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幕府
舰队指挥官拿到了倭国幕府给出的最后答复,什么话都没有说,拿着这份回复文件便扬帆起航回到了旅顺港。
王瑾在旅顺已经等待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等到舰队指挥官回来,拿到了出兵的借口。
大明是大国,出兵要讲究师出有名,不能让周边的小国认为大明是在行使霸权行径,以武力欺压小国。
拿到了倭国拒绝赔款的要求,王瑾立刻排兵布阵,调集十个分舰队、八个协的陆战队,出征倭国。要想对倭国打击,首先得到一个攻击倭国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不能受到倭国的威胁。
王瑾选择了朝鲜与倭国之间的对马岛,对马宗氏宗主宗贞盛脚踩两只船,一边向室町幕府称臣,一面又在李氏朝鲜的压力下向朝鲜称臣。
倭国与朝鲜对这样的情况心知肚明,又不愿与对方彻底交恶,只能任由宗氏在两边下注,做为双方贸易的中转站。
当大明舰队铺天盖地般涌向对马岛的时候,宗贞盛果断选择了跪舔,当个三姓家奴没什么不好,只要能舒服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王瑾踏上对马岛,就看到了宗贞盛特别狗腿的迎候在一旁。王瑾拍了拍宗贞盛的肩膀呵呵笑道:“宗岛主,咱家叨扰了。”
“王公公!对马岛能迎来您这样的贵客,那是对马岛的福气,小人愿为公公牵马坠蹬!”
“你很好!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很识时务!”王瑾微微颔首,当晚就住进了宗室的宗主府。
对于倭国王瑾并不熟悉,王瑾更熟悉的是草原,几乎每次对草原的大战,王瑾都有参与,可以说王瑾是个对陆军非常熟悉的将领。
可是对于海军来说,王瑾不过是个新兵,五年的时间若是按照正常的成长,王瑾能够当上两千料军舰的舰长就算是升职速度快的,根本不可能当上东洋舰队的一把手。
能够当上东洋舰队的提督,最大的优势就是王瑾的身份,海军不同于陆军,整日孤悬海外,手中拥有一支足以灭国亡种的力量,一旦失去控制那就不是一星半点的损失。
这样的力量绝对要放在最可靠的人手里,能力是次要的,忠诚才是第一位的。三大舰队王瑾的资历最低,他知道自己在那些大佬面前就是小字辈,别说其他舰队的主官不会拿他当回事,就是东洋舰队的各个分舰队的将军对他也不一定有多尊重。
明军的上下尊卑,以及军人服从命令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有人会因为看不起王瑾而不遵守他的命令,除非明确他的命令是乱命。
王瑾知道征伐倭国是自己的立威之战,这一仗一定要打好,海战他不瞎掺和,交给各个分舰队主官自由发挥,毕竟手下之人的舰队指挥水平比他强得多。
不过陆上战争王瑾可就谁都不服了,虽然他不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军,但是每一场大战都有参与,对于陆上战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宗氏的宗主府中,王瑾召集手下各个分舰队的将军和各个陆战队协的将军开会。
面对这些眼高于顶的将军,王瑾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诸位!我们出兵五万人能不能将倭国灭了?”
“一个小小的倭国,我大明出兵五万足以灭掉倭国!”一人出列说道。
“你可知倭国有多少人马,有多少军队,军队装备如何、战力如何?”
将领低头不语,他这个层次的将领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只想着大军一出便会一路推平。手下的将领不考虑,他这个主官却不能不考虑。
皇帝给他的旨意是让倭国赔款和臣服,并不是要灭亡倭国,这些日子他在不断的搜集资料,发现倭国有近千万的人口,也有不俗的军队。
若是与倭国硬拼即使将倭国打败,大明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等于是得不偿失。必须要利用大明的优势打一场优势完全在大明一方的战争,让倭国感受到彻骨的疼痛,一旦承受不住战争带来的损失,他们绝对会妥协的。
“你们不考虑这些问题,咱家却必须要考虑,倭国虽然与大明相比是个小国,不过却绝对不是个小国,这么一小片地方却拥有近千万的人口,常备的军队也有几十万。
而是倭国有习武传统,他们有一个阶层叫做武士,相当于我大明的士绅。不同于大明的士绅以读书为进身之阶,武士则以习武为主家效力为进身之阶。
这些武士个人武力不俗,普遍装备铁甲,同时又有战死荣耀的传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你们若是不打起精神来,将来会有吃亏的一天。
咱家不管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一次的行动,谁敢给咱家拉后腿,咱家就要他的命。当然咱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对任何人咱家都是一视同仁。”
“是!谨遵公公将令!”一番话将这些将领镇住了,大家没想到这个新上任的海军提督,竟然有两下子,不是他们所想象的草包,竟然是个有本事的,那跟着谁打仗不是打呢。
王瑾指着对马海峡对岸的长门国位置大声命令道:“诸位听令!”
