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忘初心的奸雄(第二更)
董胖子权力欲望逐渐膨胀,想要废立帝王,这下子袁绍不干了,想凭借着叔叔昔年的面子(袁隗曾经拉拢扶持过董卓)前去交涉。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中变为了大家所熟悉的桥段“吾剑也未尝不利。”
可他又一次万万没想到,董胖子手握军权,势力渐大,那里肯听他的。
袁绍交涉失败后,又不敢像卢植那样正面硬刚,只好“悬节于东门,而奔冀州。”
这时的董卓还未失望,仍然想着与士族门阀合作,所以遂拜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赐爵邟乡侯。
袁绍得到消息之后,官爵照收,兵马照筹,显然是把董卓当成了继宦官之后的下一个对手,呐喊着要将其打到批臭。
袁绍跑了,可他的小弟曹操还在,董卓随即认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拉拢于他。
可董卓自从入洛阳之后,一系列残暴的操作,早就让他不得人心,未来魏王当然不傻,怎么可能会和他绑在一起。
更何况,这时候若是投靠了董卓,那自己之前一系列投靠儒家门阀的付出不就全都白给了吗?
曹操遂“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等到了陈留就“散家财,合义兵”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群讨董卓。
次年正月,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弟弟后将军袁术,堂兄山阳太守袁遗。
自己以前的小弟曹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
以及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鮑信等人一同起兵讨伐董卓。
你们仔细看看这十八路诸侯的构成,你会发现,与其说这些人是关东诸侯,不如说是袁氏及其党羽。
还有何进旧部所组成的“简直一拍即合者联盟。”
作为先前力排宦官,又率先跑路反董的老大哥,袁绍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盟主,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汉末除董卓外最有权势之人。
你们以为袁绍自此开始就完全崛起了吗?
不不不,这只是一个开始,没钱、没粮,地盘也只有渤海那巴掌大点的地方,他的路,还远不止于此。
成为盟主,光芒闪耀的代价,就是仇恨值拉的很大。
一方面,董卓见袁绍颇得人心,勃然大怒,下令将自己的恩公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还有袁家妻儿老小,上下共五十余人全部处死。
这下董卓无疑是捅了娄子,上一个敢灭世家大族的还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你个浓眉大眼的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前,还对董卓喊打喊杀,现在自己动手居然更加狠辣。
在各地世家门阀、豪强看来,如此残暴的董卓自然不能合作(其实就是忌惮董卓的无所顾忌。)。
他们纷纷起兵,打出了帮助袁氏的旗号。
另一方面,袁绍自己己方阵营内也有人阳奉阴违。
比如袁绍想要名正言顺,琢磨着也得立个天子才行。
只是当时刘辩已经被毒死,只好把目光放到了别的汉室宗亲身上。
他看中了当时的幽州牧刘虞,可刘虞老奸巨猾,才不会去给袁绍当什么傀儡皇帝,更不想当出头鸟被搞死,不断的推辞袁绍。
再比如冀州牧韩馥,见袁绍势力骤然增大,心里写满了害怕。
可袁绍占着大义,让他不敢跟袁绍正面抗衡,只好把手脚坐在暗地里,比如克扣军粮,让袁绍的军队撑不下去,自行败亡。
崛起之喜,丧亲之苦,还有猪队友拉夸带来的恼怒,让这位未来的冀北雄主心里五味杂陈。
袁绍那里能容得下韩馥在一旁搞小动作。
于是听取麾下谋主逢纪的计划,先是派人前去勾引卢植的学生,那个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不小功勋的另一位北地枭雄公孙瓒率军南下。
然后派人找到了因为公孙南下而瑟瑟发抖的韩馥,劝说他“举冀州以让袁氏。”并许诺将来会“厚德将军。”
这一打一拉,怂包韩馥就颤颤巍巍的交出了冀州大权。
然后呢,手握一州之地的袁绍终于要向董胖子开战了吗?
不不不,如果打赢了,董胖子挂了,那谁还会因为讨董之名汇聚到我袁绍旗下。
要是打输了,他袁绍就玩完了,那更是亏大发了。
这就不如,呆在冀州吸收人才,巩固实力,猥琐发育,别浪。
毕竟这里有不少世家大族,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曹操不愧是袁绍的小弟,对他的评价可为及其贴切。
“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若此时的袁绍带领群雄杀入洛阳,斩了董卓的狗头,那么正如当时西楚霸王一般,将无人敢直视其威势,还有什么曹、孙、刘三分天下。
可惜的是,现在是顺风局,袁绍就是一个顺风白痴,逆风成神的典型例子。
后来董卓迁都长安,曹操率领孤军追击,却被徐荣打的大败而归。
兵败而归的曹操见诸位关东诸侯还在喝着酒,开着会,一通通的商业互吹,就是不进军讨董。
曹操虽然气愤不已,但仍然按耐主脾气,向各路诸侯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古,全制其险。
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从曹操能够说出上面计划,我们就能看出,群讨董卓时的曹操,还仍旧是那个一心为汉的少年,那个汉征西将军。
若是按照地图细细研究曹操的计划,你就不得不夸赞,曹操不愧为兵法大家,计划详细而周密。
若按照曹操的计划行事,不说一定可以剿灭董卓,但百分之七八十的胜率还是有的。
曹操的这番陈词可谓慷慨激昂,但……谁会听啊,对于诸侯来说,讨董只是名义,牟利才是实际。
比起和董卓硬刚,诸侯各自徐图扩张,他不香吗?
为什么非要和素未谋面过的汉家天子,为了长安城内的升斗小民去和董卓拼命呢?
