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生动的一课
在倭国,人命不值钱,但这些识字的学生却很宝贵,御田锹杀了两人后,见还不能达到目标,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从那个年轻的侯爷冰冷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倭人的命在他眼中与畜生无异。
御田锹离开后,司马洛无所谓地嘟囔了一句:“怎么不全杀了再回去呢?”
倭国人的决绝,司马洛的心狠,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司马洛来到看热闹的盖苏文身边笑道:“老盖,你感受如何?”
盖苏文拱了拱手道:“司马兄,在下佩服,无毒不丈夫,司马洛有枭雄的一丝样子啦。”
司马洛大笑道:“老盖,你这样搞很没意思啊,我司马洛的为人你可以打听一下,烂好人一个,为了一个歌伎我就敢对一个千年世家下手,所以在我这里人命很值钱。”
“为什么他们的命就不值钱了呢?”盖苏文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问道。
司马洛摸了摸鼻子道:“因为那个歌伎是大唐人啊。”
又是这一套该死的理论,盖苏文的鼻子都快气歪了,司马洛继续问道:“老盖,你喜欢三国么?”
盖苏文点了点头道:“在高丽,有很多人都喜欢三国那段历史。”
“那你最喜欢三国的哪个人物?”
盖苏文虽然知道这里面必有陷阱,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蜀国丞相诸葛亮。”
司马洛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值得令人敬佩,老盖,你知道我喜欢谁么?”
“哼,司马洛,你有话直说,别绕弯子。”盖苏文很不耐烦地回道。
司马洛尴尬地挠了挠头道:“老盖,这是贵人之间一种说话的方式,你得学习学习,你这样真是大煞风景了。”
“哈哈,我只相信我手中的刀。”
“快闭嘴吧,别在这装豪迈了,我告诉你,我最喜欢的人便是魏国辽东刺史毋丘俭,他虽说在国内不如关羽、周瑜等人出名,但就凭他在高丽勒石燕然,就值得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学习啦……”
当毋丘俭的名字从司马洛口中说出后,盖苏文便离开了,至于后面的话,盖苏文就当做狗吠了,毋丘俭确实是高丽人民心中的一根刺,现在高丽民间许多神话故事中的大魔王都是以毋丘俭为原型的。
盖苏文走了,王大刀也将那些倭人的尸体处理掉了,处理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送去药庐交给孙思邈,孙思邈要做研究。
司马洛来到李纲面前恭敬地行礼道:“让李师受惊了。”
李纲叹道:“老夫不知道你为什么对外族人有这么深的仇恨,但这件事,老夫觉着你做得对,从此以后,昭城书院不能招收外族弟子,这是新校规,老夫会写进去,但老夫也要多说一句,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仁,这样的事情老夫绝不允许发生在大唐人身上。”
“李师放心,弟子记下了。”
等到李纲散去后,围观的学生还没有离去,昭城书院就这一点不好,学生们喜欢诘问先生。
司马洛苦笑道:“知道你们要问我什么?我的回答是做这件事情,我心中无悔,这样吧,我给你布置一个课外实习,二年级的学生大多都是出自世家,我希望你们回到家里,去找一下长辈,把家史好好读读,看看五胡乱华的时候,外族人在中原都做了些什么?”
“诺,先生。”众人轰然应道。
二年级的学生也就是昭城书院的第一批学生,除了长孙冲、郑昌、侯杰几人外,其余人都是那些世家的质子,他们现在都是做为世家名义上的家主而存在的,既然是家主,那么看一下家史也是理所应当的,应该不难办。
这些世家大族都经历过那段暗无天日的时段,他们的家史上一定会有详细记录的,甚至比皇家收藏的记录都要全面。
郑昌是根正苗红的嫡子,他的父亲郑善果是郑氏的家主,现在他们父子俩彻底倒向了朝廷,虽然在世家中风评不好,但不得不说这些年郑氏的势力大大增强,在关东已经超过了崔家,隐隐有“关东第一世家”的势头。
郑昌回到家后,立刻便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要求看家史,郑善果愣了愣道:“昌儿,你确定要看?”
郑昌认真地点了点头道:“这是先生布置的课业,孩儿必须完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时把你送去昭城书院看来是送对了。”说完郑善果从密室里取出来了一本家史递给郑昌道:“昌儿,这本家史按说只有未来的家主,也就是你大哥可以看,今日见你求学心切,为父便破例一次。”
“多谢父亲。”
很厚的一本家史,同时也是一本血泪史,五胡乱华时期,汉家衣冠南渡,而北方则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战乱中,匈奴、鲜卑、羯、羌、氐相继祸乱中原,尤其是羌族最是残暴,俘虏汉族女性,闲时为妓,战时为军粮,史称两脚羊。
看到这里,郑昌已经怒不可遏,身边跟着的小厮进来喊郑昌吃饭,立马就挨了一个大耳光子,被撵了出去。
直到武悼天王冉闵的出现,郑昌那种悲怆的心情才慢慢伤心,读到高兴处,郑昌不禁大声背诵冉闵的《杀胡令》。
郑善果听了儿子高昂的声音,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山东世家之所以看不上皇室,其实就与其有关,世家与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李家却带有很多的胡人基因。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们的眼睛都是红的,一看就是没睡好或者压根就没睡。
司马洛叹了口气问道:“诸位同学,昨晚不好过吧?”
郑昌站出来说道:“学生昨日错怪先生了,请先生恕罪。”
司马洛摆了摆手道:“记住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胜于雄辩,天下人都拿修筑长城来指责秦始皇,他们应该到北方去看看,要是不屯重兵,那么五胡乱华的惨剧就会在秦朝发生。”
“多谢先生教诲。”
司马洛继续说道:“其实我一直在想我们昭城书院的办学宗旨,今天看见你们的表现,我觉着我想到了。”
“先生,是什么?”众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御田锹离开后,司马洛无所谓地嘟囔了一句:“怎么不全杀了再回去呢?”
