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节 分身有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武道提升到三品,十分重要,因为到时候就不用担心先天气血流失,他家里可有两个娇滴滴的小妾一直独守空房呢。
  相比变化无穷的诸子百家,武道修行表面上看起来要简单很多,颇有点一法破万法的古拙。造成这样状况,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方面是武道本身更加原始,更接近本能,出现更早,传承更久,就连南荒这样的粗糙文明,都有自己的武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武道发展,在本朝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打击。
  原本中原武道,已经遥遥领先于南蛮、北狄、西戎等文化,武道中演化出兵法这种道理,所谓杀一人是武,杀万人为兵。兵法是武道后期发展中的支柱,所谓万人敌的武道,指的就是兵法。
  可是魏无暇将兵家跟武道斩断,创立了新的兵家,兵家成为诸子百家之一,而武道沦落成了匹夫之勇。就好像一个江湖大哥,好容易拉了一群小弟,从大枪匹马发展到打群架,突然被人一锅端,再次变成单枪匹马了。
  这个挫折让武道近十年来急速衰落,虽然还有一些学子坚持修行古兵道,但古兵道不管在声势上,还是在资源上,都已经远远不及新兵家。兵家弟子可以考科举做官,光这一条,就让优秀学生不会选择古兵道,断了人才来源,任何事物都会步入衰落。
  对这些宗师级别对学术产生的影响,刘知易关心不到,他只关心他的武道修行。
  在他看来,武道确实粗糙,别的学派,领悟一门修行法门,意味着就是另外一个学派,每个学派的基石是对世界的不同认知。武道不一样,武道是以技法作为区分,练刀的就是刀客,练剑的就是剑客,二者可能修炼同样的功法,只是使用的武器不同,竟然就属于不同职业。
  刘知易系统中,武道有两个角色。角色1是刀客,角色2是剑客。而他只修炼《潮汐术》,功法对武道来说,似乎只是淬炼血气的一门方法而已。
  另外,就算有技法,也不一定就能对应上一个新职业。刘知易还会飞刀,还会飞针,可这两门武技,在武道中都没有相应的称谓,原因是从没有出过武圣。武道在本朝初年,曾经达到过巅峰,当时天下大乱,武夫横行无忌,到处都是用武之地,一场大乱,流血漂橹,几千万生命喂出来的武道,想不璀璨都不行。当时刀有刀圣,剑有剑神,枪有枪王,有神盾手,有神箭手,这些战争中的主流职业,都出现了各自的武圣,因此自成一派,传承下来。
  武圣不用想了,天资、机缘,甚至极大的运气,一个都缺不了,天资这关,刘知易就觉得自己过不去,机缘跟运气,更不用说,天下早有公论,武道已经不可能出圣人了。除非再一次天下大乱。
  所以岭南王这个二品武夫,就是天下第一个的武道高手。刘知易能到三品,心满意足了。
  经过摸索,功法、武技,都能跟诗意融合,他掌握的最强武功当然是《潮汐术》,通过潮汐术将血气淬炼到了四品,潮汐术跟大河意境可以完美融合,这是他成就三品的机缘。
  武技掌握了不少,刀法是《百战刀法》,相对粗浅的武功,他本来想着找岭南王求一门更高级的刀法,可是意外发现,越是简单的武技,越容易跟诗家心志融合,可能是因为简单,所以可塑性强。而百战刀法,是战阵上发展出来的武技,贴合战阵的诗意极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能很容易用诗家真气凝聚这样的诗意加持,威力提升了数个层次,感觉已经完全不是粗浅的刀法,而带有某种刀道韵味,如果悟性高一些,或者参悟久一些,创造出新的刀法都不是难事。
  剑法是《柳枝剑法》,赢郡剑门的高级剑法,柳氏出过剑圣、盗圣,这门剑法毋庸置疑。配合柳枝剑法的诗意,是“风”意,能给与剑法更轻灵飘忽的韵律和更高远宽阔的剑气。不过刘知易感觉不是很圆融,远不如百战刀法跟战阵意境那么融洽。
  针法和飞刀,他也有相应诗意加持,《急雨针》配巴山夜雨诗意,《游鱼刀》配鱼戏莲叶间诗意,都很相配。
