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遇创造亿万富翁,机遇其实也是创造出来的
第五章机遇创造亿万富翁,机遇其实也是创造出来的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酶”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重要因素,任何人都会遇到,只不过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不断获取,有的人却逐渐失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当你懂得打开机遇大门时,你就找到了致富的“酶”。
丹皮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尽管赚钱很多,但丹皮尔很少有成就感,经常被沮丧的情绪笼罩着。
他不喜欢枯燥、单调、乏味的财务工作,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投资,做投资基金的经理人。
丹皮尔为了消除自己的沮丧情绪,就出去旅行。
在飞机上,丹皮尔与邻座的一位先生攀谈起来,由于邻座的先生手中正拿着一本有关投资基金方面的书,双方很自然地就转入了有关投资的话题。
丹皮尔特别开心,总算可以痛快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因此就把自己的观念,以及现在的职业与理想都告诉了这位先生。
这位先生静静地听着丹皮尔滔滔不绝的谈话,时间过得很快,飞机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临分手的时候,这位先生给了丹皮尔一张名片,并告诉丹皮尔,他欢迎丹皮尔随时给他打电话。
这位先生从外表来看,是一名普通的中年人,因此丹皮尔没有在意,就继续自己的旅程。
回到家里,丹皮尔整理物品的时候,发现了那张名片,仔细一看,丹皮尔大吃一惊,飞机上邻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自己居然与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谈了两个小时的话,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丹皮尔毫不犹豫,马上提上行李,飞到纽约。
一年之后,丹皮尔成为一名投资基金的新秀。
如果没有在飞机上的这次机遇,丹皮尔也许还要在那家企业的财务岗位上继续待下去。
机遇为丹皮尔带来了财运。
机遇是往往在瞬间就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命运,抓住了机遇,就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途。
机遇,是瞬间的命运。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百万富翁。
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呼风唤雨,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
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
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
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雄风不减。
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
和别的美国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鲁克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他在家里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
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
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趣÷阁。
在19世纪末唯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
在这种让人干着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趣÷阁让人羡慕的生意。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幸运女神光临一家只有三个弟兄的茅舍时,老大去经商,发了财;老二去做官,当了大官,也发了财;老三去捕苍蝇,成了百发百中的捕蝇能手。
半年后,当幸运女神离去时,只有老三仍然贫穷,仍然哀叹自己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照顾。
这个寓言对自我发展中如何利用时机是很有启迪的,每个人常常面临着多种机遇,比如,在同样两小时内,去看书,看电影,干活,打扑克,吹牛……所有这些就是所谓机遇。
可是在这些机遇中,它们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花几美元看一场电影,成本是否仅是几美元?
不是,因为还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又会给你带来多大价值呢?
这就是机遇价值了。
王志远——一位20世纪70年代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打工仔,便是靠成功的投机发家的。
1976年春,王志远来到香港,在一家小工厂里做工。
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金使这个志向高远的小伙子感到非常不满足。
一天他看到了一则广告:“如果阁下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满,希望有所改变的话,请到香港××中心二楼D一谈。”
怀着一线希望,王志远来到了广告中所说的地点。
排在他前面的人很多,一个个信心百倍地走进那扇办公室的大门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出来。
王志远心中捏了把冷汗,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入选。
好不容易轮到王志远了,他在门外长长地舒了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大方地走了进去。
房间里面早已坐好了5个人,像一排法官,眼里透着严厉的光逼视着王志远。
问话开始。
有人问道:“王先生,你知道什么是期货吗?”
“期货”,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在王志远的头脑中完全没有这个词的印象,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那么什么叫做商品呢?”
“不知道。”
“那你一定没在金融业供过职吧?”
“没有,我只是一个大陆来的打工仔。”
5个主考官对视了一下,都纷纷摇了摇头,这时一位主考官又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月薪3000元,每年加薪5%,但是薪水是固定的;另一份工作月薪2000元,但是有一份佣金靠你自己去争取,也许是一趣÷阁数额巨大的金钱。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份呢?”
王志远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我会选后面的一份。”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中了第二份工作中可以争取的机遇。”
王志远平静地说道。
5个主考官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在金融业便需这种敢于抓住“机遇”的勇气。
“王先生,你回去吧,我们研究后会告诉你结果的。”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对期货一无所知的王志远就这样进了期货贸易这个陌生的天地,开始了他的奋斗。
期货市场是投机者的乐园,搞期货交易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要在别人之前抢先抓住机遇,才能够赚大钱。
王志远初入期货市场,对期货一无所知,但是他全凭着对于投机的灵感,而做成了一趣÷阁又一趣÷阁的大生意。
“你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遇,哪怕那种机遇只有1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卡耐基的话明确道出了为何有人失败,有人成功的原因。
机遇,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够牢牢地将它握在手中,成为你财缘的指南针。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许多条交错往复的路,而机遇就像是在每条道口旁的路标,指引着善于把握时机者踏入成功之途,而抛弃无所用心者于迷茫之中。
有人说:“机遇是上帝的别名。”
那么,机遇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机遇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
具体地说,机遇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
谁能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
机遇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体成功与发展的因素,有一种理论是这样解释的:任何系统的演化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内部运动,同时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能不能达到目的,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或类似系统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决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达到目的,有的没有达到目的,一个特别有利于达到目的的环境对于该系统来说,就是系统优化的一个机遇。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事业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观努力,二是客观机遇。
因此,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酶”,只要你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你就相当于抓住了金钱。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巴尔扎克
亿万富翁是机遇创造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把它放在创富这件事依然成立,时势为时代创造出创富的机遇,这些机遇造就了一大批富人。
因此,可以说,亿万富翁是机遇创造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穷富本没有距离,却因机遇被利用的程度,而形成了三六九等。
詹姆斯先生本来在波士顿一家百货公司里当打字员,工作辛苦,薪水却不多,一个月才2000多块钱,仅够糊上一家八口的嘴巴,不致挨饿。
但不幸的是,詹姆斯却意外地卷入到一桩纠纷之中,失业了,他们一家的生活,现在只有靠他妻子替人家洗衣服来维持了!
有一天,他在教两个大孩子认字,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桌上的纸吹走了,掉得满地都是,他气恼万分,蹲下身去把纸张逐一捡起来,叠成一叠。
他无意中想到,假如用一个小夹子把这些纸夹起来,这样不是不会被风吹走了吗?
这样的夹子,不是没有。
可是市面上卖的夹子体积很大,用起来不方便。
如果,有人能造出一种轻便的夹子把纸张夹住,那是多好的事啊!
