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物价暴涨,灾民安置所规矩(求订阅)
残无忧其实在林重的点拨下,也觉得报纸这个东西确实不错。
舆论,是敌对双方最重要的一处战场。
听到林重问话,残无忧连忙回道:“臣的老家人才甚多,臣可以马上寻找一番,让他面圣。”
“嗯,此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为朕分忧,朕重重有赏。”
“遵旨。”
残无忧看着面前的任务提示,果断领取任务。
对他来说,这个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
现代社会中,做传媒的人才一抓一大把,只要工资高,分分钟有大量人才肯干。
官报的事宜安排了,林重开始说关于物价暴涨的事宜。
很多呈上来的奏折提到,半个月前,一斗米才卖200文,可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翻了一倍。
有些灾情严重的地区,更是翻了两倍,三倍。
大米,是古代比盐还要重要的物资。
大米的上涨,必然会带动其它物资上涨。
比如现在,外面的瓜果蔬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尤其是肉类。
这次的水灾,很多地方牲畜被淹死,造成了肉类大量缺口。
现在外面一枚小小的鸡蛋,都已经翻了四五倍物价。
长期下去,百姓民不聊生,势必会反。
林重将奏折一扔,呵斥道:“朕明明提前预备了各类粮食物资,为何还会出现粮食暴涨?”
“启奏皇上,各地百姓出现恐慌,所以很多地方百姓拼命屯粮。”
“虽然各地出现限购政策,但恐慌很大,百姓们生怕粮食还会暴涨。”
“谣言也有推波助澜作用。”
“启奏皇上,臣以为,应该马上颁布命令,严禁私人屯粮,违者依法办理,以儆效尤,震慑百姓,方能安抚民心。”一个老臣说道。
“胡闹,这只会让民众更加害怕。”一个大臣立刻反对。
林重道:“不错,震慑只是下策,幸好,朕早已经有所准备,从现在起,开仓赈粮,将国库粮食运输下去,价格还是定为一斗米200文,其它商铺,若是敢囤货居奇,胡乱涨价,从中牟利,可依法查办。”
“遵旨。”
林重看向李渊问道:“李卿,灾民安置事宜,如何了?”
水灾之前,林重发布了建造临时安置点的命令。
这些安置点虽然简陋,但能够让大量灾民临时居住,至少能遮风挡雨,还有吃的喝的。
这在古代,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事,都是内阁负责。
李渊回道:“启禀皇上,灾民安置处理妥当,每日定为早晚各一餐。早上,以粥为主,晚上,则是一碗米饭,以及一些菜汤,腌菜为主。虽然寡淡,但至今为止,灾民安置处未出现过一例饿死人事件。现在百姓都说,皇上爱民如子,体贴百姓,对皇上赞誉甚多。”
“是么。”林重微微一乐,“对了,灾民安置处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好。男女要分开居住,以免出现欺人之事。”
李渊回应:“每处灾民安置所分男女居住两块地方,哪怕是夫妻,也是分开居住,不过白天都是待在一起,安全方面,每个灾民安置所,都由当地捕快严加守卫。臣已经下令,凡出现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之事,都会第一时间,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
“做得好,乱世当用重典,不过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也不妥,不但浪费朕的粮食,还要专门派人看管,十分不妥。”
底下大臣一惊,难不成皇上又要砍人?
这也太暴君了吧?
好在,林重并不是此意。
“传朕旨意,凡在灾情期间,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看管起来,去挖沟引渠,对抗洪灾,不听话的,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遵旨。”李渊重重低头,心中惊骇一片。
他突然发现,皇上此举,不但合理利用了人力,更是用免费的人力,去做灾后重建的事。
三全齐美啊。
“另外,现在是时候考虑灾后重建的事宜,为防止洪灾持续,加快洪灾退去,可以组建人手,去挖沟渠,每个村庄,每户人家,都可以挖沟渠,沟渠不但能蓄水,还能养鱼养虾,诸位爱卿以为何?”
