代表她在港的这段时间不能参加其他电视台的演出活动。
像张爱玲一样,香港为邓丽君带来了好运。她就像一朵含苞待放、初露粉妆的花朵,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阳光、雨露,变得更加芬芳水嫩,鲜艳欲滴。
8月,邓丽君跟随“凯声综合艺术团”再次来到香港演出。此时此刻,邓丽君已对香港产生一丝亲切之感,再次来到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她的心情十分舒展。同样,这次她也没有做特别的打扮,依旧以她清新、自然的形象站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对台湾有效的形象冲击在香港发挥了同样重大的作用,那个年代,观众只知道明星各个都浓妆艳抹,从来没有见过拥有如此清纯模样的明星。“小清新”的风格成功征服了当地观众的心,对于邓丽君的再次来访,人们纷纷表示热烈欢迎。
当时,邓丽君的出场费已经高达一千多港币,和刚出道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丽君在后来回忆起自己当初踏上歌唱事业的最初,曾这样说道,“我最开始的演出费只有五块钱,仅仅是我从家到演出场地的交通费,但那个时候我只要唱歌就很满足”。正是这种发自内心对歌唱事业的喜爱之情,使歌迷更加热爱邓丽君。
她在香港的行程安排得极为紧凑,以至于两次来港都没能有时间好好地与之亲近。“凯声综合艺术团”的演出结束后,即获得电视台的邀请,做了《歌迷小姐》歌唱节目的主持人。当年台湾报纸刊登此事,详情如下:
邓丽君、吴静娴等一行,组成了凯声歌唱团,已于上月卅一日飞往香港,献唱一个月。
邓丽君赴港,她的妈妈也陪她同行,因为她的年纪小,要给她壮壮胆。
【1970-08-01/经济日报/12版/】
随着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多,邓丽君早已成为大家逢见面必提的娱乐圈名人。
而随着知名度不断增大,她也得到了当时娱乐界的一些资深名人的深度关注,人们说起她来,总带着许多欣赏的神情,“邓小姐虽然年纪很轻,但她青春活泼,歌声轻盈悠扬,我们都很看好她的未来”。
能得到业内资深人士的肯定,邓丽君当然感到万分开心。
在邓丽君之前,港台地区所出产的唱片皆是靠客观的技术加工,听起来效果不是很好。而邓丽君嗓音清甜,再配上那舒缓、温柔的旋律,使她的唱片独具一格。想来平常百姓一生所愿唯将生活过得轻松、欢快一些,然邓丽君的歌声恰好能够符合听众这种心理需求。她的歌曲歌词都不是很复杂、深刻,只是最简单、常见的辞藻,但组合在一起经由邓丽君那甜蜜的嗓音演绎,就格外透着一种诱人的清新滋味。
我一见你就笑
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
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我一见你就笑》
眼见歌唱事业取得巨大发展,邓丽君遂又开始朝着电影事业前进。1970年10月,邓丽君与张冲合作,参与演出了人生的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担任片中女主角“叮当”,使邓丽君由“娃娃歌后”顺利蜕变成“歌迷小姐”。
走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行程,邓丽君这只快乐的百灵鸟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她在心里希望自己的歌声可以传播得更远。
台湾报纸对邓丽君此阶段的歌唱事业进行追踪报道,详情如下:
“娃娃歌星”邓丽君昨日返台
除了歌喉不错之外,邓丽君那张充满了稚气的娃娃脸,可能是惹人喜爱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在过去3个多月,这位17岁的影歌双栖女星,在香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义演之后,邓丽君成了大忙人。首先她接受了香港加爱中心、皇都戏院及海天夜总会的邀请,以赶场方式在这三处地方演唱了一个半月。接着香港电视公司与她签了三个月的演唱合同,丽的映声也找她担任电视节目“歌迷小姐”的主持人,此外,这位年轻的女星还替香港百代及美亚两家公司灌了两张唱片。
邓丽君说:“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机器一样地在不停转动,不过我未引以为苦,相反地,我还感觉这种紧张的生活过得很愉快。”
这位“娃娃歌星”说:“这里的流行歌曲,目前在香港受到了听众们的普遍欢迎,我在香港经常唱的几首歌是《晶晶》《高山青》《采红菱》《新桃花江》《我一见你就笑》等,尤其是《晶晶》,目前在香港最为走红,我到任何场所演唱,观众都会点唱这首歌。由于工作关系,我这次与香港的一些老牌歌星,如席静婷、崔萍、潘秀琼、顾媚、甄秀仪、森森等都成了要好的朋友,闲暇的时候,这些人都轮番邀请我去做客。”
不久以前,外界曾传说吴静娴在香港被报纸选为十大歌星之后,邓丽君曾与她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这位年轻女歌星昨天加以否认,她说,吴静娴在歌坛上是她的先进,她对吴静娴的当选只会感觉高兴,绝不会因此与吴闹得不愉快,她希望大家不要误信这种传言。