有一天晚上,他刚刚用铁线替他太太编好一个篮子,剩下一些零碎、长短不齐的铁线丢在桌子上。
他随手拿起一条,无目的地扭弄着,时而扭向东,时而扭向西。
这时,他的岳母在给孩子们讲一个民间故事,最后附上几句格言,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太阳下的每一灾祸,
必有法子补救,或者没有法子补救。
若有,去寻求补救。
若无,不要有内疚。”
他重复着这句话,想到自己的失业,孩子们的失学,太太的操劳,丈母娘的眼泪,偶然他也想到那个夹文件的小夹子。
忽然,他灵机一动,就把那根小铁线扭成一个回形夹子,把它夹在一叠纸张上,拿起来一看,居然把纸张夹得牢牢的。
他一兴奋,又扭起第二个,扭得更美观些。
再扭第三个,当然又更进一步。
不由得令他想到:如何能够把这些铁线夹子扭得更快!更好!
想了好几天,扭了好几十次,他终于想出制造“万字夹”的方法来了。
他和妻子商量好一会,希望他太太能想办法向人家借来2000元,试行制造这种万字夹出售。
他的妻子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几番奔波,才向人家借来2000块钱。
他就用这2000块钱制成了一架小型的手摇机器,买进了几十磅铁线,开始制造万字夹了。
制好以后,他又亲自拿着万字夹到各文具店推销。
因为是新产品,不知道销路如何,所以大多数文具店不肯代销,只有少数商店勉为其难答应代销。
没想到,由于是新产品,而且用起来确实很方便,用的人倒不少。
订购万字夹的文具店越来越多了,有不少店主,还亲自跑到贫民区去找他要货。
他,由两个星期销出70磅万字夹,变成为一天内销出700磅万字夹了!
8年后,詹姆斯,成为了拥有8家大工厂的万字夹大王!
没有经历失败的痛苦,没有偶然发现的“万字夹”的机遇,就没有詹姆斯的成功,正是机遇造就了他这个“万字夹大王”。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
在特定的时间里,各种因素配合恰当,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
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些有利条件的总和便是机会,高财商的人往往善于把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李敏打小就酷爱养花弄草。
在家乡的小镇上,家家户户均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树木。
李敏的父亲更是对种养花草一往情深,把自家院落布置得像个大花园。
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有一个不大的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鲜花店。
但是,历史的机遇让她的梦想在她职业高中毕业后拐了一个弯,她走进一家大型国有商场。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把她的梦想淹没,她时常到花市走走看看,还订阅了一些花卉报纸杂志研读。
1997年,李敏所在的商场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下岗后的她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在一家私营通讯公司做营销员,并包揽了一个县城的全部业务。
搞营销的经历锻炼了李敏经营方面的才能,更增强了她开鲜花店当老板的念头。
两年后,她离开通讯公司,静下心来调查家乡鲜花市场的行情。
她发现,当地鲜花店越开越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涉足,风险很大,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
于是,她把眼光转向盆栽的绿叶植物,一番调查后,她得到了与鲜花市场同样的结论。
有没有既美观大方、有品味,又容易养护、生长时间长的花卉品种呢?
正当李敏为此苦苦思索时,一篇关于瑞士“拉卡粒”无土栽培技术及其他一些关于水培技术和无土栽培花卉的文章深深吸引了她,看着图片上那些生长在透明玻璃瓶里,在五颜六色的营养液里伸展着可爱的根部的花卉,李敏的心被触动了,“这不正是我日夜寻找的东西吗?”
李敏认真思考起这种花卉的市场前景。
不用土、没有异味、没有污染、不生虫,还能观赏从叶到根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正常情况下,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就可以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让人在闲暇之余变得更“懒”了,对越方便的东西越青睐。
这就为李敏那让人不费劲就能享受到绿叶鲜花的“懒人植物”提供了机遇。
“我何不尝试把它叫做‘懒人花卉’呢?”
李敏按图索骥,找到了那位研究水培花卉技术的工程师。
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几天的学习,她就掌握了这项少有人问津的新技术。
带着“拉卡粒”、“营养液”和胸有成竹的自信,李敏匆匆赶回家乡。
在家中,她独自对吊兰、多子斑马等十几个品种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验,相当成功。
看准了“懒人花卉”的庞大市场,李敏说干就干,在家乡成立了首家“懒人花卉”培育中心。
这个中心拥有大型苗圃,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在花草鱼虫市场、超市和居民小区等入口集中地区开出分店,为人们美化居室提供服务。
“懒人花卉”一亮相,就受到人们的喜爱,顾客蜂拥而至。
李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机遇的催生下,李敏成功了。
李敏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机遇就会造就你的成功。
综观中国现代的富人群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所有的富人都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创富机遇,正是这四次机遇造就了现在的富人。
在20个世纪80年代个体户还是个贬义词,是一些待业青年、无业游民的代名词。
但偏偏就是这帮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就开始不务正业练摊、倒腾。
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成了万元户。
那时候机关人员的月薪也就是一两百元,万元户是个什么概念!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机遇,还不如说机遇抓住了他们,但不管怎么说,抓住了,命运就变了,他们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富人。
第二次创富机会是生产资料市场化的时期产生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双轨制”是个财富关键词,由此而衍生出“批文”、“官倒”、“腐败”等热门字眼。
生产资料不是小生意,也不是民间可以随意做的,比如钢铁、木材、土地,等等,在计划内计划外那么一倒腾,利润就不得了,于是第二批富人就此产生了。
第三次创富机会是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涌现的。
因为有了股市,就有了上市公司,就有了原始股,有了上市资格的审批者,也有了股民、股评家和操盘手,大家都来分这一杯羹,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股市的神话是很多的,造就了一大批投机取巧的富人。
在这个阶段,百万已经是个很普通的数字,“十万元才起步,百万元不算富,千万元还马虎”,至于万元户,基本上也就和穷人差不多了。
时代在进步,富人的标准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股市的神话基本上都在那时产生,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股市的,已经机会很少,暴利不可能持续,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家店了,这就叫机遇。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第四次创富的机遇,这次机遇来自于知识与技术市场化,俗称知识经济。
这个时期的英雄是丁磊、张朝阳、王志东这些网络软件英雄们。
英雄迅速地诞生,又迅速地死亡,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夜暴富的故事,知本家一时成为众人结论的话题。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富人和机遇的关系,富人从何而来?
若没有这四次机遇,他们又如何能够富有?