挖沟渠,也是林重很早就知道的一种对抗洪灾办法。
江浙沪地区,每家每户边上都有沟渠,这是因为,那些地区一到夏季,必定暴雨。
雨水往往将田地全部淹没,甚至水漫家中。
后来民众们开始挖沟渠,所以夏季暴雨来临,田地里的雨水都是往沟渠里流。
除此之外,沟渠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蓄水。
沟渠往往坐落在田地边上,那就能很好的利用沟渠里的水,浇灌土地,方便许多。
第二,养殖。
江浙沪地区沟渠众多,每条小沟渠里都养有鱼虾,每到夏季,暴雨之后,水淹没田野,里面的鱼虾都会跑出来。
现在若是家家户户都有沟渠,养殖鱼虾,这等于是多了一个食物渠道,丰富了饮食。
当然了,古代鱼苗虾苗少,但这不要紧。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都是小事。
以前就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野外的水池时间放久了,不知为何,明明没人放鱼虾,过一段时间却出现鱼虾这些物种。
除了这些好处,沟渠里的淤泥,更是天然的肥料,营养很多。
林重把沟渠的好处解释了一通,众大臣无不惊讶。
这群大臣,都是读书人,哪里种过地,所以听了林重设想,都对林重的想法感到惊奇。
“皇上,家家户户挖沟渠,会不会劳民伤财?”有大臣奇怪。
“臣倒是觉得,皇上此言,是个很好的办法,臣老家是淮南,那里雨量极少,若是有沟渠,定能很好的蓄水。”
“不错不错,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还能养鱼,我们大夏,向来以鲫鱼、花鲢、草鱼、鲤鱼为鱼类主食,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钓,或者渔网,才能捕获,若是像皇上所说,能够利用沟渠自己养殖,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丰富很多。”
越来越多的大臣都觉得此举不错。
有大臣干脆直言:“皇上英明。”
“皇上此举,造福千秋万代。”
李渊拱手道:“臣马上命人去办挖沟渠一事。”
林重点头,问道:“对了,粮食赈灾下去,用于赈灾的粮食里面,记住,要参小石子进去。”
此话一出,一些大臣奇怪。
李渊道:“皇上,此举…………呃,为何啊?”
“是啊,皇上,参石头给灾民们吃,岂不是做好事还会被人骂?”
“不妥,不妥啊,皇上此举虽然能让灾民少吃一些,但容易有怨言。”又一个言官摇头晃脑,显得自己很能干:“恳求皇上,收回成命。”
林重却是道:“朕这么做,自然有朕的意思在里面,米里参了小石头,虽然吃饭磕人,但却杜绝了有人从中牟利,众卿,你们说呢?”
闻言。
一群大臣吃了一惊。
往米里参小石头,杜绝从中牟利?
这个办法仔细一想,绝啊!
以往赈灾粮食,下去之后,层层剥削,到百姓手上的时候,往往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头疼的地方。
而林重此举,有效解决了有人贪污粮食的问题。
因为这粮食里面有小石头,有人贪污回去想卖,有小石头的大米,那怎么卖得出去?
卖不出去,只能作罢啊。
除非那些贪污的人有那个闲情,在米堆里把小石头捡出来,但这份工作,谈何容易。
无异于大海捞针。
“皇上英明。”
一时间,百官惊喜。
当然了,几个原本抱着贪点小财的大臣,有些不爽,寻思着这次不能捞一趣÷阁了。
“河州一地,近期没出现差错吧?”林重又问。
李渊道:“皇上英明,提前安排张正居大人负责河州一地,现在那里物价最是平稳,灾民受到妥善安置,百姓们并不很大怨言,反而那里还流传着皇上的美誉。”
“是么,那就好。”
林重放下心中石头。
因为根据小说,河州一地,是最先开始作乱的地方。
现在那里管理的井井有条,不会有大问题了。
……………………
与此同时。
小说主角张小凡居住的卫城之中。
作为河州的下游地区,卫城也遭遇了洪灾。
好在卫城主城地势较高,城内居民并未受很大影响,但城市四周的村落和城镇,损失惨重。
很多民众良田被淹没,屋舍被冲毁。
现在卫城城内也受到影响,粮食暴涨。
前几天,城内多出了很多要饭灾民,这些灾民衣衫褴褛,看起来非常可怜。
此时一个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中年人,正在暴雨中,趟过一条条积水,在乡野之中步行。
此人,便是张小凡师父,秋一真人。
在雨灾持续三天的时候,秋一真人便告别张小凡,下乡去看望灾民。