“末将在!”
“今日休息一日留下一千陆战队等待基地后续的后勤运输船队,并且组织对马百姓修建码头栈道,以方便大明舰船靠港。告诉宗贞盛,跟着大明少不了他的好处,若是还想着三心二意,回头咱家就把他灭了。
主力舰队随咱家横渡海峡直扑长门国,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边打边等待倭国兵力集结。咱家想等到我们进了若狭湾,前往京都勤王的军队也集结的差不多了吧。
这个时候我们就在舞鹤登陆,只要占领舞鹤,那就等于是打开了京都的北大门,若是倭国不想我们攻破京都将他们那个所谓的天皇和幕府将军抓住,就一定会集结大军与我们决战。
只要我大明军队能够一战将倭国的勤王军队打垮,再与倭国谈判,倭国还有底气与我们叫板吗?”
“遵命!”
狭窄的对马海峡对于庞大的大明舰队来说就是一道小河沟,早上出发,下午太阳还未落山便抵达长门国。
做为倭国关西地区最偏远的角落,长门并不受倭国重视。既然是不受重视,防备自然不强,陆战队登陆之后,一个冲锋便拿下了长门城。在倭国百姓战战兢兢身体和畏惧的目光中,大军开始搜刮长门城的财富。
然而让王瑾失望的是这么一个破城里居然连一万两银子都没有搜刮出来,陆战队打出的炮弹和子弹也比这点钱多的多。
“这倭国真他娘的穷啊!”王瑾感慨道。
身旁的陆战队指挥官附和道:“公公说的对,咱这仗打得可有点儿亏本,这么多年海军还没打过亏本的仗呢!”
“咱家决定了,到时候谈判的时候,一定将咱们打出去的炮弹钱让倭国矮子赔给咱家,不然太亏了!”王瑾跺着脚咬牙切齿地说道。
大军并未在长门国停留,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便来到了石见国,在滨田城下,再次如法炮制,攻下滨田城。
城主山名教清战败被俘,这是大明俘获的第一位倭国地方高官,虽然石高只有十万石,比起公卿大臣和幕府高官来说不值一提,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俘获的倭国高官,王瑾还是觉得应该见一见这个山名教清。
三名氏在倭国可是大名鼎鼎的世家望族,不过山名教清只是三名氏的分支子弟,当山名教清被蒙着眼睛押到王瑾的船上,吓得体若筛糠,怎么好端端的就被人抓到船上了呢。
“你们是什么人啊?”
王瑾听不懂倭国话,指着这家伙问道:“会说汉话吗?”
山名教清瞪大眼睛:“你们是唐人?”
“咱家是大明海军东洋舰队署理提督王瑾,你现在是在我大明的军舰上。”
“明国海军?”山名教清口中吐出字正腔圆的汉话来。
“你会说汉话啊?”
“在我国上层贵族都以说唐言为荣,不会说唐言的都是下等人。”
“既然你会我明国语言,那我们就好沟通了,咱家问你,这倭国现在有多少兵马拱卫京都?室町幕府的权力架构如何?”
“明国上官!室町幕府在京都的兵马并不多,只有几万人。若是养的并太多,京都附近也养不起。至于幕府的最高权力是征夷大将军足利氏子孙传承,将军之下设置管领,由足利氏一族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谓之‘三管领’。
管领之下有侍所、问注所,政所等机构,而以侍所最为重要,侍所的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氏担任,谓之‘四职’,负责御家人的统治与行政诉讼。
‘问注所’的首长称‘执事’,此机构除保管幕府的记录、文件外,也负责文书的误谬、伪证以及证件遗失等诉讼的审理工作,执事由三善氏子孙世袭。
政所首长也称“‘执事’,它只主持幕府财政,审理有关买卖、借贷、质押等方面问题,执事一职由二阶堂氏担任。”
“足利氏的族人为何不姓足利氏?”
“上官有所不知,除了将军一脉,其他族人是没有姓足利的资格,只能被将军赐姓。”
“原来如此,相必那山名氏就是你的家族吧?”
