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资银行
刘好运在答应与陈志城合作之后,心思一动,话题一转,便问:“陈总,我还有一个项目,不知陈总感不感兴趣?”
陈志城问:“刘总还有什么项目?”
刘好运道:“我与几位民营企业家,共同成立了一家民营银行,当前需要资金投入,如果陈总愿意的话,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投资银行,不知陈总可愿意?”
一听到这事,陈志城马上想起来他创办民胜银行的事,史大柱都是投资人之一,而现在让他也参与进去,那绝壁是一件好事,而刘好运只所以想让他投资,估计也是因为当前资金缺乏,急需社会资金,而如果到了后世,他不会主动邀请别人投资民胜银行了。
陈志城听了,马上说道:“可以,只要有投资的事,我都可以参与,刘总投资的项目,一定不会赔的。”
刘好运呵呵笑道:“陈总准备投多少到我们新成立的银行呢?”
陈志城想了想道:“两个亿可以不可以?如果少了,我再加,如果多了,我再减一下了。”
刘好运听到这话,直接被震的小心肝儿乱颤,出手就是两亿,这个陈志城到底有多大的实力?逆天啊,恐怖啊。
想一想陈志城的实力,刘好运有点后悔邀请他投资民胜银行了,这要是投资了,陈志城就成大股东了,这不就把他的风头给盖住了吗?
心里这么一想,他就笑笑说:“两亿太多了,太多了,用不了那么多,陈总,那什么,我们先去吃点饭吧。”
刘好运避开了这个话题,陈志城一看,好家伙,刚刚邀请自己投资银行,这又不避而不谈了,明显又在耍他嘛,要知道金融业那是未来的风口,此时虽然做金融还不是很风光,但到了后世,那可是好多商界大佬争夺的香饽饽啊。
而且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如果现在能投资银行,以后发展就有资金后盾支持了。
本来没想着这门生意的,现在经刘好运一提醒,他可就是不能放弃了。
“刘总,投资银行这事,我们可以再好好谈谈,我有闲余的资金,一起投资,共同合作吧。”在吃饭的时候,陈志城又向刘好运提出了此事。
刘好运却马上说道:“陈总有很多的闲鱼资金?那可以存入我们银行,利息很高的。”
陈志城听到这话,立刻骂了一句MMP,投资跟存银行那是一回事吗?你们那刚成立的银行,我要是存进去,万一倒闭了咋办?你们利息再高,能比四大行利息高?如果我是投资,倒闭也认了,如果是存入银行,最后银行却倒闭了,他惨不惨啊?
眼看刘好运不想让他投资银行了,陈志城心里想着,这事他必须要搞成,不然就会错失入股民胜银行的机会,刘好运现在虽然不想让他投资银行了,但要逼迫他同意他投资银行。
想到这儿,他就暂时没再提起此事,只是和刘好运商量着如何合作投资饲料厂的事。
谈好之后,陈志城就离开了西望公司,然后马不停蹄地去了京城,他要去找一找业建明。
关键时候去找一找业建明,让他帮一帮忙,民胜银行是在京城成立的,如果他想入股民胜银行,就需要到京城运作一番。
陈志城突然来到,都让赵静雅吃惊不已,京城房地产公司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土地开发,销售也完成了七七八八,目前无地可用了。
陈美琪专门帮他销售商品房,不但价格高,而且还销的快,立刻让太多多地产公司成为京城的一大明星房企。
陈志城过来后,听取了公司人员的汇报,公司成立以来的销售额达到了十亿,利润两个亿,而且还是纯利润,这样的赚钱速度已经很恐怖了。
可土地已经开发完了,怎么办?需要再买土地啊。
但他暂时没去考虑这个事情,而是匆忙去找业建明,向业建明说起投资银行的事,业建明不太懂这个事情,但眼看着陈志城现在把事业发展这么大,现在有困难找到他,他怎么能不闻不问?