倭国人的决绝,司马洛的心狠,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司马洛来到看热闹的盖苏文身边笑道:“老盖,你感受如何?”
盖苏文拱了拱手道:“司马兄,在下佩服,无毒不丈夫,司马洛有枭雄的一丝样子啦。”
司马洛大笑道:“老盖,你这样搞很没意思啊,我司马洛的为人你可以打听一下,烂好人一个,为了一个歌伎我就敢对一个千年世家下手,所以在我这里人命很值钱。”
“为什么他们的命就不值钱了呢?”盖苏文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问道。
司马洛摸了摸鼻子道:“因为那个歌伎是大唐人啊。”
又是这一套该死的理论,盖苏文的鼻子都快气歪了,司马洛继续问道:“老盖,你喜欢三国么?”
盖苏文点了点头道:“在高丽,有很多人都喜欢三国那段历史。”
“那你最喜欢三国的哪个人物?”
盖苏文虽然知道这里面必有陷阱,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蜀国丞相诸葛亮。”
司马洛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值得令人敬佩,老盖,你知道我喜欢谁么?”
“哼,司马洛,你有话直说,别绕弯子。”盖苏文很不耐烦地回道。
司马洛尴尬地挠了挠头道:“老盖,这是贵人之间一种说话的方式,你得学习学习,你这样真是大煞风景了。”
“哈哈,我只相信我手中的刀。”
“快闭嘴吧,别在这装豪迈了,我告诉你,我最喜欢的人便是魏国辽东刺史毋丘俭,他虽说在国内不如关羽、周瑜等人出名,但就凭他在高丽勒石燕然,就值得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学习啦……”
当毋丘俭的名字从司马洛口中说出后,盖苏文便离开了,至于后面的话,盖苏文就当做狗吠了,毋丘俭确实是高丽人民心中的一根刺,现在高丽民间许多神话故事中的大魔王都是以毋丘俭为原型的。
盖苏文走了,王大刀也将那些倭人的尸体处理掉了,处理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送去药庐交给孙思邈,孙思邈要做研究。
司马洛来到李纲面前恭敬地行礼道:“让李师受惊了。”
李纲叹道:“老夫不知道你为什么对外族人有这么深的仇恨,但这件事,老夫觉着你做得对,从此以后,昭城书院不能招收外族弟子,这是新校规,老夫会写进去,但老夫也要多说一句,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仁,这样的事情老夫绝不允许发生在大唐人身上。”
“李师放心,弟子记下了。”
等到李纲散去后,围观的学生还没有离去,昭城书院就这一点不好,学生们喜欢诘问先生。
司马洛苦笑道:“知道你们要问我什么?我的回答是做这件事情,我心中无悔,这样吧,我给你布置一个课外实习,二年级的学生大多都是出自世家,我希望你们回到家里,去找一下长辈,把家史好好读读,看看五胡乱华的时候,外族人在中原都做了些什么?”
“诺,先生。”众人轰然应道。
二年级的学生也就是昭城书院的第一批学生,除了长孙冲、郑昌、侯杰几人外,其余人都是那些世家的质子,他们现在都是做为世家名义上的家主而存在的,既然是家主,那么看一下家史也是理所应当的,应该不难办。
这些世家大族都经历过那段暗无天日的时段,他们的家史上一定会有详细记录的,甚至比皇家收藏的记录都要全面。
郑昌是根正苗红的嫡子,他的父亲郑善果是郑氏的家主,现在他们父子俩彻底倒向了朝廷,虽然在世家中风评不好,但不得不说这些年郑氏的势力大大增强,在关东已经超过了崔家,隐隐有“关东第一世家”的势头。
郑昌回到家后,立刻便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要求看家史,郑善果愣了愣道:“昌儿,你确定要看?”
郑昌认真地点了点头道:“这是先生布置的课业,孩儿必须完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时把你送去昭城书院看来是送对了。”说完郑善果从密室里取出来了一本家史递给郑昌道:“昌儿,这本家史按说只有未来的家主,也就是你大哥可以看,今日见你求学心切,为父便破例一次。”
“多谢父亲。”
很厚的一本家史,同时也是一本血泪史,五胡乱华时期,汉家衣冠南渡,而北方则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战乱中,匈奴、鲜卑、羯、羌、氐相继祸乱中原,尤其是羌族最是残暴,俘虏汉族女性,闲时为妓,战时为军粮,史称两脚羊。
看到这里,郑昌已经怒不可遏,身边跟着的小厮进来喊郑昌吃饭,立马就挨了一个大耳光子,被撵了出去。
直到武悼天王冉闵的出现,郑昌那种悲怆的心情才慢慢伤心,读到高兴处,郑昌不禁大声背诵冉闵的《杀胡令》。
郑善果听了儿子高昂的声音,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山东世家之所以看不上皇室,其实就与其有关,世家与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李家却带有很多的胡人基因。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们的眼睛都是红的,一看就是没睡好或者压根就没睡。
司马洛叹了口气问道:“诸位同学,昨晚不好过吧?”
郑昌站出来说道:“学生昨日错怪先生了,请先生恕罪。”
司马洛摆了摆手道:“记住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胜于雄辩,天下人都拿修筑长城来指责秦始皇,他们应该到北方去看看,要是不屯重兵,那么五胡乱华的惨剧就会在秦朝发生。”
“多谢先生教诲。”
司马洛继续说道:“其实我一直在想我们昭城书院的办学宗旨,今天看见你们的表现,我觉着我想到了。”
“先生,是什么?”众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