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苏定方
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陇西李家做得太过卑鄙无耻、连最基本的人性、道德都不顾了。
当然李世民也告诫李元景,以后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要禀报给他,由他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之后再决定,绝不能再像这次这样,一声不吭就扣了李浩然七人,派孙思邈、薛仁贵前往李家要人。
李世民问李元景,疫病已经被防控住了,他的那些工厂是不是能开业了。
李世民可是知道李元景的这些工厂利润巨大,停产一天,就损失很多,现在不管国库还是内帑都很拮据,急需要钱。
李元景告诉李世民,他明天就让裴寂通知各个厂长、经理,开工生产。
李世民告诉李元景,原本他曾经决定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一次诗会,但现在疫情防控刚刚结束,又出了陇西李家扣留春绮三人之事。
更重要的是,根据京兆府以及各地州府的禀报,这几天各地的蝗虫出现了大规模的爆发,而以前李世民曾经计划在中秋诗会的时候,把李元景写的那些诗词、曲普抄写出来,传播出去,让大唐民众欣赏,推动大唐文化发展、繁荣。
但因为时间太紧,防控疫情又耽搁了,所以都没有抄出来多少本,因此他决定把中秋诗会改为重阳诗会。
李元景有点纳闷,李世民派李世武把自己召进宫中,这么啰啰嗦嗦地告诉自己这些事情,似乎没什么用啊:
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该处理的也都处理了,不是李世民想自己了,所以找自己来说说话的吧?
李世民有这么想自己、这么闲吗?
李世民说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蝗虫大规模爆发了。
而这一点,李元景能做的,也早就教人们做了:
炸蝗虫吃、鼓励人们喂养鸡鸭吃蝗虫等方法。
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原本蝗虫早就该爆发了,但许多地方的蝗虫还没大规模爆发,就被民众们炸着吃、放鸡、鸭、鹅吃,吃败了。
前些时,甚至出现了有些地方捉蝗虫的人比蝗虫都多,许多人盼着多来一些蝗虫,好让他们捉回家炸着吃的笑话。
现在蝗虫大规模爆发了,李元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不是后世,可以用飞机喷洒农药把蝗虫毒死,在大唐,只能靠人工捉、消灭、放鸡鸭吃等方法。
说了一会儿话之后,李世民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问李元景制作的那火绳枪是怎么回事。
以前李元景给李世民众人说过,他将研制一些厉害的武器,用那武器很容易就能灭了突厥、吐蕃、高句丽。
这次薛仁贵带着他的三百金吾卫前往陇西李家,一排火枪发射、一阵炸药包爆炸,就吓蒙了陇西李家。
陇西李家,千年士族,强大无比,目空一切,可李元景凭一百条火绳枪就吓住了他们,李世民众人想象不到这火枪到底怎样厉害。
李元景听了,就向李世民众人讲述了这火绳枪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众人听了,全都很是震惊。
然后李世民告诉李元景,边关派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说突厥打秋风已经开始,他们陆陆续续已经来了好几波人,边关一些农庄受到了他们的攻击,甚至有一波还攻击了一座县城。
虽然截止目前,前来大唐边关打秋风的只是小股人马,县城也没有被攻破,但突厥打秋风既然已经开始,很快就会有大批突厥兵士前来烧杀抢掠。
而李元景听李世民说,边关派来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突厥打秋风之事后,他被震惊得腾地站了起来:
苏、苏烈?
曾经的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烈苏定方?
苏定方可是大唐初年最有名的将领,其名声、功绩决不在薛仁贵之下。
苏定方生于六零零年,冀州武邑县人,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
后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败东.突.厥立下大功。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后世的李元景对苏定方非常崇拜,现在蓦然听到他的消息,李元景怎么不震惊?