于是,在业建明的帮助下,组建了一场饭局,陈志城在饭局上提出要入股民胜银行的想法,一位商界大佬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商界大佬一答应,回头就给刘好运几个发起人股东打了电话,表示陈志城想入股民胜银行,你们现在也正缺资金,就让陈志城入股吧。
这位商界大佬非常有面子,刘好运也不知陈志城怎么就认识了这位商界大佬,如果他不答应的话,那就把这位商界大佬给得罪了,为了拒绝陈志城入股,而得罪商界大佬,太不值得。
在商界大佬的周旋下,刘好运等人接纳了陈志城成为民胜银行的创始股东,投资额两个亿,仅次于刘好运,成为银行第二大股东。
成了银行的大股东,陈志城心里头比较爽快,以后是资本为王的时代,而谁掌握了银行,谁就掌握了资本,犹太人只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不就是因为他们最善于搞金融吗?
成了大股东,但陈志城却不是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因为他入股晚,除非再次召开股东大会选举,才能将他选入董事会。
但此时股东大会已经开过了,他想召开股东大会,就需要董事会的同意,又经过商界大佬的协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将他选入了民胜银行董事会,成为一名董事。
民胜银行一开始成立的时候管理机制比较特殊,虽然资金来源于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但是民营企业家并不负责经营管理,而是有由工商联派人进行经营管理,工商联的人在民胜银行虽然没有股份,但是却可以担任董事长,像陈志城刘好运这样的大股东都把投票权给了工商联所认可当董事长的人,陈志城等人只有分红权,并没有管理权。
这种管理格局一直到了后世才被打破,陈志城入股之后,只是成了银行股东,但不是他想从银行贷款就能从银行贷款的,而到了后世,就有大股东开始进行关联贷款,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了。
入股民胜银行,只是为了在未来的金融业占有一席之地,要知道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家像民胜银行规模这样大的民营银行出现了。
忙完这个事情,陈志城就回到地产公司,琢磨着拿地的事,另外他也考虑了如何把全国的房地产公司给整合在一起的事情。
从目前来说,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国营企业的老总了,因为太多多食品股份公司现在变成了民企,浪酒公司也不是国企,所以他现在就是一个民营的老板,既然他拥有这么多的公司,就需要成立一个企业集团才行。
而这个企业集团该怎么成立?是设立在京城,还是设立在沪市,或者设立在老家江临市?
陈志城一时没有想好,在京城设可以,但此时还不流行把总部搬到大城市,把总部设在大城市,其实运作成本会非常高的,而如果在小城市设立总部,运营成本要小的多,并且还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到底是在老家设立企业集团,还是在京沪两地设,这还需要大费一番脑筋。
一九九六年的京城房地产市场已经非常不错了,房改之后,大家都需要买房,因此房地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只是此时的房价基本还在两千左右徘徊,价格始终提不上去,而只所以造成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京城跟地方城市一样,还只是满足于本地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不是此后,全国人民都跑到京城来买房,房地产价格能不高吗?
京城政府要拍卖一块地,而且处于京城的核心区,如果在后世那肯定是寸土寸金,可是此时并没有让人觉得它有多么珍贵。
这块地大约有八千多平米,合十二多亩地,政府拿出来进行拍卖,拍卖后要建高楼写字楼,商业街什么的。
如此一个黄金宝地,必然要引来众多房地产企业的青睐,此时京城的房地产公司也是有不少了,冯轮此时与潘小石他们分了手,冯轮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潘小石也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们公司的规模在京城里头是数一数二的,陈志城的地产公司规模现在还比不上他们,不是因为陈志城的经营能力没他们强,而是好一阵子,他就没有再扩大地产公司的规模,而在这段时间,潘小石和冯轮他们把公司发展起来了。
一听京城政府要拍卖这块地,潘冯二人志在必得,只是此时他们已经分手,因而潘冯二人在这个事情就要相互打了起来。
而陈志城此时也觉得这个地块好,如果能拿下来,肯定将来会成为京城的核心区域,以后如果可以的话,把集团总部就放在这儿就不错。