由此看来,富人是由机遇创造的。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社会越来越开放,机遇无处不在,只要你能够搭上机遇的快车,你就能够富起来。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运气,没有人提携,即使再有才干的人也都无法出人头地。
——小普林尼
穷人等机遇,亿万富翁做机遇的CEO
“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所以在等待运气的时候,要知道如何策划运气。
这就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这是美国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人,因为穷人只知道等机会,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一样,从早到晚,从日出到日落,可机遇永远不会自动上门。
真正的富人却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去成功。
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军需用品的供应,华盛顿联邦政府把重点放到东西横向的大量铁路的修建上。
不久,大铁路网修建告成,投入使用,它连接了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城市和大陆中部的密西西比河谷,这使新兴城市克利夫兰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洛克菲勒对这种天时地利的好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战争,战争。”
洛克菲勒兴奋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和他往常沉静的模样判若两人。
“战争怎么样呢?
莫非你想去打仗?”
克拉克不解地问。
“打仗?
除非我疯了。”
洛克菲勒顿了顿,又说:“咱们要抓紧时机。”
“对,抓紧时机大干一场。
连续两年的霜害使许多个州的农作物遭到灾难性的打击,现在战争又开始了,你知道这一切将意味着什么?
将意味着食品和日用品的大量短缺,意味着大规模的饥荒。”
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地说着,这是他第一次像个演说家。
金钱在任何时候都是超级兴奋剂,眼下更是如此。
但是他们公司的所有积蓄加到一块儿,也不够买下洛克菲勒想要吃进的那么多货物。
然而时间即金钱,战火已在蔓延,物质短缺的现象已经发生。
现在,向银行贷款对洛克菲勒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了,这次他不是贷2000,而是贷20000。
然而银行一眼看透了洛克菲勒想借战争发财的念头,尽管洛克菲勒有足够的信誉,仍然只给他2000元。
洛克菲勒还想说什么,但银行的汉迪先生挥挥手,让他出去。
2000元就2000元吧,洛克菲勒向汉迪先生鞠了一躬。
他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到这一场赌博一般的生意是否能赚钱,银行的贷款是否有能力偿还。
洛克菲勒通过对战争形势的时刻分析,使投机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从中赚取的利润成倍增长,那些从中西部和遥远的加利福尼亚购进的食品甚至连华盛顿联邦政府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另外从密西根套购的盐也因为供求数量的悬殊而大赚特赚。
把握机遇的并非命运之神,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正如伊壁鸠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
因此,命运是有可能由自己来掌握的,愿你们人人都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有些人,由于平时没有养成利用机遇、挑战机遇的精神,当机遇忽然来临时,反而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
于是,在患得患失之际,机遇擦肩而过,悔之晚矣。
因此,在平时就应养成利用机遇、挑战机遇的精神。
比如,若有在众人面前表现或发表意见的机遇,就应尽量利用,一方面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训练自己的胆识。
一个不善利用机遇的人,就好像茫茫大海中一只没有航向的漂流小船一样,一旦没有了顺风的吹动,它将永远盲目地在海上独行,如果遇到了暗礁,会立刻撞得粉身碎骨。
拉菲尔·杜德拉,委内瑞拉人,他是石油业及航运界知名的大企业家。
他以善于“创造机会”而著称。
他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发迹的。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业是个赚大钱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
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趣÷阁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
无疑,这本来已是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成交这趣÷阁生意难度很大。
然而,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
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
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
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加紧筹办丁烷气。
他随即飞往西班牙。
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
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注,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
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
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了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
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
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
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
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巨子。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
年轻的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听说这件事赶去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沙里淘金的活动已到了尾声。
他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本想卖给制作帐篷的商人,赚点钱作为创业的资本,谁知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早就不需要帐篷,却需要结实耐穿的裤子,因为人们整天和泥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
他脑筋动得快,就把自己带来的斜纹布,全做成耐用耐穿的裤子,于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诞生了。
后来,列瓦伊·施特劳斯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纽扣,以增强裤子口袋的强度。
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其他服装商竞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施特劳斯的销售额仍一直独占鳌头,每年大约能售出100多万条这样的裤子,营业额高达5000万美元。
看来,生意场上的确有运气存在,列瓦伊·施特劳斯用斜纹布做裤子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用斜纹布做成的裤子会被人叫做“牛仔裤”,也不会想到这种牛仔裤会造成服装界的革命,更不会想到在20世纪60年代大行其道,甚至成为那个叛逆时代的精神象征。
19世纪50年代对于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来说无疑是一次天赐的机遇,但他没有赶上。
怎么办?
于是他要为自己创造机遇,这才有了今天大行其道的“牛仔裤”,他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没有机遇,就要积极创造机遇,这就是富人的特质之一。
当然,创造机遇的富人也有差别,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小一些,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大一些,机遇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富人的差距。
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硕士、博士。
但是,当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十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
出家和尚,剃度为僧,六根已净,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
莫非出题者有意拿众人开涮?
