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全面布置
对于崔永志来说,他从来都没遇到过像姜云志这般对他说话的人。
要知道,现在的他代表着的可不只是他自己,也不是他们博陵崔氏,而是清河、博陵二崔的结合体。
就算是荥阳郑氏对上他们也不会小觑,更别说一个才冒头还不到一年的姜云志了。
不过他接到的命令中并没有跟姜云志翻脸这一个选项,所以虽然他心中多有不悦,但还是勉强接受了。
他有做决定的权利,但那也是很受限制的,翻脸这个决定不在他能做的范围之内。
不过姜云志接下来的动作就让他庆幸自己当初隐忍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在崔永志还没来得及把消息传递回家族中的时候,姜云志的动作就已经开始了。
朝廷开仓,放出了少量的粮食进入市场,所有人都没觉得奇怪,因为灾年粮价上扬,朝廷开仓平抑粮价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因为之前姜云志所拿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让粮价降下来了,但这还不够,现在的粮价只是低于武德年间,距离后世盛传的贞观年间几文钱的粮价还差得远。
不过紧接着,被贴上了保皇派标签的八大世家也动手了,他们开始往市场里大幅度倾销粮食。
这一下子就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在这世间绝大多数的人看来,现如今的粮食价格已经很低了,虽然是有灾情的缘故在里面,但也没有必要再继续降下去了。
更何况,有这个粮食倒还不如就直接拿去赈灾了,这比什么都管用。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五姓七望还是下场了,粮食是他们最重视的一种资源,他们不会放任自流的,哪怕是他们已经在朝廷的手上吃过了亏。
但反过来想想,这世间哪来这么多的新型布料?
事实证明五姓七望想的没错,姜云志的确是没有如同之前拿出的棉布那样的东西了,但他还有别的。
世间仿佛平静了下来,朝廷在忙着救灾的同时还会时不时地往市场上投放一点粮食,当国库粮食因为赈灾和放粮而达到一个警戒线的时候又会再从市场上收一点粮食。
其他的八大世家也是如此,仿佛是脑瘫了一样在持续这这种无用功的事情。
但是在半个月之后,所有人才看到了朝廷……不对!是姜云志的獠牙。
原来,在半个月之前,有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小队静悄悄地出了长安,虽然不是完全没人发现他们,但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并没有人多在意。
但是现在,这三十人起了大作用了。
这三十人由龙武军护卫着大摇大摆地进了长安,然后在长孙家的店铺前卸下了一堆东西,然后离开了。
一刻钟之后,长孙家的店铺贴出了告示。
出手精盐,二十文一斤,每人限量一斤。
精盐,这个本不该在天灾横行的事件单提起的事情却惹起了极大地波澜,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品质也是高得离谱。
哪怕是五姓七望手中最精细的盐现在看起来也像是粗盐。
十万斤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五姓七望很是奇怪,在派人尽量收购的同时也开始派人去查这件事。
但被惹恼了的姜云志并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
在精盐事件的第二天,又有一个重磅消息传出。
在继第一批粮食遭劫之后,又有两批粮食遭劫,其中有一批是与第一次在近乎相同的地点遭劫的,但剩下的那一批却不是。
那批粮食是在滑州附近遭劫的。
要知道那里可不是什么平常的地方,而是无限接近于荥阳郑氏的发家地。
这下子,舆论似乎是被某只无形的大手给拨动了一下,迅速而又猛烈地吹了起来。
不过情势虽然不好,但荥阳郑氏却丝毫不慌乱,而是迅速地开始赈灾、发放粮食、农具甚至是耕牛。
荥阳郑氏这一手玩的属实是秒,因为耕牛在这个时代真的是非同寻常的东西,若是跟后世比起来的话基本上相当于是一套房加一辆车以及一个高薪的工作。
耕牛,就是这么重要。
不过还没等风向倒向荥阳郑氏这一边,长孙家再次放出了一个消息。
长孙家的铁匠坊开始出售农具,除了常用的镢头和镰刀之外,还有甚多新的农具,并且保证比别的农具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甚至是能提高粮食的产量!
价格虽然不便宜,但包教包会,并且完全可以几户甚至是十户左右的人家共用一套。
这一次姜云志真的是发狠了,他不仅直接把曲辕犁拿了出来,还把他小时候用过的、见过的农具都做了出来。
简易的耧车、爬犁等等应有尽有。
要知道,就连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被惊讶地无以复加。
荥阳郑氏这次是真的乱了,但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农具之后,朝廷再次放出消息,由孔圣人的第三十一世孙所释义且重新编撰成册的《论语》和《孟子》完成了。
孔颖达表示,这次的释义和编写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能够极为清晰地解释出典籍的含义,并且表示在这之后他还会致力于《礼记》、《春秋》等五经的释义。
荥阳郑氏又懵了,因为这次动了他们最根本的东西。
俗话都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承载知识的载体以及方法却是有价格的,而且这个价格还不便宜。
一直以来,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中占有超过九成的份额就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垄断,寻常百姓们不仅买不起书,更找不到先生教他们读书认字。
可现在完全变了。
标点符号的作用不仅仅是给文章分段而已,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句子的些许含义,更重要的是以后百姓们只要会认字并且知道标点符号是怎么用的就能自己在家研读典籍。
五姓七望把控不住这个。
这个时代郁郁不得志的人太多了,有寻常百姓,有工匠,有士兵也有士子。
为了生存下去,总是会有人愿意去做教人认字这种事情的。
这下子,世家的垄断被破除了一半!
