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济世安民,是为太宗
第173章 济世安民,是为太宗
“何人窥探我大唐?”
随着声音,叶迟与李世民处在了当初?本遣唐使出使大唐觐见李世民的画面。
李世民听着这道声音,仔细辨听却是三个人的声音。
“哦,这个声音是朕当年的声音,其中似乎还有袁天罡与李淳风的声音,这就是了,当初他们还曾像朕说及此事,朕一个人听错也就罢了,可是这一共是三个人,那就错不了。”
话毕,李世民看着叶迟,他已经确定了眼前的叶迟就是那个神秘人。
叶迟倒也没有掩饰而是说道:“陛下所创下的贞观之治是我华夏巅峰之治的代表,又逢?本遣唐使来唐求学,便在当时讲述华夏与?本的历史来过一次,没有想到陛下的感知居然如此犀利,真是惭愧。”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果真如此,那不知此次来朕这大唐,圣师可有何需要朕配合的?”
“陛下,这圣师就莫要叫了,小子叶迟,叫我叶迟即可!”叶迟退后一步拜道:“此次前来大唐,寻访大唐贞观之治,纵观陛下文韬武略,便是这次小子的任务所在,从而带给后世的华夏子孙,这就是我的职责,还望陛下莫要怪罪小子的唐突。”
“呵呵,无妨,既然是寻访,朕有何不可相告的,只是如何更为直观的交给给圣师,要不朕请来负责起居注的以及修著《隋书》的魏征前来,不知圣师认为如何?”李世民也甚是好奇,既然是带给后世之人观看,那又是如何观看的了?
“陛下请看!”叶迟手一挥,在两人的远方出现了一张画面,画面上是一个餐馆正在看典藏华夏节目的场面,而且还在讨论着李世民的千秋伟业,只可惜有许多地方都是错的,比如说李世民暴虐,不听劝谏,房谋杜断的两位未曾留下名字的宰相都差点被其杀死。
“这简直就是荒谬,朕何时不分至厮,难道这就是后世因为史料遗失而杜撰出来的历史?”李世民一语中的,这就是后世历史断层的原因所在。
“陛下是一代仁君,即使像魏征那整天叨叨不休的铁嘴铜牙的谏臣,陛下都能忍受,更不用说这房谋杜断两位宰执之臣了,后世之人只闻陛下之武功,不知其来龙去脉,更是有人恶意捏造陛下的不实之处,所以小子此次而来,就是了解陛下的一生,哪怕是小事也可以,比如从那次相士入府说起,不知陛下可愿意为小子讲述一番。”叶迟微笑着道,这个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这世道如此,后世缺失如此,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悲哀。
“无妨无妨,只是后世的事情有些恼人罢了!朝廷不明如此,这是为君的过失,怪不得这天下百姓。”李世民摇头笑着,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那今日朕便向圣师说说朕之过往。”
“陛下能亲自讲述,这正是小子所望!”叶迟再次一拜,想不到李世民居然没有问太多的为什么。
“说起这相士入府,还要说起朕出生开始,那一年母亲在诞生朕的时候,说曾梦到有两条金龙在家门嬉戏,虽然这不过是幻想罢了,却是母亲亲诉,而后在朕四岁的时候,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书生来到了府中。”
随着李世民的讲述,两人出现在了一座古典的隋唐建筑前,这是一处热闹的街市,此刻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走到了一名身着锦服的一对父子面前。
“学生见过唐国公!”
“这位先生认识本公?”
那书生看了一眼这位叫做唐国公的人,又看向了一旁的三四岁的孩子道:“公爷,学生见公爷,原本在传闻中说及公爷乃是贵人,今日一见果真不凡。再观世子,却也是贵人,日后定当不凡,而且观其有潜龙之姿,龙凤之相,日月之表,待到加冠之日,必定济世安民,乃是天下百姓之福!”
李世民讲述到这里的时候,看着眼前的画面,眼中充满的满是震惊:“果真如始皇帝与汉武帝所言相符,圣师果真有古今之能,这就是在朕幼年能够记住的模糊记忆。看,那个人要跑了。”
李世民的这句话刚刚说完,就看到了唐国公李渊惊诧的看着幼年的李世民,然后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消失在人流之中。
“不是吧!古人相面的都这么准吗?一个书生都能够看相,难不成是真的学到了《周易》的精髓,比现在那些路边摆摊的强的多了啊!”、
“潜龙啊!这是无疑的,毕竟是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万国朝奉的天国,这可是我们华夏的荣耀啊!”
“上天注定的,也怪不得会有玄武门之变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还是过于残忍了些。”
“好好看吧!这期过后,我们就会知道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发生的,毕竟在历史资料还算完善的清朝历史,还有九龙夺嫡,李世民兄弟,也就是三个人罢了,牵连的人数也很有限不是吗?”
……
李世民看不到弹幕,但是此刻的还是笑着道:“幼年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我也不会有那么多忧心的事情,自从成为‘朕’,我就是那个单纯的我了。在这次书生的事情之后,父亲就为我取名世民,希望我能够在长大之后能够济世安民。”
“济世安民,陛下做到了,为大唐做了一个表率,这就是千古一帝,一个本该被万世敬仰的存在,却与始皇帝、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等明君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就是小子来到大唐的根本。”叶迟再次对着李世民一拜道:“济世安民,匡扶天下,为百姓福祉,为后世谋福,为华夏立命,这就是小子眼中的大唐,也应该是后世华夏子孙眼中的大唐,自然也是陛下要留给后世万代的大唐。”
后世万代,千秋永存。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是他所希冀的。
“朕,何尝不是如此所求!”