用他的话来说,这也是修行的一步分。
同时,他也是看这次灾情如何,到时候教张小凡如何应对。
这一路上,秋一真人内心沉重。
灾民太多了。
这次的水灾,是他这么多年来,看到的最严重一次。
他经过起码有十个村落,可是这些村落的屋舍,大部分都被冲毁,村民们早已经不见踪影。
哪怕一些大型城镇,状况也非常不好,无数灾民蜷缩在街边,乞求接济。物价开始飞涨,劫匪开始增多。
很多地方,更出现了卖儿卖女现象。
“哎,之前大夏国运死灰复燃,果然只是昙花一现,哪怕那皇帝有心处理国事,但此次灾情一来,纵然是大罗金仙来此,也是回天乏术,吾徒张小凡,即可趁势崛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逛了这么多地方,秋一真人终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那就是,大夏要亡了。
“不过…………现如今,乱世开启,江湖各大势力,也是蠢蠢欲动,小凡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秋一真人眉头紧锁。
他本也是江湖中人,所以很容易发现,一些江湖势力的所作所为。
以嵩山为首的嵩山少林寺,秘密号召天下佛门,广招信徒。
更传出佛门理念,那就是:灾祸之下,只有佛才能拯救世人,信佛者,便可家财万贯,幸福美满。尤其是捐献香火者,捐献越多,日后赚的越多。
现在,佛门在嵩山那边,已经有超过一半人信佛,就连一些官吏都是如此。
此等现象,在秋一真人看来,非常不好。
除此之外。
丐帮秘密组建了好几支山贼,打家劫舍,劫掠过路商人。
更是出现打断小孩手脚,让小孩沿街乞讨之事。
武当和峨眉,联合起来,蠢蠢欲动,行事不轨。
在秋一真人看来,这些门派,都不是什么好鸟。
张小凡以后建立势力,一定要小心这些人。
一边走一边想着,秋一真人很快又来到一个村落。
肚子已经有些饿了,身上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他准备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他运气不错,这个村子房屋都没受到影响,他准备找户人家,买一碗白米饭。
只是找了一圈,偌大的村子,却是没有人,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咦,村子里怎么无人?”
秋一真人奇怪。
现在是傍晚时分了,按照百姓习惯,这时候大伙都回家,开始准备晚饭。
可为何无人?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一群人从远处走来,都是这里的居民。
“咦,这里有一位道长在这。”
过来的村民看到秋一真人,都友好打招呼。
秋一真人穿着道袍,续着白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很容易给人好感。
秋一真人拱手:“诸位相亲,贫道远道而来,路过此地,原本想买一些吃食,可村子里刚刚都无人。”
一个庄稼汉子笑道:“道长,你想要吃的不用买,直接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处安置所。”
“安置所?这是何处?”
秋一真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灾民安置所,是朝廷专门给灾民建造的临时居住地,那里不但可以住人,还有吃有喝,道长,你快点去吧,人人有份。”
“朝廷建造的?”秋一真人吃了一惊:“粮食都免费?”
“是啊,一开始我们也不信,可后来过去,才知道真的免费。”
“这都是皇上的旨意,皇上真的爱民如子,此次洪灾来临,很多人无家可归,幸好有皇上建造的安置所,才让这些人有地方住,更不会饿肚子。”
秋一真人有些不信邪,询问:“皇上无缘无故,为何在这里建造安置所?”
“道长,皇上可不是只在这里建造安置所,我听那些衙役说,说是受灾的地区都建造了安置所,提供食物给灾民。”
“我也听说了,皇上真好啊,爱民如子,亏我以前还骂过皇上,真不应该。”
“可不是么,我以后儿子有皇上这么优秀,那就好了。”
“你可拉倒吧,皇上那是谁?怎么能和皇上相比?”
听着周围人一句句的夸赞,秋一真人眉头紧锁。
每个受灾地区都建造了安置所,这皇上,居然有如此魄力!
要知道,仅仅是建造安置所,那就需要不少银子。
更别提提供这么多粮食。
现在的朝廷内忧外患严重,国库饷银告急,皇上还有钱办这种事?
