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朝
汉,建兴十二年,十月二十日。
成都。
酝酿了多日的雨水始终没有落下,秋末时节,天气居然反常的热了起来。
正宣殿内,刘禅头戴雕纹少邪铁卷通天冠,一身玄白色朝服稳稳坐在大殿上首,巍然不动。
此时群臣已经礼贺毕,算是进入正经议事阶段。
有汉一朝,大朝会召开的时间往往没有那么明确,但宫廷礼仪自叔孙通之后,却是十分的庄重严肃,包括“宴请、迎宾、行礼、坐和立”等各方面。尤其是大臣们和皇帝商讨政务时,更有一套独特的朝礼。
穿越过来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刘禅还是第一次坐在这个位置上,虽然有些不合时宜的新鲜感,但更多的却是历史责任扑面而来的沉重压力,却是愈发让其人肃然。
“国家,各地秋收皆已告一段落,其中蜀郡、汉中、广汉等地回报因山洪、雨水密集原因,普遍粮秣歉收,黎庶不丰,而南中各地因为叛乱关系也是如此。”新任尚书右仆射费祎快步走出队列,直言不讳道:“税赋开征若大,恐怕会给百姓带来负担。”
刘禅面色不动,却是问道:“尚书台是何意见?”
李平闻言,连忙从队列中出来,恭敬拱手道:“回禀国家,尚书台这两日和卫将军、平尚书事袁公和大司马、平尚书事蒋公合议了一下,如若按照以往旧例开征赋税应该无甚问题,但现在需要供养前线,历次大战消耗、赏赐、抚恤都是极重,臣等便是勒紧了过日子倒也无妨,可前线将士的粮秣需不能少,所以,臣问言,是否要重新编户造籍,令籍贯得实,赈恤周全,也方便朝廷开征赋税。”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静,便是些许的燥意都瞬间全无。
刘禅状若没有发觉,只是伸手拿了一本奏疏随意的看了两眼,方才道:“袁公和蒋公什么意见?”
站在左侧第一和右侧第一的蒋琬和袁綝二人稍稍对视一眼,便由袁綝率先从队列中出来,拱手道:“十数年来兵荒马乱,岁乱民饥,黔首流离,四处就食,导致户籍极为杂乱,难可分简,臣窃以为此策可行。”
“蒋公呢?”刘禅神色还是无有变化,只轻轻说着。
蒋琬缓缓的从队列中出来,对着刘禅恭敬拱手:“回禀国家,臣冒昧敢问,当此情形之下,是否艰险重重且覆巢之下无完卵?”
“当然如此,除非尔等早降。”面对蒋琬的话,刘禅先是轻轻点头,随后笑着道:“不过朕相信诸君乃是气节之人,定不会降了那逆魏。”
“身为汉臣自不会辜负这一世皇恩。”蒋琬听到刘禅的话后先是微微拱手,随后平静又言:“那敢问国家,臣听闻,国家曾于丞相临行前亲口定下往后国策,此论实言否?”
“当然实言。”提及丞相,刘禅神色终于肃然起来,放下手里的奏疏,拢袖于前:“不仅实言,此国策也必当施行!”
“那便好,臣的问题完了。”蒋琬轻轻答应一声,随后便再度拱手肃然道:“既然国策在前,臣觉得尚书台此提议根本无需多言,只要于国有利,自当施行!”
“臣附议,户籍混乱,自当派遣文吏重新拾定,勿使遗漏。以便上下一心,诸君一体。若是户籍不清,朝廷又如何开征赋税?难道要随意摊派吗?”
