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日月当空,山河重光
因妥欢帖睦尔失了首级,元蒙新君及群臣商议之后,用黄金为他铸造了一颗头颅,与尸身拼接完整后入殓安葬。
在葬礼当日,新君与部分元蒙重臣暴起发难,以“谋逆”之罪擒下丞相脱脱与汝阳王察罕特穆尔。
此后也不交三司推问,直接在先帝灵前枭首,随即又派人抄斩两人满门老幼。
脱脱全家束手就戮,汝阳王因收拢了不少心腹死士,当时奋起反抗,虽然被诛杀大半,却还是有一个剑术绝伦又持有神兵“倚天剑”的老者,率领了几名高手护卫保了汝阳王独女敏敏特穆尔突围而去,就此隐身于江湖之中再无踪迹。
这边的元蒙新君及其新纳重臣正忙着清除脱脱与汝阳王残余势力,接收战果巩固权势,潜隐数载的明教却陡然在大元天下掀起遍地烽烟。
南北各大行省,皆有明教分坛揭竿而起,人马多则数万、少则几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都不逊于官兵。
这些明教精兵纷纷高举绘有日月图案的大旗,传颂“日月当空,山河重光”的口号,攻占各处重要州城,而后打开府库,以财帛粮米赈济饥寒交迫的百姓,以甲胄军械武装踊跃投军的青壮,兵力急速扩张十倍不止。
数年来,胡垆每年都征召明教杰出的青少年子弟到光明顶整训,以前世与王守仁合撰的《武经》及今世所得的《武穆遗书》为教材,教授武功及行军用兵之道。
这其中固然出了如徐达、常遇春这等或以谋略或以勇猛而见长的顶级良帅名将,而更多的则是拥有扎实的武功根基和基本带兵能力的基层将领。
正是因为有这些基层将领的存在,明教义军虽急剧扩张,却并未蜕变成乌合之众,而是在经过短暂却高效的整训后,迅速转变成拥有基础军纪与基本战斗力的军队。此后再拉到战场上经历几次血与火的淬炼,便已俨然是一支支令行禁止、敢打敢战的精兵。
元蒙新朝君臣尚未坐稳屁股下的位子,各省形势糜烂的告急文书便如雪片般送到京城。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西部边陲的一封文书,又如一道晴天霹雳将他们震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
明教总坛以“金毛狮王”谢逊执掌圣火令挂帅,早得教主胡垆提拔重用的刘基为参军,统帅明教最核心的精英战力“五行旗”八万精兵,由西域挺进关中。
为防范明教而从四方征调镇守西陲的元蒙精兵,在遇到装备和战力都领先不止一个级数的五行旗精兵后,从一触即溃到望风披靡,前后只月余时间即将西北之地拱手让人。
随后明教教主胡垆在明教总坛大军之中现身,却并不接掌兵权,只是将前任元蒙皇帝妥欢帖睦尔的人头交给谢逊,由他拿去号令三军激励士气,而后自己只坐镇中军,教导随大军出征的张无忌武功兵法,等闲并不会亲临阵前。
然而这并未丝毫有损胡垆的声名威信。
如今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胡垆孤身入大都,割鞑子皇帝首级如探囊取物,斩六位大宗师如砍瓜切菜,令六大派低首纳福,承认“屠龙刀”为“武林至尊,号令天下”的信物……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战绩已广为人知。
在武当山上那位老神仙已数十年不履尘世的前提下,胡垆在世人尤其是明教教众心中,已成人间仙佛般的存在。
自古乱世出枭雄,除了明教的各路义军,也有许多心怀大志的豪杰之辈高举反元大旗乘势而起,其中声势最著者,莫过于出身盐帮的张士诚与继史火龙之后接掌丐帮帮主的陈友谅。
这两人分别借盐帮与丐帮势力起事,都在极短的时间里攻取一块不小的地盘,而后大肆招贤纳士,厉兵秣马,虽不及明教席卷天下的煌煌大势,却也有了几分割据一方的霸主气象。
古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元蒙分明已有失鹿之兆,各方英雄豪杰在追猎之际,免不得也会用尽各种手段互相算计,令天下愈发纷乱。
即使有胡垆的深谋远虑提前布局,明教占了不止一步先手,也是前后耗时七年之久,才终于驱元蒙于漠北,荡平各路烟尘而靖清寰宇。