告别了这些村民,循着他们指的路线,秋一真人很快来到一处小山坡上。
这里的植被都被处理,开辟出了一大片空地。
空地上,建造可以挡雨,类似巨大凉亭的建筑。
四周是席子,可以挡风挡雨。
虽然条件简陋,但比流落野外,要好上太多太多。
舆论,是敌对双方最重要的一处战场。
听到林重问话,残无忧连忙回道:“臣的老家人才甚多,臣可以马上寻找一番,让他面圣。”
“嗯,此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为朕分忧,朕重重有赏。”
“遵旨。”
残无忧看着面前的任务提示,果断领取任务。
对他来说,这个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
现代社会中,做传媒的人才一抓一大把,只要工资高,分分钟有大量人才肯干。
官报的事宜安排了,林重开始说关于物价暴涨的事宜。
很多呈上来的奏折提到,半个月前,一斗米才卖200文,可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翻了一倍。
有些灾情严重的地区,更是翻了两倍,三倍。
大米,是古代比盐还要重要的物资。
大米的上涨,必然会带动其它物资上涨。
比如现在,外面的瓜果蔬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尤其是肉类。
这次的水灾,很多地方牲畜被淹死,造成了肉类大量缺口。
现在外面一枚小小的鸡蛋,都已经翻了四五倍物价。
长期下去,百姓民不聊生,势必会反。
林重将奏折一扔,呵斥道:“朕明明提前预备了各类粮食物资,为何还会出现粮食暴涨?”
“启奏皇上,各地百姓出现恐慌,所以很多地方百姓拼命屯粮。”
“虽然各地出现限购政策,但恐慌很大,百姓们生怕粮食还会暴涨。”
“谣言也有推波助澜作用。”
“启奏皇上,臣以为,应该马上颁布命令,严禁私人屯粮,违者依法办理,以儆效尤,震慑百姓,方能安抚民心。”一个老臣说道。
“胡闹,这只会让民众更加害怕。”一个大臣立刻反对。
林重道:“不错,震慑只是下策,幸好,朕早已经有所准备,从现在起,开仓赈粮,将国库粮食运输下去,价格还是定为一斗米200文,其它商铺,若是敢囤货居奇,胡乱涨价,从中牟利,可依法查办。”
“遵旨。”
林重看向李渊问道:“李卿,灾民安置事宜,如何了?”
水灾之前,林重发布了建造临时安置点的命令。
这些安置点虽然简陋,但能够让大量灾民临时居住,至少能遮风挡雨,还有吃的喝的。
这在古代,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些事,都是内阁负责。
李渊回道:“启禀皇上,灾民安置处理妥当,每日定为早晚各一餐。早上,以粥为主,晚上,则是一碗米饭,以及一些菜汤,腌菜为主。虽然寡淡,但至今为止,灾民安置处未出现过一例饿死人事件。现在百姓都说,皇上爱民如子,体贴百姓,对皇上赞誉甚多。”
“是么。”林重微微一乐,“对了,灾民安置处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好。男女要分开居住,以免出现欺人之事。”
李渊回应:“每处灾民安置所分男女居住两块地方,哪怕是夫妻,也是分开居住,不过白天都是待在一起,安全方面,每个灾民安置所,都由当地捕快严加守卫。臣已经下令,凡出现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之事,都会第一时间,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
“做得好,乱世当用重典,不过将犯人关押刑部大牢也不妥,不但浪费朕的粮食,还要专门派人看管,十分不妥。”
底下大臣一惊,难不成皇上又要砍人?
这也太暴君了吧?
好在,林重并不是此意。
“传朕旨意,凡在灾情期间,偷鸡摸狗,欺压良善,作奸犯科的人,全部看管起来,去挖沟引渠,对抗洪灾,不听话的,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遵旨。”李渊重重低头,心中惊骇一片。
他突然发现,皇上此举,不但合理利用了人力,更是用免费的人力,去做灾后重建的事。
三全齐美啊。
“另外,现在是时候考虑灾后重建的事宜,为防止洪灾持续,加快洪灾退去,可以组建人手,去挖沟渠,每个村庄,每户人家,都可以挖沟渠,沟渠不但能蓄水,还能养鱼养虾,诸位爱卿以为何?”