蒋琬言毕,稍后的大司农孟光也随之站了起来:“我大汉危在旦夕,如若还有人看不清形势,那必当是我大汉之敌,这泱泱汉土,却是容不得这些人再立足于世。”
这位老先生说话的时候顾盼生辉,不怒自威,偏生一把年纪,又是国家重臣,一时间也无人敢在他说话的时候作声,甚至无人敢跟他的眼神对视。
“臣附议。”
“臣附议。”
于是一片附议之声传来,便是稍有些人不情愿,但在如此大势下,也不得不站出来拱手附议。
说白了,时至今日,大汉虽然国力弱小,版图紧缩,但也隐约的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上层人士下了决定以后,下面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敢明面上反着来的。
这一情况,刘焉时期如此(中后期),先帝时期如此,武侯执政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真的当他们如无物也会吃大亏,不说远的,便说三年前汶山郡叛乱一事,要不是马忠谋略,张嶷果敢,怕不是也要闹出大乱子的。
此外的南中便不说了,现在还在平叛当中。
有道是: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对于这些豪门大族而言,皇权为谁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他们只会考虑自身利益。
不然也不会有“代汉者,当涂高也。”这种话出来了。
无非是当皇帝的,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甚至是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索性奋起自己当皇帝罢了。
然而在此时刻,刘禅却是忽然笑了笑,然后对着殿内众人道:“卿等皆以为这户籍要重新查验?”
却是没等众人回话,便自顾挥了挥手,“朕却以为这重新查验户籍无甚必要,甚至一旦此令下达,很可能最后验出的结果会比旧例还少,徒扰百姓卿等以为朕说得然否?”
“......”
这话就没人敢接了,与此同时,这殿内稍微一部分人更是直接不自在了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面对如今这个天子,他们好像始终无法预料他下一步会做什么一样。
比如说此次大朝,众人皆以为,当先一事定是议前方战事,再不济也是议南中战事,没想到上来之后费祎和李平二人就直接放大招,要重新校检户籍。
随后两位平尚书事和一位主管此事的九卿也公开站出表示附议,那阵势仿佛就是要在此等大策甫一提出,便就直接案板钉钉。
要说此事没有天子在其中暗示,甚至明示,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
可万万没料到,刘禅想得似乎比他们还要远,他先给否了。
一瞬间,再看到上首那位天子的时候,这些人不知觉竟有些头皮发麻……
成都。
酝酿了多日的雨水始终没有落下,秋末时节,天气居然反常的热了起来。
正宣殿内,刘禅头戴雕纹少邪铁卷通天冠,一身玄白色朝服稳稳坐在大殿上首,巍然不动。
此时群臣已经礼贺毕,算是进入正经议事阶段。
有汉一朝,大朝会召开的时间往往没有那么明确,但宫廷礼仪自叔孙通之后,却是十分的庄重严肃,包括“宴请、迎宾、行礼、坐和立”等各方面。尤其是大臣们和皇帝商讨政务时,更有一套独特的朝礼。
穿越过来足足两个多月的时间,刘禅还是第一次坐在这个位置上,虽然有些不合时宜的新鲜感,但更多的却是历史责任扑面而来的沉重压力,却是愈发让其人肃然。
“国家,各地秋收皆已告一段落,其中蜀郡、汉中、广汉等地回报因山洪、雨水密集原因,普遍粮秣歉收,黎庶不丰,而南中各地因为叛乱关系也是如此。”新任尚书右仆射费祎快步走出队列,直言不讳道:“税赋开征若大,恐怕会给百姓带来负担。”
刘禅面色不动,却是问道:“尚书台是何意见?”
李平闻言,连忙从队列中出来,恭敬拱手道:“回禀国家,尚书台这两日和卫将军、平尚书事袁公和大司马、平尚书事蒋公合议了一下,如若按照以往旧例开征赋税应该无甚问题,但现在需要供养前线,历次大战消耗、赏赐、抚恤都是极重,臣等便是勒紧了过日子倒也无妨,可前线将士的粮秣需不能少,所以,臣问言,是否要重新编户造籍,令籍贯得实,赈恤周全,也方便朝廷开征赋税。”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静,便是些许的燥意都瞬间全无。
刘禅状若没有发觉,只是伸手拿了一本奏疏随意的看了两眼,方才道:“袁公和蒋公什么意见?”
