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城
王东珠看着坐在门前石磙上发愣的沈明成,脸上露出几分惭愧之情,但更多的则是几分决绝之意:“明成,我走之后,你自己一定要多保重身体,不要再跟肖道长他们瞎练功夫啦!你看你,本来身体好好的,非要练铁头功,结果撞钟撞成了这个样子,昏迷了三天才醒了过来。”
她说到这里,眼睛微微泛红:“我知道你心里有气,故意自己折磨自己。可是我实在不想在这待啦!我爸爸妈妈都在燕京,现在他们已经恢复了工作,根据政策,我可以回城等待安排工作,要不等我回城安稳之后,我再来接你好不好?”
她见沈明成坐在门口的石磙上,抬头望天,一语不发,高大的身子此时犹如木雕泥塑,看起来痴痴呆呆,一脸茫然,忍不住心中一痛,同时也感到几分委屈,于是蹲在地上,头埋在双臂中呜呜的哭了起来。
现在是一九八零年,下乡知青可以依照相关政策返回原户籍,不需要在与广大农村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了。
三年前,王东珠响应号召,下放到河东省云泽地区财神楼村参加农业生产,在财神楼村结识了村支书的儿子沈明成。
两人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时间一长,便催生出爱情的小火苗来。
就如同《朝阳沟》中的银环和栓保一样,城市女孩与农村小伙,因为志趣相投,便成为了情侣,平日里很是相亲相爱。
最后由老支书沈乐山做主,用了一桶红薯粉条,一条新棉花被做聘礼,让两人定了婚,半个月后,便在全村见证下,结为夫妻。
但两人刚刚结婚,中央恢复高考,之后开始有知青陆续返乡。
得知此消息后,王东珠的思想便有了些动摇,恰好此时家中来信,也是想让她返城,家中双亲想她想的厉害,急切盼望她返回燕京一家团圆。
王东珠一是受不了农村恶劣的生活环境,二是思念双亲,三是不想在大队受苦受累的干活,还吃不饱饭。
她思量再三,终于狠下心来,决定返回燕京。
沈明成的父亲沈乐山是财神楼村的村支书,本来他如果不松口,王东珠不可能得到返城名额,但老人知道这世间强扭的瓜不甜,为人也豁达,见自家儿子也不反对王东珠的离开,对王东珠返城一事倒也没有横加阻拦,很是痛快的开具了证明。
只是眼看着王东珠要走,即便是沈乐山父子再豁达,也是心中郁郁,好几天不敢出门见人。
在此时农村,若是谁家夫妇闹离婚,那真的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一家人都抬不起头来,羞于启齿,不敢见人,生怕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沈明成更是因此离家出走,去了附近二郎山铁牛观里暂时居住,连大队组织人挖河的事情都耽误了。
好在沈乐山给请了病假,大队的人都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都表示理解。
二郎山铁牛观的观主叫做肖玉平,现在有七十多岁,老道精神矍铄,精于医术。
往常附近村民有个小病小灾的,肖玉平几针下去,便能见好,再配合几服汤药,几乎药到病除,堪称是十里八乡最好的中医大夫,活人无数。
沈明成自幼多病,一旦生病,家人都会找肖玉平医治。
肖玉平诊治了几次后,当时对沈乐山道:“这孩子先天元气太足,内阳过剩,形之于外,便会得病。老这样不是个办法,不如暂时寄养在铁牛观内,跟我学点呼吸吐纳的功夫,也好能强身健体,捋顺体内气息。”
沈乐山五个女儿,就只有沈明成这一个儿子,平日里爱若性命,见儿子老是生病,自己也焦急。
他知道肖玉平是一个有修行的人,当下与家中妻子商议了一番,便将沈明成送到了铁牛观寄养。
沈明成五岁便在观内生活,十六岁才从铁牛观里返回家中。
在这十多年里,沈明成跟随道人习文练武,学习医术,熬炼筋骨,果然不再生病。
待到下山的时候,已经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
在家里待了两年,个头又长了几公分,差不多都要一米九的个头,在整个财神楼村都是拔尖的身高。
他学了肖玉平的医术,自己也是干农活的好手,为人沉稳,又会读书写字,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很得周围人的尊重。
也就是因为会读书写字,算是一个文化人,他才能与燕京下来的王东珠谈到一起,能够彼此讨论文学和诗词,甚至可以互相做诗词唱和。
不然的话,王东珠一个燕京来的美少女,怎么可能与大字不识的文盲在一起?