陈志城就向政府报了名,要参与土地竞拍,报完名后,要求交纳竞拍保证金一百万元,这太小儿科了,陈志城马上安排人交了上去。
此次土地拍卖总共有二十家房地产企业参与竞拍,参与房企也不太多,但是这么多房企如果到现场举牌竞拍,那也是非常热闹的事,竞争会很激烈。
到了正式拍卖那天,陈志城就带着赵静雅和马冬梅二人去了现场,马冬梅此时帮着赵静雅照看生意,而且此时太多多食品股份公司已经变成民营的了,陈志城安排马冬梅办什么事,马冬梅肯定要立刻去办,陈志城是她的老板了,以后凡事都要听老板的了。
拍卖现场很简陋,就是政府办公楼里拍卖的,请来了专门的拍卖师,进到会议室里后,只见里面坐满了人,二十家企业人员都来到了现场。
他略是扫了一眼,就发现了潘小石和冯轮二人的身影,此时他们两人并没有坐在一起,显然,自从分开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那么亲密了。
相比起冯轮,潘小石更像一个商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而冯轮却是有几分悲天悯人的味道,因此注定他无法将企业做的很大,而潘小石却在一次一次的商业经营当中高歌猛进。
想一想,原来他很想把潘小石给收入麾下,可惜潘小石并非池中之物,现今确实发展的不错,人家有这样的成就,不愿意在他的麾下干,也很正常。
在与他们二人确认眼神的时候,他们二人当然也看见了他,这让他们吃了一惊,好久没有见到的身影再次出现了,看来今天的拍卖会一定有热闹看了。
潘小石此时是心里一沉,因为他今天过来是志在必得,他一直从事商业地产的开发,想着拿下这块地后,好开发成京城最大的写字楼,并让写字楼成为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把这块地收入囊中,因为他准备充分,心里有底气,而且价格上他也会出到最高,没有人像他这么下决心,要把一块给拿下。
虽然冯轮今天也过来参与竞拍了,但是他认定冯轮不会用尽全力拿下这块地,因为冯轮不擅长做商业地产,如果做了,也可能出现亏损,冯轮还是做他的住宅开发比较好。
对冯轮并不太在意,但是却担心陈志城的出现,因为陈志城几次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场的拿捏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怎么能不感到畏惧呢?
想到这里,他突然走上来,想跟陈志城说句话,当初毕竟跟陈志城有几分交情,后来发生了利益上的争执,可并没有面对面地撕破脸皮,而且生意场上,大家注重的都是利益,对于脸面,倒是不需要太在乎。
陈志城一打眼发现他走了过来,心里一紧,便寻思他过来要干什么,潘小石走过来后,舔着笑脸说:“陈总,好久没见,一直忙着呢?”
伸手不打笑脸人,陈志城见了,不能不与他搭下讪,便说:“是啊,你呢,也很忙吧?当初在南海的时候,我算是收留了你,不料你发达了,就不与我联系了。”
陈志城问:“刘总还有什么项目?”
刘好运道:“我与几位民营企业家,共同成立了一家民营银行,当前需要资金投入,如果陈总愿意的话,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投资银行,不知陈总可愿意?”
一听到这事,陈志城马上想起来他创办民胜银行的事,史大柱都是投资人之一,而现在让他也参与进去,那绝壁是一件好事,而刘好运只所以想让他投资,估计也是因为当前资金缺乏,急需社会资金,而如果到了后世,他不会主动邀请别人投资民胜银行了。
陈志城听了,马上说道:“可以,只要有投资的事,我都可以参与,刘总投资的项目,一定不会赔的。”
刘好运呵呵笑道:“陈总准备投多少到我们新成立的银行呢?”
陈志城想了想道:“两个亿可以不可以?如果少了,我再加,如果多了,我再减一下了。”
刘好运听到这话,直接被震的小心肝儿乱颤,出手就是两亿,这个陈志城到底有多大的实力?逆天啊,恐怖啊。
想一想陈志城的实力,刘好运有点后悔邀请他投资民胜银行了,这要是投资了,陈志城就成大股东了,这不就把他的风头给盖住了吗?
心里这么一想,他就笑笑说:“两亿太多了,太多了,用不了那么多,陈总,那什么,我们先去吃点饭吧。”
刘好运避开了这个话题,陈志城一看,好家伙,刚刚邀请自己投资银行,这又不避而不谈了,明显又在耍他嘛,要知道金融业那是未来的风口,此时虽然做金融还不是很风光,但到了后世,那可是好多商界大佬争夺的香饽饽啊。
而且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如果现在能投资银行,以后发展就有资金后盾支持了。
本来没想着这门生意的,现在经刘好运一提醒,他可就是不能放弃了。
“刘总,投资银行这事,我们可以再好好谈谈,我有闲余的资金,一起投资,共同合作吧。”在吃饭的时候,陈志城又向刘好运提出了此事。
刘好运却马上说道:“陈总有很多的闲鱼资金?那可以存入我们银行,利息很高的。”
陈志城听到这话,立刻骂了一句MMP,投资跟存银行那是一回事吗?你们那刚成立的银行,我要是存进去,万一倒闭了咋办?你们利息再高,能比四大行利息高?如果我是投资,倒闭也认了,如果是存入银行,最后银行却倒闭了,他惨不惨啊?