站在左侧第一和右侧第一的蒋琬和袁綝二人稍稍对视一眼,便由袁綝率先从队列中出来,拱手道:“十数年来兵荒马乱,岁乱民饥,黔首流离,四处就食,导致户籍极为杂乱,难可分简,臣窃以为此策可行。”
“蒋公呢?”刘禅神色还是无有变化,只轻轻说着。
蒋琬缓缓的从队列中出来,对着刘禅恭敬拱手:“回禀国家,臣冒昧敢问,当此情形之下,是否艰险重重且覆巢之下无完卵?”
“当然如此,除非尔等早降。”面对蒋琬的话,刘禅先是轻轻点头,随后笑着道:“不过朕相信诸君乃是气节之人,定不会降了那逆魏。”
“身为汉臣自不会辜负这一世皇恩。”蒋琬听到刘禅的话后先是微微拱手,随后平静又言:“那敢问国家,臣听闻,国家曾于丞相临行前亲口定下往后国策,此论实言否?”
“当然实言。”提及丞相,刘禅神色终于肃然起来,放下手里的奏疏,拢袖于前:“不仅实言,此国策也必当施行!”
“那便好,臣的问题完了。”蒋琬轻轻答应一声,随后便再度拱手肃然道:“既然国策在前,臣觉得尚书台此提议根本无需多言,只要于国有利,自当施行!”
“臣附议,户籍混乱,自当派遣文吏重新拾定,勿使遗漏。以便上下一心,诸君一体。若是户籍不清,朝廷又如何开征赋税?难道要随意摊派吗?”
蒋琬言毕,稍后的大司农孟光也随之站了起来:“我大汉危在旦夕,如若还有人看不清形势,那必当是我大汉之敌,这泱泱汉土,却是容不得这些人再立足于世。”
这位老先生说话的时候顾盼生辉,不怒自威,偏生一把年纪,又是国家重臣,一时间也无人敢在他说话的时候作声,甚至无人敢跟他的眼神对视。
“臣附议。”
“臣附议。”
于是一片附议之声传来,便是稍有些人不情愿,但在如此大势下,也不得不站出来拱手附议。
说白了,时至今日,大汉虽然国力弱小,版图紧缩,但也隐约的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上层人士下了决定以后,下面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敢明面上反着来的。
这一情况,刘焉时期如此(中后期),先帝时期如此,武侯执政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真的当他们如无物也会吃大亏,不说远的,便说三年前汶山郡叛乱一事,要不是马忠谋略,张嶷果敢,怕不是也要闹出大乱子的。
此外的南中便不说了,现在还在平叛当中。
有道是: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对于这些豪门大族而言,皇权为谁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他们只会考虑自身利益。
不然也不会有“代汉者,当涂高也。”这种话出来了。
无非是当皇帝的,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甚至是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索性奋起自己当皇帝罢了。
然而在此时刻,刘禅却是忽然笑了笑,然后对着殿内众人道:“卿等皆以为这户籍要重新查验?”
却是没等众人回话,便自顾挥了挥手,“朕却以为这重新查验户籍无甚必要,甚至一旦此令下达,很可能最后验出的结果会比旧例还少,徒扰百姓卿等以为朕说得然否?”
“......”
这话就没人敢接了,与此同时,这殿内稍微一部分人更是直接不自在了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面对如今这个天子,他们好像始终无法预料他下一步会做什么一样。
比如说此次大朝,众人皆以为,当先一事定是议前方战事,再不济也是议南中战事,没想到上来之后费祎和李平二人就直接放大招,要重新校检户籍。
随后两位平尚书事和一位主管此事的九卿也公开站出表示附议,那阵势仿佛就是要在此等大策甫一提出,便就直接案板钉钉。
要说此事没有天子在其中暗示,甚至明示,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
可万万没料到,刘禅想得似乎比他们还要远,他先给否了。
一瞬间,再看到上首那位天子的时候,这些人不知觉竟有些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