哦,当然也有,那就是汉末的另一位枭雄,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中变为了大家所熟悉的桥段“吾剑也未尝不利。”
可他又一次万万没想到,董胖子手握军权,势力渐大,那里肯听他的。
袁绍交涉失败后,又不敢像卢植那样正面硬刚,只好“悬节于东门,而奔冀州。”
这时的董卓还未失望,仍然想着与士族门阀合作,所以遂拜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赐爵邟乡侯。
袁绍得到消息之后,官爵照收,兵马照筹,显然是把董卓当成了继宦官之后的下一个对手,呐喊着要将其打到批臭。
袁绍跑了,可他的小弟曹操还在,董卓随即认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拉拢于他。
可董卓自从入洛阳之后,一系列残暴的操作,早就让他不得人心,未来魏王当然不傻,怎么可能会和他绑在一起。
更何况,这时候若是投靠了董卓,那自己之前一系列投靠儒家门阀的付出不就全都白给了吗?
曹操遂“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等到了陈留就“散家财,合义兵”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群讨董卓。
次年正月,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弟弟后将军袁术,堂兄山阳太守袁遗。
自己以前的小弟曹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
以及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鮑信等人一同起兵讨伐董卓。
你们仔细看看这十八路诸侯的构成,你会发现,与其说这些人是关东诸侯,不如说是袁氏及其党羽。
还有何进旧部所组成的“简直一拍即合者联盟。”
作为先前力排宦官,又率先跑路反董的老大哥,袁绍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盟主,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汉末除董卓外最有权势之人。
你们以为袁绍自此开始就完全崛起了吗?
不不不,这只是一个开始,没钱、没粮,地盘也只有渤海那巴掌大点的地方,他的路,还远不止于此。
成为盟主,光芒闪耀的代价,就是仇恨值拉的很大。
一方面,董卓见袁绍颇得人心,勃然大怒,下令将自己的恩公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还有袁家妻儿老小,上下共五十余人全部处死。
这下董卓无疑是捅了娄子,上一个敢灭世家大族的还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你个浓眉大眼的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前,还对董卓喊打喊杀,现在自己动手居然更加狠辣。
在各地世家门阀、豪强看来,如此残暴的董卓自然不能合作(其实就是忌惮董卓的无所顾忌。)。
他们纷纷起兵,打出了帮助袁氏的旗号。
另一方面,袁绍自己己方阵营内也有人阳奉阴违。
比如袁绍想要名正言顺,琢磨着也得立个天子才行。
只是当时刘辩已经被毒死,只好把目光放到了别的汉室宗亲身上。
他看中了当时的幽州牧刘虞,可刘虞老奸巨猾,才不会去给袁绍当什么傀儡皇帝,更不想当出头鸟被搞死,不断的推辞袁绍。
再比如冀州牧韩馥,见袁绍势力骤然增大,心里写满了害怕。
可袁绍占着大义,让他不敢跟袁绍正面抗衡,只好把手脚坐在暗地里,比如克扣军粮,让袁绍的军队撑不下去,自行败亡。
崛起之喜,丧亲之苦,还有猪队友拉夸带来的恼怒,让这位未来的冀北雄主心里五味杂陈。
袁绍那里能容得下韩馥在一旁搞小动作。
于是听取麾下谋主逢纪的计划,先是派人前去勾引卢植的学生,那个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不小功勋的另一位北地枭雄公孙瓒率军南下。
然后派人找到了因为公孙南下而瑟瑟发抖的韩馥,劝说他“举冀州以让袁氏。”并许诺将来会“厚德将军。”
这一打一拉,怂包韩馥就颤颤巍巍的交出了冀州大权。
然后呢,手握一州之地的袁绍终于要向董胖子开战了吗?
不不不,如果打赢了,董胖子挂了,那谁还会因为讨董之名汇聚到我袁绍旗下。
要是打输了,他袁绍就玩完了,那更是亏大发了。
这就不如,呆在冀州吸收人才,巩固实力,猥琐发育,别浪。
毕竟这里有不少世家大族,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这里。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曹操不愧是袁绍的小弟,对他的评价可为及其贴切。
“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若此时的袁绍带领群雄杀入洛阳,斩了董卓的狗头,那么正如当时西楚霸王一般,将无人敢直视其威势,还有什么曹、孙、刘三分天下。
可惜的是,现在是顺风局,袁绍就是一个顺风白痴,逆风成神的典型例子。
后来董卓迁都长安,曹操率领孤军追击,却被徐荣打的大败而归。
兵败而归的曹操见诸位关东诸侯还在喝着酒,开着会,一通通的商业互吹,就是不进军讨董。
曹操虽然气愤不已,但仍然按耐主脾气,向各路诸侯讲述了自己的计划。
“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古,全制其险。
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从曹操能够说出上面计划,我们就能看出,群讨董卓时的曹操,还仍旧是那个一心为汉的少年,那个汉征西将军。
若是按照地图细细研究曹操的计划,你就不得不夸赞,曹操不愧为兵法大家,计划详细而周密。
若按照曹操的计划行事,不说一定可以剿灭董卓,但百分之七八十的胜率还是有的。
曹操的这番陈词可谓慷慨激昂,但……谁会听啊,对于诸侯来说,讨董只是名义,牟利才是实际。
比起和董卓硬刚,诸侯各自徐图扩张,他不香吗?
为什么非要和素未谋面过的汉家天子,为了长安城内的升斗小民去和董卓拼命呢?
哦,当然也有,那就是汉末的另一位枭雄,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