挖沟渠,也是林重很早就知道的一种对抗洪灾办法。
江浙沪地区,每家每户边上都有沟渠,这是因为,那些地区一到夏季,必定暴雨。
雨水往往将田地全部淹没,甚至水漫家中。
后来民众们开始挖沟渠,所以夏季暴雨来临,田地里的雨水都是往沟渠里流。
除此之外,沟渠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蓄水。
沟渠往往坐落在田地边上,那就能很好的利用沟渠里的水,浇灌土地,方便许多。
第二,养殖。
江浙沪地区沟渠众多,每条小沟渠里都养有鱼虾,每到夏季,暴雨之后,水淹没田野,里面的鱼虾都会跑出来。
现在若是家家户户都有沟渠,养殖鱼虾,这等于是多了一个食物渠道,丰富了饮食。
当然了,古代鱼苗虾苗少,但这不要紧。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都是小事。
以前就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野外的水池时间放久了,不知为何,明明没人放鱼虾,过一段时间却出现鱼虾这些物种。
除了这些好处,沟渠里的淤泥,更是天然的肥料,营养很多。
林重把沟渠的好处解释了一通,众大臣无不惊讶。
这群大臣,都是读书人,哪里种过地,所以听了林重设想,都对林重的想法感到惊奇。
“皇上,家家户户挖沟渠,会不会劳民伤财?”有大臣奇怪。
“臣倒是觉得,皇上此言,是个很好的办法,臣老家是淮南,那里雨量极少,若是有沟渠,定能很好的蓄水。”
“不错不错,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还能养鱼,我们大夏,向来以鲫鱼、花鲢、草鱼、鲤鱼为鱼类主食,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钓,或者渔网,才能捕获,若是像皇上所说,能够利用沟渠自己养殖,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丰富很多。”
越来越多的大臣都觉得此举不错。
有大臣干脆直言:“皇上英明。”
“皇上此举,造福千秋万代。”
李渊拱手道:“臣马上命人去办挖沟渠一事。”
林重点头,问道:“对了,粮食赈灾下去,用于赈灾的粮食里面,记住,要参小石子进去。”
此话一出,一些大臣奇怪。
李渊道:“皇上,此举…………呃,为何啊?”
“是啊,皇上,参石头给灾民们吃,岂不是做好事还会被人骂?”
“不妥,不妥啊,皇上此举虽然能让灾民少吃一些,但容易有怨言。”又一个言官摇头晃脑,显得自己很能干:“恳求皇上,收回成命。”
林重却是道:“朕这么做,自然有朕的意思在里面,米里参了小石头,虽然吃饭磕人,但却杜绝了有人从中牟利,众卿,你们说呢?”
闻言。
一群大臣吃了一惊。
往米里参小石头,杜绝从中牟利?
这个办法仔细一想,绝啊!
以往赈灾粮食,下去之后,层层剥削,到百姓手上的时候,往往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头疼的地方。
而林重此举,有效解决了有人贪污粮食的问题。
因为这粮食里面有小石头,有人贪污回去想卖,有小石头的大米,那怎么卖得出去?
卖不出去,只能作罢啊。
除非那些贪污的人有那个闲情,在米堆里把小石头捡出来,但这份工作,谈何容易。
无异于大海捞针。
“皇上英明。”
一时间,百官惊喜。
当然了,几个原本抱着贪点小财的大臣,有些不爽,寻思着这次不能捞一趣÷阁了。
“河州一地,近期没出现差错吧?”林重又问。
李渊道:“皇上英明,提前安排张正居大人负责河州一地,现在那里物价最是平稳,灾民受到妥善安置,百姓们并不很大怨言,反而那里还流传着皇上的美誉。”
“是么,那就好。”
林重放下心中石头。
因为根据小说,河州一地,是最先开始作乱的地方。
现在那里管理的井井有条,不会有大问题了。
……………………
与此同时。
小说主角张小凡居住的卫城之中。
作为河州的下游地区,卫城也遭遇了洪灾。
好在卫城主城地势较高,城内居民并未受很大影响,但城市四周的村落和城镇,损失惨重。
很多民众良田被淹没,屋舍被冲毁。
现在卫城城内也受到影响,粮食暴涨。
前几天,城内多出了很多要饭灾民,这些灾民衣衫褴褛,看起来非常可怜。
此时一个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中年人,正在暴雨中,趟过一条条积水,在乡野之中步行。
此人,便是张小凡师父,秋一真人。
在雨灾持续三天的时候,秋一真人便告别张小凡,下乡去看望灾民。
用他的话来说,这也是修行的一步分。
同时,他也是看这次灾情如何,到时候教张小凡如何应对。
这一路上,秋一真人内心沉重。
灾民太多了。