要知道,现在的他代表着的可不只是他自己,也不是他们博陵崔氏,而是清河、博陵二崔的结合体。
就算是荥阳郑氏对上他们也不会小觑,更别说一个才冒头还不到一年的姜云志了。
不过他接到的命令中并没有跟姜云志翻脸这一个选项,所以虽然他心中多有不悦,但还是勉强接受了。
他有做决定的权利,但那也是很受限制的,翻脸这个决定不在他能做的范围之内。
不过姜云志接下来的动作就让他庆幸自己当初隐忍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在崔永志还没来得及把消息传递回家族中的时候,姜云志的动作就已经开始了。
朝廷开仓,放出了少量的粮食进入市场,所有人都没觉得奇怪,因为灾年粮价上扬,朝廷开仓平抑粮价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因为之前姜云志所拿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让粮价降下来了,但这还不够,现在的粮价只是低于武德年间,距离后世盛传的贞观年间几文钱的粮价还差得远。
不过紧接着,被贴上了保皇派标签的八大世家也动手了,他们开始往市场里大幅度倾销粮食。
这一下子就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在这世间绝大多数的人看来,现如今的粮食价格已经很低了,虽然是有灾情的缘故在里面,但也没有必要再继续降下去了。
更何况,有这个粮食倒还不如就直接拿去赈灾了,这比什么都管用。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五姓七望还是下场了,粮食是他们最重视的一种资源,他们不会放任自流的,哪怕是他们已经在朝廷的手上吃过了亏。
但反过来想想,这世间哪来这么多的新型布料?
事实证明五姓七望想的没错,姜云志的确是没有如同之前拿出的棉布那样的东西了,但他还有别的。
世间仿佛平静了下来,朝廷在忙着救灾的同时还会时不时地往市场上投放一点粮食,当国库粮食因为赈灾和放粮而达到一个警戒线的时候又会再从市场上收一点粮食。
其他的八大世家也是如此,仿佛是脑瘫了一样在持续这这种无用功的事情。
但是在半个月之后,所有人才看到了朝廷……不对!是姜云志的獠牙。
原来,在半个月之前,有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小队静悄悄地出了长安,虽然不是完全没人发现他们,但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并没有人多在意。
但是现在,这三十人起了大作用了。
这三十人由龙武军护卫着大摇大摆地进了长安,然后在长孙家的店铺前卸下了一堆东西,然后离开了。
一刻钟之后,长孙家的店铺贴出了告示。
出手精盐,二十文一斤,每人限量一斤。
精盐,这个本不该在天灾横行的事件单提起的事情却惹起了极大地波澜,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品质也是高得离谱。
哪怕是五姓七望手中最精细的盐现在看起来也像是粗盐。
十万斤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五姓七望很是奇怪,在派人尽量收购的同时也开始派人去查这件事。
但被惹恼了的姜云志并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
在精盐事件的第二天,又有一个重磅消息传出。
在继第一批粮食遭劫之后,又有两批粮食遭劫,其中有一批是与第一次在近乎相同的地点遭劫的,但剩下的那一批却不是。
那批粮食是在滑州附近遭劫的。
要知道那里可不是什么平常的地方,而是无限接近于荥阳郑氏的发家地。
这下子,舆论似乎是被某只无形的大手给拨动了一下,迅速而又猛烈地吹了起来。
不过情势虽然不好,但荥阳郑氏却丝毫不慌乱,而是迅速地开始赈灾、发放粮食、农具甚至是耕牛。
荥阳郑氏这一手玩的属实是秒,因为耕牛在这个时代真的是非同寻常的东西,若是跟后世比起来的话基本上相当于是一套房加一辆车以及一个高薪的工作。
耕牛,就是这么重要。
不过还没等风向倒向荥阳郑氏这一边,长孙家再次放出了一个消息。
长孙家的铁匠坊开始出售农具,除了常用的镢头和镰刀之外,还有甚多新的农具,并且保证比别的农具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甚至是能提高粮食的产量!
价格虽然不便宜,但包教包会,并且完全可以几户甚至是十户左右的人家共用一套。
这一次姜云志真的是发狠了,他不仅直接把曲辕犁拿了出来,还把他小时候用过的、见过的农具都做了出来。
简易的耧车、爬犁等等应有尽有。
要知道,就连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被惊讶地无以复加。
荥阳郑氏这次是真的乱了,但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农具之后,朝廷再次放出消息,由孔圣人的第三十一世孙所释义且重新编撰成册的《论语》和《孟子》完成了。
孔颖达表示,这次的释义和编写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能够极为清晰地解释出典籍的含义,并且表示在这之后他还会致力于《礼记》、《春秋》等五经的释义。
荥阳郑氏又懵了,因为这次动了他们最根本的东西。
俗话都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承载知识的载体以及方法却是有价格的,而且这个价格还不便宜。
一直以来,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中占有超过九成的份额就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垄断,寻常百姓们不仅买不起书,更找不到先生教他们读书认字。
可现在完全变了。
标点符号的作用不仅仅是给文章分段而已,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句子的些许含义,更重要的是以后百姓们只要会认字并且知道标点符号是怎么用的就能自己在家研读典籍。
五姓七望把控不住这个。
这个时代郁郁不得志的人太多了,有寻常百姓,有工匠,有士兵也有士子。
为了生存下去,总是会有人愿意去做教人认字这种事情的。
这下子,世家的垄断被破除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