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五姓七望的全面反击(下)
五姓七望的入场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哪怕是姜云志也是一样。
但五姓七望这样做无疑是最合李世民心意的,他迅速的扯回了所有在市面上伺机收购低价粮食的人,把舞台让给了五姓七望唱独角戏。
在除了姜云志和李世民、长孙无忌这些知道真实内情的人之外的所有人看来,五姓七望的反应有些过了。
蝗灾并没有到来,也没人知道会有蝗灾到来,贞观元年虽然有旱灾也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但就现在来说影响的范围并不大,最起码到不了让五姓七望反应如此激烈的地步。
所有人都觉得五姓七望疯了。
但是,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按理来说,在李世民离场之后另一个主角五姓七望也该离场了,毕竟独角戏唱起来没什么意义不说还会让他们的名声一损再损。
但是,五姓七望并没有。
粮价在他们的鼓动之下并没有回落的意思,而是继续上涨着,虽然速度很慢,但也的确是在上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五姓七望已经彻底疯了的时候,五姓七望终于亮出了他们最锋利的獠牙。
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中原的顶峰如此之久,其根本原本有两个。
第一是他们雄厚的实力。
因为是贵族出身再加上渊源很久远,所以很多像五姓七望这样的家族在强盛起来之后就会把目光放在土地、粮食、布帛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上。
区别在于有些家族在历史和时间的车轮下被碾碎了,而五姓七望他们踏上了车辕,搭着历史和时间的便车发展了起来。
第二则是他们对人才的把控。
对于朝廷内有超过九成甚至是更多的官员都是五姓七望的人这一点李世民已经头疼很久了,如果不是清河、博陵二崔的倒戈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这次五姓七望的发难恐怕他的处境还要更难一些。
因为崔氏的倒戈相助,这次以荥阳郑氏为首的世家并没有在朝官的问题上发难,但相应的,其他他们能够动用的所有方面都动用了起来。
第一个上涨的是酒,这个不必多说。
在古代,酒和粮食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就算是没有世家的助推也会借着这次旱灾而起飞,世家的帮助只能说是微不足道而已。
第二个则是棉、麻、纱、丝绸等一切纺织相关的产品价格也上涨了起来。
这个也不难理解,这些东西和粮食都是有冲突的,那就是地。
养蚕、种桑、中麻都是需要土地的,粮食也需要土地,这就有了一种不可调和,但却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中一方的价格上涨,另一方也会随之上涨。
至于第三个上涨的东西谁都没有料到:盐。
如果说这个时代一定有什么硬性的东西那无疑就是粮食,如果把粮食刨除在外的话,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盐了。
作为一种以调味品出场次数最多的东西,照理来说盐本不应该有这样的地位,但造物主却给盐赋予了另外一种特殊的意义。
一种虽然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其原理,但却已经开始重视的意义。
盐可以说是唯一一种不吃就绝对会死的调味料了。
本来盐这种东西都是把持在朝廷手中的,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但王朝更迭的这个时间段除外。
毫无争议,虽然已经进入了贞观,但唐朝现在依旧是处于朝代更迭的余波之中。
表面上,所有和盐有关的事务都要归属于朝廷,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但眼下天下还未彻底的稳定,朝廷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处理这件事情,因为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
这就滋生了一种夹缝之中诞生的产物,私盐。
而五姓七望是绝对的私盐大户,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毫不夸张的说,大唐超过半数以上的人所吃的盐不是出自五姓七望就是与其相关。
盐价的上涨让本就恐慌的百姓彻底乱了起来,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的上街购买粗盐、精盐甚至是醋布,只要是盐或者能替代盐的东西他们都不介意。
但是,现在大唐的盐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有价无市。
单单是这三大项的上涨已经让李世民怒不可遏了,但紧随而来的还有第四项。
谁也没有想过,五姓七望会借着这个机会上涨租种他们土地的佃户每年都要缴纳的佃租。
就如同当初姜云志找佃户去种他的地一样,五姓七望手中所把持着的大量土地也是需要人耕种的。
一直以来,佃租都是百姓们一向居高不下的支出,甚至正是因为这一项支出让初唐的律例显得有些可笑了。
初唐的赋税其实并不重,如果按照表面上说的那样去执行的话百姓们不说奔小康,但最起码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但佃租这东西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
绝大部分的地主都收取超过五成甚至是六成的佃租这已经很高了,而五姓七望竟然趁着这次旱灾再次上调了佃户们的佃租,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七成。
这样的佃租代表着一户普通人家在忙碌一年之后将再无任何的存粮,留给他们的就只有口粮,一旦发生灾害或者兵变,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涨佃租,而且还是在灾荒即将到来的年头涨佃租,这无疑是会被无数人唾骂,甚至是会被载入史书被无数后人唾骂千百年的行为,但五姓七望还是这么做了。
事实上,五姓七望迈出这一步也是很艰难的。
他们虽然看不起最底层的农民和工匠,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早在几百年前的荀子就已经说过了,五姓七望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们并不是剥削无度,他们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李世民,他们掌握着无穷的力量,你与我们的较量是不会有结果的。
他们想要迫使李世民让步,一旦李世民让步,他们会迅速的把所有的一切都回档成当初的模样。
百姓们是很容易满足的,也是善忘的,只要李世民低了头、五姓七望把一切都回到原来的样子,出不了一年,百姓们就会忘记这些事情。