这次的水灾,是他这么多年来,看到的最严重一次。
他经过起码有十个村落,可是这些村落的屋舍,大部分都被冲毁,村民们早已经不见踪影。
哪怕一些大型城镇,状况也非常不好,无数灾民蜷缩在街边,乞求接济。物价开始飞涨,劫匪开始增多。
很多地方,更出现了卖儿卖女现象。
“哎,之前大夏国运死灰复燃,果然只是昙花一现,哪怕那皇帝有心处理国事,但此次灾情一来,纵然是大罗金仙来此,也是回天乏术,吾徒张小凡,即可趁势崛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逛了这么多地方,秋一真人终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那就是,大夏要亡了。
“不过…………现如今,乱世开启,江湖各大势力,也是蠢蠢欲动,小凡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秋一真人眉头紧锁。
他本也是江湖中人,所以很容易发现,一些江湖势力的所作所为。
以嵩山为首的嵩山少林寺,秘密号召天下佛门,广招信徒。
更传出佛门理念,那就是:灾祸之下,只有佛才能拯救世人,信佛者,便可家财万贯,幸福美满。尤其是捐献香火者,捐献越多,日后赚的越多。
现在,佛门在嵩山那边,已经有超过一半人信佛,就连一些官吏都是如此。
此等现象,在秋一真人看来,非常不好。
除此之外。
丐帮秘密组建了好几支山贼,打家劫舍,劫掠过路商人。
更是出现打断小孩手脚,让小孩沿街乞讨之事。
武当和峨眉,联合起来,蠢蠢欲动,行事不轨。
在秋一真人看来,这些门派,都不是什么好鸟。
张小凡以后建立势力,一定要小心这些人。
一边走一边想着,秋一真人很快又来到一个村落。
肚子已经有些饿了,身上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他准备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他运气不错,这个村子房屋都没受到影响,他准备找户人家,买一碗白米饭。
只是找了一圈,偌大的村子,却是没有人,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咦,村子里怎么无人?”
秋一真人奇怪。
现在是傍晚时分了,按照百姓习惯,这时候大伙都回家,开始准备晚饭。
可为何无人?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一群人从远处走来,都是这里的居民。
“咦,这里有一位道长在这。”
过来的村民看到秋一真人,都友好打招呼。
秋一真人穿着道袍,续着白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很容易给人好感。
秋一真人拱手:“诸位相亲,贫道远道而来,路过此地,原本想买一些吃食,可村子里刚刚都无人。”
一个庄稼汉子笑道:“道长,你想要吃的不用买,直接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处安置所。”
“安置所?这是何处?”
秋一真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灾民安置所,是朝廷专门给灾民建造的临时居住地,那里不但可以住人,还有吃有喝,道长,你快点去吧,人人有份。”
“朝廷建造的?”秋一真人吃了一惊:“粮食都免费?”
“是啊,一开始我们也不信,可后来过去,才知道真的免费。”
“这都是皇上的旨意,皇上真的爱民如子,此次洪灾来临,很多人无家可归,幸好有皇上建造的安置所,才让这些人有地方住,更不会饿肚子。”
秋一真人有些不信邪,询问:“皇上无缘无故,为何在这里建造安置所?”
“道长,皇上可不是只在这里建造安置所,我听那些衙役说,说是受灾的地区都建造了安置所,提供食物给灾民。”
“我也听说了,皇上真好啊,爱民如子,亏我以前还骂过皇上,真不应该。”
“可不是么,我以后儿子有皇上这么优秀,那就好了。”
“你可拉倒吧,皇上那是谁?怎么能和皇上相比?”
听着周围人一句句的夸赞,秋一真人眉头紧锁。
每个受灾地区都建造了安置所,这皇上,居然有如此魄力!
要知道,仅仅是建造安置所,那就需要不少银子。
更别提提供这么多粮食。
现在的朝廷内忧外患严重,国库饷银告急,皇上还有钱办这种事?
告别了这些村民,循着他们指的路线,秋一真人很快来到一处小山坡上。
这里的植被都被处理,开辟出了一大片空地。
空地上,建造可以挡雨,类似巨大凉亭的建筑。
四周是席子,可以挡风挡雨。
虽然条件简陋,但比流落野外,要好上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