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预算会议(一)
皇帝的盐税改革方案让会议室里的朝臣眼前一亮,这样的征税方式减少了很多的麻烦,只要控制食盐的生产源头,就能彻底掌握食盐的销售,朝廷只需要打击私自生产食盐的私盐贩子就能完全控制食盐的源头。
至于老百姓用烧锅煮盐的那点儿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大批量工业化晒盐之后,估计盐商的零售价都要比煮盐的成本价低。
大明朝目前有六千万人口,按照每个人年消耗食盐五斤这个最低消耗量,古人体力劳动繁重需要的盐分补充要比现代人多不少,一年五斤盐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这还不算一些酱菜腌肉等手工业用盐消耗。
大明朝一年保守的食盐消耗量是三万万斤,各地生产食盐的成本并不一样,山西的池盐成本不高,一斤的成本也就四五文钱,而四川的井盐成本却要十文左右,淮扬的煮盐成本最少都有十几文钱。
若是按照成本的价格成本定价,就会导致各地的盐价大不相同,这样就会出现商人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全国必须统一定价。
朱瞻基对全国的盐价非常清楚,抬头看着朝臣问道:“全国盐价必须统一,大家认为该如何定价才好?”
“陛下!盐价的高低不但有生产成本的原因,还有运输的成本,食盐非常沉重,一斤盐每增加百里的运输成本最少增加一文钱,想要降低盐价,不但要减少生产成本,还要降低运输成本。
目前大明能够产盐的地方就那么几处,一座盐场所辐射的距离不会超过五百里,超过了这个距离,盐价就只能是天价,老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
然而我大明产盐的地方除了沿海,内地就那么几处,靠近河流的地方,有水运加持运输成本会小一些,若是没有河流只依靠马车运输,成本根本就无法降下去。
盐税更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一份税收,老百姓每年大部分收入其实都花在了买盐上。”杨士奇叹了一口气说道。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他是知道大明盐价腾贵,可是没想到这价钱会因为距离差的这么离谱,老百姓忙活一年只够买盐的钱,这样下去怎么能够让老百姓拥护朝廷。
“不管用什么办法,盐价必须要降下来,大明主要的产盐之地在山西、陕西、四川,这些地方的食盐各自辐射的距离并不远,内地的交通条件有限,不能指望这些地方的食盐调节盐价。
想要食盐价格降下来还是要在沿海地采用晒盐的办法进行制盐,朕会调集工业部的大匠研究如何能够快速制盐的办法,一斤盐的出场价不能超过十文,若是成本超过十文,由朝廷补贴差价。
这样加上五成盐税,一斤盐的出厂价就是十五文,这个价格即使走远一些,一斤盐的成本价格也不会超过贰拾伍文,这样的价格加上商人的利润盐价不能超过三十五文,若是哪个盐商敢超过三十五文卖盐,工商管理部门就抄了他的铺子。”
“陛下!若是如此强硬规定,是不是会打击商人的运盐的积极性,若是无人运盐,岂不是让老百姓没有盐吃吗?”杨溥站起来问道。
“没有人运,那就让皇家粮业接手,朕就不信这卖盐虽然是利润没有那么大了,但是胜在稳定,不怕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肯定会有眼光长远之人运输售卖。
况且我们计算的是陆路运输,若是用船运输,那么这运费还是会降低不少的,相信眼光好一点儿的商人是能看到这一点的。
皇家粮业可以把距离盐场路途近的地方让给商人,专门做路途远的生意。这样商人还不知足,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若是如此明年的盐税就要少上很多了,按照全年消耗三万万斤计算,一年的盐税就剩下一百五十万两了,若是再补贴一些盐场的成本支出,能剩下一百万两就不错了。”王佐皱眉说道。
“一百万两已经不少了,随着以后大明人口的增加这个税收会节节攀升的,而且沿海晒盐的成本在朕看来,用不了多少,现在成本高昂,主要是因为提水需要人工,若是能够设计一款自动提水的设备,这晒盐成本一下子就能下降大半,这些朝廷经营的盐场还能给朝廷创造大量的利润。
朕希望这食盐的价格最后的稳定在十文以下,这样的盐价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朕也知道暂时这个想法就是奢望,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陛下真乃仁君也!臣等自愧不如!”群臣立刻给皇帝拍起了马屁。
