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风波起
李艺的事情正如姜云志说的那样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只不过这次和历史上的不太一样。
历史上是长孙无忌带兵去的,但这次却变成了李勣。
对于李勣,姜云志的了解并不多,并不是因为李勣不够牛逼,而是因为时代以及传续的关系。
初唐这个时代可谓是百花齐放,人才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不管是文臣武将都是这样。
唐初的文臣和武将其实并不像后来的宋朝和明朝那样泾渭分明,像长孙无忌也能带兵,像李靖也能当宰相。
之所以姜云志对李勣的印象不深刻完全是因为他在能力上比不过李靖,毕竟李靖可是被称为大唐军神的人,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至于在文臣方面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千古人镜魏徵要更出名一些。
除此之外,像隋唐演义这种小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都对程咬金这种菱角分明的角色更加熟悉。
李勣也算是生不逢时以及宣传做的不到位吧。
不过李勣这次也算是替了长孙无忌,都是白跑一趟,因为还没等朝廷的大军到达李艺就因为豳州治中赵慈皓和统军杨岌的谋算败露而逃亡突厥。
然后,李艺在半路上被他的部下杀了,带着人头去找李勣献功。
正如姜云志所说的那样,这件事情算是小有波澜,但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结束了。
相比之下,长安城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要更加的惹人注目。
粮价涨了。
其实姜云志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是该说李世民是天选之子呢?毕竟初唐繁花锦簇能人辈出,不管是文臣武将皆是如此。
但这么说也不太妥当,因为打从李世民继位的第一年,也就是贞观元年开始,大唐就没有一天是安稳的。
从贞观元年一直持续到贞观四年的自然灾害开始展露它的锋芒,首当其冲的就是今年的旱灾。
都过了年了,但从入冬以来到现在长安附近,或者应该说关中绝大部分地区都片雪未下,早就闻到了肉味的粮商们开始大肆收购粮食,同时粮价也如插上了翅膀一样扶摇直上。
在姜云志的提醒之下,朝廷也参与到了这场粮食的争夺战中,因为要面对连续四年的天灾,没有点儿储备是不行的。
以前总是看网上有人说唐朝就是个空壳子,说唐朝在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吃的隋朝剩下的粮食,甚至更有说法说唐吃隋粮吃了半个世纪。
以前姜云志只当这是个笑话一笑而过了,既没有反驳也没有去探究过,不过现在他切身置于这场风暴之中,才知道那种说法有多么的可笑。
隋末乱世所造成的的创伤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如果真有这么多粮食的话长安还能被李家给攻下来?
其次,粮食都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最长的小米也就只有九年,这还是保存妥当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就算是抛开这个问题不谈还有个问题。
能够一个朝廷吃五十年,那得多少粮食啊?那得把整个长安都堆满了吧?
所以对于那个说法,姜云志再次一笑而过了。
因为朝廷的下场,粮价的上涨速度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激发了一些人的斗志。
荥阳郑氏首当其冲。
当然了,荥阳郑氏肯定是不会明目张胆地做这样的事情的,他们都是派人去做的,但这也就是在表面上遮掩一下,实际上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放眼整个大唐,有谁能吃得下那么多粮食?也就那么寥寥几家,虽然不排除有联合的可能,但荥阳郑氏肯定是脱不了的。
甚至还有可能是领头的。
两天之后,长孙无逸带来了姜云志跟长孙无忌要的人,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惊讶啊?”长孙无逸看着古井无波的姜云志,一脸的惊讶。
当初他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没把下巴惊掉,因为在他看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看看眼前的姜云志哪有一丁半点的惊讶?说古井无波都还是收敛的了,长孙无逸觉得根本就能用早就知道来形容。
“惊讶什么?”姜云志瞟了长孙无逸一眼,语气平淡。
“这事儿本来就是我跟陛下建议的,现在达成了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有什么好惊讶的?”