“正是,不过在下是家族旁支,并不受家族重视,被安排到石见国做守护,也是费了不少的人情才谋得的差事。”
王瑾哈哈大笑道:“你若忠心为我大明皇帝做事,咱家可以让你做幕府的侍所所司,让你一跃从旁支变为主枝。”
“明国上官,到现在在下都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为何你们要把在下绑到你们的船上?”
“你难道不知道吗?你们的幕府将军拒绝了大明的和平努力,选择用战争来与大明对抗。”
山名教清一脸的懵逼,他这个层次的地方官僚还接触不到高层的消息,不知道倭国为何会突然得罪了明国。
“上官!您把在下说糊涂了,明国与我国一衣带水,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友好交往,怎么突然就兵戎相见了?”
“我大明与倭国有过友好吗?你见过哪个友好国家会频繁袭扰对方的边境,斩杀对方的使节,这种羞辱可是奇耻大辱,我大明秉承最诚挚的态度,与贵国相商,只要贵国赔偿大明这些年来因为贵国的倭寇所造成的损失,我大明以和为贵,便与贵国化干戈为玉帛。”
“在下能问一下明国向我国索赔多少钱吗?”
“不多,一个倭寇的人头十万两。”
“那一共有多少人头呢?”
“不多,也就一千多颗。”
山名教清好悬没背过气去,这还叫不多啊,明国这是狮子大开口啊,一张嘴就是一万万两以上的赔偿。就是把整个倭国给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更何况倭国百姓也是要生存的。
“上官不觉得这有些过分吗?”
“过分?咱家都往远了算,就从洪武元年开始算起,到现在是宣德十四年,这十四年几乎年年都有倭寇登岸劫掠的记录,每年给我大明造成的损失都有几百万两。
这还不算被你们杀死的百姓的抚恤,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是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四年,你自己算一算这是多少年,又给我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你要算不过来,可以找个算术好的算一下。算清楚了再问咱家过不过分。”
“可是不是我国不答应,实在是赔不起啊,赔不起就把我大明派出去的使节晾在一边,多亏我大明使节警醒,不然还要被长崎的地方官暗算。
这就是贵国的态度吗?既然贵国不愿意选择和平,那就选择战争好了,相信大明皇家海军会很好的维护大明的国家利益。
当然这事与你没有多大的关系,咱家再问你一遍,愿不愿意为大明效力,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是!”
王瑾在旅顺已经等待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等到舰队指挥官回来,拿到了出兵的借口。
大明是大国,出兵要讲究师出有名,不能让周边的小国认为大明是在行使霸权行径,以武力欺压小国。
拿到了倭国拒绝赔款的要求,王瑾立刻排兵布阵,调集十个分舰队、八个协的陆战队,出征倭国。要想对倭国打击,首先得到一个攻击倭国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不能受到倭国的威胁。
王瑾选择了朝鲜与倭国之间的对马岛,对马宗氏宗主宗贞盛脚踩两只船,一边向室町幕府称臣,一面又在李氏朝鲜的压力下向朝鲜称臣。
倭国与朝鲜对这样的情况心知肚明,又不愿与对方彻底交恶,只能任由宗氏在两边下注,做为双方贸易的中转站。
当大明舰队铺天盖地般涌向对马岛的时候,宗贞盛果断选择了跪舔,当个三姓家奴没什么不好,只要能舒服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王瑾踏上对马岛,就看到了宗贞盛特别狗腿的迎候在一旁。王瑾拍了拍宗贞盛的肩膀呵呵笑道:“宗岛主,咱家叨扰了。”
“王公公!对马岛能迎来您这样的贵客,那是对马岛的福气,小人愿为公公牵马坠蹬!”