朱瞻基对这种不痛不痒的马屁无动于衷,马屁拍的再好也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事,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只有天下好了,大明民富国强,天下百姓都感激老朱家带给他们的好日子。只要老朱家的子孙不作死,那个时候才能安稳的坐在龙椅上,至少不用担心被人革命上了断头台。
别的不说老百姓就不答应,谁知道换了天子,还能不能过现在的日子,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改变舒适的生活。
“现在确定了明年的田税与盐税的数量,那朕就将朕手中的几处收入也说明一下,首先最大的一块收入是海外贸易盈余,今年一年的获利是三千万两,这包括与西洋的贸易,还有与南洋各国,以及海外封藩各国的贸易。
其次是海关关税收入目前允许出海贸易的三处海关分别是天津大沽港、上海港,以及广东广州港。这三处港口税收最高的是上海港,今年的关税收入是五百万两,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是三百万两,天津港的关税收入是二百三十万两。
其次是两个工业区的工商业税收与由朕主导的工厂销售利润,这一部分由于比较繁杂,朕就不一一细说了,总量大概在五百万两左右,
其次是已经实行商业税新政的地区,包括两京与山东还有一个房山州,商业税收共计三百多万两。
其次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利润,除去税收和人工成本,大明皇家银行今年创造了三百万两的盈利。
最后是朕的皇庄收入,这部分收入大概有一千万石,明年开始朕打算对皇庄进行拍卖,在山东执行的不错的农场,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皇帝话音落下,众人就开始计算皇帝陛下的收入,众臣略微一算便能知道皇帝的收入,没有想到皇帝的年收入竟然多达五千多万两。
不过细心的朝臣发现皇帝并没有计算‘全聚德’与‘保洁日化’的收入,不知皇帝是忘记了,还是故意没有说。
还没等朝臣问出心中的疑惑,皇帝便继续说道:“有两处产业是朕未继位时创办的私产,这些产业的收入属于皇家私产,朕的家人所需开销全部由这部分收入中支出,这也是朕给朱家皇室的祖产,是可以代代继承下去的。
说到这里朕要插一句话,三法司在立法时,必须要强调百姓合法财产不可侵犯,朝廷没有权力剥夺个人的合法收入。
除了这两处收入之外,其他产业都是国家的财产,无论是税收还是贸易盈余,都应该用于大明的政府开支,将税收用在大明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的这些收入随着新政的不断推进,明年朕可以保证这部分收入能够增加一成。明年的财政预算就以增加一成的收入进行预算安排。”
唐三任盘算了一下,皇帝所说的这些收入加在一起再增加一成的话明年至少要有六千万两,田税加盐税的收入大概有一千二百万两,总体下来明年的预算金额就能高达七千多万两。
“陛下!明年的预算可是要将预算全部花完?”度支部尚书唐三任问道。
“花完!朕手里还有五千万两的內帑存银,足够抵御未知的风险,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创造效益,放在国库里那就是个死东西。”
“臣明白了!”唐三任看向众臣说道:“诸位同僚,本官现在跟大家交一个底,明年的预算总额是七千万两,剩余的几百万两是特别预算,我等不能有事就去求助陛下,这显得我等太过无能。”
陆军部提督方政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陆军明年的军费计划已经做出来了,明年一年除了二十万羽林军的军费开支之外,还有整编十一万九边边军,十五万各布政使司驻军,五万西南边军,算上陆军部、海军部加四总部的人员大概是五十二万人马,共计需要军费二千七百万两。”
方政话音刚一落下,杨士奇一拍桌子便站起来,怒声说道:“方都督!你可真敢狮子大开口啊!一张嘴就把预算砍掉一少半,你一个部门就要这么多钱,其他部门该要多少啊?”
方政缩了一下脖子,冷哼一声道:“杨首辅!话可不能这么说,哪个部门有我陆军部人多,我这陆军可还包括着总赞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镇抚部和总装备部的军饷开支。
大明的安全要靠我等厮杀汉守护,五十多万儿郎,加上马匹消耗二千七百万两已经是最低标准了,难不成让弟兄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杀敌吗?”