“你建议的?”长孙无逸的嗓门顿时拔高了三个度不止。
“你是怎么做到的?要知道那家人一直以来都是陛下的眼中钉啊,甚至如果不是那边的地势太过复杂的话怕是陛下都出兵了,但他们现在竟然反过来帮助朝廷?”
“你想多了!”姜云志毫不客气地把长孙无逸探过来的脑袋扒拉到一边去。
“你们啊就是太歧视人家了,而且还人云亦云。”
“我知道从武德五年冯盎归附之后就有不少地方的官员上书说他要造反,但造反能使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从武德五年到现在都四年多过去了,冯盎根本就一点动静都没有,如果这样的他也是要造反的话那根本就无足畏惧,顶多就是下一个李艺。”
……
长孙无逸顿时说不出话来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从姜云志的话里听出来了侮辱的意思。
李艺咋了?人家好歹是个异姓王啊喂,怎么到你这里就这么不堪呢?
“诶?不对啊!差点儿被你给带歪了!”长孙无逸突然醒过了神。
“咱们说的是一件事吗?我的意识是说你,或者说陛下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冯盎的,这次他带来的可不仅是超过十万石的粮食,更是由他的二儿子冯智戴亲自押送的!”
“你知不知道冯智戴是什么人?那可是被誉为……”
“行了行了,我知道!”姜云志赶紧打断了长孙无逸的喋喋不休,按照这货的尿性,如果你不打断他还不知道要说多久呢。
“冯盎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那些看法不说全部都是你们的歧视但也差不多了。”
“冯智戴是冯盎三个嫡子中最出色的一个,用来做质子也是最有份量的,甚至要远远重于冯盎的嫡长子冯智戣。”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动静是因为缺少一个契机,现在契机到了一切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呗。”
“契机?”长孙无逸有些懵。
“你是说这次的粮价上涨?”
“滚!”姜云志毫不客气地踹了这货一脚。
“我说的契机是陛下派去岭南的使者,那是年前的事情,跟这次粮价上涨有个屁的关系!”
历史上是长孙无忌带兵去的,但这次却变成了李勣。
对于李勣,姜云志的了解并不多,并不是因为李勣不够牛逼,而是因为时代以及传续的关系。
初唐这个时代可谓是百花齐放,人才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不管是文臣武将都是这样。
唐初的文臣和武将其实并不像后来的宋朝和明朝那样泾渭分明,像长孙无忌也能带兵,像李靖也能当宰相。
之所以姜云志对李勣的印象不深刻完全是因为他在能力上比不过李靖,毕竟李靖可是被称为大唐军神的人,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至于在文臣方面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千古人镜魏徵要更出名一些。
除此之外,像隋唐演义这种小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都对程咬金这种菱角分明的角色更加熟悉。
李勣也算是生不逢时以及宣传做的不到位吧。
不过李勣这次也算是替了长孙无忌,都是白跑一趟,因为还没等朝廷的大军到达李艺就因为豳州治中赵慈皓和统军杨岌的谋算败露而逃亡突厥。
然后,李艺在半路上被他的部下杀了,带着人头去找李勣献功。
正如姜云志所说的那样,这件事情算是小有波澜,但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结束了。
相比之下,长安城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要更加的惹人注目。
粮价涨了。
其实姜云志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是该说李世民是天选之子呢?毕竟初唐繁花锦簇能人辈出,不管是文臣武将皆是如此。
但这么说也不太妥当,因为打从李世民继位的第一年,也就是贞观元年开始,大唐就没有一天是安稳的。
从贞观元年一直持续到贞观四年的自然灾害开始展露它的锋芒,首当其冲的就是今年的旱灾。
都过了年了,但从入冬以来到现在长安附近,或者应该说关中绝大部分地区都片雪未下,早就闻到了肉味的粮商们开始大肆收购粮食,同时粮价也如插上了翅膀一样扶摇直上。
在姜云志的提醒之下,朝廷也参与到了这场粮食的争夺战中,因为要面对连续四年的天灾,没有点儿储备是不行的。
以前总是看网上有人说唐朝就是个空壳子,说唐朝在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吃的隋朝剩下的粮食,甚至更有说法说唐吃隋粮吃了半个世纪。
以前姜云志只当这是个笑话一笑而过了,既没有反驳也没有去探究过,不过现在他切身置于这场风暴之中,才知道那种说法有多么的可笑。
隋末乱世所造成的的创伤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如果真有这么多粮食的话长安还能被李家给攻下来?