邓丽君目前也是“中视”的基本歌星,《每日一星》的主持人之一,她赴港期间,“中视”经常利用她的照片在荧光幕上作“替身”,昨天,当她一下飞机,就得到了“中视”节目部的通知,要她今天就去“中视”参加《每日一星》、《凤凰争辉》、《合家欢》等三个节目的录音工作,这位年轻女星笑着说:看情形她回台北也是空闲不了的。
明年一月间,邓丽君将应邀至新加坡歌剧院去演唱两个月,她说,她喜欢有更多的机会到海外去演唱。
【谢钟翔】【1970-11-18/联合报/05版/】
唯美歌声,倾倒东南亚
我总觉得,人会去到一个地方,总是跟那个地方有着不解之缘。比如邓丽君和台湾,她一定是和台湾有地域的缘分,才要降生于此。时光流逝,天真的孩童总要长大,稚嫩的翅膀如今也已丰满,渴望腾空的鸟儿时刻都准备着冲向蓝天。
其实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是在1969年年末,这年她已经16岁,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年,她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特地赶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
这年,新加坡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晚会,邀请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当红歌星共襄盛举。12月,邓丽君等当红明星在“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国广播电台”制作侯世宏的带领下,赶往新加坡参加此次演出。台湾报纸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内容如下:
“中视”六星携手演出
“中国电视公司”“每日一星”节目的六位主持人,从今(四)日起,将携手在该公司每周日下午一时十五分至二时十五分的新节目《银河星光》中演出。
在今天的节目里,紫薇、刘家昌、邓丽君、左艳蓉、詹小屏等主持人以及张镏琼、上官萍、张琦玉和张建蓉等影歌星都将参加演唱。
【1970-01-04/联合报/05版/】
邓丽君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新加坡:刚下飞机的邓丽君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竟然,这么远的地方都有中国人。直到此时此刻,小邓丽君才真正意识到世界的概念。这是她第一次进入海外华人世界,同时也是她朝着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迈进的开端。
来到新加波只稍作停留,晚会便在第二天隆重举行,这场晚会是为新加坡聋人协会等儿童福利机构募捐基金。前来参演的明星除了来自中国港台地区,还有日本女歌星。在与自己有着相同“头衔”和“身份”的明星面前,邓丽君拿出了平等的真诚,在晚会上演唱了《晶晶》《采红菱》《谢谢总经理》等歌曲。虽然此次明星众多,但她出挑的容貌和优质的表演,依旧博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随着这台晚会的电视直播,邓丽君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新加坡,名声大噪。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成功的演出为邓丽君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更使她深刻认识到世界很大,唱歌的道路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如果说以前她只是被关在台湾的小金雀,那么这一刻,她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翱翔。
新加坡的成功参演为邓丽君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从1971年2月到1972年8月,她开始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巡回演出,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东南亚。
一个生性善良的人,总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播种更多的善心,创造更多的善举。也许邓丽君因为自己从小生长在一个家庭条件比较穷苦的环境,所以成名后她总是忙于参演各种义卖、义演活动,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贫苦人群。
虽然盛名在身,但她面对公众从不端明星的架子,总是一副温和、亲切的形象。她的歌、她的人都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和关怀,就像一阵春天里最轻柔的风,抚平了每个穷苦人心中的伤痕。