李世民众人看李元景听李世民说到边关派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说突厥打秋风已经开始,李元景如此震惊,他们都以为李元景是听到了突厥来打秋风才如此震惊,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李元景是因为听到了苏定方的名字才这么震惊的。
李元景震惊得站了起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反应不该这么大,他就赶紧告诉李世民众人,他听说突厥已经来打秋风了,很是震惊。
因为他制作的对付突厥的火枪等还没有制作出来多少,突厥这么早就来打秋风,凭他现在制作的火绳枪和炸药包,暂时还抵挡不住突厥的袭击。
李世民众人看李元景对突厥打秋风如此关注,如此为大唐着想,除了长孙无忌,别人都很感动:
李元景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十四岁、无职务权的空头小王爷,却能如此为李世民、为大唐朝廷和百姓着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李世民问李元景,他的这火枪制作出来了多少,能不能拿到边关抵御突厥的打秋风。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抵御突厥的这打秋风。
突厥被称为马上的民族,突厥之人从小就能骑马奔驰,几乎每一个突厥人都是一个弓马娴熟的骑兵。
他们骑着马速度极快,每到秋天,秋收之后,他们就会前来大唐打秋风。
他们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给边疆民众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当然李世民也告诫李元景,以后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要禀报给他,由他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之后再决定,绝不能再像这次这样,一声不吭就扣了李浩然七人,派孙思邈、薛仁贵前往李家要人。
李世民问李元景,疫病已经被防控住了,他的那些工厂是不是能开业了。
李世民可是知道李元景的这些工厂利润巨大,停产一天,就损失很多,现在不管国库还是内帑都很拮据,急需要钱。
李元景告诉李世民,他明天就让裴寂通知各个厂长、经理,开工生产。
李世民告诉李元景,原本他曾经决定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一次诗会,但现在疫情防控刚刚结束,又出了陇西李家扣留春绮三人之事。
更重要的是,根据京兆府以及各地州府的禀报,这几天各地的蝗虫出现了大规模的爆发,而以前李世民曾经计划在中秋诗会的时候,把李元景写的那些诗词、曲普抄写出来,传播出去,让大唐民众欣赏,推动大唐文化发展、繁荣。
但因为时间太紧,防控疫情又耽搁了,所以都没有抄出来多少本,因此他决定把中秋诗会改为重阳诗会。
李元景有点纳闷,李世民派李世武把自己召进宫中,这么啰啰嗦嗦地告诉自己这些事情,似乎没什么用啊:
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该处理的也都处理了,不是李世民想自己了,所以找自己来说说话的吧?
李世民有这么想自己、这么闲吗?
李世民说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蝗虫大规模爆发了。
而这一点,李元景能做的,也早就教人们做了:
炸蝗虫吃、鼓励人们喂养鸡鸭吃蝗虫等方法。
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原本蝗虫早就该爆发了,但许多地方的蝗虫还没大规模爆发,就被民众们炸着吃、放鸡、鸭、鹅吃,吃败了。
前些时,甚至出现了有些地方捉蝗虫的人比蝗虫都多,许多人盼着多来一些蝗虫,好让他们捉回家炸着吃的笑话。
现在蝗虫大规模爆发了,李元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不是后世,可以用飞机喷洒农药把蝗虫毒死,在大唐,只能靠人工捉、消灭、放鸡鸭吃等方法。
说了一会儿话之后,李世民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问李元景制作的那火绳枪是怎么回事。
以前李元景给李世民众人说过,他将研制一些厉害的武器,用那武器很容易就能灭了突厥、吐蕃、高句丽。
这次薛仁贵带着他的三百金吾卫前往陇西李家,一排火枪发射、一阵炸药包爆炸,就吓蒙了陇西李家。
陇西李家,千年士族,强大无比,目空一切,可李元景凭一百条火绳枪就吓住了他们,李世民众人想象不到这火枪到底怎样厉害。
李元景听了,就向李世民众人讲述了这火绳枪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众人听了,全都很是震惊。
然后李世民告诉李元景,边关派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说突厥打秋风已经开始,他们陆陆续续已经来了好几波人,边关一些农庄受到了他们的攻击,甚至有一波还攻击了一座县城。
虽然截止目前,前来大唐边关打秋风的只是小股人马,县城也没有被攻破,但突厥打秋风既然已经开始,很快就会有大批突厥兵士前来烧杀抢掠。
而李元景听李世民说,边关派来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突厥打秋风之事后,他被震惊得腾地站了起来:
苏、苏烈?
曾经的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烈苏定方?
苏定方可是大唐初年最有名的将领,其名声、功绩决不在薛仁贵之下。
苏定方生于六零零年,冀州武邑县人,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
后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败东.突.厥立下大功。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后世的李元景对苏定方非常崇拜,现在蓦然听到他的消息,李元景怎么不震惊?
李世民众人看李元景听李世民说到边关派了一位名叫苏烈的游击将军前来禀报,说突厥打秋风已经开始,李元景如此震惊,他们都以为李元景是听到了突厥来打秋风才如此震惊,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李元景是因为听到了苏定方的名字才这么震惊的。
李元景震惊得站了起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反应不该这么大,他就赶紧告诉李世民众人,他听说突厥已经来打秋风了,很是震惊。
因为他制作的对付突厥的火枪等还没有制作出来多少,突厥这么早就来打秋风,凭他现在制作的火绳枪和炸药包,暂时还抵挡不住突厥的袭击。
李世民众人看李元景对突厥打秋风如此关注,如此为大唐着想,除了长孙无忌,别人都很感动:
李元景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十四岁、无职务权的空头小王爷,却能如此为李世民、为大唐朝廷和百姓着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李世民问李元景,他的这火枪制作出来了多少,能不能拿到边关抵御突厥的打秋风。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抵御突厥的这打秋风。
突厥被称为马上的民族,突厥之人从小就能骑马奔驰,几乎每一个突厥人都是一个弓马娴熟的骑兵。
他们骑着马速度极快,每到秋天,秋收之后,他们就会前来大唐打秋风。
他们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给边疆民众造成了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