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成干部了
何雨柱还在为刘兰的事情担心,却没想到事情比他预想的要顺利的多。
三天后的早晨,何雨柱在供应基地的库房里,看到了满面喜色的刘兰。
何雨柱伸头看看外面没有人,低声的问道:“看你满面春光怎么茬事儿解决了?”
刘兰眉毛弯弯的回答道:“解决了!”
何雨柱又问:“跟我说说,怎么说的最后?”
刘兰说:“房子归我,两个孩子和老人他带走,我肚子里的孩子不用他管。不过我也让了点儿步,我给他四百块钱。”
何雨柱说:“四百块钱不多,给就给了吧!”
刘兰俏皮的说:“我可没那么多钱,所以我得去借!”
何雨柱眼珠一转想到了什么,笑着对刘兰说:“你这鬼点子可真不少!那想好跟谁借了吗?”
刘兰说道:“得找好几个人借呢,替我想想,从谁手里借合适?”
何雨柱想了想说:“我给你安排吧!”接着又问道:“你肚子里的孩子他没问?没怀疑过?”
刘岚不屑的撇撇嘴说道:“他怀疑个屁,我又没跟他说肚子里的孩子具体几个月了?他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我都显怀了,他能知道什么?”
何雨柱翘起大拇指说道:“高!实在是高!”
又过去了三天,刘兰的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和老人走了。分别的时候刘兰哭着叮嘱两个孩子,如果在那边过的不好,就回来找妈妈。
原本刘兰打算留下两个孩子,但她男人不同意坚决要带走。
因为那个女人跟她的丈夫没有孩子,而且跟刘兰的男人在一起那么久,也没有孩子。
估计是刘兰的男人怕他家断了香火,才一定要带走两个孩子的。
刘兰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这两个孩子,在新的家庭里能够过的好一些吧!
在这个时代男女离婚时,两人的孩子如果是女孩儿还好,一旦是男孩儿,男方肯定会留下。恰巧的是,刘兰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
这件事当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证明刘兰手里没有其他的钱,刘兰的前夫竟然跟着她四处借钱。
要知道四百块钱,是刘兰在轧钢厂一年多的工资总和。为了让刘兰“借”到钱,何雨柱安排了好几个人帮忙演戏。
马华、周雄和他自己就不用说了,何雨柱还找了工会的赵主席帮忙。也许是出于女人天生的第六感吧!
当何雨柱跟赵主席说了要他帮忙的事儿以后,赵主席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何雨柱,还调侃的说到:“柱子,你这么帮人家不白帮吧!”
何雨柱汕汕的说:“帮忙嘛有什么白不白帮的,天天在一块干活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赵主席继续调侃他道:“跟姐说说,你到底跟她啥关系?不会是她肚子里的孩子……”
赵主席没往下说,却把何雨柱惊的背后直冒凉气,基本上说人家这是猜到了事情的本质。
他感觉赵主席那句话虽然是玩笑之语,但一定猜出了什么。
何雨柱有些慌乱的摇着头说道:“唉唉~~赵姐你可别瞎说,让人听了去告诉我家小娥,回头还不跟我拼命?”
赵主席一边用手指着何雨柱,一边笑着说:“这事儿我应了,我才不管你其他乱七八糟的,小心别弄得鸡飞狗跳就成!”
何雨柱从赵主席的办公室出来,一边擦着额头上并没有的冷汗,一边心想:女人的直觉简直太可怕了。
事情看似完美的解决了,房子去房屋管理所更改了登记名。刘兰也给了对方四百块钱,双方算是两清了。
(那个时代的房子都是分配的,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登记谁的名字就归谁住。)
然而孩子呢?这将是永远抹不去的烙印,也会成为刘兰长久的牵挂。
再接下来好一段时间里,刘兰都不怎么开心。何雨柱也只能时不时的安慰她,开导她。
时间流过转眼过了六四年的元旦,后勤部进行了一次工作调整。
食堂的张主任升官了,被调去了总厂后勤部任职,于是食堂主任这个职务就空了下来。
由后勤部提名厂办公会通过,(何雨柱同志自己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给老李同志送点~哈)任命何雨柱成为新的食堂主任,兼任供应基地组长,由工转干。
享受待遇:行政二十三级,三级办事员,工资为每月四十九点五元,职务补助四元(供应基地组长)。
何雨柱之前的工资,不算补助的话也有四十一块五。他看中的不是涨了那几块钱,而是干部的身份。
新年新气象,何大主任刚一上任,就把食堂和供应基地的所有人,召集到了一起开了个会。
两个地方的人加在一起共有五十二人。其中供应基地只有八人,除何雨柱外,食堂有四十三人。
会议的第一项就是人事任命,何雨柱已经是食堂主任了,所以班长的工作就得卸下来。
他没有任命马华做食堂班长,而是任命食堂里年龄最长,且家里最困难的谢师傅,接替了他的食堂班长工作。
会议的第二项,何雨柱宣布了一个决定。供应基地除保管刘兰食堂除班长外,其余人进行末位淘汰制。
供应基地排名的最后一人,食堂排名最后的两人,去供应基地喂猪,每月进行不记名投票。
第三项增加供应基地所有人,与食堂所有人,平等的每月二斤鸡蛋的购买权。
会议结束,大家除了对每月淘汰有危机感,其他方面还是很认可,感觉还是很公平的。
首先,何雨柱并没有任人唯亲的,让他的徒弟马华接任食堂班长。
其次,因为大家都不想去养猪,所以这种末位淘汰制,最大可能的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让所有人每个月买到鸡蛋,也让供应基地的人感到欣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一旦被发配到供应基地去养猪,原来食堂的人,就不可能不把卖鸡蛋的事儿,传到供应基地人的耳朵里。
与其到时闹矛盾,还不如一视同仁,让大家都得到好处。
三天后的早晨,何雨柱在供应基地的库房里,看到了满面喜色的刘兰。
何雨柱伸头看看外面没有人,低声的问道:“看你满面春光怎么茬事儿解决了?”