应聘者作鸟兽散。
一时间,原先门庭若市的招聘大厅,仅剩下A,B,C三人。
这三人知难而进,奔赴各地,闯江湖,卖木梳。
期限一到,都回公司交差。
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泪横流,声言:十日艰辛,木梳仅卖掉一把。
自己前往寺庙诚心推销,却遭众僧责骂,说什么将木梳卖给无发之人心怀恶意,有意取笑、羞辱出家之人,被赶出山门。
归途之中,偶遇一云游四方的僧人在路旁歇息。
因旅途艰辛,和尚头皮又脏又厚,奇痒无比。
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
游僧动了恻隐之心,试用木梳刮头体验,果然解痒,便解囊买下。
日君闻之,不免有些得意。
日君声称,卖掉10把。
为推销木梳,不辞辛苦,深入深山古刹。
此处山高风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
见此情景,自己心中一动,找到寺院方丈,侃侃而谈:庄严宝刹,佛门净土,进香拜佛,理应沐浴更衣。
倘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实在亵渎神灵。
故应在每座寺庙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梳头理发。
住持闻之,认为言之有理,采纳了此建议,总共买下了10把木梳。
轮到C君汇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大额定单,声称不但已经卖出了1000把木梳,而且急需公司火速发货,以解燃眉之急。
听此言,A,B两人啧啧称奇,公司主管也大惑不解,忙问C君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
C君说,为推销木梳,自己打探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旺的名刹宝寺。
找到庙内方丈,向他进言:凡进香朝拜者无一不怀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
大师为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能否题“积善”二字并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去三千烦恼丝,以此向天下显示,我佛慈悲为怀,慈航普度,保佑众生。
方丈闻听,大喜过望,口称阿弥陀佛,不仅将自己视为知己,而且共同主持了赠送“积善梳”的首发仪式。
此举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进山朝圣者为求得“积善梳”,简直挤破了脑袋。
为此,方丈恳求自己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全力以赴的人。”
对待机会,有两种态度:一是等待机会,二是创造机会。
等待机会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
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
你应该主动去创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降临到你身上,这才是创造机会。
创造机会,首先要克服种种障碍。
错误的思想、不正确的态度、不良的心理习惯,是创造机会的主观障碍。
克服不了主观障碍,就会出现拖自己后腿,被自己打败的情况。
穷人等候机会,而千万富翁创造机会。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
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第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
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
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
机遇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只有敢于行动、主动出击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争取机遇,抓住机遇,就要勇敢地以自己的最佳优势迎接挑战,要力求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付之于行动。
必须主动寻觅机遇,要敏锐地“抓住机遇”。
机遇只能馈赠给踏破铁鞋、积极寻求的探索者,而不是恩赐给守株待兔、消极等候的人。
寻找机遇,就必须伸长触角,睁大双眼,紧紧盯着各种信息。
善于抓住信息,并善于运用信息,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抓住了机遇。
获得机遇是好事,但是不能把机遇等同于成功,不可把契机当成特权。
机遇,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要真正获得成功,仍然需要百折不挠的奋斗。
任何人都不是与成功无缘,只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自己去创造机会而已。
——安德鲁·卡内基
机遇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
李嘉诚曾这样评价自己人生这段路的:
在20岁前,事业的成果100%要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勤劳获得。
20~30岁,事业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要靠自己的勤劳获得。
一个人在他30岁之前,选择什么,做些什么,几乎决定着他一生的成败。
所以,30岁之前,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也是决定他是一个穷人还是一个富人的关键阶段。
30岁之前的穷人认为,他之所以受穷,之所以不得志,那是因为他缺少机会,缺少运气。
如果有了机会,他也会紫气东来,飞黄腾达的,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的。
所以,穷人把运气和机遇看得相当重要,认为机遇和运气是决定他一生的东西。
没有机遇和运气,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穷人就坐等机遇和运气的到来。
但是穷人永远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机会和运气是产生于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
穷人对身边的小事总是不屑一顾,认为小事对自己成为一个富人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就不愿意去做,即使做也是漫不经心,不会100%地投入,或者是敷衍了事。
他认为这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大事情,就足以使自己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所以穷人就耐心地等待着大事的到来。
小事情不愿意做,又没什么大事情,穷人总是很闲的,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做大事情的机会。
他可以让自己的一天白白度过,可以随意地打发掉自己的一个月,也允许自己荒废一年的时间。
穷人更多的是关注别人,谁成才了,谁发财了,就是不关心自己这一天有什么收获。
穷人不经常做事情,就会变得手懒心愚大脑迟钝,整个躯体也随之麻木;有长进的就是更加的浮躁,嘴巴上抱怨的话更多,嫉妒心更强,对世界对时代感到更加的陌生。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大事情可做,即使有大事情让他去做,结果只能是失败。
真正成为富人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机遇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如果你时刻都梦想着机遇来临,不做任何小事,以为成就大事而准备,那么即使机遇来临了,你也抓不住。
只有不放过任何小事,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机遇才能被抓住,被利用。
阿穆耳肥料工厂的厂长约翰逊之所以由一个速记员而爬升上来,便是因为他能做非他分内所应做的工作。
他最初是在一个懒惰的秘书底下做事,那秘书总是把事推到手下职员的身上。
他觉得约翰逊是一个可以任意支使的人,某次便叫他编一本阿穆耳先生往欧洲时用的密码电报书。
那个秘书的懒惰,使约翰逊有做事的机会。
约翰逊不像一般人编电报一样,随意简单地编几张纸,而是编成一本小小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好好地用胶装订着。
做好之后,那秘书便交给阿穆耳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
阿穆耳先生问。
“不……是……”那秘书战栗地回答。
“你叫他到我这里来。”
约翰逊到办公室来了,阿穆耳说:“小伙子,你怎么把我的电报做成这样子的呢?”
“我想这样你用起来方便些。”
过了几天之后,约翰逊便坐在前面办公室的一张写字台前;再过些时候,他便代替以前那个上司的职位了。
正是因为时刻认真地为工作而准备,才使约翰逊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也许在100万个机遇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够与我们不期而遇;但只要我们肯行动,就算机遇再少也能创造极佳的成果。
缺少机遇常是软弱与迟疑者常用的借口。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机遇: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机遇,每次考试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机遇,每次患病都是一次机遇,报纸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机遇,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遇,每次交谈都是一个机遇,每趣÷阁生意往来都是一个机遇——我们有机会变得有教养,有机会变得有担当,有机会变得诚实无欺,有机会结交朋友。
每次自信的表现都是机遇到来的最好时机。
每次以我们的力量和信誉所承担的责任都是无价的。
认真工作的人绝不会抱怨没时间或没机遇,只有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才会怨天尤人。
有些年轻人因为掌握机遇、利用机遇,所以一生受益;但也有些人随意放弃各种机遇。
我们每天所遇见的人、遭遇都会增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机遇的存在源于努力,如果一个人能认真看待自己的生活,那么财富机遇就会顺势而来。
“每个人的一生,至少都有一次受到幸运之神垂青的机遇。”
一位天主教的主教说,“一旦幸运之神从大门进来后,发现没人迎接,她就会转身从窗子离去。”
每一天都在做准备,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当一个人做了充分准备,机会来临时就是他的,如果他没有做好准备,不管任何机会都不是他的。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
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
“也许吧。”
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
“那么,前进!”
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
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更换。
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
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
每当军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
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4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对重大的机遇你做好准备了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遇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要想秋天有收成,必须在春天就播种。
同样,想获得机会,高财商的人也总是事先努力付出,包括自己的时间、收入、安逸生活和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旦机会出现,便顺手将它抓住。
但是有些人却总想靠一些运气而求得自身的发展。
然而,运气并不等于机会,运气带有偶然、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性质,运气的有无与财商的高下没有任何关系。
譬如,有个人走在街上,结果拾到了1000美金,这是运气。
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本来是要培养葡萄球菌,却意外地培养出了噬菌霉菌,这应该算他的运气。
当然拾钱包与发现青霉素还是有显著的区别,拾钱包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对弗莱明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
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中夹杂着机会。
这一机会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市场,后来,弗莱明专心致志地提取青霉素,无形中给霉菌创造了巨大的医学价值,不仅为弗莱明带来了声誉和成就,也为弗莱明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扰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给他添了乱子,把它当作麻烦事,搁在一边,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对霉菌进行研究。
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
弗莱明能够及时抓住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功。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不要浪费你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倾听那些抱怨没有机会的人。
审视你自己,如果机会出现(比如有人给你投资),你能否把握住?