  闭关三日,打磨诗意,淬炼气血,感觉确实变强了,却没有一丝突破的感觉。他总不自然想起在岭南东郡海边观海的景象,心生明悟,想要突破,机缘在海边。
  可是要去海边,就顾不上京城,顾不上一些人,顾不上一些事,让刘知易颇为犹豫。
  沉思了一夜,下定决心。
  滴了一滴鲜血,捧在掌心,盘膝而坐,加载妖道身份,身上妖气注入血滴。血滴开始生长,细胞不断分裂。
  血气也不断灌入血滴之中,血滴不断长大,凝固,生出皮膜,一时三刻之后,已经有了一个婴孩的雏形。感觉这婴孩跟他心心相连,跟他的四肢一样,刘知易放心下来,原来树妖的分身,等于长出树枝,虽然看着像单独的一棵树,却根系相连,本质上是一棵。
  一早上时间,刘知易的一滴血,成长成了一个两岁大,蹒跚学步的小孩。初时,感到新奇,后来熟视无睹,四目相对,仿佛在看自己的肢体一样。他指挥婴孩坐卧行止,如同弯腰屈膝一样自然。
  宏观上,他跟分身完全分开,可精神上从未分开,在精神的世界里,并没有时间与空间。
  不由感慨妖道的神异,看来妖道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他为自己以前的偏见感到羞惭。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这个分身不能离开他自由生长,就好像南荒山林里那座同一根系上长出的所有大树,都不能离开树根一样,他就是分身的树根,分身只是他的枝条。
  分身外形看着是人,有心脏,有血管,有肌肉,有五官,但是没有五脏六腑,没有肠胃,不知道这算不算缺陷,人的肠胃犹如树的树根,是吸收营养的器官,这个分身不能单独进食,必须依靠从刘知易身上补充血气,因此不能离开他太久,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甚至影响了刘知易分身的目的。
  所以当小孩长到五岁的时候,他就放弃了继续输入血气、妖力,对于分身而言,五岁的样子跟五十岁的样子,没有区别,只有大小之分,肌肉强度,战斗力,都没有区别。因为有完整的心脉,分身可以使用刘知易的武道,也可以运用一些妖道本能,有不弱的战斗力,但没有经脉,无法修行文道,也无法使用诸子百家的术法。
  摸索了一番,下午就回了家中。打算试一试空间对分身的影响。
  当一个五岁的小孩,突然被刘知易带回,家人眼神中都露出怀疑。尤其是母亲,对这个孩子有喜欢又忧虑,悄悄把刘知易拉到一边,问他是不是跟京城某个姑娘私生的。刘知易汗颜,但却不敢说实话。
  他抵触修炼妖道的原因,就是世俗的偏见,他可以用一用妖道,但不想被人知道他是一个妖道。所以不但不敢告诉母亲,连两个小妾都不敢告诉,只说是路上捡的孩子。
  林花和方戎女倒是喜欢的不行,争抢着要抱孩子,刘知易感觉很奇怪,分身传递回来完整的身体感触,仿佛是他被抱着一样。
  在家待了三天,晚上基本都配方戎女。因为答应了林花一个要求,回京城时候带上她。多大点事,刘知易告诉她,以后想回娘家就回。
  方戎女的武道继续精进,得到白犀扳指后,她日日揣摩,信心越来越足,觉得自己一尺之内无敌,强烈的必胜信念,是武道精进的最强动力。不过她的武道真意依然没有凝聚,那个南蛮武士凝聚的真意,是一股覆国的真意,不是那么容易领悟的。
  刘知易通过坐忘,观察了方戎女的精神世界,发现了一些隐忧。在杂乱的记忆中,她开始跟南蛮武士融合,一些岭南战场上的杀戮情景,主人公换成了方戎女。保留南蛮武士的记忆碎片,是为了让她感悟,不是让她变成他。刘知易毫不客气的将那些方戎女变成主人公的画面打碎,又将一些无关的之前打散又重聚的记忆打碎。
  发现这些隐忧之后,刘知易决定以后要定期帮她清楚这些记忆,不能让她陷入进去。
  三天之后回京,将林花送回娘家,考虑在京城买一座宅院,要离太学不远的。以后他跟林花住在里面,这是刘知易母亲提出来的,觉得有一个媳妇在城里照顾儿子,他更放心。刘知易也觉得合适,方戎女和林花两人,在家里始终不能融洽,倒不会吵架,可见面几乎不说话。
  方戎女还好,专心于武道,时不时还能去药铺看看方先生,林花就很无聊。母亲看在眼里,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另外当然有其他想法,她想抱孙子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