刘兰眉毛弯弯的回答道:“解决了!”
何雨柱又问:“跟我说说,怎么说的最后?”
刘兰说:“房子归我,两个孩子和老人他带走,我肚子里的孩子不用他管。不过我也让了点儿步,我给他四百块钱。”
何雨柱说:“四百块钱不多,给就给了吧!”
刘兰俏皮的说:“我可没那么多钱,所以我得去借!”
何雨柱眼珠一转想到了什么,笑着对刘兰说:“你这鬼点子可真不少!那想好跟谁借了吗?”
刘兰说道:“得找好几个人借呢,替我想想,从谁手里借合适?”
何雨柱想了想说:“我给你安排吧!”接着又问道:“你肚子里的孩子他没问?没怀疑过?”
刘岚不屑的撇撇嘴说道:“他怀疑个屁,我又没跟他说肚子里的孩子具体几个月了?他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我都显怀了,他能知道什么?”
何雨柱翘起大拇指说道:“高!实在是高!”
又过去了三天,刘兰的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和老人走了。分别的时候刘兰哭着叮嘱两个孩子,如果在那边过的不好,就回来找妈妈。
原本刘兰打算留下两个孩子,但她男人不同意坚决要带走。
因为那个女人跟她的丈夫没有孩子,而且跟刘兰的男人在一起那么久,也没有孩子。
估计是刘兰的男人怕他家断了香火,才一定要带走两个孩子的。
刘兰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这两个孩子,在新的家庭里能够过的好一些吧!
在这个时代男女离婚时,两人的孩子如果是女孩儿还好,一旦是男孩儿,男方肯定会留下。恰巧的是,刘兰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
这件事当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证明刘兰手里没有其他的钱,刘兰的前夫竟然跟着她四处借钱。
要知道四百块钱,是刘兰在轧钢厂一年多的工资总和。为了让刘兰“借”到钱,何雨柱安排了好几个人帮忙演戏。
马华、周雄和他自己就不用说了,何雨柱还找了工会的赵主席帮忙。也许是出于女人天生的第六感吧!
当何雨柱跟赵主席说了要他帮忙的事儿以后,赵主席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何雨柱,还调侃的说到:“柱子,你这么帮人家不白帮吧!”
何雨柱汕汕的说:“帮忙嘛有什么白不白帮的,天天在一块干活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赵主席继续调侃他道:“跟姐说说,你到底跟她啥关系?不会是她肚子里的孩子……”
赵主席没往下说,却把何雨柱惊的背后直冒凉气,基本上说人家这是猜到了事情的本质。
他感觉赵主席那句话虽然是玩笑之语,但一定猜出了什么。
何雨柱有些慌乱的摇着头说道:“唉唉~~赵姐你可别瞎说,让人听了去告诉我家小娥,回头还不跟我拼命?”
赵主席一边用手指着何雨柱,一边笑着说:“这事儿我应了,我才不管你其他乱七八糟的,小心别弄得鸡飞狗跳就成!”
何雨柱从赵主席的办公室出来,一边擦着额头上并没有的冷汗,一边心想:女人的直觉简直太可怕了。
事情看似完美的解决了,房子去房屋管理所更改了登记名。刘兰也给了对方四百块钱,双方算是两清了。
(那个时代的房子都是分配的,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登记谁的名字就归谁住。)
然而孩子呢?这将是永远抹不去的烙印,也会成为刘兰长久的牵挂。
再接下来好一段时间里,刘兰都不怎么开心。何雨柱也只能时不时的安慰她,开导她。
时间流过转眼过了六四年的元旦,后勤部进行了一次工作调整。
食堂的张主任升官了,被调去了总厂后勤部任职,于是食堂主任这个职务就空了下来。
由后勤部提名厂办公会通过,(何雨柱同志自己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给老李同志送点~哈)任命何雨柱成为新的食堂主任,兼任供应基地组长,由工转干。
享受待遇:行政二十三级,三级办事员,工资为每月四十九点五元,职务补助四元(供应基地组长)。
何雨柱之前的工资,不算补助的话也有四十一块五。他看中的不是涨了那几块钱,而是干部的身份。
新年新气象,何大主任刚一上任,就把食堂和供应基地的所有人,召集到了一起开了个会。
两个地方的人加在一起共有五十二人。其中供应基地只有八人,除何雨柱外,食堂有四十三人。
会议的第一项就是人事任命,何雨柱已经是食堂主任了,所以班长的工作就得卸下来。
他没有任命马华做食堂班长,而是任命食堂里年龄最长,且家里最困难的谢师傅,接替了他的食堂班长工作。
会议的第二项,何雨柱宣布了一个决定。供应基地除保管刘兰食堂除班长外,其余人进行末位淘汰制。
供应基地排名的最后一人,食堂排名最后的两人,去供应基地喂猪,每月进行不记名投票。
第三项增加供应基地所有人,与食堂所有人,平等的每月二斤鸡蛋的购买权。
会议结束,大家除了对每月淘汰有危机感,其他方面还是很认可,感觉还是很公平的。
首先,何雨柱并没有任人唯亲的,让他的徒弟马华接任食堂班长。
其次,因为大家都不想去养猪,所以这种末位淘汰制,最大可能的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让所有人每个月买到鸡蛋,也让供应基地的人感到欣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一旦被发配到供应基地去养猪,原来食堂的人,就不可能不把卖鸡蛋的事儿,传到供应基地人的耳朵里。
与其到时闹矛盾,还不如一视同仁,让大家都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