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如果没有,就不要抱怨没有机会。
如果你觉得已经做好了准备,机会仍然没有出现,那好,不要叹气,机会的花朵肯定已在远方盛开。
有了自己干的想法后,你会自觉地去学习许多东西,留心许多事情,这就已经是在寻找机会了。
也许你会因此而在工作中付出更多,远远超过你的报酬。
更有价值的是,若干年后,你的付出会以加倍的形式回报给你的事业。
今天的劳动,就是为了你明天的收获。
一旦有了明确目标,学会驾驭你内心深藏着的巨大能量,并能充分组织你已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你会发现你的创造力是这样的惊人。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他没有自己创业的明确愿望,却在认真地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技巧,在他尚未明确察知自己身上聚集的力量有多大时,已具备了做老板的实力。
这种人是天生当老板的人选。
那颗种子深埋在他心中,比如正确意见屡屡被废,怀才不遇的愤怒一经爆发,“自己干”的念头清清楚楚地跳出来,会让他大吃一惊,甚至有惊心动魄的效果。
在这种人身上,体现的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当然,他们很容易成功。
做好了准备,机会来了,就可以伸手抓住。
如果没有准备,再好的机会也没有用,因为你无法把握它。
牢记未雨绸缪是良策。
诺亚并不是在下大雨的时候,才开始建造方舟的。
——巴菲特
亿万富翁都对机遇有灵敏的嗅觉
那些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是对机遇有着灵敏的嗅觉的人,只要有机遇,他们就会抓住机遇而成功。
穷人和富人都在苦苦地等待机会,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许只需要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但是,穷人和富人对机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穷人认为机遇是有形的,是贴着标签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它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机会如果找到属于他的人,一定会拍着他的脑门,大声告诉他,我就是改变你命运的机遇。
所以,穷人总是习惯坐等机遇的到来,来拍他的脑门子。
富人认为机遇是无形的,就像轻轻刮来的微风,它能从每一个人的身边刮过,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到来。
在四周都是大墙的院子里,是不可能有风的,所以富人不论走出院子有多难,也要走出来。
也只有走出来,才有可能被风刮到。
让风刮到,也只有站在有风刮来的地方,这是首要条件。
富人也知道,机遇相对而言是价值连城的玉石,但最初机遇在很多时候是一块璞玉,乍看上去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甚至还不如普通的石头。
改变人命运的是玉石而不是璞玉,这就需要得到璞玉的人精心把它打磨。
抓到机遇这块璞玉,富人会百般珍惜,用自己的勤劳、汗水、细心、耐心,竭尽自己的全力打磨,把机遇还原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把璞玉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玉。
穷人对机会的理解和认识,无疑是错误的,导致他们永远也抓不住机遇,那么结果就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即使机遇在他们手里,因为是一块璞玉,看上去没什么价值,也就随手扔掉了。
有时候,机遇财缘就摆在那儿,但有些人由于众多原因,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以致机遇从手中溜走,这样的事例难道还少吗?
正是由于我们往往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凭机遇而一夜暴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在机遇唾手可得时,也不敢想到利用机遇,让自己成为大款。
有过经商经历的人都常常感叹市场难以捉摸,“生意难做”,但是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似乎没有这种忧虑,因为他们总是敏锐地抓住时代性、行业性的机遇,抓住了大机会,使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
一句话,就是因为抓住大机会,才使那些成功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阿曼德·哈曼就是一个善于寻求机遇、利用机遇,并不断进取发家致富的典型。
他自己就常说,是机遇使他一本万利的。
那么,时机是如何引导他一步步走向富豪之路的呢?
在美国禁酒法令实施期间,哈曼了解到姜汁啤酒受到大众的欢迎。
于是,他派人到印度、尼日利亚等生产生姜的大国,大量收购生姜,并由此垄断了生姜市场,此举让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而在罗斯福总统即将上台时,哈曼敏感地意识到禁酒令即将被解除,公众对酒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
而此时的美国不仅没有造酒厂,甚至连装酒的酒桶也十分缺乏。
于是,哈曼抢先一步垄断了制造酒桶用的木板,同时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酒桶工厂。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工厂利润就高达100多万美元。
哈曼对机遇的把握堪称经典,而亚默尔的故事更富有戏剧性。
19世纪中叶,在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在美国不胫而走。
许多人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于是千里迢迢奔赴加州。
一夜暴富的淘金梦的确很美,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成为这支庞大的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他同大家一样,历尽千辛万苦,一个月后终于赶到加州。
做这种淘金梦的人也比比皆是,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如淘金者的意愿,越来越难淘。
不但淘不到金子,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
加州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有圆自己的致富梦,反而丧命此处。
小亚默尔苦苦地淘了一段时间,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着自己水袋中一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的财商让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水的价格虽然远不及金子,但需要量很大。
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对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去开挖水渠,从远方将河水引入水渠,用细纱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
然后将水装进桶里,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淘金的人。
当时有不少人嘲笑亚默尔:千辛万苦地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而且这种卖水的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然而,亚默尔却本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理念,继续卖他的水。
他心里却暗自高兴: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
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大量卖出去。
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
成百上千的顾客,而且天天需要。
还有一点非常特别的就是来这里的人都是想赚大钱的,他们会不惜一些买水的小钱,最后,所有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几千美元,这在经济萧条时是一趣÷阁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有时候,机遇会自己找上门来,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日本大阪的豪富鸿池善右是全国十大财阀之一。
然而当初他不过是个东走西串的小商贩。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摩擦。
佣人一气之下将火炉中的灰抛入浊酒桶里(川德末期日本酒都是混浊的,还没有今天市面上所卖的清酒),然后慌张地逃跑。
第二天,鸿池查看酒时,惊讶不已地发现,桶底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竟异常清澈。
尝一口,味道相当不错,真是不可思议!后来他经过不懈的研究,认识到木炭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钻研,鸿池制成了清酒,这是他成为大富翁的开端,而鸿池的佣人永远不能知道:是他给了鸿池致富的机会。
住在纽约郊外的扎克,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公务员。
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别无其他。
纽约的近郊,冬天到处会结冰。
冬天一到,他一有空就到那里滑冰自娱,然而夏天就没有办法去室内冰场滑个痛快。
去室内冰场是需要钱的,一个纽约公务员收入有限,不便常去,但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深感日子难过。
有一天,他百无聊赖时,一个灵感涌上来,“鞋子底面安装轮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
普通的路就可以当作冰场。”
几个月之后,他跟人合作开了一家制造roller—skate的小工厂。
做梦也想不到,产品一上市,立即就成为世界性的商品。
没几年功夫,他就赚进100多万。
在现实生活中,要发现和把握商机,首先要了解商机的表现,那么,商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人的需要。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存在商机。
甚至可以说,人的需要即是商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需要是什么,范围有多大。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使人们之间的交换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完成。
其实,所有从事商业的人都在努力解决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得研究什么是人们的真正需要,究竟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比如夏天烈日炎炎,有的月份气温甚至高达40℃以上,人们迫切需要凉爽,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物品有扇子、电扇、凉席;人们也可以去游泳、吃凉食,或者去山间水边避暑。
但这些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空调的问世,就直接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这一方式去解决酷热的问题。
这说明空调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有消费能力的人去购买某一种品牌的产品了。
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空间的局限和时间的有限性,使人们的交换不能顺利进行,如何使大多数的人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他们的交换是商人们所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的背后蕴含着许多商机。
因此,许多人在创富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以何种产品、何种方式最快最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那么,究竟人们的需要有多少呢?