眼看刘好运不想让他投资银行了,陈志城心里想着,这事他必须要搞成,不然就会错失入股民胜银行的机会,刘好运现在虽然不想让他投资银行了,但要逼迫他同意他投资银行。
想到这儿,他就暂时没再提起此事,只是和刘好运商量着如何合作投资饲料厂的事。
谈好之后,陈志城就离开了西望公司,然后马不停蹄地去了京城,他要去找一找业建明。
关键时候去找一找业建明,让他帮一帮忙,民胜银行是在京城成立的,如果他想入股民胜银行,就需要到京城运作一番。
陈志城突然来到,都让赵静雅吃惊不已,京城房地产公司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土地开发,销售也完成了七七八八,目前无地可用了。
陈美琪专门帮他销售商品房,不但价格高,而且还销的快,立刻让太多多地产公司成为京城的一大明星房企。
陈志城过来后,听取了公司人员的汇报,公司成立以来的销售额达到了十亿,利润两个亿,而且还是纯利润,这样的赚钱速度已经很恐怖了。
可土地已经开发完了,怎么办?需要再买土地啊。
但他暂时没去考虑这个事情,而是匆忙去找业建明,向业建明说起投资银行的事,业建明不太懂这个事情,但眼看着陈志城现在把事业发展这么大,现在有困难找到他,他怎么能不闻不问?
于是,在业建明的帮助下,组建了一场饭局,陈志城在饭局上提出要入股民胜银行的想法,一位商界大佬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商界大佬一答应,回头就给刘好运几个发起人股东打了电话,表示陈志城想入股民胜银行,你们现在也正缺资金,就让陈志城入股吧。
这位商界大佬非常有面子,刘好运也不知陈志城怎么就认识了这位商界大佬,如果他不答应的话,那就把这位商界大佬给得罪了,为了拒绝陈志城入股,而得罪商界大佬,太不值得。
在商界大佬的周旋下,刘好运等人接纳了陈志城成为民胜银行的创始股东,投资额两个亿,仅次于刘好运,成为银行第二大股东。
成了银行的大股东,陈志城心里头比较爽快,以后是资本为王的时代,而谁掌握了银行,谁就掌握了资本,犹太人只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不就是因为他们最善于搞金融吗?
成了大股东,但陈志城却不是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因为他入股晚,除非再次召开股东大会选举,才能将他选入董事会。
但此时股东大会已经开过了,他想召开股东大会,就需要董事会的同意,又经过商界大佬的协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将他选入了民胜银行董事会,成为一名董事。
民胜银行一开始成立的时候管理机制比较特殊,虽然资金来源于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但是民营企业家并不负责经营管理,而是有由工商联派人进行经营管理,工商联的人在民胜银行虽然没有股份,但是却可以担任董事长,像陈志城刘好运这样的大股东都把投票权给了工商联所认可当董事长的人,陈志城等人只有分红权,并没有管理权。
这种管理格局一直到了后世才被打破,陈志城入股之后,只是成了银行股东,但不是他想从银行贷款就能从银行贷款的,而到了后世,就有大股东开始进行关联贷款,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了。
入股民胜银行,只是为了在未来的金融业占有一席之地,要知道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家像民胜银行规模这样大的民营银行出现了。
忙完这个事情,陈志城就回到地产公司,琢磨着拿地的事,另外他也考虑了如何把全国的房地产公司给整合在一起的事情。
从目前来说,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国营企业的老总了,因为太多多食品股份公司现在变成了民企,浪酒公司也不是国企,所以他现在就是一个民营的老板,既然他拥有这么多的公司,就需要成立一个企业集团才行。
而这个企业集团该怎么成立?是设立在京城,还是设立在沪市,或者设立在老家江临市?
