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房谋杜断
公元617年,
也就是隋大业十三年,
李渊,
率众子女并麾下3万将士,
于太原,正式起兵,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攻占长安城。
纷争的乱世,
这一年的深秋,
一个穿着老旧文士衫的文人一个时年已经38岁的落魄中年人,
独自穿过了于风中猎猎作响的军旗,
自荐于一支军队的军帐之外。
这位文士,
这位中年人,
就是房玄龄!
掀开军帐,
从军帐中走出,
李世民喝退了左右裹挟着房玄龄的士卒,
那一年,
李世民仅仅19岁。
一个38岁的落魄文人,王佐之才,
一个19岁的门阀子弟,人中潜龙,
两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
都是那么的不对等,是那么的截然不同。
可命运却偏偏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就像月老在他们之间牵了一根钢筋。
只是在军帐外对视了一眼,
那深深凝视彼此的一眼之后,
房玄龄从此便成了李世民身边的卧龙!
当年11月,
李唐的队伍便顺利攻破长安,房玄龄功不可没!
作为此时李世民的首席谋士,
房玄龄又把自己的至交好友推荐给了李世民,
他就是杜如晦,
那一年,
杜如晦32岁!
房谋杜断,
从此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堪称为李世民身边的卧龙凤雏!
落魄至中年,
房玄龄和杜如晦终于迎来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机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最不能报尽的,
除了养育之恩就是知遇之恩!
所以,
房玄龄和杜如晦愿意将自己的满腹才华,一身谋略,全部倾注到当时这位还不足二十岁的李世民身上。
他们之间,所蕴含的那一份信任与羁绊,让人艳羡。
李世民确实也从来没有辜负他们二人的才华与期望,
他一直将他们当做自己最紧密的心腹,
双方的这一份信任,
重逾千金。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正是出自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谋划,
无论过程是多么的惨烈,
但他们的这次谋划,成功帮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便立刻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中书令,掌管中书省,
任命杜如晦为右仆射、兵部尚书,掌管门下省。
二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断,
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民生问题都有着默契的配合。
李世民成为天下主宰,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位极人臣。
......
房玄龄似乎将胸中的话说完了,
老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搭话,于是现场一度显得非常尴尬。
老程已经差不多被房玄龄说服了,
于是房玄龄便也不用再防备老程,
伸手从怀里拿出了那两张新纸,然后开始欣赏起上面的诗词。
房玄龄更多的是在看那张用瘦金体写的半首词,
房玄龄的直觉告诉他,
那张用瘦金体写的词,
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书法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字、词双绝!
瘦金体是宋朝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
因为它极具个性,
而成为了书法史上一种凸显个性的字体。
元代的赵子昂就曾经评价:
“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明代的陶宗仪也曾经评价瘦金体:
“趣÷阁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从这些评价来看,
瘦金体确实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
对于初次见到瘦金体的房玄龄来讲,
这充满了个性的字体,
或许就是他打开另外一片崭新天地的钥匙,
他对这样的书法,自然是爱到了骨子里。
此时的房玄龄,越看这首词越是喜爱,到了后来简直更是到了爱到想要裱起来的地步了。
老程终于耐不住了,他小声的冲着房玄龄问道:
“老房,你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房玄龄被程咬金这根大老粗饶了雅兴,有些不太愉快的回答道:“没看我正在忙着吗?”
“额...你要欣赏等会儿可以回去慢慢欣赏,
我们这推广新纸的事情,
能不能先定下来?”
“你真实的想法是,能不能先把新纸的功劳定下来才对吧?”
老程有些不好意思的撩了撩脸庞,说道:“还是老房你懂我!”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将新纸收了起来,回答道:
“功劳肯定少不了你的,可具体要怎么定,还是得看陛下的意思。”
“好,我老程向来最信任陛下和你了,那就交给你们去办了!”
“嗯,那就不送了。”
老程走了,非常不爽的离开了......
