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奔赴大漠
2003年初夏的那个凌晨,归云市武警支队,公安局,以及505研究所的保卫科人员,在凌晨4点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到位。
只要新成立的506研究所需要的,都是尽可能地给予最大的支持。毕竟那边红箭H9B研发是整个江源基地的重中之重;所有人事全部让506的组建工作让路。
王建华站在二楼的窗户上,久久不愿意下去和他们告别。再过一个多小时,他就要和179名同事即将奔赴大漠。从此山水迢迢,有生之年,他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回到这个承载了他的理想和豪情壮志的505研究所。
他这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整整二十七年,研究所就是他半辈子的记录和全部回忆。
即便是在最艰苦的岁月,1000多人的研究所只有三四百人坚守的时候,他的心都不会这么难受过。
直到看见赵永生所长朝着楼栋走来,王建华赶紧轻轻地擦了一下湿润的眼角。这才装着若无其事地往自己的杯子里加水。
“王工啊!我在院子里找了一圈,都没见着你。猜想着你可能在这里。”赵永生一进门,就把自己手上的一包龙井茶递给了王建华。
“所长,你这是……”
“我啊,就是特意跑过来和你说两句话。你们这一去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即便回来了,也不知道506研究所会安家何处……”
王建华说着,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他所熟悉的院子。
赵永生拍拍他的肩膀,两个人相视一笑,却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
“王工,说句心里话,我是真不愿意你离开505啊!冯勇作为你们科室的主任,他现在一走,我真的很想有个人帮我把这第六室的重担挑起来,可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坚决地打了几次申请……”
“所长,我知道你一片用心良苦,可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骨子里追求的,那是技术的突破,而非其他。”
赵永生默默地点点头,他太能理解军工人,特别是像王建华这种一生痴迷科研的人,就是给他一个副所长当,他都未必干,更何况一个科室主任。
和去67号参与此次国家的指定项目研发来比,科室主任就是一玩笑。
“到了那边,别太拼!你年纪不小了,保重身体!能放手的就放手给年轻人去做。”
“嗯。所长,你也是。我们走了以后,你,你保重……。”王建华突然对着赵永生伸出了双手。
赵永生明白,这是在向他告别了。
当两个人的手互相握到的一刹那,王建华立刻感觉鼻子一阵酸刺,眼睛也迅速被一层雾水笼罩起来。
“所长,我走了!”
王建华说着,低下头,提着自己刚打包好的书籍、资料袋便出了门,大步流星,没有回头。
这是一个充满了叮咛和祝福的黎明,所有505的人员全部到位。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院子。
“好好干,我们等着你们传来好消息。”
“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啊。”
“如果舍不得咱们505,等任务完成了,再申请回来!”
“这说的是那话呢,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506以后就是我的家里。你在505待腻歪了,将来打申请过来,咱们继续做搭档。”
……
王建华看着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那么熟悉。
他想和那几个和他说‘再见’的同事,点头微笑,可最终他却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做。只是默默地在安保科的安排下,登上了一辆大巴车的后排。
闭上眼睛,再也没有再看窗外一眼。
-------------------------------------
一趟由铁道部专门调出来的专列,带着179人,35车的设备踏上西北的戈壁之行。
与他们的同行的,还有两百多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和警察。一路上,均是白天行驶。夜间靠站,且均是地处偏远的小站。
505的研发人员们,也从最开始的兴奋和期待,慢慢变得面无表情,不再有刚上车时有的那种兴奋和热烈。就连谈话都变得言简意赅起来,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尽快达到目的地,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天一夜。
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列车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站。自此,终于结束了他们一路颠簸,跋山涉水的旅程。
下了车,科研人员们才纷纷发现。这月台虽然规模不大哦。但却很长,远远望去,只见每个列车的都对应一辆军用大卡车正在卸货。
王建华尽管工作这么些年,却是第一次看到同时有武警、警察、空军三支力量在为他们所做的事而进行全程保障。
来人之多,说明国家越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这对王建华来说,就是一支强心剂。
此次带队的第五室主任杨杰,已经看到了在不远处的冯勇。便马上扬扬手臂喊道:“冯所长。冯所长”
冯勇看到杨杰,也在人群中喊了江姐一个南湖。“杨主任,一路辛苦,先组织大家回67号基地,好好修整修整。刘排长,还是先安排人员回去。设备再慢慢运。”
“是!因为这次设备较多,我们基地的车辆不够。看这情况。估计要跑个三四天了。”刘排长回答道。
“辛苦你们了!我们这边也留几个人和你们一起看设备吧”冯勇由衷地感谢。
如果没有地方武警、公安局,还有67号的官兵们支撑和协助,光靠他们自己的研发人员,这才迁调大漠,还真不知道得忙活到什么时候呢。
“冯所长,以后我们就在同一个营地工作,同一个食堂吃饭,朝夕相处了。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冯勇和杨杰笑着和刘排长点点头,便开始张罗着人员上车的事:
