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振作
翌日清晨,虽然天色已经发亮,但之前一日夜秋风却送来了一股微凉气息,继而产生了一种天阴阴兮欲雨的情景。
便在如斯环境下,成都。
一袭人在快马疾驰中呼啸停住,引起阵阵尘埃。
领头一位虽然面色仆仆,身形却是挺直,特别是一双明目,雪亮异常。
这便是星夜从梓潼赶回来的刘禅一行人了。
此前先有快马来报,所以城门已经打开,守将侯在一旁恭敬拱手。
而刘禅却是来不及看他们,便快马加鞭入得城中,直奔蒋琬府邸。
“陛下。”
“陛下。”
刚到门口,便乌泱泱的跪了一地,刘禅只是微微挥手示意,便在蒋显的带领下,直奔里间。
还未待进门,一股浓浓的药味便冲的刘禅皱了眉头。
房间内用具简单,就只有一张床榻,一副桌案,墙角叠放着几只书箧。床边的一张矮几上还摆放着一只陶碗,碗里剩着半碗药,没有冒出热气,显然已经凉了。
“阿翁。”蒋显在蒋琬身侧轻轻唤道:“天子来看望你了。”
“天子?天子何以在此?”病榻上的蒋琬已然非常虚弱了,不仅面色苍白,喉咙里也是咕哝,却是挣扎着问道。
刘禅见状,不动声色间上前一步,“蒋公?”
“陛下?陛下真来了吗?”蒋琬微微睁开眼睛,勉力抬起手来,突然激动了,挣扎的欲要起身,对着小儿子说道:“快,快扶老夫跪下参拜!”
“切莫如此!”刘禅连忙阻止,迎上去将蒋琬扶回到床上,口中说道:“此时此刻,还是不要折腾了,我也不在意这点缛礼。”
“陛下请恕老臣之罪,却是不能起身恭贺陛下前方大胜。”
“有什么可恭贺的?不过是借着丞相的虎威战了两败俱伤罢了。”刘禅轻声宽慰道:“倒是蒋公却需要将养好身体,我大汉国政尚需要公来操持。”
“恐怕得要陛下失望了。”蒋琬微微气喘,随后勉力道:“臣这身体心中清楚,怕是不能再维持。”
“是这样吗?”闻言,刘禅居然稍稍点头,以作赞同,却是惊呆了一众人的眼眶,随后便见其人不急不缓道:“那蒋公却是误会了,对你失望的人不是我,而是相父。”
堂中顿时一片寂静。
而不等蒋琬回话,刘禅便徐徐道:“蒋公,来时我想了很多话,想要对你言语,可在入得房内之时,都被我丢弃了,现在我只跟你说一句:相父新逝,大汉未兴,莫不是公要先一步弃我而去邪?如若是,公可先走;如若不是,三日后大朝,公可缓缓来矣。”
“陛下,臣......”蒋琬瞬间老泪纵横,居然稍有些力气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只是不待其人出声,便被刘禅挥手阻止:“就这么多了,蒋公且安心静养,我先回宫矣。”
说罢,便见其人直接转身出门,丝毫不拖泥带水。
一旁早已习惯天子做派的中常侍黄皓面无表情第一时间跟了上去,只留下怔怔然颇有些不知所措的众人。
“这些许时日不见?天子怎么变了一个人?”
......
实际上,在刚刚接到急报的时候,刘禅心中也颇有些焦急,毕竟蒋琬不是一般人,而且在刘禅新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他要是因为这区区伤寒死了,对于刘禅和如今的大汉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打击。
偏生在此时,这伤寒之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很难去判断这个病到底会不会死人,意志力和体质强些的,倒是能抗过去,但差些的就不好说了。
所以,刘禅只能出此下策,激一激其人。
话说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刘禅此番回朝,必定要趁势严肃军纪,整理地方,且不说将来如何,只说此时,大汉一共两位平尚书事,一文一武,外加一位尚书令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一旦其中一人退了,则必须得有另外一人补上来,不然这平衡便会被打破。
平衡一旦被打破,便将是致命的事情。
刘禅此次轻车简行,除了黄皓外,只有董允跟随而来,其他人皆随大部在后。
见到天子离去,其人却是未跟上,而是来到了蒋琬塌前,面带哀色询问:“蒋公何至于此?”