“方政!你少在老夫这混淆视听,你说的这些费用,除了二十万羽林军之外,其他的边军、地方军哪一个军队是已经组建完成的,你拿还没有组建完成的军队就来要预算,真当老夫与满朝诸公都是傻子吗?”杨士奇怒喝道。
方政听到这话顿时慌了神,大明朝的武臣大多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直肠子,皇帝跟他们说的话可是连琢磨都没有琢磨就直接捅了出来,被杨士奇这么一喝问,眼神不由自主的飘向了皇帝。
朱瞻基心中暗暗叫苦,这老方怎么这么实诚,你就不会说整编裁撤的时候也要有费用,整编淘汰的老弱不需要安置吗?整编的士兵为整编之前难道就不需要军饷吗?可是做为皇帝今天的会议他是不能说话的,他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方政被杨士奇压制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将谭广站起来说道:“首辅!边军是整编,而不是新招募兵员,原本的军卒不但要进行留强汰弱,而且还要对淘汰下来的军卒进行安置,朝廷不能让这些给大明卖过命的兄弟没有着落吧!”
会议室里的这些人都是高居庙堂,没有谁会真的在意一个小卒的死活,对于大人物来说,普通士卒就是随便消耗的消耗品,死一茬就再换一茬,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命不值钱的贱民。
可是白发苍苍的谭广说这些话的时候,却让人动容了,了解谭广履历的人都知道这位是真正的从小卒一步步升迁到如今的总镇抚部提督的位置,老将军最能体会士卒的艰辛。
“士卒军转民,朝廷肯定不会不管,朝廷可以给予一定时间的免税政策,保证士卒的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活。军转民之后,士卒就属于民户授田、办理户籍、重新编订黄册这些都是朝廷各部之事,理应是朝廷接手,军队大可不必操心。
老夫会安排农林渔牧部、税务部、刑部联合地方官府做好士卒军转民的安置,这一点朝廷不会有任何的推诿,军队也可以安排专人进行监督,若是有任何不法行为,可以上报到老夫这里,老夫处置不了,还有陛下呢!”杨士奇侃侃而谈,化解了谭广的话语。
“既然安置工作朝廷接手了,那我陆军减少一百万两预算,用作士卒安置费用,二千六百万一文都不能少了,不然老夫也无法向兄弟们交代。”
“想都不用想,陆军军费预算最多两千万两,地方军队建设可以分批建设,又不是一年之内必须完成,完全可以跟随着新政的脚步,明年可以先保证山东、浙江、福建、交趾、旧港五布政使司的地方军队组建,其余各地的军队等到新政推行到那里的时候,再组建也不迟!”
至于老百姓用烧锅煮盐的那点儿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大批量工业化晒盐之后,估计盐商的零售价都要比煮盐的成本价低。
大明朝目前有六千万人口,按照每个人年消耗食盐五斤这个最低消耗量,古人体力劳动繁重需要的盐分补充要比现代人多不少,一年五斤盐只是最保守的估计,这还不算一些酱菜腌肉等手工业用盐消耗。
大明朝一年保守的食盐消耗量是三万万斤,各地生产食盐的成本并不一样,山西的池盐成本不高,一斤的成本也就四五文钱,而四川的井盐成本却要十文左右,淮扬的煮盐成本最少都有十几文钱。
若是按照成本的价格成本定价,就会导致各地的盐价大不相同,这样就会出现商人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全国必须统一定价。
朱瞻基对全国的盐价非常清楚,抬头看着朝臣问道:“全国盐价必须统一,大家认为该如何定价才好?”