“你很好!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很识时务!”王瑾微微颔首,当晚就住进了宗室的宗主府。
对于倭国王瑾并不熟悉,王瑾更熟悉的是草原,几乎每次对草原的大战,王瑾都有参与,可以说王瑾是个对陆军非常熟悉的将领。
可是对于海军来说,王瑾不过是个新兵,五年的时间若是按照正常的成长,王瑾能够当上两千料军舰的舰长就算是升职速度快的,根本不可能当上东洋舰队的一把手。
能够当上东洋舰队的提督,最大的优势就是王瑾的身份,海军不同于陆军,整日孤悬海外,手中拥有一支足以灭国亡种的力量,一旦失去控制那就不是一星半点的损失。
这样的力量绝对要放在最可靠的人手里,能力是次要的,忠诚才是第一位的。三大舰队王瑾的资历最低,他知道自己在那些大佬面前就是小字辈,别说其他舰队的主官不会拿他当回事,就是东洋舰队的各个分舰队的将军对他也不一定有多尊重。
明军的上下尊卑,以及军人服从命令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有人会因为看不起王瑾而不遵守他的命令,除非明确他的命令是乱命。
王瑾知道征伐倭国是自己的立威之战,这一仗一定要打好,海战他不瞎掺和,交给各个分舰队主官自由发挥,毕竟手下之人的舰队指挥水平比他强得多。
不过陆上战争王瑾可就谁都不服了,虽然他不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军,但是每一场大战都有参与,对于陆上战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宗氏的宗主府中,王瑾召集手下各个分舰队的将军和各个陆战队协的将军开会。
面对这些眼高于顶的将军,王瑾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诸位!我们出兵五万人能不能将倭国灭了?”
“一个小小的倭国,我大明出兵五万足以灭掉倭国!”一人出列说道。
“你可知倭国有多少人马,有多少军队,军队装备如何、战力如何?”
将领低头不语,他这个层次的将领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只想着大军一出便会一路推平。手下的将领不考虑,他这个主官却不能不考虑。
皇帝给他的旨意是让倭国赔款和臣服,并不是要灭亡倭国,这些日子他在不断的搜集资料,发现倭国有近千万的人口,也有不俗的军队。
若是与倭国硬拼即使将倭国打败,大明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等于是得不偿失。必须要利用大明的优势打一场优势完全在大明一方的战争,让倭国感受到彻骨的疼痛,一旦承受不住战争带来的损失,他们绝对会妥协的。
“你们不考虑这些问题,咱家却必须要考虑,倭国虽然与大明相比是个小国,不过却绝对不是个小国,这么一小片地方却拥有近千万的人口,常备的军队也有几十万。
而是倭国有习武传统,他们有一个阶层叫做武士,相当于我大明的士绅。不同于大明的士绅以读书为进身之阶,武士则以习武为主家效力为进身之阶。
这些武士个人武力不俗,普遍装备铁甲,同时又有战死荣耀的传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你们若是不打起精神来,将来会有吃亏的一天。
咱家不管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一次的行动,谁敢给咱家拉后腿,咱家就要他的命。当然咱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对任何人咱家都是一视同仁。”
“是!谨遵公公将令!”一番话将这些将领镇住了,大家没想到这个新上任的海军提督,竟然有两下子,不是他们所想象的草包,竟然是个有本事的,那跟着谁打仗不是打呢。
王瑾指着对马海峡对岸的长门国位置大声命令道:“诸位听令!”
“末将在!”
“今日休息一日留下一千陆战队等待基地后续的后勤运输船队,并且组织对马百姓修建码头栈道,以方便大明舰船靠港。告诉宗贞盛,跟着大明少不了他的好处,若是还想着三心二意,回头咱家就把他灭了。
主力舰队随咱家横渡海峡直扑长门国,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边打边等待倭国兵力集结。咱家想等到我们进了若狭湾,前往京都勤王的军队也集结的差不多了吧。
这个时候我们就在舞鹤登陆,只要占领舞鹤,那就等于是打开了京都的北大门,若是倭国不想我们攻破京都将他们那个所谓的天皇和幕府将军抓住,就一定会集结大军与我们决战。
只要我大明军队能够一战将倭国的勤王军队打垮,再与倭国谈判,倭国还有底气与我们叫板吗?”
“遵命!”
狭窄的对马海峡对于庞大的大明舰队来说就是一道小河沟,早上出发,下午太阳还未落山便抵达长门国。
做为倭国关西地区最偏远的角落,长门并不受倭国重视。既然是不受重视,防备自然不强,陆战队登陆之后,一个冲锋便拿下了长门城。在倭国百姓战战兢兢身体和畏惧的目光中,大军开始搜刮长门城的财富。
然而让王瑾失望的是这么一个破城里居然连一万两银子都没有搜刮出来,陆战队打出的炮弹和子弹也比这点钱多的多。
“这倭国真他娘的穷啊!”王瑾感慨道。
身旁的陆战队指挥官附和道:“公公说的对,咱这仗打得可有点儿亏本,这么多年海军还没打过亏本的仗呢!”