“是休昭啊。”蒋琬面色随着刘禅出去后,稍微平复了一些,才恍惚的看了一眼董允。“休昭此次随驾诸事我已知矣,却没有辜负丞相的期望。”
“公到此时还在说我吗?公自身病情严重如此,为何不早医?”董允性格向来刚直,虽然经了五丈原一遭后,稍微有些缓解,但其人本性不会变化,闻到蒋琬此时还在说自己,却是直接忍不住了。
“休昭你不知。”另一侧站着的侍中郭攸之见到蒋琬一时气喘,便主动上前一步,恳切道:“从陛下出奔五丈原以后,蒋公每日间署理朝政不分昼夜,一日间不能睡三个时辰。其后又是南中叛乱,蒋公愈发的忙碌担忧,日日如此。待到前番陛下以及丞相消息传来,身体早已经不堪重负,又淋了些雨,却是再撑不住了......”
说着却是低愁的声音再也藏不住:“便是今日也未用吃食......”
当然,其中也有用不下去的缘故。
董允闻言,身体不由一顿。
旋即,便是一记微不可闻的叹息。
因事务繁琐而废寝忘食,这不是丞相吗?
“食尚温否?”
亦压低了声音,董允问道,“且去察看,若温便取来,我亲自照看。”
“尚温!尚温!”
郭攸之连连颔首,喜不自胜,却是吩咐旁边的蒋显和蒋斌二人,“莫要耽搁,却要把灶上的吃食取来。”
蒋显蒋斌兄弟二人也不敢怠慢,连忙便去取。
“蒋公,莫非真要学丞相乎?”少待,等到吃食取来,董允却是长长的叹息一声:“便是真要学丞相,也需拿出丞相的功绩来,不然便是一死,也不过是纷纷黄土,有何用矣?
便如不学,还请稍稍振作,这泱泱大汉,何曾少得了公否?!”
便在如斯环境下,成都。
一袭人在快马疾驰中呼啸停住,引起阵阵尘埃。
领头一位虽然面色仆仆,身形却是挺直,特别是一双明目,雪亮异常。
这便是星夜从梓潼赶回来的刘禅一行人了。
此前先有快马来报,所以城门已经打开,守将侯在一旁恭敬拱手。
而刘禅却是来不及看他们,便快马加鞭入得城中,直奔蒋琬府邸。
“陛下。”
“陛下。”
刚到门口,便乌泱泱的跪了一地,刘禅只是微微挥手示意,便在蒋显的带领下,直奔里间。
还未待进门,一股浓浓的药味便冲的刘禅皱了眉头。
房间内用具简单,就只有一张床榻,一副桌案,墙角叠放着几只书箧。床边的一张矮几上还摆放着一只陶碗,碗里剩着半碗药,没有冒出热气,显然已经凉了。
“阿翁。”蒋显在蒋琬身侧轻轻唤道:“天子来看望你了。”
“天子?天子何以在此?”病榻上的蒋琬已然非常虚弱了,不仅面色苍白,喉咙里也是咕哝,却是挣扎着问道。
刘禅见状,不动声色间上前一步,“蒋公?”
“陛下?陛下真来了吗?”蒋琬微微睁开眼睛,勉力抬起手来,突然激动了,挣扎的欲要起身,对着小儿子说道:“快,快扶老夫跪下参拜!”