(本章完)
“何人窥探我大唐?”
随着声音,叶迟与李世民处在了当初?本遣唐使出使大唐觐见李世民的画面。
李世民听着这道声音,仔细辨听却是三个人的声音。
“哦,这个声音是朕当年的声音,其中似乎还有袁天罡与李淳风的声音,这就是了,当初他们还曾像朕说及此事,朕一个人听错也就罢了,可是这一共是三个人,那就错不了。”
话毕,李世民看着叶迟,他已经确定了眼前的叶迟就是那个神秘人。
叶迟倒也没有掩饰而是说道:“陛下所创下的贞观之治是我华夏巅峰之治的代表,又逢?本遣唐使来唐求学,便在当时讲述华夏与?本的历史来过一次,没有想到陛下的感知居然如此犀利,真是惭愧。”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果真如此,那不知此次来朕这大唐,圣师可有何需要朕配合的?”
“陛下,这圣师就莫要叫了,小子叶迟,叫我叶迟即可!”叶迟退后一步拜道:“此次前来大唐,寻访大唐贞观之治,纵观陛下文韬武略,便是这次小子的任务所在,从而带给后世的华夏子孙,这就是我的职责,还望陛下莫要怪罪小子的唐突。”
“呵呵,无妨,既然是寻访,朕有何不可相告的,只是如何更为直观的交给给圣师,要不朕请来负责起居注的以及修著《隋书》的魏征前来,不知圣师认为如何?”李世民也甚是好奇,既然是带给后世之人观看,那又是如何观看的了?
“陛下请看!”叶迟手一挥,在两人的远方出现了一张画面,画面上是一个餐馆正在看典藏华夏节目的场面,而且还在讨论着李世民的千秋伟业,只可惜有许多地方都是错的,比如说李世民暴虐,不听劝谏,房谋杜断的两位未曾留下名字的宰相都差点被其杀死。
“这简直就是荒谬,朕何时不分至厮,难道这就是后世因为史料遗失而杜撰出来的历史?”李世民一语中的,这就是后世历史断层的原因所在。
“陛下是一代仁君,即使像魏征那整天叨叨不休的铁嘴铜牙的谏臣,陛下都能忍受,更不用说这房谋杜断两位宰执之臣了,后世之人只闻陛下之武功,不知其来龙去脉,更是有人恶意捏造陛下的不实之处,所以小子此次而来,就是了解陛下的一生,哪怕是小事也可以,比如从那次相士入府说起,不知陛下可愿意为小子讲述一番。”叶迟微笑着道,这个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这世道如此,后世缺失如此,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悲哀。
“无妨无妨,只是后世的事情有些恼人罢了!朝廷不明如此,这是为君的过失,怪不得这天下百姓。”李世民摇头笑着,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那今日朕便向圣师说说朕之过往。”
“陛下能亲自讲述,这正是小子所望!”叶迟再次一拜,想不到李世民居然没有问太多的为什么。
“说起这相士入府,还要说起朕出生开始,那一年母亲在诞生朕的时候,说曾梦到有两条金龙在家门嬉戏,虽然这不过是幻想罢了,却是母亲亲诉,而后在朕四岁的时候,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书生来到了府中。”
随着李世民的讲述,两人出现在了一座古典的隋唐建筑前,这是一处热闹的街市,此刻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走到了一名身着锦服的一对父子面前。
“学生见过唐国公!”
“这位先生认识本公?”
那书生看了一眼这位叫做唐国公的人,又看向了一旁的三四岁的孩子道:“公爷,学生见公爷,原本在传闻中说及公爷乃是贵人,今日一见果真不凡。再观世子,却也是贵人,日后定当不凡,而且观其有潜龙之姿,龙凤之相,日月之表,待到加冠之日,必定济世安民,乃是天下百姓之福!”
李世民讲述到这里的时候,看着眼前的画面,眼中充满的满是震惊:“果真如始皇帝与汉武帝所言相符,圣师果真有古今之能,这就是在朕幼年能够记住的模糊记忆。看,那个人要跑了。”
李世民的这句话刚刚说完,就看到了唐国公李渊惊诧的看着幼年的李世民,然后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消失在人流之中。
“不是吧!古人相面的都这么准吗?一个书生都能够看相,难不成是真的学到了《周易》的精髓,比现在那些路边摆摊的强的多了啊!”、
“潜龙啊!这是无疑的,毕竟是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万国朝奉的天国,这可是我们华夏的荣耀啊!”
“上天注定的,也怪不得会有玄武门之变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还是过于残忍了些。”
“好好看吧!这期过后,我们就会知道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发生的,毕竟在历史资料还算完善的清朝历史,还有九龙夺嫡,李世民兄弟,也就是三个人罢了,牵连的人数也很有限不是吗?”
……
李世民看不到弹幕,但是此刻的还是笑着道:“幼年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我也不会有那么多忧心的事情,自从成为‘朕’,我就是那个单纯的我了。在这次书生的事情之后,父亲就为我取名世民,希望我能够在长大之后能够济世安民。”
“济世安民,陛下做到了,为大唐做了一个表率,这就是千古一帝,一个本该被万世敬仰的存在,却与始皇帝、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等明君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就是小子来到大唐的根本。”叶迟再次对着李世民一拜道:“济世安民,匡扶天下,为百姓福祉,为后世谋福,为华夏立命,这就是小子眼中的大唐,也应该是后世华夏子孙眼中的大唐,自然也是陛下要留给后世万代的大唐。”
后世万代,千秋永存。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是他所希冀的。
“朕,何尝不是如此所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