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再弱也要探测到它
当高峰再次回到67号基地的时候,正是凌晨两点。刚好遇见刘排长出来查岗。
“高峰,你小子回来了?带了喜糖没有?”
“连你都知道我的事了?听谁说的?”高峰有些意外。他结婚的事,只是冯勇知道了啊。怎么连刘排长都知道了?
“赵红旗啊?他这两天就一直在说你是在模仿他,但永远不能超越他,哈哈。”刘排长笑着,打心里也觉得赵红旗说得对,高峰基本没有可能超越他。
谁能像他这么靶子准?一播种,就能发芽。高峰笑了一下,这种‘超越’确实有难度。
随后,从行李箱掏了一包喜糖,大概有五六斤重,全给了刘排长:“你帮我发发,见者有份啊。我先回去睡觉了。”
这一天,又是赶火车,又是赶飞机,最后还赶回67号的末班车,高峰也感觉两眼直冒星星,确实有些累了。
回到宿舍门口,还没进门,就听见赵红旗还在打鼾。高峰便轻手轻脚地进了房间,脱了衣服就往被窝里钻。
感觉刚闭上眼睛没多久,就听见赵红旗的破嗓子在骂骂咧咧:“不是吧?结婚都没带个喜糖回来?这么抠门?”
高峰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声:“带了。”
“在哪?”赵红旗翻了行李箱没看见糖果,就准备来翻他的另外一个手提包。
“给刘排长了,让他发了!”
“高峰,你有没有搞错!你是506的人,不是67号的人!”
“是啊,我是506的人,所以,我结婚也没告诉67号的人啊。可他们都知道了,这糖果就只能给他们喽。”
原来为这茬呢!赵红旗把高峰的手提包重新放到了桌子上,说道:
“这结婚啊,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同喜,同喜嘛。”
“是没有错,所以糖果给他们也应该吧?”
赵红旗挥挥手:“算了,算了,快起来,我昨天还真遇到了点问题。冯所长和李主任又一直在沈鸿飞他们那个科室协助仿真检测。”
“哪个环节的问题?”
"导引头。"
导引头是安装在此次研发红箭H9B武器头部上的一个装置,是用于探测、跟踪目标并产生姿态调整参数的核心装置。
将来他们的红箭H9B是不是能精确拦截敌方发射过来的导弹,这个导引头起决定性作用。
换句话说,这个导引头就是制导导弹的眼睛!没有它,红箭H9B就成了瞎子。
高峰一听是引导头的问题,也不顾上全身的疲惫,一个鲤鱼打挺就便爬了起来。快速的洗漱之后,便和赵红旗匆匆来到了实验室。
“是天线?信号处理器?还是其他问题?”高峰走上工作台,就开始问赵红旗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是在测量和计算出实际飞行弹道与理论弹道的偏差之后,却无法给出消除偏差的指令。”
导引头在空中捕获目标后,便发出制导指令给自动驾驶仪,以供制导武器的随时调整自身的飞行姿态,实现弹轴、速度矢量的目标瞄准线。
可如果无法下达目标瞄准线的消除偏差指令,那这制导导弹就算白瞎了。
高峰和赵红旗趴在试验台上一整天,对身边过来打招呼的人也只是含含糊糊地点点头,应付一下。
好在都是走科研工作的人,对于刚结婚回来的高峰表现的如此敷衍,他们不仅没有见外,反而含笑而去。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谁都有过此类的经历---正一个人在研究兴头的时候,就算是身边有炸弹爆炸,只要没炸死、炸惨,他们都不会舍得放下手中的测试。
直到赵红旗回来第三天,李一鑫才从沈鸿飞那边回来,看着这两个小伙子聚精会神的样子,他悄悄走过去,旁听了一下他们的对话,几分钟之后,他便明白了他们的问题所在。
“如果没有给出消除偏差指令,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眼睛”发现目标的能力,加强信号给予;同时也需要提高敏感度。”
听到李一鑫的话,两人纷纷转过身来:“李主任。”
“对于我们的红箭H9B雷达导引头来说,要想达到高精准的目的,就必须提高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李一鑫笑着向高峰和赵红旗点点头,继续说道:
“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红箭AI的基础上使用更先进的信号增强算法,使雷达导引头能够分辨出更远、更高处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即便再弱,我们也一定要探测到它。”
“是!主任。”