陈志城一时没有想好,在京城设可以,但此时还不流行把总部搬到大城市,把总部设在大城市,其实运作成本会非常高的,而如果在小城市设立总部,运营成本要小的多,并且还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到底是在老家设立企业集团,还是在京沪两地设,这还需要大费一番脑筋。
一九九六年的京城房地产市场已经非常不错了,房改之后,大家都需要买房,因此房地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只是此时的房价基本还在两千左右徘徊,价格始终提不上去,而只所以造成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京城跟地方城市一样,还只是满足于本地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不是此后,全国人民都跑到京城来买房,房地产价格能不高吗?
京城政府要拍卖一块地,而且处于京城的核心区,如果在后世那肯定是寸土寸金,可是此时并没有让人觉得它有多么珍贵。
这块地大约有八千多平米,合十二多亩地,政府拿出来进行拍卖,拍卖后要建高楼写字楼,商业街什么的。
如此一个黄金宝地,必然要引来众多房地产企业的青睐,此时京城的房地产公司也是有不少了,冯轮此时与潘小石他们分了手,冯轮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潘小石也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们公司的规模在京城里头是数一数二的,陈志城的地产公司规模现在还比不上他们,不是因为陈志城的经营能力没他们强,而是好一阵子,他就没有再扩大地产公司的规模,而在这段时间,潘小石和冯轮他们把公司发展起来了。
一听京城政府要拍卖这块地,潘冯二人志在必得,只是此时他们已经分手,因而潘冯二人在这个事情就要相互打了起来。
而陈志城此时也觉得这个地块好,如果能拿下来,肯定将来会成为京城的核心区域,以后如果可以的话,把集团总部就放在这儿就不错。
陈志城就向政府报了名,要参与土地竞拍,报完名后,要求交纳竞拍保证金一百万元,这太小儿科了,陈志城马上安排人交了上去。
此次土地拍卖总共有二十家房地产企业参与竞拍,参与房企也不太多,但是这么多房企如果到现场举牌竞拍,那也是非常热闹的事,竞争会很激烈。
到了正式拍卖那天,陈志城就带着赵静雅和马冬梅二人去了现场,马冬梅此时帮着赵静雅照看生意,而且此时太多多食品股份公司已经变成民营的了,陈志城安排马冬梅办什么事,马冬梅肯定要立刻去办,陈志城是她的老板了,以后凡事都要听老板的了。
拍卖现场很简陋,就是政府办公楼里拍卖的,请来了专门的拍卖师,进到会议室里后,只见里面坐满了人,二十家企业人员都来到了现场。
他略是扫了一眼,就发现了潘小石和冯轮二人的身影,此时他们两人并没有坐在一起,显然,自从分开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那么亲密了。
相比起冯轮,潘小石更像一个商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而冯轮却是有几分悲天悯人的味道,因此注定他无法将企业做的很大,而潘小石却在一次一次的商业经营当中高歌猛进。
想一想,原来他很想把潘小石给收入麾下,可惜潘小石并非池中之物,现今确实发展的不错,人家有这样的成就,不愿意在他的麾下干,也很正常。
在与他们二人确认眼神的时候,他们二人当然也看见了他,这让他们吃了一惊,好久没有见到的身影再次出现了,看来今天的拍卖会一定有热闹看了。
潘小石此时是心里一沉,因为他今天过来是志在必得,他一直从事商业地产的开发,想着拿下这块地后,好开发成京城最大的写字楼,并让写字楼成为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把这块地收入囊中,因为他准备充分,心里有底气,而且价格上他也会出到最高,没有人像他这么下决心,要把一块给拿下。
虽然冯轮今天也过来参与竞拍了,但是他认定冯轮不会用尽全力拿下这块地,因为冯轮不擅长做商业地产,如果做了,也可能出现亏损,冯轮还是做他的住宅开发比较好。
对冯轮并不太在意,但是却担心陈志城的出现,因为陈志城几次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场的拿捏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怎么能不感到畏惧呢?
想到这里,他突然走上来,想跟陈志城说句话,当初毕竟跟陈志城有几分交情,后来发生了利益上的争执,可并没有面对面地撕破脸皮,而且生意场上,大家注重的都是利益,对于脸面,倒是不需要太在乎。
陈志城一打眼发现他走了过来,心里一紧,便寻思他过来要干什么,潘小石走过来后,舔着笑脸说:“陈总,好久没见,一直忙着呢?”
伸手不打笑脸人,陈志城见了,不能不与他搭下讪,便说:“是啊,你呢,也很忙吧?当初在南海的时候,我算是收留了你,不料你发达了,就不与我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