天下一统,万众归心,按说胡垆该毫无争议地坐上那至尊之位。
偏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臣属的多次劝进,扶持已经十七岁、化名“朱元璋”的张无忌全盘接手明教世俗势力,开基立业建国号为“明”。
胡垆自己则仍回光明顶,继续做自己的明教教主。
他既做出不恋栈权势的表率,明教的那些老人不管心中如何想法,都先后将手中权柄交给子侄、弟子乃至下属,自己则皈依教主座下潜心修行。
如今的明教已被胡垆潜移默化,渐渐变成一支尊奉老君的道家源流。
等到张无忌登基后敕封明教为国教,原本不大受道门各派接纳的明教一跃而为道门领袖。
因为少年时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又经过胡垆的言传身教,张无忌早就知道知天下之大,远非只有中土一隅。
而且他心中自有傲气,既然这大明江山差不多是师父一手打下来交给自己,自己便要凭借这一份基业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打下一片比前朝元蒙更加辽阔的疆域,方显得师父并未错选了自己这个继承人。
但他也并未甫一登基便穷兵黩武。
作为胡垆弟子,他对于“稳健”的二字真言也颇有领悟,先用了十年时间休养生息,并彻底巩固了自己的皇位,才开启从海陆两途向四面扩张的步伐,掀起一场自昔年蒙古西征后,再次被各方形形色色外域人种污称为“黄祸”,却辐射了更大范围的巨大恐慌。
但这一切胡垆都已不再关心,数十年来只一心在光明顶上清修。
直到武当山派人前来报丧,说是张三丰羽化归真,他才第一次离了光明顶。
在武当山上的灵堂之内,胡垆忽做惊人之举,一掌掀了张三丰的棺材板,等看清棺材内果然没有尸体而只有一根竹杖,便在武当众人的惊愕莫名下大笑而去。
回到光明顶上,胡垆召集教众一干首脑,将教主之位传给近年新收的一个弟子,然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释放出一个葫芦形的护身光罩,又在葫芦口处射出一道玄黄二色光剑,破开虚空飞升而去。
(第三卷完)
在葬礼当日,新君与部分元蒙重臣暴起发难,以“谋逆”之罪擒下丞相脱脱与汝阳王察罕特穆尔。
此后也不交三司推问,直接在先帝灵前枭首,随即又派人抄斩两人满门老幼。
脱脱全家束手就戮,汝阳王因收拢了不少心腹死士,当时奋起反抗,虽然被诛杀大半,却还是有一个剑术绝伦又持有神兵“倚天剑”的老者,率领了几名高手护卫保了汝阳王独女敏敏特穆尔突围而去,就此隐身于江湖之中再无踪迹。
这边的元蒙新君及其新纳重臣正忙着清除脱脱与汝阳王残余势力,接收战果巩固权势,潜隐数载的明教却陡然在大元天下掀起遍地烽烟。
南北各大行省,皆有明教分坛揭竿而起,人马多则数万、少则几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都不逊于官兵。
这些明教精兵纷纷高举绘有日月图案的大旗,传颂“日月当空,山河重光”的口号,攻占各处重要州城,而后打开府库,以财帛粮米赈济饥寒交迫的百姓,以甲胄军械武装踊跃投军的青壮,兵力急速扩张十倍不止。
数年来,胡垆每年都征召明教杰出的青少年子弟到光明顶整训,以前世与王守仁合撰的《武经》及今世所得的《武穆遗书》为教材,教授武功及行军用兵之道。
这其中固然出了如徐达、常遇春这等或以谋略或以勇猛而见长的顶级良帅名将,而更多的则是拥有扎实的武功根基和基本带兵能力的基层将领。
正是因为有这些基层将领的存在,明教义军虽急剧扩张,却并未蜕变成乌合之众,而是在经过短暂却高效的整训后,迅速转变成拥有基础军纪与基本战斗力的军队。此后再拉到战场上经历几次血与火的淬炼,便已俨然是一支支令行禁止、敢打敢战的精兵。
元蒙新朝君臣尚未坐稳屁股下的位子,各省形势糜烂的告急文书便如雪片般送到京城。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西部边陲的一封文书,又如一道晴天霹雳将他们震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