“主任,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当年,还在505的时候,李一鑫就觉得这赵红旗和高峰是两个好苗子。那时候花了吃奶的力,忍不住鬼不觉地从冯勇的第六研究室挖到了赵红旗,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对高峰,李一鑫就一直垂涎着,日思夜想都希望把高峰也挖到自己的麾下。这想法,竟然在这戈壁滩上实现了。
带着有天赋,悟性好,还勤奋的后辈,李一鑫就觉得空气都变得甜美起来。
就在他们埋头苦干解决指令问题的时候,有江源基地的313军工研究院带着他们成果来67号靶试。
不同的是,505和506研究所研究的都是地空导弹,而这家313研究院研发的则是空空导弹。即在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
他们靶试的时候,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无人区进行。高峰他们也想知道情况,但鉴于各自的保密要求,却只能按住自己的好奇心。
不过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高峰他们却从313人员的脸上看到了结果。因为,他们脸上那种凝重的表情,两年前,他们也曾经有过。
整整两天,偌大的食堂都被313研究院的20多号人影响着,静悄悄地进来,静悄悄地离开,中途没人敢大声说话。
有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大的尊重。
后来313研究院的负责人杨副院长和冯勇闲聊的时候,悄悄说出了实情:他们试发5枚,四枚命中无人机,但还有一枚却是个哑弹。
这枚导弹在和目标相遇后并没有引爆,而是撞击之后继续飞出。现在已由67号的官兵和几个技术人员正在事发地方圆50公里内搜寻残骸。
“有残骸就好啊!知道问题在哪里,找到原因,我们才能离真正的成功更近!”冯勇想到当年那个脱靶的导弹,一切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313杨副院长也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坚持多次仿真测试,多枚靶试的原因啊。”
“我们不怕失败,就怕这些玩意带着问题出征,那我们罪过就大了去喽!”
“是啊,如果真那样,万死难逃其咎!好在,我们发现了问题,幸好,幸好,这仅仅是打靶测试!”
虽然这次靶试检测出了313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个杨副院长的脸上却有着一种如释负重的表情。
这种心思,冯勇,最懂。
“高峰,你小子回来了?带了喜糖没有?”
“连你都知道我的事了?听谁说的?”高峰有些意外。他结婚的事,只是冯勇知道了啊。怎么连刘排长都知道了?
“赵红旗啊?他这两天就一直在说你是在模仿他,但永远不能超越他,哈哈。”刘排长笑着,打心里也觉得赵红旗说得对,高峰基本没有可能超越他。
谁能像他这么靶子准?一播种,就能发芽。高峰笑了一下,这种‘超越’确实有难度。
随后,从行李箱掏了一包喜糖,大概有五六斤重,全给了刘排长:“你帮我发发,见者有份啊。我先回去睡觉了。”
这一天,又是赶火车,又是赶飞机,最后还赶回67号的末班车,高峰也感觉两眼直冒星星,确实有些累了。
回到宿舍门口,还没进门,就听见赵红旗还在打鼾。高峰便轻手轻脚地进了房间,脱了衣服就往被窝里钻。
感觉刚闭上眼睛没多久,就听见赵红旗的破嗓子在骂骂咧咧:“不是吧?结婚都没带个喜糖回来?这么抠门?”
高峰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声:“带了。”
“在哪?”赵红旗翻了行李箱没看见糖果,就准备来翻他的另外一个手提包。
“给刘排长了,让他发了!”
“高峰,你有没有搞错!你是506的人,不是67号的人!”
“是啊,我是506的人,所以,我结婚也没告诉67号的人啊。可他们都知道了,这糖果就只能给他们喽。”
原来为这茬呢!赵红旗把高峰的手提包重新放到了桌子上,说道:
“这结婚啊,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同喜,同喜嘛。”
“是没有错,所以糖果给他们也应该吧?”
赵红旗挥挥手:“算了,算了,快起来,我昨天还真遇到了点问题。冯所长和李主任又一直在沈鸿飞他们那个科室协助仿真检测。”
“哪个环节的问题?”