大致而言,人们的需要有七种,那就是衣、食、住、行、健康、娱乐和工作。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比如衣、食、住,还有比较高一点的层次,如社会安全需要,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以及实现自我的需要。
马斯洛是从人的行为和动机这个角度来考查人们需要层次的。
要想发现商机,这就要求创富者从商业的角度去考查人的需要。
因为商业的考虑才能把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充分了解了人们的需求之后,你才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各种机遇,并因机遇而成功创富。
要把握时机确实要眼明手快的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守旧。
——罗兰
亿万富翁都善于在机遇中“遇到”金钱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穷人面对机遇时往往无动于衷,任机遇从自己的身边溜走;而亿万富翁却能够充分把握机遇,利用机遇,从机遇中将金钱提取出来。
几年前,一场“家庭危机”的潮流扫荡了美国社会,破碎的家庭愈来愈多,父母离异给儿童造成了心灵创伤,也使得不能抚养子女的一方失去了感情的寄托。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感情空白,罗勃决定开发“椰菜娃娃”,要让这种娃娃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婴儿。
他根据欧美玩具市场正由“电子型”、“智力型”转向“温柔型”的趋势,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设计出了千人千面的“椰菜娃娃”。
这些娃娃具有不同的发型、发色、容貌、服饰,千姿百态,可供人们任意“领养”。
罗勃亲自出征,周游各地,在各大城市,亲自或派代表主持儿童博物馆举行的“集体领养椰菜娃娃”仪式。
每举行一次“领养”仪式,都会在举办城市掀起一场领养“椰菜娃娃”的热潮。
有的妇女竟一个人“领养”了近百个“椰菜娃娃”。
绝妙的是奥尔康公司还销售与“椰菜娃娃”相关的商品,例如:娃娃用的床单、尿布、推车、背包和各种玩具。
既然顾客“领养”娃娃时,把它作为真正的婴儿和感情上的寄托,当然要购买娃娃必不可少的用品。
从这些独特的创新中,奥尔康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仅在1984年一年中,销售额就超过10亿美元。
迈耶本来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1914年他16岁时离开学校,成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员。
这年夏天,迈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
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
一战爆发后,他的姐夫应征入伍了,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个空缺职位。
这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东西。
很快,鲍尔银行有个精明的年轻人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
法国金融界有个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1925年,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看上了迈耶,他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
这年迈耶27岁,大卫·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
迈耶很感兴趣,但他有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
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一年后,大卫·韦尔重提此事,并提出一个建议:迈耶可以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他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像的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
这次迈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
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这个成就,他的追求是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迈耶认为这种意义上的银行业务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1928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在这年成为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
当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向法国汽车工业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但是,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作他的汽车促销工具。
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家用器具,甚至房屋,等等,他建议由拉扎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基础宽广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他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他汽车,还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业务。
“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为开办这家相当于银行的公司提供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备受欢迎之举。
在而立之年,迈耶成功地策划了他的第一趣÷阁大买卖。
迈耶四处活动,他眼界挺高,想找两家最强有力的合伙者,最后找到了两家,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之一。
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
他们每家都答应购买1/3的股份。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寻求使用“索瓦克”作为其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几乎立刻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
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滚滚利润,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如此,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中国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傻子瓜子”的。
“傻子瓜子”成为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标准商标。
这种瓜子不仅誉满国内,还远销海外。
“傻子瓜子”的经营者叫年广久。
很多年前,因为灾荒,随父亲从农村到芜湖定居,以摆小摊为生,先是经营水果,后来经营瓜子。
“傻子”其实并不傻,他的“傻”是遵守其父“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的遗训,善于经营,在“傻”中求发展。
实际上年广久十分精明,尤其在捕捉和运用信息方面更胜人一筹。
开始,“傻子”的瓜子并没有特色。
虽然他经营有道,搞先尝后买一类的傻办法,贴“傻子瓜子”广告牌,在同行中也算买卖兴隆,但总没有独特的风味。
他决心创出“傻子瓜子”的独特风味。
年广久关门歇店一百天,跑南昌,跑武汉,跑上海,到处捕捉瓜子的信息,到处调查消费者的口味。
他每到一地,就花一角钱买一包瓜子,边走边嗑,遍尝各地瓜子,琢磨它们的特点,从配料、翻炒到火候等经验,一一默记在心。
他发现南北东西瓜子味道各不相同:扬州的瓜子带甜味,上海瓜子甜中带酸,江西瓜子甜中带辣,北方瓜子带咸味……他还通过访问,掌握了椒盐、辣椒、吴卤等72种瓜子的不同配方。
他回到芜湖,经过反复试制,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熔南北风味于一炉的瓜子投放市场了。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瓜子与众不同,粒大仁实,进口一嗑便开,细细品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兼有草药的芳香。
从“无”中创造“有”,食者无不拍手叫绝,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
“傻子”的新味瓜子很受欢迎,但销量仍有限,小打小闹,产大于销,货物积压严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年广久开始研究信息。
他想,1斤瓜子1元钱少一点,1斤卖2元4角,是太贵了些;而且现在经营瓜子的多了,大家互相看着,你不降价,我也不降价,势必谁的也卖不出去。
他还发现,经营瓜子的个体户中,如果谁稍稍降价,哪怕降毛把钱,买卖立刻兴隆。
于是“傻子”年广久瞄准市场行情,决定再犯一次“傻”,把瓜子价格由2元4角降为1元7角6分。
这一下,薄利多销,“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增到三四千斤,超过以前50倍。
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张朗,他来自一个偏僻的山区,既没有什么办法搞到紧俏商品,也没有能力当业余经纪,只好靠给人当家教、打零工来勉强支持着他每月的生活费用。
有一天,张朗在学校门口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他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卖高考复习题的,他看了看就又挤了出来。
不知为什么他想到了很多事,想到他那时为得到一本很难找到的高考辅导书,竟熬夜把借到限期归还的书全部手抄下来,想到了他在报上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买到“教参”竟然排了整整一夜队……
突然,张朗眼前一亮,这是多么好的赚钱机会;出一本书,出一本备受高考生欢迎的书,这种书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晚上,他躺在床上还盘算着这件事。
同屋的一个哥们来了一帮老乡,几个人在一起神吹,这个说他们学校有多少学部委员;那个说他们的教授如何名扬海外;又一个说他们学校一次在全国能招至少十个状元……张朗听到状元两字,心里猛地一震,为什么不在这状元身上打点主意。
北京可以说聚集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而每年考入这些名牌院校的各种状元更是不少。
让这些状元谈些经验、秘诀,然后自己稍加编写,这本书准能畅销。
第二天开始,张朗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找出书的渠道。
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的总编对这本书表示了兴趣,当他认真地看完朗精心编写的写作大纲后,当即拍板:这书我们出了。
于是,张朗就开始了他的采写工作。
一开始每天骑一辆老破车,到人大、北大、清华、北外去走访,死磨硬套地从那些状元那里往处抓素材。
等到素材准备得差不多了,张朗一头扎进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
两个月后,一本20多万字的书稿脱稿了。
机遇到处都有,有准备、有能力的人能够抓住一次次机遇,如果不能好好利用机遇,最终的结果和没有抓住机遇的人一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远走。
因此,抓住机遇之后,好好利用机遇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好好利用了机遇的人,才能从机遇中获得金钱。
