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章 访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给集团内生活频道的某个节目组提供素材这种事,大家都是不乐意的。
  麻烦,还没好处。
  就连王总监都把差事往下丢,秦游君问了一圈更是没人愿意去,他只好拉着想上镜却不怎么挑的王记得陪他完成上面吩咐下来的任务。
  说实话,也就是那个访谈节目蹭蹭《人生一味》的热度。
  整个节目组挂在生活频道下,体量也不是一般的低,压根没钱请明星。
  节目组也很懂,专门挑那些不需要出场费、自愿出镜不厌恶镜头的人。
  比如学生、律师、牙科医生、漫画画手等有一定社会地位,又愿意表现自己的人。
  这一类人接到电视台的邀请,一般也是不挑的,不像很多当红艺人,只追求头部节目。
  仔细想想,S级综艺跟某个行业很像,都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很难被占到便宜。
  而常态节目却是到处恳求,都求不来当红艺人的青睐。
  身价对等,好资源过于集中也是综艺行业的一个现象了。
  当然了,只是配合其他的同事录些素材,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人生一味》刚被升到卫视播出,相应的广告资源也通过卫视反复预播,一应宣传、包装的手段过了一遍卫视的增幅器,影响力又是不同,眼瞅着有关节目的话题越来越火,秦游君也有些小小的得意。
  如果说,他担任策划之一的节目在经视能够成功只是让自己的履历、功绩被一部分高层知晓,那么节目地位的改变,能到卫视这个平台播出,一下就让他进入了很多人的视线——
  前提是《人生一味》收视率不能突然拉胯。
  资源配套的变动来得很快,让人目不暇接。
  青梅台一向备受瞩目,是以,它排班表出现的每一个新节目都是其他台的策划团队去分析、去关注、去模仿的对象。
  而《人生一味》只是靠贴近市井就取得耀眼的收视成绩,更是让很多人摩拳擦掌,准备推出相应风格的美食节目。
  虽说在此之前,很多电视台的美食类节目也都不差,多少是有一席之地的,但《人生一味》的高超性价比——
  没请明星嘉宾,也没有主持人,还能取得比他们节目更好的收视情况,颠覆了很多的节目编导对美食类节目的惯性思维。
  当然了,规格不高,制作门槛不高,就意味着好模仿。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怎么结合各地电视台的特色,不能拍摄内容完全一致,那就容易被先行者优势干趴下。
  有的人想到了针对一地的饮食文化,有的人想到了近海渔业,有的人想到了奇葩食材,有的人想到了各地早餐的比较,但无一例外,都是接地气。
  类似的事,早就《人生一味》在经视播出有一定影响后秦游君就听说了。
  就像荔枝台好不容易搞出一档大热综艺《非诚勿CALL》,结果没到几个月,青梅、蓝鲸等电视台都申报了各具特色的相亲选秀类综艺。
  一条已经被证实成功的路,相对坦途嘛。
  《人生一味》被台里重点推一把的时候,秦游君很快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不只是内部蹭蹭热度,邀请上访谈,更多的是其他工作室的节目编导们注意到他了,楼道或园区里碰见,态度略略的热情。
  同组里,孔丽静、郭林昌等前辈待他更亲密,王总监对他也不再把他当个小透明,又比如昔日对自己完全不认识的胡副主任都能对他点点头了,而像朱生俊、二哥等人看他的目光多是佩服。
  非要说秦游君有什么特别的复杂滋味倒也没有。
  下午,他从财务室出来,心里全是对工资的满意。
  琴岛的冠名植入和节目播出前中后的占屏广告帮助台里取得了多少业绩秦游君是不明白的,但上个月他的底薪+奖金足有77000元,零头都和同样参与节目工作的朱生俊差不多,而且今后他的底薪也变高了,这无疑是很稳定的保障。
  次日。
  “二哥。”
  有一段日子没见的两人笑着碰肩,一起去到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小演播厅,感觉是好些年前的装潢,没被重新改造的那种。
  好吧,除了青梅广电中心的3楼,荆南广电集团也没几个特别好的演播厅,一档面向地面频道的节目还不是将就着用。