只是造化弄人,他这刚与王东珠成婚,便被时代的洪流冲击了一下,两人结婚不到一年,便横空起波澜,婚姻走到了尽头。
在与王东珠确定离婚之后,沈明成在家里呆的烦闷,便去铁牛观里暂住,后来想到自己练习硬气功时,后脑一直没有练好,便开始以头撞钟,修炼后脑,其实未尝不是存了自残的心思。
后来不知怎么的,可能是发力过猛,也有可能出了别的岔子,后脑撞在铜钟上,当场晕了过去。
肖玉平道长发现后,沈明成的身子都冻僵了,气若游丝。
老道长见他昏迷不醒,便喊来沈乐山、王东珠等人前去照顾。
沈明成这一昏迷就是三天,三天后才缓缓醒转,但是精神状态有点不太对,一直痴痴呆呆,一副神游物外的样子。
回家后养了几天,这种情况方才有所好转。
王东珠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敢再提返城的事情。
一直等到现在,见沈明成已经好转,看着没有什么问题了,才会小心翼翼的提出返城回家的事情来。
只是这几天沈明成对所有人都爱答不理,对王东珠也不例外。
王东珠心急如焚。
她在财神楼村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又是一个弱女子,真要想离开这里,就必须得沈明成同意才行。
若是沈明成不点头,她还真没有什么离开的好办法。
眼见得寒冬过了大半,转眼又是一年,王东珠思念父母,伤怀自身,大感委屈,此时蹲在地上,哭声越来越大,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似乎下一刻就要晕厥。
沈明成将双手抄在肥大的棉袄双袖内,眯眼看了看天上的暖阳,人坐在石磙上缓缓低下头来,看向身边蹲在地上低声痛哭的王东珠。
他微微叹了口气,脸上神情似笑非笑,同时也夹杂着几分无奈:“好了,好了,别哭了。”
他来到王东珠身边,挨着王东珠蹲下,右手在王东珠背部轻轻拍了拍:“不就是返城么,多大的事儿?我看这两天天气不错,正适合外出。一会儿你收拾一下,明天我送你去车站。”
王东珠愕然抬头,满是泪珠的俏脸犹如带雨梨花,令人一见顿生怜惜之心,此时这张俏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情:“你……你真的会送我走?”
沈明成盯着王东珠的眼睛,淡淡道:“你想学遇罗锦,我难道还能阻拦?既然拦不住,那就不如一别两宽,好歹还留有几分夫妻情意。”
她说到这里,眼睛微微泛红:“我知道你心里有气,故意自己折磨自己。可是我实在不想在这待啦!我爸爸妈妈都在燕京,现在他们已经恢复了工作,根据政策,我可以回城等待安排工作,要不等我回城安稳之后,我再来接你好不好?”
她见沈明成坐在门口的石磙上,抬头望天,一语不发,高大的身子此时犹如木雕泥塑,看起来痴痴呆呆,一脸茫然,忍不住心中一痛,同时也感到几分委屈,于是蹲在地上,头埋在双臂中呜呜的哭了起来。
现在是一九八零年,下乡知青可以依照相关政策返回原户籍,不需要在与广大农村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了。
三年前,王东珠响应号召,下放到河东省云泽地区财神楼村参加农业生产,在财神楼村结识了村支书的儿子沈明成。
两人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时间一长,便催生出爱情的小火苗来。
就如同《朝阳沟》中的银环和栓保一样,城市女孩与农村小伙,因为志趣相投,便成为了情侣,平日里很是相亲相爱。
最后由老支书沈乐山做主,用了一桶红薯粉条,一条新棉花被做聘礼,让两人定了婚,半个月后,便在全村见证下,结为夫妻。
但两人刚刚结婚,中央恢复高考,之后开始有知青陆续返乡。
得知此消息后,王东珠的思想便有了些动摇,恰好此时家中来信,也是想让她返城,家中双亲想她想的厉害,急切盼望她返回燕京一家团圆。
王东珠一是受不了农村恶劣的生活环境,二是思念双亲,三是不想在大队受苦受累的干活,还吃不饱饭。
她思量再三,终于狠下心来,决定返回燕京。
沈明成的父亲沈乐山是财神楼村的村支书,本来他如果不松口,王东珠不可能得到返城名额,但老人知道这世间强扭的瓜不甜,为人也豁达,见自家儿子也不反对王东珠的离开,对王东珠返城一事倒也没有横加阻拦,很是痛快的开具了证明。
只是眼看着王东珠要走,即便是沈乐山父子再豁达,也是心中郁郁,好几天不敢出门见人。