“刘华,你带着30人,坐1号车;陈中傅。你带30分坐2号车……”
只要新成立的506研究所需要的,都是尽可能地给予最大的支持。毕竟那边红箭H9B研发是整个江源基地的重中之重;所有人事全部让506的组建工作让路。
王建华站在二楼的窗户上,久久不愿意下去和他们告别。再过一个多小时,他就要和179名同事即将奔赴大漠。从此山水迢迢,有生之年,他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回到这个承载了他的理想和豪情壮志的505研究所。
他这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整整二十七年,研究所就是他半辈子的记录和全部回忆。
即便是在最艰苦的岁月,1000多人的研究所只有三四百人坚守的时候,他的心都不会这么难受过。
直到看见赵永生所长朝着楼栋走来,王建华赶紧轻轻地擦了一下湿润的眼角。这才装着若无其事地往自己的杯子里加水。
“王工啊!我在院子里找了一圈,都没见着你。猜想着你可能在这里。”赵永生一进门,就把自己手上的一包龙井茶递给了王建华。
“所长,你这是……”
“我啊,就是特意跑过来和你说两句话。你们这一去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即便回来了,也不知道506研究所会安家何处……”
王建华说着,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他所熟悉的院子。
赵永生拍拍他的肩膀,两个人相视一笑,却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
“王工,说句心里话,我是真不愿意你离开505啊!冯勇作为你们科室的主任,他现在一走,我真的很想有个人帮我把这第六室的重担挑起来,可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坚决地打了几次申请……”
“所长,我知道你一片用心良苦,可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骨子里追求的,那是技术的突破,而非其他。”
赵永生默默地点点头,他太能理解军工人,特别是像王建华这种一生痴迷科研的人,就是给他一个副所长当,他都未必干,更何况一个科室主任。
和去67号参与此次国家的指定项目研发来比,科室主任就是一玩笑。
“到了那边,别太拼!你年纪不小了,保重身体!能放手的就放手给年轻人去做。”
“嗯。所长,你也是。我们走了以后,你,你保重……。”王建华突然对着赵永生伸出了双手。
赵永生明白,这是在向他告别了。
当两个人的手互相握到的一刹那,王建华立刻感觉鼻子一阵酸刺,眼睛也迅速被一层雾水笼罩起来。
“所长,我走了!”
王建华说着,低下头,提着自己刚打包好的书籍、资料袋便出了门,大步流星,没有回头。
这是一个充满了叮咛和祝福的黎明,所有505的人员全部到位。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院子。
“好好干,我们等着你们传来好消息。”
“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啊。”
“如果舍不得咱们505,等任务完成了,再申请回来!”
“这说的是那话呢,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506以后就是我的家里。你在505待腻歪了,将来打申请过来,咱们继续做搭档。”
……
王建华看着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那么熟悉。
他想和那几个和他说‘再见’的同事,点头微笑,可最终他却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做。只是默默地在安保科的安排下,登上了一辆大巴车的后排。
闭上眼睛,再也没有再看窗外一眼。
-------------------------------------
一趟由铁道部专门调出来的专列,带着179人,35车的设备踏上西北的戈壁之行。
与他们的同行的,还有两百多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和警察。一路上,均是白天行驶。夜间靠站,且均是地处偏远的小站。
505的研发人员们,也从最开始的兴奋和期待,慢慢变得面无表情,不再有刚上车时有的那种兴奋和热烈。就连谈话都变得言简意赅起来,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尽快达到目的地,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天一夜。
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列车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站。自此,终于结束了他们一路颠簸,跋山涉水的旅程。
下了车,科研人员们才纷纷发现。这月台虽然规模不大哦。但却很长,远远望去,只见每个列车的都对应一辆军用大卡车正在卸货。
王建华尽管工作这么些年,却是第一次看到同时有武警、警察、空军三支力量在为他们所做的事而进行全程保障。
来人之多,说明国家越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这对王建华来说,就是一支强心剂。
此次带队的第五室主任杨杰,已经看到了在不远处的冯勇。便马上扬扬手臂喊道:“冯所长。冯所长”
冯勇看到杨杰,也在人群中喊了江姐一个南湖。“杨主任,一路辛苦,先组织大家回67号基地,好好修整修整。刘排长,还是先安排人员回去。设备再慢慢运。”
“是!因为这次设备较多,我们基地的车辆不够。看这情况。估计要跑个三四天了。”刘排长回答道。
“辛苦你们了!我们这边也留几个人和你们一起看设备吧”冯勇由衷地感谢。
如果没有地方武警、公安局,还有67号的官兵们支撑和协助,光靠他们自己的研发人员,这才迁调大漠,还真不知道得忙活到什么时候呢。
“冯所长,以后我们就在同一个营地工作,同一个食堂吃饭,朝夕相处了。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
冯勇和杨杰笑着和刘排长点点头,便开始张罗着人员上车的事:
“刘华,你带着30人,坐1号车;陈中傅。你带30分坐2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