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亲自挑礼物
“皇帝来了?”太后的眼角余光看到了皇上,他站在原地没有动,脸庞上不再是从前那般喜怒不形于色,她甚至能够清楚的看到皇帝眼底的感动和满足。
或许,在他心里,只有宁素和大孙女在一块,才算得上是一家人了吧?
“母后,她们叫叨扰您了。”皇上大步流星的走上前,亲昵的道:“小竹这孩子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性子率真,若是有什么冲撞到您的,朕替小竹赔个不是。”
“孩子吃了二十一年的苦,朕这心里啊,心疼啊。”皇上捶着胸口道:“朕虽为皇帝,却把掌上明珠给弄丢了,朕……惭愧啊。”
皇上将他自责的神情全部都表露了出来。
宁素看着他这一副自责的模样,有些心疼,她是真的能感觉到他的自责与愧疚,她站起身,扶着皇上道:“皇上,这不怪你,要怪就怪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害我们骨肉分离了这么多年。”
宁素的眼眶里含着泪,现在的她,一想到女儿曾经受过的苦,就恨不得将自己千刀万剐了,如果当初她能小心一点,更小心一点,女儿就不会受苦这么多年了。
“素素。”皇帝急了,他就是想引起太后的同情,若是小竹刚刚有什么冒失的地方,太后也能因为小竹的身世,而怜惜容忍几分。
谁知道,太后还没开口,宁素的眼泪,就已经要决堤了。
宁素喜欢哭,一哭起来,梨花带雨的,那一颗颗滚烫的眼泪落在他的心间,灼烧着他的心,记他恨不得将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天上的星星,都捧到她的面前,只为博她一笑。
“娘,我以前过的挺好的,吃的饱,穿的暖。”
安竹也摸清了宁素的性子,因此,看到她哭起来的时候,立刻就出声道:“娘,人各有福分,洛太医都说了,我身体里的毒,如果不是养在乡下,说不定,都活不过十岁呢。”
“所以啊,我被人带走,最后被养父养母捡到,也是我的福气呢。”安竹安慰着,生怕宁素的眼泪就像是水龙头一样,止都止不住。
“是吗?”宁素眼睛都哭肿了。
“是。”安竹肯定的说着,拿着帕子给她擦着眼睛。
“嗯哼。”太后清了清嗓子。
宁素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自己的未央宫,而是在太后的宫殿里,宁素忙道歉道:“母后,对不起,我,我就是没忍住。”
宁素准备跪下,皇帝一把扶住。
太后看着她娇弱的样子,皇帝小心翼翼的扶着她,那视若珍宝的样子,直接将目光落在了安竹的身上:“小竹这丫头,好着呢,哀家终于有亲孙女了,哀家高兴,你就别哭哭啼啼惹人嫌了。”
“竹丫头,走,今儿个,跟祖母一块吃饭。”太后就喜欢看安竹,和宁素的柔弱相比,安竹的落落大方,那一张明媚的笑脸,让她看了就喜欢。
“嗳。”安竹应声,挽着太后的手,亲亲热热的。
……
“皇后娘娘,皇上,在太后宫里。”丫环迎夏得了信息,立刻就禀了皇后。
皇后摸了摸她的护甲,问:“除了皇上,还有谁?”
“好像是宁妃。”迎夏不太确定,主要是宁妃疯了的事情,在宫里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最近这些日子,传言公主要回来了,就连公主府都已经大张旗鼓的在筹建中,宁妃每日前往寿安宫的事情,她们也是听了好些回,却从来没碰上过。
“宁妃?”皇后喃喃的说着,问:“可还有旁的人?你见着公主了没?”
“没有。”迎夏肯定的摇头道:“奴婢听宫人说,有一位戴着帷帽的人。”
“那不就是公主?”皇后明白了,这是一家子的团圆饭呢。
“娘娘,宁妃的病,怕是已经大好了,公主又要回来了,娘娘您……”迎夏担忧的说着。
“慌什么。”皇后训斥,她将护甲放下,道:“公主回来是天大的喜事,去,库房里挑一套最上等的首饰来,本宫身为嫡母,怎么也该表示一番。”
“是。”迎夏屈身,顿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道:“娘娘您不过去?”