明教总坛以“金毛狮王”谢逊执掌圣火令挂帅,早得教主胡垆提拔重用的刘基为参军,统帅明教最核心的精英战力“五行旗”八万精兵,由西域挺进关中。
为防范明教而从四方征调镇守西陲的元蒙精兵,在遇到装备和战力都领先不止一个级数的五行旗精兵后,从一触即溃到望风披靡,前后只月余时间即将西北之地拱手让人。
随后明教教主胡垆在明教总坛大军之中现身,却并不接掌兵权,只是将前任元蒙皇帝妥欢帖睦尔的人头交给谢逊,由他拿去号令三军激励士气,而后自己只坐镇中军,教导随大军出征的张无忌武功兵法,等闲并不会亲临阵前。
然而这并未丝毫有损胡垆的声名威信。
如今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胡垆孤身入大都,割鞑子皇帝首级如探囊取物,斩六位大宗师如砍瓜切菜,令六大派低首纳福,承认“屠龙刀”为“武林至尊,号令天下”的信物……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战绩已广为人知。
在武当山上那位老神仙已数十年不履尘世的前提下,胡垆在世人尤其是明教教众心中,已成人间仙佛般的存在。
自古乱世出枭雄,除了明教的各路义军,也有许多心怀大志的豪杰之辈高举反元大旗乘势而起,其中声势最著者,莫过于出身盐帮的张士诚与继史火龙之后接掌丐帮帮主的陈友谅。
这两人分别借盐帮与丐帮势力起事,都在极短的时间里攻取一块不小的地盘,而后大肆招贤纳士,厉兵秣马,虽不及明教席卷天下的煌煌大势,却也有了几分割据一方的霸主气象。
古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元蒙分明已有失鹿之兆,各方英雄豪杰在追猎之际,免不得也会用尽各种手段互相算计,令天下愈发纷乱。
即使有胡垆的深谋远虑提前布局,明教占了不止一步先手,也是前后耗时七年之久,才终于驱元蒙于漠北,荡平各路烟尘而靖清寰宇。
天下一统,万众归心,按说胡垆该毫无争议地坐上那至尊之位。
偏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臣属的多次劝进,扶持已经十七岁、化名“朱元璋”的张无忌全盘接手明教世俗势力,开基立业建国号为“明”。
胡垆自己则仍回光明顶,继续做自己的明教教主。
他既做出不恋栈权势的表率,明教的那些老人不管心中如何想法,都先后将手中权柄交给子侄、弟子乃至下属,自己则皈依教主座下潜心修行。
如今的明教已被胡垆潜移默化,渐渐变成一支尊奉老君的道家源流。
等到张无忌登基后敕封明教为国教,原本不大受道门各派接纳的明教一跃而为道门领袖。
因为少年时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又经过胡垆的言传身教,张无忌早就知道知天下之大,远非只有中土一隅。
而且他心中自有傲气,既然这大明江山差不多是师父一手打下来交给自己,自己便要凭借这一份基业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打下一片比前朝元蒙更加辽阔的疆域,方显得师父并未错选了自己这个继承人。
但他也并未甫一登基便穷兵黩武。
作为胡垆弟子,他对于“稳健”的二字真言也颇有领悟,先用了十年时间休养生息,并彻底巩固了自己的皇位,才开启从海陆两途向四面扩张的步伐,掀起一场自昔年蒙古西征后,再次被各方形形色色外域人种污称为“黄祸”,却辐射了更大范围的巨大恐慌。
但这一切胡垆都已不再关心,数十年来只一心在光明顶上清修。
直到武当山派人前来报丧,说是张三丰羽化归真,他才第一次离了光明顶。
在武当山上的灵堂之内,胡垆忽做惊人之举,一掌掀了张三丰的棺材板,等看清棺材内果然没有尸体而只有一根竹杖,便在武当众人的惊愕莫名下大笑而去。
回到光明顶上,胡垆召集教众一干首脑,将教主之位传给近年新收的一个弟子,然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释放出一个葫芦形的护身光罩,又在葫芦口处射出一道玄黄二色光剑,破开虚空飞升而去。
(第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