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亚欧大陆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州的第一机械厂,坐落在徐州的工业园区。铁路的支线直接通到了第一机械厂的厂区。
  这就是国属大企业的优势,国家的各种资源都会向他们倾斜。
  第一机械厂的占地空间很大,大大小小的车间有好几十个,董书恒并没有一个一个去看。
  他主要去看了车床厂,这是工业的基础。现在的车床还都是蒸汽机驱动。
  董书恒知道在电力实验室中已经在实验一种电力驱动的车床。
  因为电机运行的时候震动小、声音小,转速更加稳定,所以加工的精度比蒸汽机驱动的车床要高的多了。
  所以只要电动车床出世,华夏在工业母机上就将超越欧洲。
  只是现在这项发明离投入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得益于同普鲁士签订的技术交换协议,现在华夏已经基本上能够做到了大部分设备的自产。
  哪怕是像电报机这样的目前来说比较精密的设备,华夏都可以自己生产。
  这个时代的东西,哪怕是最复杂的机器,在董书恒看来都很粗糙。
  虽然他自己不会动手,但是他可以花钱挖人来做,华夏的人也可以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制。
  就比如蒸汽机,实际上运用到的原理很简单。后世的小学生都可以在劳动课上用既有的材料做出来。
  当然能够做出小模型不一定能够做出大家伙。实际上真正要解决的还是材料的问题。
  有了材料之后就要会锻造,要将材料锻造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做成零部件。
  然后要解决的就是要将这些零部件给连接到一起去。无论是使用螺丝连接、铆钉连接、还是焊接,都需要一定的工艺流程。
  通过引进熟练的技工,华夏已经全部掌握了这些工艺,而且还有所发展。
  董书恒走进了高大的火车机车车间,工人们正在产线上组装机车。这是仿制的普鲁士机车,一共有四个驱动轮。
  对于蒸汽机车这种东西,董书恒并不喜欢,他以前只是在博物馆中看到过而已。它噪音大、效率低,相对于后来的内燃机和电力机车相差太远了。
  只是现在,正是它带着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在向前飞速发展。
  华夏要想维持住一个巨大的疆域就必须要建造大量的铁路线,用铁路将这些地方给链接起来。
  铁路就像一个国家的血管一般,有了这些血管的连接,国家才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之,像华夏现在的远东地区,西域地区由于和国家的中心相隔太远,逐渐地就会与本土变得疏远。
  或者是因为与外界缺乏交流而逐渐没落下去。
  如果有铁路连接,不仅仅人口以相互的交流,不同地区的物资也可以互通有无。这样才能够将各个地方的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西域和漠北的矿石可以运到东部地区使用,或者在当地冶炼成金属之后运到各地。
  那里的草地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放羊。甚至很多富饶的矿区干脆就是荒凉的戈壁滩。
  远东地区的木材也可以运到南方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而不是仅仅作为当地居民冬季里的燃料。
  内陆地区生产的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商品,也可以提供给西域或者草原上牧民,让他们不会因为冬季的白灾而受饿。各种各样的商品也能够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就是交通的重要性。而蒸汽机车就是让这些交通线动起来的原动力。
  马车运输的效率和成本让很多东西想要上路运输都成了一种奢望。但是有了铁路之后,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董书恒接下来又去了制造工程机械的车间。
  现在这些工程机械也大都是蒸汽机驱动的。巨大的锅炉,让它们显得那样的庞大臃肿。
  看样子要加快内燃机的研制了,董书恒在心中吐槽到。
  他看到了一台十几吨重的压路机。样子倒是和后世的已经很像,只是上面个那个小一号的火车机车一般的车身,让董书恒看得颇为奇怪。
  “刘厂长,这个东西要怎么运到施工现场啊?”董书恒问道。
  “呃,总统这个主要还是要用火车或者轮船运送。它可以自己行走,只是速度很慢而已。如果修路的地方附近有铁路和码头那就再好不过了,下来后它就可以在司机的驾驶下自己慢慢走到工地。”
  “不过它一般还是要用在大型工程上,不然光是要运输就是一个麻烦事情。”
  董书恒心中了然,像大型的修路工程,只要将这个压路机运过去一次就好了,它反正要压路一直行进。
  满清近些年来一直处在半瘫痪的状态中,很多官道都年久失修。
  现在华夏初立,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打通各地的管道。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将地面硬化成为水泥路。