“过去做什么?”皇后随口回答着,道:“去,打听打听,有哪个宫的人,去寿安宫了。”
“是。”迎夏很快就出去了。
皇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唇微微扬起:“宁妃病好,公主回京,当真是天大的好事,这个时候谁要是去寿安宫……”
“不,一套上等的首饰,不够。”皇后忽然站起身,道:“本宫该亲自去库房挑礼物,方能显得重视。”
……
寿安宫。
“禀太后,皇上,储秀宫的容妃娘娘来了。”太监躬身禀报着。
“不见。”没等皇上开口,太后连个眼神都没抬,她笑眯眯的看着安竹道:“竹丫头,哀家许久都没有像今日这么开心了,你可真是个开心果,你讲的那些个故事,可还有?”
“有,我听过很多故事,祖母想听那个,明儿个,我再来给祖母讲。”安竹今儿个讲了一个孟姜女的故事,可把太后听感动了。
“好好好。”太后拉着安竹的手,一点陌生感都没有,看着宁素道:“宁妃,哀家向你借人,你会借吧?”
“小竹能给母后讲故事,是小竹的荣幸呢。”宁素自然不会拒绝,太后和安竹越亲近,等安竹的身份公开之后,受到的质疑声就会越小。
太后越喜欢小竹,以后就会宠着小竹,日后也能多护着小竹。
“祖母,明儿个,我给您讲白蛇传如何?”安竹挑来挑去,觉得这个白蛇传好,带着神话的色彩。
“白蛇?还有传记?”太后好奇的问。
“白蛇传讲的是一条小蛇,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被小牧童所救,一千多年后之后,幻化人形来报恩的故事。”安竹简短的讲了一下,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太后迫不及待的问:“蛇还能变成人?那岂不是蛇精吧!”
“禀太后,皇上,容妃娘娘说,有礼物要送给……公主殿下。”太监硬着头皮又再一次进来通传。
或许,在他心里,只有宁素和大孙女在一块,才算得上是一家人了吧?
“母后,她们叫叨扰您了。”皇上大步流星的走上前,亲昵的道:“小竹这孩子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性子率真,若是有什么冲撞到您的,朕替小竹赔个不是。”
“孩子吃了二十一年的苦,朕这心里啊,心疼啊。”皇上捶着胸口道:“朕虽为皇帝,却把掌上明珠给弄丢了,朕……惭愧啊。”
皇上将他自责的神情全部都表露了出来。
宁素看着他这一副自责的模样,有些心疼,她是真的能感觉到他的自责与愧疚,她站起身,扶着皇上道:“皇上,这不怪你,要怪就怪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害我们骨肉分离了这么多年。”
宁素的眼眶里含着泪,现在的她,一想到女儿曾经受过的苦,就恨不得将自己千刀万剐了,如果当初她能小心一点,更小心一点,女儿就不会受苦这么多年了。
“素素。”皇帝急了,他就是想引起太后的同情,若是小竹刚刚有什么冒失的地方,太后也能因为小竹的身世,而怜惜容忍几分。
谁知道,太后还没开口,宁素的眼泪,就已经要决堤了。
宁素喜欢哭,一哭起来,梨花带雨的,那一颗颗滚烫的眼泪落在他的心间,灼烧着他的心,记他恨不得将世间最美好的一切,天上的星星,都捧到她的面前,只为博她一笑。
“娘,我以前过的挺好的,吃的饱,穿的暖。”
安竹也摸清了宁素的性子,因此,看到她哭起来的时候,立刻就出声道:“娘,人各有福分,洛太医都说了,我身体里的毒,如果不是养在乡下,说不定,都活不过十岁呢。”
“所以啊,我被人带走,最后被养父养母捡到,也是我的福气呢。”安竹安慰着,生怕宁素的眼泪就像是水龙头一样,止都止不住。
“是吗?”宁素眼睛都哭肿了。
“是。”安竹肯定的说着,拿着帕子给她擦着眼睛。
“嗯哼。”太后清了清嗓子。
宁素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自己的未央宫,而是在太后的宫殿里,宁素忙道歉道:“母后,对不起,我,我就是没忍住。”
宁素准备跪下,皇帝一把扶住。
太后看着她娇弱的样子,皇帝小心翼翼的扶着她,那视若珍宝的样子,直接将目光落在了安竹的身上:“小竹这丫头,好着呢,哀家终于有亲孙女了,哀家高兴,你就别哭哭啼啼惹人嫌了。”
“竹丫头,走,今儿个,跟祖母一块吃饭。”太后就喜欢看安竹,和宁素的柔弱相比,安竹的落落大方,那一张明媚的笑脸,让她看了就喜欢。
“嗳。”安竹应声,挽着太后的手,亲亲热热的。
……
“皇后娘娘,皇上,在太后宫里。”丫环迎夏得了信息,立刻就禀了皇后。
皇后摸了摸她的护甲,问:“除了皇上,还有谁?”