“陛下!盐价的高低不但有生产成本的原因,还有运输的成本,食盐非常沉重,一斤盐每增加百里的运输成本最少增加一文钱,想要降低盐价,不但要减少生产成本,还要降低运输成本。
目前大明能够产盐的地方就那么几处,一座盐场所辐射的距离不会超过五百里,超过了这个距离,盐价就只能是天价,老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
然而我大明产盐的地方除了沿海,内地就那么几处,靠近河流的地方,有水运加持运输成本会小一些,若是没有河流只依靠马车运输,成本根本就无法降下去。
盐税更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一份税收,老百姓每年大部分收入其实都花在了买盐上。”杨士奇叹了一口气说道。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他是知道大明盐价腾贵,可是没想到这价钱会因为距离差的这么离谱,老百姓忙活一年只够买盐的钱,这样下去怎么能够让老百姓拥护朝廷。
“不管用什么办法,盐价必须要降下来,大明主要的产盐之地在山西、陕西、四川,这些地方的食盐各自辐射的距离并不远,内地的交通条件有限,不能指望这些地方的食盐调节盐价。
想要食盐价格降下来还是要在沿海地采用晒盐的办法进行制盐,朕会调集工业部的大匠研究如何能够快速制盐的办法,一斤盐的出场价不能超过十文,若是成本超过十文,由朝廷补贴差价。
这样加上五成盐税,一斤盐的出厂价就是十五文,这个价格即使走远一些,一斤盐的成本价格也不会超过贰拾伍文,这样的价格加上商人的利润盐价不能超过三十五文,若是哪个盐商敢超过三十五文卖盐,工商管理部门就抄了他的铺子。”
“陛下!若是如此强硬规定,是不是会打击商人的运盐的积极性,若是无人运盐,岂不是让老百姓没有盐吃吗?”杨溥站起来问道。
“没有人运,那就让皇家粮业接手,朕就不信这卖盐虽然是利润没有那么大了,但是胜在稳定,不怕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肯定会有眼光长远之人运输售卖。
况且我们计算的是陆路运输,若是用船运输,那么这运费还是会降低不少的,相信眼光好一点儿的商人是能看到这一点的。
皇家粮业可以把距离盐场路途近的地方让给商人,专门做路途远的生意。这样商人还不知足,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若是如此明年的盐税就要少上很多了,按照全年消耗三万万斤计算,一年的盐税就剩下一百五十万两了,若是再补贴一些盐场的成本支出,能剩下一百万两就不错了。”王佐皱眉说道。
“一百万两已经不少了,随着以后大明人口的增加这个税收会节节攀升的,而且沿海晒盐的成本在朕看来,用不了多少,现在成本高昂,主要是因为提水需要人工,若是能够设计一款自动提水的设备,这晒盐成本一下子就能下降大半,这些朝廷经营的盐场还能给朝廷创造大量的利润。
朕希望这食盐的价格最后的稳定在十文以下,这样的盐价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朕也知道暂时这个想法就是奢望,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陛下真乃仁君也!臣等自愧不如!”群臣立刻给皇帝拍起了马屁。
朱瞻基对这种不痛不痒的马屁无动于衷,马屁拍的再好也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事,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只有天下好了,大明民富国强,天下百姓都感激老朱家带给他们的好日子。只要老朱家的子孙不作死,那个时候才能安稳的坐在龙椅上,至少不用担心被人革命上了断头台。
别的不说老百姓就不答应,谁知道换了天子,还能不能过现在的日子,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改变舒适的生活。
“现在确定了明年的田税与盐税的数量,那朕就将朕手中的几处收入也说明一下,首先最大的一块收入是海外贸易盈余,今年一年的获利是三千万两,这包括与西洋的贸易,还有与南洋各国,以及海外封藩各国的贸易。
其次是海关关税收入目前允许出海贸易的三处海关分别是天津大沽港、上海港,以及广东广州港。这三处港口税收最高的是上海港,今年的关税收入是五百万两,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是三百万两,天津港的关税收入是二百三十万两。
其次是两个工业区的工商业税收与由朕主导的工厂销售利润,这一部分由于比较繁杂,朕就不一一细说了,总量大概在五百万两左右,
其次是已经实行商业税新政的地区,包括两京与山东还有一个房山州,商业税收共计三百多万两。
其次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利润,除去税收和人工成本,大明皇家银行今年创造了三百万两的盈利。
最后是朕的皇庄收入,这部分收入大概有一千万石,明年开始朕打算对皇庄进行拍卖,在山东执行的不错的农场,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皇帝话音落下,众人就开始计算皇帝陛下的收入,众臣略微一算便能知道皇帝的收入,没有想到皇帝的年收入竟然多达五千多万两。