"导引头。"
导引头是安装在此次研发红箭H9B武器头部上的一个装置,是用于探测、跟踪目标并产生姿态调整参数的核心装置。
将来他们的红箭H9B是不是能精确拦截敌方发射过来的导弹,这个导引头起决定性作用。
换句话说,这个导引头就是制导导弹的眼睛!没有它,红箭H9B就成了瞎子。
高峰一听是引导头的问题,也不顾上全身的疲惫,一个鲤鱼打挺就便爬了起来。快速的洗漱之后,便和赵红旗匆匆来到了实验室。
“是天线?信号处理器?还是其他问题?”高峰走上工作台,就开始问赵红旗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是在测量和计算出实际飞行弹道与理论弹道的偏差之后,却无法给出消除偏差的指令。”
导引头在空中捕获目标后,便发出制导指令给自动驾驶仪,以供制导武器的随时调整自身的飞行姿态,实现弹轴、速度矢量的目标瞄准线。
可如果无法下达目标瞄准线的消除偏差指令,那这制导导弹就算白瞎了。
高峰和赵红旗趴在试验台上一整天,对身边过来打招呼的人也只是含含糊糊地点点头,应付一下。
好在都是走科研工作的人,对于刚结婚回来的高峰表现的如此敷衍,他们不仅没有见外,反而含笑而去。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谁都有过此类的经历---正一个人在研究兴头的时候,就算是身边有炸弹爆炸,只要没炸死、炸惨,他们都不会舍得放下手中的测试。
直到赵红旗回来第三天,李一鑫才从沈鸿飞那边回来,看着这两个小伙子聚精会神的样子,他悄悄走过去,旁听了一下他们的对话,几分钟之后,他便明白了他们的问题所在。
“如果没有给出消除偏差指令,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眼睛”发现目标的能力,加强信号给予;同时也需要提高敏感度。”
听到李一鑫的话,两人纷纷转过身来:“李主任。”
“对于我们的红箭H9B雷达导引头来说,要想达到高精准的目的,就必须提高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李一鑫笑着向高峰和赵红旗点点头,继续说道:
“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红箭AI的基础上使用更先进的信号增强算法,使雷达导引头能够分辨出更远、更高处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即便再弱,我们也一定要探测到它。”
“是!主任。”
“主任,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当年,还在505的时候,李一鑫就觉得这赵红旗和高峰是两个好苗子。那时候花了吃奶的力,忍不住鬼不觉地从冯勇的第六研究室挖到了赵红旗,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对高峰,李一鑫就一直垂涎着,日思夜想都希望把高峰也挖到自己的麾下。这想法,竟然在这戈壁滩上实现了。
带着有天赋,悟性好,还勤奋的后辈,李一鑫就觉得空气都变得甜美起来。
就在他们埋头苦干解决指令问题的时候,有江源基地的313军工研究院带着他们成果来67号靶试。
不同的是,505和506研究所研究的都是地空导弹,而这家313研究院研发的则是空空导弹。即在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
他们靶试的时候,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无人区进行。高峰他们也想知道情况,但鉴于各自的保密要求,却只能按住自己的好奇心。
不过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高峰他们却从313人员的脸上看到了结果。因为,他们脸上那种凝重的表情,两年前,他们也曾经有过。
整整两天,偌大的食堂都被313研究院的20多号人影响着,静悄悄地进来,静悄悄地离开,中途没人敢大声说话。
有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大的尊重。
后来313研究院的负责人杨副院长和冯勇闲聊的时候,悄悄说出了实情:他们试发5枚,四枚命中无人机,但还有一枚却是个哑弹。
这枚导弹在和目标相遇后并没有引爆,而是撞击之后继续飞出。现在已由67号的官兵和几个技术人员正在事发地方圆50公里内搜寻残骸。
“有残骸就好啊!知道问题在哪里,找到原因,我们才能离真正的成功更近!”冯勇想到当年那个脱靶的导弹,一切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313杨副院长也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坚持多次仿真测试,多枚靶试的原因啊。”
“我们不怕失败,就怕这些玩意带着问题出征,那我们罪过就大了去喽!”
“是啊,如果真那样,万死难逃其咎!好在,我们发现了问题,幸好,幸好,这仅仅是打靶测试!”
虽然这次靶试检测出了313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个杨副院长的脸上却有着一种如释负重的表情。
这种心思,冯勇,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