播种总是辛苦的。在她忙着四处培植善心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喜爱和关心她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都觉得这位长相甜美的女子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她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拯救疾苦、安慰民心。此时此刻,哪怕那些世上最美的花、天上最灿烂的星,都不再能够与之相比。即便是富贵的牡丹、清丽的白莲,都没有这样的清香迷人、温暖人心;即便是智慧的文曲、潇洒的武曲,也缺少她那迷人的风韵和善意的宽仁。邓丽君像什么呢?也许她的歌更适合代表她。她是小城姑娘,她是一朵山茶花。
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
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
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
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
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
一朵花他说你美丽就像一朵花
他希望总有一天把你摘回来
……
——《山茶花》
由于邓丽君在演出之余,总是热心参加各种慈善义演,深深赢得了海外同胞的赞扬和钦佩,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义演皇后”。
女星邓丽君昨自港返台
影歌双栖女星邓丽君,昨(十九)日四时卅分自港返台。
邓丽君是在上月廿七日赴港,参加香港工展会为“救童助学运动”举行的义卖,她并获得了“慈善皇后”头衔。
【1970-01-20/联合报/05版/】
这里虽然聚集了很多海外华侨,但繁华毕竟赶不上中国台湾、香港。华人大部分居住在大都市里,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战线也必须不断拉长,因此她只好从一地赶往另一地。于是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形式基本就是秀场,每换一处,每换一场在不同的歌厅进行表演,不知不觉,足迹竟踏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一带。
从1972年年底到1973年下半年,邓丽君第二次来到东南亚地区进行巡回演唱。演出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下半年她才顺利返回台湾。自1969年以来,邓丽君与华人同在,只要有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有邓丽君那飘逸的身影以及婉转的歌喉。她的歌声越来越深入民心,迅速成为风靡东南亚的当红歌星。
从第一次离开台湾,邓丽君此后的美好年华都在辛勤的奔波中度过。舟车劳顿,身边也没有至亲的人,她有时候不免会感觉有些孤单,但内心却充满了欢喜,从小她就渴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走到外面去看一看,更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像自己这样家境贫寒的可怜人。事实证明她做到了。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善心,只因我们都想这个世界因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糕。
莲出淤泥,纤尘不染
一朵花的绚丽绽放,离不开淤泥的滋养;一颗流星的灿烂流动,离不开天空的拥抱。此时的邓丽君就像一尾缤纷美丽的鱼,在新加坡、东南亚这片蓝色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畅游。然而水域不仅只有温暖,更有寒冷。
我不知道,一个人在成名后,是否一定要滋生出很多飞短流长。但世界真的太大了,有喜欢、挺你的人,就必然有厌恶、看不起你的。甚至那些误解你的人,总也喜欢建个圈子,对着那些他认识或不认识的,大肆宣扬你的坏、你的恶劣。
那句可怕的俗语就像魔王撒旦种下的魔咒,时刻紧随。
邓丽君,正当她以一种全新又饱满的姿态绽放在东南亚上空,一些流言蜚语如同疯长的杂草,开始对她展开凶猛的人身攻击。
此前,我已看过太多人“死”在可恶的流言之下,民国丽人阮玲玉在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结尾写着四个灼目的大字:人言可畏。鲁迅曾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指:“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