在此时农村,若是谁家夫妇闹离婚,那真的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一家人都抬不起头来,羞于启齿,不敢见人,生怕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沈明成更是因此离家出走,去了附近二郎山铁牛观里暂时居住,连大队组织人挖河的事情都耽误了。
好在沈乐山给请了病假,大队的人都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都表示理解。
二郎山铁牛观的观主叫做肖玉平,现在有七十多岁,老道精神矍铄,精于医术。
往常附近村民有个小病小灾的,肖玉平几针下去,便能见好,再配合几服汤药,几乎药到病除,堪称是十里八乡最好的中医大夫,活人无数。
沈明成自幼多病,一旦生病,家人都会找肖玉平医治。
肖玉平诊治了几次后,当时对沈乐山道:“这孩子先天元气太足,内阳过剩,形之于外,便会得病。老这样不是个办法,不如暂时寄养在铁牛观内,跟我学点呼吸吐纳的功夫,也好能强身健体,捋顺体内气息。”
沈乐山五个女儿,就只有沈明成这一个儿子,平日里爱若性命,见儿子老是生病,自己也焦急。
他知道肖玉平是一个有修行的人,当下与家中妻子商议了一番,便将沈明成送到了铁牛观寄养。
沈明成五岁便在观内生活,十六岁才从铁牛观里返回家中。
在这十多年里,沈明成跟随道人习文练武,学习医术,熬炼筋骨,果然不再生病。
待到下山的时候,已经长成了一米八的大小伙子。
在家里待了两年,个头又长了几公分,差不多都要一米九的个头,在整个财神楼村都是拔尖的身高。
他学了肖玉平的医术,自己也是干农活的好手,为人沉稳,又会读书写字,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很得周围人的尊重。
也就是因为会读书写字,算是一个文化人,他才能与燕京下来的王东珠谈到一起,能够彼此讨论文学和诗词,甚至可以互相做诗词唱和。
不然的话,王东珠一个燕京来的美少女,怎么可能与大字不识的文盲在一起?
只是造化弄人,他这刚与王东珠成婚,便被时代的洪流冲击了一下,两人结婚不到一年,便横空起波澜,婚姻走到了尽头。
在与王东珠确定离婚之后,沈明成在家里呆的烦闷,便去铁牛观里暂住,后来想到自己练习硬气功时,后脑一直没有练好,便开始以头撞钟,修炼后脑,其实未尝不是存了自残的心思。
后来不知怎么的,可能是发力过猛,也有可能出了别的岔子,后脑撞在铜钟上,当场晕了过去。
肖玉平道长发现后,沈明成的身子都冻僵了,气若游丝。
老道长见他昏迷不醒,便喊来沈乐山、王东珠等人前去照顾。
沈明成这一昏迷就是三天,三天后才缓缓醒转,但是精神状态有点不太对,一直痴痴呆呆,一副神游物外的样子。
回家后养了几天,这种情况方才有所好转。
王东珠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敢再提返城的事情。
一直等到现在,见沈明成已经好转,看着没有什么问题了,才会小心翼翼的提出返城回家的事情来。
只是这几天沈明成对所有人都爱答不理,对王东珠也不例外。
王东珠心急如焚。
她在财神楼村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又是一个弱女子,真要想离开这里,就必须得沈明成同意才行。
若是沈明成不点头,她还真没有什么离开的好办法。
眼见得寒冬过了大半,转眼又是一年,王东珠思念父母,伤怀自身,大感委屈,此时蹲在地上,哭声越来越大,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似乎下一刻就要晕厥。
沈明成将双手抄在肥大的棉袄双袖内,眯眼看了看天上的暖阳,人坐在石磙上缓缓低下头来,看向身边蹲在地上低声痛哭的王东珠。
他微微叹了口气,脸上神情似笑非笑,同时也夹杂着几分无奈:“好了,好了,别哭了。”
他来到王东珠身边,挨着王东珠蹲下,右手在王东珠背部轻轻拍了拍:“不就是返城么,多大的事儿?我看这两天天气不错,正适合外出。一会儿你收拾一下,明天我送你去车站。”
王东珠愕然抬头,满是泪珠的俏脸犹如带雨梨花,令人一见顿生怜惜之心,此时这张俏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情:“你……你真的会送我走?”
沈明成盯着王东珠的眼睛,淡淡道:“你想学遇罗锦,我难道还能阻拦?既然拦不住,那就不如一别两宽,好歹还留有几分夫妻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