  现在石油化工才刚刚起步,不然董书恒真想恢复处处柏油马路的景象。
  但是,水泥厂的门槛不高,现在华夏各地的水泥厂和窑厂一样遍地开花。
  离开了第一机械厂,董书恒乘坐着从徐州开到海州的火车去往海州,查看那里的港口建设。
  董书恒还特意去了一趟海州的海军军官学校。当初学校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淮海军控制区唯一的一个天然良港。
  学校现在还有很多英国的教官,这些人虽然以后可能成为敌人,但是他们在华夏倒是非常的敬业。
  董书恒观看了他们的教学,这些人在教学方面都非常的敬业,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只是英国人对于自己的海军非常的自信,总是有意无意地贬斥其他国家的海军。
  还有他们的所讲的一些海战思想大都还是风帆战舰时代的。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董书恒只是想要这些海军的学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航海知识,海战过程中的战术只是一小方面。等到他们以后拥有了自己铁甲舰,这些人会明白怎么使用的。
  因为铁甲舰的战术思想是董书恒亲自讲给杜航他们听的。他们这第一批上到铁甲舰上的海军官会将铁甲舰的战术慢慢研究出来。
  等到以后这些军校的学生进入海军之后,只要使用以旧带新的老办法。这些掌握了基本航海知识和海战理论的新人很快就能够适应新的军舰。
  海州的港口建设的非常的大,依托着着徐州的重工业基地。这里的港口能够看到重型的蒸汽驱动吊机,虽然不如龙门吊,这样的吊机现在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港口配备。
  海州港的设计实际上是超出了目前的使用需求。
  那为什么华夏政府还不顾浪费将海州港设计的那么大呢?
  这是因为一条横贯华夏东西的铁路将以海州为起点,经过徐州向西连接开封府、河南府、西安,然后经过甘肃,穿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再然后从阿拉山口进入中亚,接下来它会沿着巴勒喀什湖西岸向南,到达费尔干纳盆地。
  以后这条铁路还会连接中亚三国,进入波斯,然后从波斯进入土耳其,成为华夏连接西方的一条路上通道。
  以沙俄的能力都能够建成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董书恒相信自己一定也能够打通这条路上通道。
  这条铁路是董书恒实行未来几十年外交策略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海上的通道注定是动荡不安的。
  华夏要想称霸太平洋,董书恒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在印度洋,欧洲人经营已久。董书恒没有半分信心能够控制下来。
  这条通向西方的大铁路,董书恒希望能够在十年之内修好,相对于西伯利亚铁路,华夏的这条铁路修起来要相对容易的多。
  现在这条铁路已经从徐州开始向西延申,同连接新京与徐州的铁路几乎是同步开工,这就是董书恒第一个三年计划中的“一纵一横”工程。当然这个“横”目前仅仅是连接到甘肃兰州。
  徐州城,郑惠恭回到了家中。他的家住在徐州城中。房子不大,是一个两进的小院。
  现在徐州大搞工业,许多人都涌向了城市,工厂里得普通工人一般还是住在工厂周围的宿舍。
  华夏政府在集中的工业区附近都会建造一些宿舍用房,这些房子为了节约用地一般是都是两三层的小楼,一长排一长排的,俗称“排房”。
  通常情况下每户分的房子很小,要是人口多的话,居住很拥挤。
  郑惠恭就是再节省也不需要住在安置房。
  他自己在工厂中有住宿的房间,有的时候太忙了他也会住在厂子里。
  但是今天大总统到了他的厂子。这样兴奋的事情,他还是要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分享一下。
  郑惠恭的家中有妻子还有一个小妾,小妾是妻子帮自己张罗的,主要是郑家的人丁单薄,发妻就帮他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
  后来郑惠恭做生意有了些钱,发妻就帮他取了一房小妾,长相一般,但是到了郑家又帮郑惠恭生了一子一女。
  长子今年已经成年,但是还在徐州书院读书,学的不是儒学,而是书院新设立的工商管理学院。
  听说这个就是教人怎么做生意的,郑惠恭希望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家业。至于次子和女儿年岁都还小。
  郑惠恭回到了家中,妻子和小妾跟往常一样到门口迎接他。
  “当家的回来啦?今天是不是有高兴的事情,我看你的心情似乎很好?”妻子问道,刚才一开门,她就看见丈夫一脸的兴奋。
  小妾跟在妻子的后面,通常妻子在的时候,她是不怎么说话的。
  “那是自然,今天你夫君我遇到贵人了,大大的贵人。”夫妻俩其实非常恩爱,平时说话也比较随意。
  “莫非是见到了市长大人?”妻子猜道。
  “都说你们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见着了市长大人能够让夫君我这么兴奋?”