流言蜚语是这个世界最锋利的刀子,虽然不伤毫发,却在一个人的内心生根,折磨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力图从本质上将你整垮。那些承受不住这种打击的人,最终只有一个自杀的归宿。
在演唱事业发展到如日中天时,关于邓丽君的一些恶毒的谣言不知因何而来,从四面八方汹涌聚集,就像苍天突然落下的一场瓢泼大雨,迅猛有力,狠狠地朝着邓丽君砸了下来。
一种谣言说邓丽君在东南亚巡回演出时,不小心感染上某种疾病,目前已经被秘密转送到台湾某医院;一种谣言将这种疾病夸张化,添油加醋由一种小的疾病变成一种大的顽疾,甚至是一种致命的有着恶俗名字的疾病;更有一种说法是邓丽君已经死亡。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论断全都说得有理有据,就像是真的。
关于这些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甚至也没有具体的消息,有人说因为邓丽君在与某明星共同登台表演时,那位明星嫉妒她的知名度,下台后就同她翻脸了,故意整了这些小道消息出来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还有人说邓丽君因为拒绝某位娱乐公司经纪人的邀请,所以这位经纪人就联系媒体制造和发布了这些消息。
霎时间,谣言四起,似借助了东风之势,愈演愈烈。散布谣言的人言之凿凿,使得听到谣言的人变得将信将疑。邓丽君的一些亲朋好友固然不信她已经去世了,但却还是不免为她担心。
终于,在台湾的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忙给远在东南亚的女儿打电话。几秒钟后,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女儿熟悉的声音,邓枢这才又把一颗心放回到肚子里。
与父亲的反应全然不同,邓丽君作为流言蜚语的直接攻击对象,反而坦然、淡定得多。也许她此刻又是天空里那朵最洁白、纯净的云,任凭世事变幻,不改初心。
起初听到这些谣言,邓丽君也很好奇它们从何而起,但她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担忧、焦虑。她一向蕙质兰心,如何不知道自己身处鱼龙混杂、风云变幻的娱乐圈,因为关注度高难免受到小人诽谤?也许是因为她成名和出道比较早,早就摸清了娱乐圈的这种陈旧腐败的风气;也许她天生就是一个擅于坚持自我的人,只管做自己心中认为对的事情,不愿过多理会世人的胡搅蛮缠。
总之,不到20岁的邓丽君,虽然依旧是那张稚嫩的脸庞,心里却成熟得像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成年人。
面对报道自己已经身死的恶毒谣言,她更是以一种轻快的姿态对待,“做人嘛,早晚有一天都会死的,只是我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听到自己的死讯,也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宽心至此,恐是都能与那些出家修行的人相较一二了吧。
然而夜深人静之时,当她回想这些恶俗的毒话,心里岂能没有一丝难过?只是美梦阑珊,佳人年华,不愿辜负岁月的良好恩赐罢了。伤心也有过,愤怒亦然,但她知道这些情绪并不能助自己真正解决问题。
恶毒的话语已经流出,任你挣扎,越在乎越伤怀,邓丽君只能默默地将眼泪和所有的委屈一并忍在心底。她知道,只要自己不倒,那些恶意传播谣言的人就无法取胜。世人都说女子如花,此时此刻,如果再要我用一种花来形容邓丽君,我觉得她犹如一朵白玉兰,玉洁冰清,自有一股坚韧。
性情坚定自能攻破一切流言。后来,有关邓丽君的流言渐渐少了一些,但作为一个公众面前的明星,需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虽然邓丽君不是一个热衷于解释的人,但她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向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发出声音,以此证明自己的确没有遭遇过如此种种不堪,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更可以慰藉亲朋好友以及忠实歌迷、影迷的心。
终于,她得到了这个机会。
台北《联合报》副刊开辟了一个《各说各话》的专栏,邀请邓丽君执趣÷阁写一些自己的心里话。站在风口浪尖的邓丽君,决定借这个大好机会做出反应。
她写了一篇名为《我复活了》的文章交于报刊的编辑,第二天,这篇文章就与万千歌迷、影迷见面。
这篇文章总体不是很长,但字字珠玑,邓丽君不但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莫须有的谣言,我不听,更不会去传播。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无聊的事”。
简洁有力地发表声明,轻易地粉碎了那些狂妄但却虚弱的恶意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