  “欢迎两位老师能来。”
  节目组的一位员工赶紧过来接待。
  等到了对台本的时候,秦游君对该节目的团队也有了一定认知——
  几个勤勤恳恳的新人,态度和蔼;
  一个老油子导演,说了几句别盯着镜头看之类的提醒,就坐在软凳上不理事了,同样态度冷淡的还有摄像助理,化妆、美术、道具等人员。
  大家都不熟,纯工作需要,太热情了反而会让秦游君不自在,他就是感觉录制环境很是粗糙、简陋,整个人员方面也没什么团队氛围,缺少向上的冲劲或者说看不到多少斗志。
  直到节目主持——
  一位也是从电台升上来的前辈跟王记得多聊了几句,听他的吐槽,秦游君才知道为什么如此。
  就跟很多立项的常态节目一样,这档访谈节目存在的意义就是填补节目库的空缺。
  更主要的是,台里对生活频道本就不重视,生活频道对这个节目也不重视——之所以访谈节目在综艺领域大行其道,是它比《人生一味》这种室外录制的节目需要的资源更少,真要控制成本的话,访谈才是低成本的神。
  秦游君在旁边听着对这档节目的困境颇有些感同身受——
  没人重视,每期的收视率不到0.08%,都没被砍,纯粹用来过渡、应付时段的节目当然不会有人放在心上。
  没KPI压力啊。
  同样,也没动力就是了,因为没人关心节目能不能做好,录制团队外包出去,钱还给的不多,只能招些行业油条进来。
  再加上这节目找不到赞助商,收视率不好请不来有话题度的嘉宾,没经费更没嘉宾来,没有台柱子和区别于同类节目的特色,整个一死循环。
  好歹那些成功的访谈类节目,要么是靠有观众缘的主持,要么靠明星或社会地位高有争议的人物撑场面,你这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吸引观众呢。
  《人生一味》一开始也不被上头重视,但跟这节目班子一比,那还是强很多的。
  不一会。
  认真对完台本,对流程有个了解心里有数后,节目开始录了。
  两个主持出身的人知道秦游君没类似的表演经验,总是会帮着递话,打配合,并让他放轻松,反正又不是直播是可以咔掉重来的。
  固有的一些开场流程,对整个的内容有个大致的铺垫后,刘老师给出了第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网上的很多观众对《人生一味》的评价很高,你作为该节目的策划,还参与了摄制,对如今取得的成绩和市面上现有的美食类节目是怎么看的,是不是如观众所说是真正懂美食的。”
  “我哪里懂美食。”
  秦游君谦虚。
  我倒是干饭厉害,还不怎么挑食,说懂美食,填饱肚子也算?华夏的好些菜系他都搞不懂。
  非要说,那也是摸准了一部分观众针对美食节目求变的心,对市场人心把握得不错。
  “主要是观众捧场,我们团队用心拍出来的内容得到了观众的肯定,至于风格方面,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其他不同类型的美食节目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差。”
  这话说得很中肯了,观众是吃新鲜的,任何一套模式被反复的利用都会消减同类型市场的收视空间,应该说,这套模式更出彩的点在于性价比,配置低,不需要多少人力、财力就能立项拍摄,很适合用来填补档期空缺。
  “那记得你呢,你随队录制素材时有什么感想?”
  “我的话……”
  吧啦吧啦扯了一堆。
  等到好不容易录完,已经快中午了。
  吃过午饭,下午去帮郭林昌分担了点文件交接工作,就去学车。
  在去的路上,秦游君看到家手机营业厅。
  要说这段时间除了节目、明星趣闻,还有什么热闹的话,苹果4的销售火爆绝对称得上一件。
  原本秦游君也没打算换手机的,他的诺基亚是前年的新款,用了两年除了电量没以前那么持久了,其他都还行,磕磕碰碰有,磨损是真没有。
  他当年买的时候,就是因为耐用吗,质量好得很。
  只不过嘛,套用一句话:不是我方不给力,而是敌军有高达,他手上的这部诺基亚跟今年新出的款跟苹果4一比也差太多了,人家那产品怎么看怎么先进,这一对比,差距实在明显。
  再加上,谁耐得住手机功能变多,看视频、上网、聊天更方便的诱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