  说着夫妻三人已经回到了房内。
  “再往大了想。”
  “你是说最上面的那位?”妻子用手指了指天,小声说道。
  “嗯,你终于猜对了。”
  华夏的老百姓还是认为这个大总统就是皇帝。听说是因为这个新皇帝洋墨水喝多了,所以将皇帝的称呼改为总统。
  他们中有人说洋人的皇帝就有些叫总统。
  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走了过来。这个青年穿着一身青色的学生装,带着帽子,鼻梁上还夹着一副眼镜。
  见到了郑惠恭,这个青年赶紧过来见礼。
  “父亲安好!”
  “观儿今天怎么回来了?”见到了儿子回来了,郑惠恭心中也很开心,自从儿子到书院读书了之后,两人见面的次数就极少。
  郑惠恭的这个长子从小就比较聪明。当初郑惠恭没什么钱,但是还是省吃俭用将他送去读私塾。
  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前年徐州书院成立了之后,儿子还是很争气地考了进去。
  正好儿子也回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郑惠恭正好将今天见到大总统的事情给家人讲了一下,听到郑惠恭当着总统的面进言,家人都是一脸的崇拜。郑惠恭也是非常的受用。
  接着,一家人一起吃吃饭。桌上,儿子欲言又止。
  作为父亲,郑惠恭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观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郑惠恭主动问道。
  郑观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父亲,新京书院成立了。听说那里有一流的先生和实验室,孩儿想要报名转学。现在因为新京书院刚成立,有这样的政策。新京书院分给各个书院一定的转学名额。而且转学了之后,还可以重选专业。”
  郑观有些紧张,说话都有些没了条理。
  郑观看到父亲的脸上并没有什么不快,于是继续说道:“父亲,孩儿想要转学物理和动力学。”
  儿子想要取新京,虽然室离家远了一些,但那是京城。在一般的百姓眼中,京城总比地方上要好一些。毕竟在天子脚下嘛!
  但是儿子要学的这个物理学和动力学室什么学问。郑惠恭不解,直接问了出来。
  “父亲,这个物理学是一个大学科,我要学的这个动力学,通俗一点讲就像第一机械厂要造蒸汽机车就是要用到动力学。”
  “哦,父亲明白了,就是研究制造能够提供动力的东西。”郑惠恭一直想要儿子继承家业,他还怕儿子要是学了某个毫不相干的专业,那么这家业就黄了。
  不过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似乎和自己的机械厂还有一些关联呢。
  “怎么?父亲,您同意了?”郑观其实非常喜欢动手,在书院中他接触了很多书籍。他很羡慕那些大发明家,那些人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就像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不过他担心自己要是想去搞技术了,父亲可能会不同意,因为父亲让自己学的是管理学,他希望自己学会怎么关系家族的产业。
  “为什么不同意,你要是学这个技术,以后也可以回来帮我啊,咱们啊也去造火车头,那玩意儿才值钱呢。”
  “况且,父亲今天还碰到了第一机械厂的刘厂长,人家也是搞技术的出身,谁说搞技术的人就不能管理工厂了。大总统今天还说了,作为一个厂长必须要懂技术,不然就很容易瞎指挥。”
  见父亲能这么说,郑观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PS:求票,求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