在任何人面前多少总是有机遇的,问题在于你去抓住它,还是不去抓住它,这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德田虎雄
亿万富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雷厉风行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而那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常常只有失败的结局。
一首歌曾经这样写道:“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想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也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很多人之所以身处贫困,关键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获取财富的最佳时机。
在看到财富若隐若现的影子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的人,会取得致富的先机。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使会收获命运。”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
他的意思是——习惯造就一个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养成自己希望的习惯。
犹太人中流传一句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
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咸,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
商人做生意,关键是要赚钱。
当机会来临时,切不可犹豫不决,一味埋头计算能赚多少钱,而要采取决策,做出判断。
一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出手行动抓住机遇的力量。
一个人有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发生,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的老死了。
当他上了西天,他又看到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我会得到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和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
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
还有,你应该还记得,一次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却怕小偷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
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去拯救几百个人,那是你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很大的荣耀!”
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她曾经强烈地吸引住你,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
可是她不可能喜欢你,更不可能答应跟你结婚,因为你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又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应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
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这个因为瞻前顾后而错失机会的人,本来会拥有多么富足而幸福的一生。
可惜只因为他坐等机会,该出手时却又退缩了,所以只能贫穷孤单地生活一辈子,不能不使人为之惋惜。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很多人的贫穷就是因为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致贻误“战机”,使机会白白丧失,追悔莫及。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中讲述了一个收购牲畜的商人的故事,这个商人主要收购骆驼和马匹,有时偶尔也收购绵羊和山羊。
有一次,他外出收购骆驼,可是苦苦寻找了十来天之后,却还是两手空空。
当他十分气馁地回到市镇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上了。
他只好生气地让奴仆搭起帐篷,准备在城外过夜。
但是,他们没有水,也只有少量干粮了。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他和商人一样被关在了城门外面。
农夫对商人说:“大老爷呀!从你的外表就可以看得出来,您一定是个做大生意的买主。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买主的话,我倒是很高兴把我已经聚拢起来的绵羊卖给你。
唉,我老婆生了病,我还得赶紧回去,您如果买了我的绵羊,我就可以和我的仆人赶回去了。”
由于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是从绵羊的叫声中可以听出来,这是一大群绵羊。
他既然已经浪费了十几天的工夫了,所以商人也非常乐意做这趣÷阁买卖。
农夫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商人也乐于接受,于是买卖就做成了。
商人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只要明天把手里的绵羊一转手就可以狠狠地赚它一趣÷阁了。
这趣÷阁买卖谈成以后,农夫说绵羊总共有900只,可是商人不信。
他叫自己的奴仆点亮火把,好数清绵羊的总数,但是,由于绵羊很多,又饥又渴的绵羊很不安分,所以要想数清非常不容易。
于是,商人打算等到天明以后,数清绵羊的数量然后再付钱。
可是,农夫急着回家看老婆,央求商人可以立即先付清一半的钱,然后农夫留下一个仆人明天帮助商人数清绵羊。
然后,商人再付清所有的欠款。
但是,商人非常的固执,拒绝先付清一半的钱。
于是,生意告吹。
第二天一大早,城门开了。
有几个收购羊群的买主,他们收购农夫所有的绵羊。
因为这几天,城里发生了饥荒,粮食已经差不多吃完了,所以他们就以高价买下了羊群。
原来的买主后悔不迭,原本到手的肥肉飞走了。
机会其实就在你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和创造。
每扇机会之门,都有一把打开它的钥匙,但是,这一钥匙不在别处,而在每个人的心里。
机会看来遥不可及,角度一换就近在咫尺!在你得到第一个机会之前,要想办法做好一件事让人看一看。
假如你通过行动创造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的事,就会受到他人的重视,以此赢来了第一个机会。
之后,机会还能带来机会,成功会继续造就成功!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
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
那些决心为自己找出道路的人,总是能够找到机会;即便他们找不到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出机会。
父母应该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机遇与他们的未来休戚相关,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不慎,她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
所以,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每一天都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每一天都要对自己不停地重复:“今天,我要与别人竞争;今天,我要与自己竞争;今天,我要多学点东西;今天,我要打破昨天的纪录……”
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表现在当生意走下坡路时,更需要你及时做出调整的决定。
明知走势已转势,却因为犹疑而无所作为,对现状进行消极抵抗,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不想着去解决它,而是消极地回避,那么你的问题必将越来越大。
有那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然,我们所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讲那种鲁莽轻率的愚勇,而是一种融入智慧的果断。
在紧要关头,如果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做无谓的思想斗争,那这就不再是审慎的表现了,而是缺乏果断性,是优柔寡断,是风中的帆。
也许就在这不合时宜的“谨慎”中,一个能改变你命运的机遇正从你面前逝去;相反,若果断一些,抓住时机,即刻拍板,那么你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在当今这个时时刻刻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以敏锐及犀利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情形,并能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将使你获益终生。
在需要当机立断之时,优柔寡断是有害的。
这种做法不仅暴露出一个人意志的薄弱,而且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往往是难以弥补的。
在犹豫中,平添了许多不应有的思想枷锁;在彷徨中,错失良机。
所以,要拒绝优柔寡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果断获得信心,信心产生力量,而力量是胜利之母。
——亨利希·曼
亿万富翁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机会
犹太商人历来负有一个投机家的名声。
然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都不明不白地带有某种贬义色彩。
现在不同了,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名之为“风险管理”。
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家”。
其实,不光是犹太商人,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很多时候,仅仅因为这个机会,他们就会由此而走上成功。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
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
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
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
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
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
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
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
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经商应有的才能,一定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实际上,这没什么。
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
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两三百呢!”