其次,粮食都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最长的小米也就只有九年,这还是保存妥当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就算是抛开这个问题不谈还有个问题。
能够一个朝廷吃五十年,那得多少粮食啊?那得把整个长安都堆满了吧?
所以对于那个说法,姜云志再次一笑而过了。
因为朝廷的下场,粮价的上涨速度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激发了一些人的斗志。
荥阳郑氏首当其冲。
当然了,荥阳郑氏肯定是不会明目张胆地做这样的事情的,他们都是派人去做的,但这也就是在表面上遮掩一下,实际上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放眼整个大唐,有谁能吃得下那么多粮食?也就那么寥寥几家,虽然不排除有联合的可能,但荥阳郑氏肯定是脱不了的。
甚至还有可能是领头的。
两天之后,长孙无逸带来了姜云志跟长孙无忌要的人,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惊讶啊?”长孙无逸看着古井无波的姜云志,一脸的惊讶。
当初他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没把下巴惊掉,因为在他看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看看眼前的姜云志哪有一丁半点的惊讶?说古井无波都还是收敛的了,长孙无逸觉得根本就能用早就知道来形容。
“惊讶什么?”姜云志瞟了长孙无逸一眼,语气平淡。
“这事儿本来就是我跟陛下建议的,现在达成了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有什么好惊讶的?”
“你建议的?”长孙无逸的嗓门顿时拔高了三个度不止。
“你是怎么做到的?要知道那家人一直以来都是陛下的眼中钉啊,甚至如果不是那边的地势太过复杂的话怕是陛下都出兵了,但他们现在竟然反过来帮助朝廷?”
“你想多了!”姜云志毫不客气地把长孙无逸探过来的脑袋扒拉到一边去。
“你们啊就是太歧视人家了,而且还人云亦云。”
“我知道从武德五年冯盎归附之后就有不少地方的官员上书说他要造反,但造反能使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从武德五年到现在都四年多过去了,冯盎根本就一点动静都没有,如果这样的他也是要造反的话那根本就无足畏惧,顶多就是下一个李艺。”
……
长孙无逸顿时说不出话来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从姜云志的话里听出来了侮辱的意思。
李艺咋了?人家好歹是个异姓王啊喂,怎么到你这里就这么不堪呢?
“诶?不对啊!差点儿被你给带歪了!”长孙无逸突然醒过了神。
“咱们说的是一件事吗?我的意识是说你,或者说陛下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冯盎的,这次他带来的可不仅是超过十万石的粮食,更是由他的二儿子冯智戴亲自押送的!”
“你知不知道冯智戴是什么人?那可是被誉为……”
“行了行了,我知道!”姜云志赶紧打断了长孙无逸的喋喋不休,按照这货的尿性,如果你不打断他还不知道要说多久呢。
“冯盎本就没有造反的心思,那些看法不说全部都是你们的歧视但也差不多了。”
“冯智戴是冯盎三个嫡子中最出色的一个,用来做质子也是最有份量的,甚至要远远重于冯盎的嫡长子冯智戣。”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动静是因为缺少一个契机,现在契机到了一切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呗。”
“契机?”长孙无逸有些懵。
“你是说这次的粮价上涨?”
“滚!”姜云志毫不客气地踹了这货一脚。
“我说的契机是陛下派去岭南的使者,那是年前的事情,跟这次粮价上涨有个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