在老程离开后不久,
房玄龄也坐着马车离开了房府。
一个人突然得到了一样值得炫耀的宝贝,
他最想做的,
当然是第一时间跟另外一个好朋友分享(炫耀)。
杜如晦与房玄龄是至交,
于是大晚上的,
房玄龄竟然就这么揣着两张纸,让家仆赶着马车来到了杜府。
杜如晦手中拿着两张新纸,
一时间连声赞叹不已。
“这可真是造福万民之功啊!
有了这造价低廉的新纸,
不仅记录和传播学识方便了许多,
生活中许多要用到纸的地方也将会迎来重大的改变!”
房玄龄微笑着赞同道:“克明你说的没错,程咬金拿着这两张纸来找我的时候,我可真是被吓了一大跳啊!
啧啧,真没想到.......”
杜如晦接过房玄龄的话,说道:“真没想到,他程咬金竟然能捡到如此大的便宜...
该说他是运气好,
还是运气不好呢?”
“但我们不能忽视了程咬金背后的那个人。”
房玄龄没有再谈论程咬金的“运气”,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低调的差点被忽略的人,苟长生。
杜如晦细数苟长生出现的这短短两、三月间立下的功劳和升迁,道:
“苟彧,苟长生,
因献上土豆的大功,被陛下升为县男,封太子少师。
不久前,
又因为赈灾对策、蝗灾防御之策和流民安置之策,
因功升为县子。”
房玄龄继续补充道:“风力水车,煤炉,新纸,以及那个东西,
功劳不小,却三番四次拒绝陛下的出仕邀请。
这年轻人,着实让我感觉深不可测!”
杜如晦还没有见过苟长生,于是他向房玄龄问道:“你跟他接触过,你来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房玄龄皱眉头思索着,
“我也只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
不过没有他给我很特别的感觉,
要说第一印象的话,
他就像是我老家隔壁的二舅子的儿子,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男孩儿一样。”
“你想说的是...赤子之心?”
“我也不确定,
总之他在我们面前没有普通的人那种敬畏,也没有寻常人对我们的那种畏惧,
顶对有一丝面对长者时候的那种尊敬而已。”
杜如晦听着房玄龄的话,
左手摸索着胡须,
右手又拿起那两张新纸,心中对苟长生的好奇是越来越重了。
也就是隋大业十三年,
李渊,
率众子女并麾下3万将士,
于太原,正式起兵,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攻占长安城。
纷争的乱世,
这一年的深秋,
一个穿着老旧文士衫的文人一个时年已经38岁的落魄中年人,
独自穿过了于风中猎猎作响的军旗,
自荐于一支军队的军帐之外。
这位文士,
这位中年人,
就是房玄龄!
掀开军帐,
从军帐中走出,
李世民喝退了左右裹挟着房玄龄的士卒,
那一年,
李世民仅仅19岁。
一个38岁的落魄文人,王佐之才,
一个19岁的门阀子弟,人中潜龙,
两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
都是那么的不对等,是那么的截然不同。
可命运却偏偏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就像月老在他们之间牵了一根钢筋。
只是在军帐外对视了一眼,
那深深凝视彼此的一眼之后,
房玄龄从此便成了李世民身边的卧龙!
当年11月,
李唐的队伍便顺利攻破长安,房玄龄功不可没!
作为此时李世民的首席谋士,
房玄龄又把自己的至交好友推荐给了李世民,
他就是杜如晦,
那一年,
杜如晦32岁!
房谋杜断,
从此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堪称为李世民身边的卧龙凤雏!
落魄至中年,
房玄龄和杜如晦终于迎来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机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最不能报尽的,
除了养育之恩就是知遇之恩!
所以,
房玄龄和杜如晦愿意将自己的满腹才华,一身谋略,全部倾注到当时这位还不足二十岁的李世民身上。
他们之间,所蕴含的那一份信任与羁绊,让人艳羡。
李世民确实也从来没有辜负他们二人的才华与期望,
他一直将他们当做自己最紧密的心腹,
双方的这一份信任,
重逾千金。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正是出自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谋划,
无论过程是多么的惨烈,
但他们的这次谋划,成功帮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便立刻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中书令,掌管中书省,
任命杜如晦为右仆射、兵部尚书,掌管门下省。
二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断,
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民生问题都有着默契的配合。
李世民成为天下主宰,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位极人臣。
......