顶多会在茶余饭后偶然说起,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但五姓七望这样做无疑是最合李世民心意的,他迅速的扯回了所有在市面上伺机收购低价粮食的人,把舞台让给了五姓七望唱独角戏。
在除了姜云志和李世民、长孙无忌这些知道真实内情的人之外的所有人看来,五姓七望的反应有些过了。
蝗灾并没有到来,也没人知道会有蝗灾到来,贞观元年虽然有旱灾也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但就现在来说影响的范围并不大,最起码到不了让五姓七望反应如此激烈的地步。
所有人都觉得五姓七望疯了。
但是,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按理来说,在李世民离场之后另一个主角五姓七望也该离场了,毕竟独角戏唱起来没什么意义不说还会让他们的名声一损再损。
但是,五姓七望并没有。
粮价在他们的鼓动之下并没有回落的意思,而是继续上涨着,虽然速度很慢,但也的确是在上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五姓七望已经彻底疯了的时候,五姓七望终于亮出了他们最锋利的獠牙。
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中原的顶峰如此之久,其根本原本有两个。
第一是他们雄厚的实力。
因为是贵族出身再加上渊源很久远,所以很多像五姓七望这样的家族在强盛起来之后就会把目光放在土地、粮食、布帛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上。
区别在于有些家族在历史和时间的车轮下被碾碎了,而五姓七望他们踏上了车辕,搭着历史和时间的便车发展了起来。
第二则是他们对人才的把控。
对于朝廷内有超过九成甚至是更多的官员都是五姓七望的人这一点李世民已经头疼很久了,如果不是清河、博陵二崔的倒戈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这次五姓七望的发难恐怕他的处境还要更难一些。
因为崔氏的倒戈相助,这次以荥阳郑氏为首的世家并没有在朝官的问题上发难,但相应的,其他他们能够动用的所有方面都动用了起来。
第一个上涨的是酒,这个不必多说。
在古代,酒和粮食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就算是没有世家的助推也会借着这次旱灾而起飞,世家的帮助只能说是微不足道而已。
第二个则是棉、麻、纱、丝绸等一切纺织相关的产品价格也上涨了起来。
这个也不难理解,这些东西和粮食都是有冲突的,那就是地。
养蚕、种桑、中麻都是需要土地的,粮食也需要土地,这就有了一种不可调和,但却又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中一方的价格上涨,另一方也会随之上涨。
至于第三个上涨的东西谁都没有料到:盐。
如果说这个时代一定有什么硬性的东西那无疑就是粮食,如果把粮食刨除在外的话,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盐了。
作为一种以调味品出场次数最多的东西,照理来说盐本不应该有这样的地位,但造物主却给盐赋予了另外一种特殊的意义。
一种虽然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其原理,但却已经开始重视的意义。
盐可以说是唯一一种不吃就绝对会死的调味料了。
本来盐这种东西都是把持在朝廷手中的,而且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但王朝更迭的这个时间段除外。
毫无争议,虽然已经进入了贞观,但唐朝现在依旧是处于朝代更迭的余波之中。
表面上,所有和盐有关的事务都要归属于朝廷,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但眼下天下还未彻底的稳定,朝廷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处理这件事情,因为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
这就滋生了一种夹缝之中诞生的产物,私盐。
而五姓七望是绝对的私盐大户,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毫不夸张的说,大唐超过半数以上的人所吃的盐不是出自五姓七望就是与其相关。
盐价的上涨让本就恐慌的百姓彻底乱了起来,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的上街购买粗盐、精盐甚至是醋布,只要是盐或者能替代盐的东西他们都不介意。
但是,现在大唐的盐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有价无市。
单单是这三大项的上涨已经让李世民怒不可遏了,但紧随而来的还有第四项。
谁也没有想过,五姓七望会借着这个机会上涨租种他们土地的佃户每年都要缴纳的佃租。
就如同当初姜云志找佃户去种他的地一样,五姓七望手中所把持着的大量土地也是需要人耕种的。
一直以来,佃租都是百姓们一向居高不下的支出,甚至正是因为这一项支出让初唐的律例显得有些可笑了。
初唐的赋税其实并不重,如果按照表面上说的那样去执行的话百姓们不说奔小康,但最起码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但佃租这东西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
绝大部分的地主都收取超过五成甚至是六成的佃租这已经很高了,而五姓七望竟然趁着这次旱灾再次上调了佃户们的佃租,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七成。
这样的佃租代表着一户普通人家在忙碌一年之后将再无任何的存粮,留给他们的就只有口粮,一旦发生灾害或者兵变,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涨佃租,而且还是在灾荒即将到来的年头涨佃租,这无疑是会被无数人唾骂,甚至是会被载入史书被无数后人唾骂千百年的行为,但五姓七望还是这么做了。
事实上,五姓七望迈出这一步也是很艰难的。
他们虽然看不起最底层的农民和工匠,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早在几百年前的荀子就已经说过了,五姓七望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们并不是剥削无度,他们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李世民,他们掌握着无穷的力量,你与我们的较量是不会有结果的。
他们想要迫使李世民让步,一旦李世民让步,他们会迅速的把所有的一切都回档成当初的模样。
百姓们是很容易满足的,也是善忘的,只要李世民低了头、五姓七望把一切都回到原来的样子,出不了一年,百姓们就会忘记这些事情。
顶多会在茶余饭后偶然说起,但也就仅限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