“咱家决定了,到时候谈判的时候,一定将咱们打出去的炮弹钱让倭国矮子赔给咱家,不然太亏了!”王瑾跺着脚咬牙切齿地说道。
大军并未在长门国停留,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便来到了石见国,在滨田城下,再次如法炮制,攻下滨田城。
城主山名教清战败被俘,这是大明俘获的第一位倭国地方高官,虽然石高只有十万石,比起公卿大臣和幕府高官来说不值一提,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俘获的倭国高官,王瑾还是觉得应该见一见这个山名教清。
三名氏在倭国可是大名鼎鼎的世家望族,不过山名教清只是三名氏的分支子弟,当山名教清被蒙着眼睛押到王瑾的船上,吓得体若筛糠,怎么好端端的就被人抓到船上了呢。
“你们是什么人啊?”
王瑾听不懂倭国话,指着这家伙问道:“会说汉话吗?”
山名教清瞪大眼睛:“你们是唐人?”
“咱家是大明海军东洋舰队署理提督王瑾,你现在是在我大明的军舰上。”
“明国海军?”山名教清口中吐出字正腔圆的汉话来。
“你会说汉话啊?”
“在我国上层贵族都以说唐言为荣,不会说唐言的都是下等人。”
“既然你会我明国语言,那我们就好沟通了,咱家问你,这倭国现在有多少兵马拱卫京都?室町幕府的权力架构如何?”
“明国上官!室町幕府在京都的兵马并不多,只有几万人。若是养的并太多,京都附近也养不起。至于幕府的最高权力是征夷大将军足利氏子孙传承,将军之下设置管领,由足利氏一族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谓之‘三管领’。
管领之下有侍所、问注所,政所等机构,而以侍所最为重要,侍所的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氏担任,谓之‘四职’,负责御家人的统治与行政诉讼。
‘问注所’的首长称‘执事’,此机构除保管幕府的记录、文件外,也负责文书的误谬、伪证以及证件遗失等诉讼的审理工作,执事由三善氏子孙世袭。
政所首长也称“‘执事’,它只主持幕府财政,审理有关买卖、借贷、质押等方面问题,执事一职由二阶堂氏担任。”
“足利氏的族人为何不姓足利氏?”
“上官有所不知,除了将军一脉,其他族人是没有姓足利的资格,只能被将军赐姓。”
“原来如此,相必那山名氏就是你的家族吧?”
“正是,不过在下是家族旁支,并不受家族重视,被安排到石见国做守护,也是费了不少的人情才谋得的差事。”
王瑾哈哈大笑道:“你若忠心为我大明皇帝做事,咱家可以让你做幕府的侍所所司,让你一跃从旁支变为主枝。”
“明国上官,到现在在下都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为何你们要把在下绑到你们的船上?”
“你难道不知道吗?你们的幕府将军拒绝了大明的和平努力,选择用战争来与大明对抗。”
山名教清一脸的懵逼,他这个层次的地方官僚还接触不到高层的消息,不知道倭国为何会突然得罪了明国。
“上官!您把在下说糊涂了,明国与我国一衣带水,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友好交往,怎么突然就兵戎相见了?”
“我大明与倭国有过友好吗?你见过哪个友好国家会频繁袭扰对方的边境,斩杀对方的使节,这种羞辱可是奇耻大辱,我大明秉承最诚挚的态度,与贵国相商,只要贵国赔偿大明这些年来因为贵国的倭寇所造成的损失,我大明以和为贵,便与贵国化干戈为玉帛。”
“在下能问一下明国向我国索赔多少钱吗?”
“不多,一个倭寇的人头十万两。”
“那一共有多少人头呢?”
“不多,也就一千多颗。”
山名教清好悬没背过气去,这还叫不多啊,明国这是狮子大开口啊,一张嘴就是一万万两以上的赔偿。就是把整个倭国给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更何况倭国百姓也是要生存的。
“上官不觉得这有些过分吗?”
“过分?咱家都往远了算,就从洪武元年开始算起,到现在是宣德十四年,这十四年几乎年年都有倭寇登岸劫掠的记录,每年给我大明造成的损失都有几百万两。
这还不算被你们杀死的百姓的抚恤,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是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四年,你自己算一算这是多少年,又给我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你要算不过来,可以找个算术好的算一下。算清楚了再问咱家过不过分。”
“可是不是我国不答应,实在是赔不起啊,赔不起就把我大明派出去的使节晾在一边,多亏我大明使节警醒,不然还要被长崎的地方官暗算。
这就是贵国的态度吗?既然贵国不愿意选择和平,那就选择战争好了,相信大明皇家海军会很好的维护大明的国家利益。
当然这事与你没有多大的关系,咱家再问你一遍,愿不愿意为大明效力,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