房玄龄似乎将胸中的话说完了,
老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搭话,于是现场一度显得非常尴尬。
老程已经差不多被房玄龄说服了,
于是房玄龄便也不用再防备老程,
伸手从怀里拿出了那两张新纸,然后开始欣赏起上面的诗词。
房玄龄更多的是在看那张用瘦金体写的半首词,
房玄龄的直觉告诉他,
那张用瘦金体写的词,
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书法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字、词双绝!
瘦金体是宋朝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
因为它极具个性,
而成为了书法史上一种凸显个性的字体。
元代的赵子昂就曾经评价:
“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明代的陶宗仪也曾经评价瘦金体:
“趣÷阁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从这些评价来看,
瘦金体确实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
对于初次见到瘦金体的房玄龄来讲,
这充满了个性的字体,
或许就是他打开另外一片崭新天地的钥匙,
他对这样的书法,自然是爱到了骨子里。
此时的房玄龄,越看这首词越是喜爱,到了后来简直更是到了爱到想要裱起来的地步了。
老程终于耐不住了,他小声的冲着房玄龄问道:
“老房,你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房玄龄被程咬金这根大老粗饶了雅兴,有些不太愉快的回答道:“没看我正在忙着吗?”
“额...你要欣赏等会儿可以回去慢慢欣赏,
我们这推广新纸的事情,
能不能先定下来?”
“你真实的想法是,能不能先把新纸的功劳定下来才对吧?”
老程有些不好意思的撩了撩脸庞,说道:“还是老房你懂我!”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将新纸收了起来,回答道:
“功劳肯定少不了你的,可具体要怎么定,还是得看陛下的意思。”
“好,我老程向来最信任陛下和你了,那就交给你们去办了!”
“嗯,那就不送了。”
老程走了,非常不爽的离开了......
在老程离开后不久,
房玄龄也坐着马车离开了房府。
一个人突然得到了一样值得炫耀的宝贝,
他最想做的,
当然是第一时间跟另外一个好朋友分享(炫耀)。
杜如晦与房玄龄是至交,
于是大晚上的,
房玄龄竟然就这么揣着两张纸,让家仆赶着马车来到了杜府。
杜如晦手中拿着两张新纸,
一时间连声赞叹不已。
“这可真是造福万民之功啊!
有了这造价低廉的新纸,
不仅记录和传播学识方便了许多,
生活中许多要用到纸的地方也将会迎来重大的改变!”
房玄龄微笑着赞同道:“克明你说的没错,程咬金拿着这两张纸来找我的时候,我可真是被吓了一大跳啊!
啧啧,真没想到.......”
杜如晦接过房玄龄的话,说道:“真没想到,他程咬金竟然能捡到如此大的便宜...
该说他是运气好,
还是运气不好呢?”
“但我们不能忽视了程咬金背后的那个人。”
房玄龄没有再谈论程咬金的“运气”,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低调的差点被忽略的人,苟长生。
杜如晦细数苟长生出现的这短短两、三月间立下的功劳和升迁,道:
“苟彧,苟长生,
因献上土豆的大功,被陛下升为县男,封太子少师。
不久前,
又因为赈灾对策、蝗灾防御之策和流民安置之策,
因功升为县子。”
房玄龄继续补充道:“风力水车,煤炉,新纸,以及那个东西,
功劳不小,却三番四次拒绝陛下的出仕邀请。
这年轻人,着实让我感觉深不可测!”
杜如晦还没有见过苟长生,于是他向房玄龄问道:“你跟他接触过,你来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房玄龄皱眉头思索着,
“我也只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
不过没有他给我很特别的感觉,
要说第一印象的话,
他就像是我老家隔壁的二舅子的儿子,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男孩儿一样。”
“你想说的是...赤子之心?”
“我也不确定,
总之他在我们面前没有普通的人那种敬畏,也没有寻常人对我们的那种畏惧,
顶对有一丝面对长者时候的那种尊敬而已。”
杜如晦听着房玄龄的话,
左手摸索着胡须,
右手又拿起那两张新纸,心中对苟长生的好奇是越来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