不过细心的朝臣发现皇帝并没有计算‘全聚德’与‘保洁日化’的收入,不知皇帝是忘记了,还是故意没有说。
还没等朝臣问出心中的疑惑,皇帝便继续说道:“有两处产业是朕未继位时创办的私产,这些产业的收入属于皇家私产,朕的家人所需开销全部由这部分收入中支出,这也是朕给朱家皇室的祖产,是可以代代继承下去的。
说到这里朕要插一句话,三法司在立法时,必须要强调百姓合法财产不可侵犯,朝廷没有权力剥夺个人的合法收入。
除了这两处收入之外,其他产业都是国家的财产,无论是税收还是贸易盈余,都应该用于大明的政府开支,将税收用在大明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的这些收入随着新政的不断推进,明年朕可以保证这部分收入能够增加一成。明年的财政预算就以增加一成的收入进行预算安排。”
唐三任盘算了一下,皇帝所说的这些收入加在一起再增加一成的话明年至少要有六千万两,田税加盐税的收入大概有一千二百万两,总体下来明年的预算金额就能高达七千多万两。
“陛下!明年的预算可是要将预算全部花完?”度支部尚书唐三任问道。
“花完!朕手里还有五千万两的內帑存银,足够抵御未知的风险,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创造效益,放在国库里那就是个死东西。”
“臣明白了!”唐三任看向众臣说道:“诸位同僚,本官现在跟大家交一个底,明年的预算总额是七千万两,剩余的几百万两是特别预算,我等不能有事就去求助陛下,这显得我等太过无能。”
陆军部提督方政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陆军明年的军费计划已经做出来了,明年一年除了二十万羽林军的军费开支之外,还有整编十一万九边边军,十五万各布政使司驻军,五万西南边军,算上陆军部、海军部加四总部的人员大概是五十二万人马,共计需要军费二千七百万两。”
方政话音刚一落下,杨士奇一拍桌子便站起来,怒声说道:“方都督!你可真敢狮子大开口啊!一张嘴就把预算砍掉一少半,你一个部门就要这么多钱,其他部门该要多少啊?”
方政缩了一下脖子,冷哼一声道:“杨首辅!话可不能这么说,哪个部门有我陆军部人多,我这陆军可还包括着总赞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镇抚部和总装备部的军饷开支。
大明的安全要靠我等厮杀汉守护,五十多万儿郎,加上马匹消耗二千七百万两已经是最低标准了,难不成让弟兄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杀敌吗?”
“方政!你少在老夫这混淆视听,你说的这些费用,除了二十万羽林军之外,其他的边军、地方军哪一个军队是已经组建完成的,你拿还没有组建完成的军队就来要预算,真当老夫与满朝诸公都是傻子吗?”杨士奇怒喝道。
方政听到这话顿时慌了神,大明朝的武臣大多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直肠子,皇帝跟他们说的话可是连琢磨都没有琢磨就直接捅了出来,被杨士奇这么一喝问,眼神不由自主的飘向了皇帝。
朱瞻基心中暗暗叫苦,这老方怎么这么实诚,你就不会说整编裁撤的时候也要有费用,整编淘汰的老弱不需要安置吗?整编的士兵为整编之前难道就不需要军饷吗?可是做为皇帝今天的会议他是不能说话的,他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方政被杨士奇压制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将谭广站起来说道:“首辅!边军是整编,而不是新招募兵员,原本的军卒不但要进行留强汰弱,而且还要对淘汰下来的军卒进行安置,朝廷不能让这些给大明卖过命的兄弟没有着落吧!”
会议室里的这些人都是高居庙堂,没有谁会真的在意一个小卒的死活,对于大人物来说,普通士卒就是随便消耗的消耗品,死一茬就再换一茬,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命不值钱的贱民。
可是白发苍苍的谭广说这些话的时候,却让人动容了,了解谭广履历的人都知道这位是真正的从小卒一步步升迁到如今的总镇抚部提督的位置,老将军最能体会士卒的艰辛。
“士卒军转民,朝廷肯定不会不管,朝廷可以给予一定时间的免税政策,保证士卒的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活。军转民之后,士卒就属于民户授田、办理户籍、重新编订黄册这些都是朝廷各部之事,理应是朝廷接手,军队大可不必操心。
老夫会安排农林渔牧部、税务部、刑部联合地方官府做好士卒军转民的安置,这一点朝廷不会有任何的推诿,军队也可以安排专人进行监督,若是有任何不法行为,可以上报到老夫这里,老夫处置不了,还有陛下呢!”杨士奇侃侃而谈,化解了谭广的话语。
“既然安置工作朝廷接手了,那我陆军减少一百万两预算,用作士卒安置费用,二千六百万一文都不能少了,不然老夫也无法向兄弟们交代。”
“想都不用想,陆军军费预算最多两千万两,地方军队建设可以分批建设,又不是一年之内必须完成,完全可以跟随着新政的脚步,明年可以先保证山东、浙江、福建、交趾、旧港五布政使司的地方军队组建,其余各地的军队等到新政推行到那里的时候,再组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