“切莫如此!”刘禅连忙阻止,迎上去将蒋琬扶回到床上,口中说道:“此时此刻,还是不要折腾了,我也不在意这点缛礼。”
“陛下请恕老臣之罪,却是不能起身恭贺陛下前方大胜。”
“有什么可恭贺的?不过是借着丞相的虎威战了两败俱伤罢了。”刘禅轻声宽慰道:“倒是蒋公却需要将养好身体,我大汉国政尚需要公来操持。”
“恐怕得要陛下失望了。”蒋琬微微气喘,随后勉力道:“臣这身体心中清楚,怕是不能再维持。”
“是这样吗?”闻言,刘禅居然稍稍点头,以作赞同,却是惊呆了一众人的眼眶,随后便见其人不急不缓道:“那蒋公却是误会了,对你失望的人不是我,而是相父。”
堂中顿时一片寂静。
而不等蒋琬回话,刘禅便徐徐道:“蒋公,来时我想了很多话,想要对你言语,可在入得房内之时,都被我丢弃了,现在我只跟你说一句:相父新逝,大汉未兴,莫不是公要先一步弃我而去邪?如若是,公可先走;如若不是,三日后大朝,公可缓缓来矣。”
“陛下,臣......”蒋琬瞬间老泪纵横,居然稍有些力气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只是不待其人出声,便被刘禅挥手阻止:“就这么多了,蒋公且安心静养,我先回宫矣。”
说罢,便见其人直接转身出门,丝毫不拖泥带水。
一旁早已习惯天子做派的中常侍黄皓面无表情第一时间跟了上去,只留下怔怔然颇有些不知所措的众人。
“这些许时日不见?天子怎么变了一个人?”
......
实际上,在刚刚接到急报的时候,刘禅心中也颇有些焦急,毕竟蒋琬不是一般人,而且在刘禅新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他要是因为这区区伤寒死了,对于刘禅和如今的大汉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打击。
偏生在此时,这伤寒之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很难去判断这个病到底会不会死人,意志力和体质强些的,倒是能抗过去,但差些的就不好说了。
所以,刘禅只能出此下策,激一激其人。
话说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刘禅此番回朝,必定要趁势严肃军纪,整理地方,且不说将来如何,只说此时,大汉一共两位平尚书事,一文一武,外加一位尚书令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一旦其中一人退了,则必须得有另外一人补上来,不然这平衡便会被打破。
平衡一旦被打破,便将是致命的事情。
刘禅此次轻车简行,除了黄皓外,只有董允跟随而来,其他人皆随大部在后。
见到天子离去,其人却是未跟上,而是来到了蒋琬塌前,面带哀色询问:“蒋公何至于此?”
“是休昭啊。”蒋琬面色随着刘禅出去后,稍微平复了一些,才恍惚的看了一眼董允。“休昭此次随驾诸事我已知矣,却没有辜负丞相的期望。”
“公到此时还在说我吗?公自身病情严重如此,为何不早医?”董允性格向来刚直,虽然经了五丈原一遭后,稍微有些缓解,但其人本性不会变化,闻到蒋琬此时还在说自己,却是直接忍不住了。
“休昭你不知。”另一侧站着的侍中郭攸之见到蒋琬一时气喘,便主动上前一步,恳切道:“从陛下出奔五丈原以后,蒋公每日间署理朝政不分昼夜,一日间不能睡三个时辰。其后又是南中叛乱,蒋公愈发的忙碌担忧,日日如此。待到前番陛下以及丞相消息传来,身体早已经不堪重负,又淋了些雨,却是再撑不住了......”
说着却是低愁的声音再也藏不住:“便是今日也未用吃食......”
当然,其中也有用不下去的缘故。
董允闻言,身体不由一顿。
旋即,便是一记微不可闻的叹息。
因事务繁琐而废寝忘食,这不是丞相吗?
“食尚温否?”
亦压低了声音,董允问道,“且去察看,若温便取来,我亲自照看。”
“尚温!尚温!”
郭攸之连连颔首,喜不自胜,却是吩咐旁边的蒋显和蒋斌二人,“莫要耽搁,却要把灶上的吃食取来。”
蒋显蒋斌兄弟二人也不敢怠慢,连忙便去取。
“蒋公,莫非真要学丞相乎?”少待,等到吃食取来,董允却是长长的叹息一声:“便是真要学丞相,也需拿出丞相的功绩来,不然便是一死,也不过是纷纷黄土,有何用矣?
便如不学,还请稍稍振作,这泱泱大汉,何曾少得了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