“好像是宁妃。”迎夏不太确定,主要是宁妃疯了的事情,在宫里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最近这些日子,传言公主要回来了,就连公主府都已经大张旗鼓的在筹建中,宁妃每日前往寿安宫的事情,她们也是听了好些回,却从来没碰上过。
“宁妃?”皇后喃喃的说着,问:“可还有旁的人?你见着公主了没?”
“没有。”迎夏肯定的摇头道:“奴婢听宫人说,有一位戴着帷帽的人。”
“那不就是公主?”皇后明白了,这是一家子的团圆饭呢。
“娘娘,宁妃的病,怕是已经大好了,公主又要回来了,娘娘您……”迎夏担忧的说着。
“慌什么。”皇后训斥,她将护甲放下,道:“公主回来是天大的喜事,去,库房里挑一套最上等的首饰来,本宫身为嫡母,怎么也该表示一番。”
“是。”迎夏屈身,顿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道:“娘娘您不过去?”
“过去做什么?”皇后随口回答着,道:“去,打听打听,有哪个宫的人,去寿安宫了。”
“是。”迎夏很快就出去了。
皇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唇微微扬起:“宁妃病好,公主回京,当真是天大的好事,这个时候谁要是去寿安宫……”
“不,一套上等的首饰,不够。”皇后忽然站起身,道:“本宫该亲自去库房挑礼物,方能显得重视。”
……
寿安宫。
“禀太后,皇上,储秀宫的容妃娘娘来了。”太监躬身禀报着。
“不见。”没等皇上开口,太后连个眼神都没抬,她笑眯眯的看着安竹道:“竹丫头,哀家许久都没有像今日这么开心了,你可真是个开心果,你讲的那些个故事,可还有?”
“有,我听过很多故事,祖母想听那个,明儿个,我再来给祖母讲。”安竹今儿个讲了一个孟姜女的故事,可把太后听感动了。
“好好好。”太后拉着安竹的手,一点陌生感都没有,看着宁素道:“宁妃,哀家向你借人,你会借吧?”
“小竹能给母后讲故事,是小竹的荣幸呢。”宁素自然不会拒绝,太后和安竹越亲近,等安竹的身份公开之后,受到的质疑声就会越小。
太后越喜欢小竹,以后就会宠着小竹,日后也能多护着小竹。
“祖母,明儿个,我给您讲白蛇传如何?”安竹挑来挑去,觉得这个白蛇传好,带着神话的色彩。
“白蛇?还有传记?”太后好奇的问。
“白蛇传讲的是一条小蛇,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被小牧童所救,一千多年后之后,幻化人形来报恩的故事。”安竹简短的讲了一下,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太后迫不及待的问:“蛇还能变成人?那岂不是蛇精吧!”
“禀太后,皇上,容妃娘娘说,有礼物要送给……公主殿下。”太监硬着头皮又再一次进来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