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灵魂。
1956年,哈默已经58岁了,他感到他自己干实业已经干够了,便移居洛杉矶,准备用游泳、日光浴、捐赠珍藏等活动来消磨自己的余生。
没料到财神又一次把他拖回来,把他投入到他一生最赚钱的生涯——冒险性很大的石油行业中去。
石油钻探事业毕竟是一项冒险性很大的行业。
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几乎用完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但仍无所建树。
哈默计划集中余力,攻克难点。
这计划吸引了一个名叫鲍勃的青年地质学家。
他向哈默建议:“旧金山以东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地区,这地区可能有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应该把它租下来。”
几个月以后,果然在附近钻出了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
利润像石油一样开始源源不断地流进西方石油公司的账户,冒险再次使财富垂青这位冒险家。
冒险就是抓住一个机会,希望生活得更好,不管改变的是生活形态、你的性格或是人际关系。
要想成功就要冒险,不然,没有人愿意漂泊天涯,也没人会去开创新事业。
亿万富翁好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特质。
如果从不冒险一试,那他一生也不过随波逐流,随时等着大风大浪来把他击垮。
在亿万富翁眼中,冒险并不是做了什么天大的抉择,而是咬紧牙关,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有赢的决心。
成功趣味也源自于此。
冒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想走亿万富翁之路,就必须把冒险作为一生中的重要一段。
抓住机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冒险才显得那么重要,冒险也才有冒险的价值。
抓住机会也像一切冒险一样,你必须先放弃事前不确定的输赢,去探取你没有一定把握的下一步。
纽约一个大美术商劳埃德则极具冒险精神。
1938年3月,德国军队越过了奥地利边境,劳埃德赶在希特勒到达维也纳之前,带着10美元辗转到伦敦,并于1948年创立了“马尔伯勒高雅艺术陈列室”。
主要为英国许多显赫的家族出售其收藏的艺术珍品,后来经营现代派的绘画作品。
短短的6年就成为现代派美术作品最大的出口代理商。
他的买主中,包括教皇保罗六世。
劳埃德对美术作品兴趣不大,只关心通过作品的买卖赚大钱。
所以,他采取了纯商业式交易和职业化的处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代销的,美术馆只在生意结束后收取佣金。
但美术馆除了场地以外,还提供广告、推销、邮寄、保险和运输等全套服务。
所以美术家对劳埃德的服务是满意的,他们的作品在这里不仅可以卖到最高价,而且不管销售情况如何,美术馆都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津贴,乃至于各国的画家都愿意同他们来往。
目前,美术馆已成为一个世界美术界的超级大国,它在苏黎世、罗马、东京、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都设有分馆,每年的销售总额为2500万美元,占世界美术品市场的5%~10%。
1963年,俄国著名画家抽象印象派大师罗斯科卖给马尔伯勒美术馆15幅作品,价格14.76万美元,全部画款在4年内结清。
到1969年,罗斯科的作品上涨到每幅2.1万美元,这时,劳埃德又同罗斯科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以10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87幅作品,后又把价款总额提高到144.6万美元,议定出售108幅作品。
同时商定,在以后的14年中,不管劳埃德或美术馆的经营状况如何,都由罗斯柴尔德银行每年向罗斯科支付10万美元,为此美术馆向该银行抵押了数量可观的财产。
作为回报,美术馆取得了今后8年中罗斯科的独家代理商资格。
这种不顾艺术潮流和美术家创作状态变化的“赌注”,无疑是极具风险的,而实际情况是协议执行不到1年,罗斯科就抹颈自杀,劳埃德被罗斯科子女的诉讼送上了法庭。
但只要抛开别的,仅仅从劳埃德这种无所顾忌地将风险带到美术品市场的行为上,足以看出犹太美术商独具一格的眼光和魄力。
世界上的机会多多,但几乎每一次机遇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机会和风险并存,想抓住机会就必须冒险。
武汉的汉正街,借改革开放之机发展为批发集贸中心。
在这里,有许多的穷人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机遇的眷顾勤劳致富。
王仁昌大学学历。
“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判刑10年,1981年获释回家。
回到汉正街,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
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头脑聪明嗅觉灵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时机,用妹妹从别人手里借来的260元钱,在汉正街开始了商海生涯。
此时,武汉三镇日渐繁荣,汉正街车水马龙、人流如涌。
王仁昌的百货摊一人忙不过来,弟弟王仁忠便来帮忙。
1981年春节之后,别人还蒙在鼓里,王氏兄弟就开始悄悄赊销武汉制伞厂的老式雨伞。
每把伞3.7元进货,发给其他批发商可净赚0.2元,下一次进货时结清上次赊的货款,一月可周转2~3次。
勤扒苦做三个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誉在汉正街已是有口皆碑。
不久,已有近十家商贩醒悟过来,以相同方式卖伞了,而且批零兼营。
竞争日益激烈,商贩间相互抓信息抢速度和钩心斗角,同拥挤热闹的汉正街一样紧张忙碌。
王氏兄弟经商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在发财的机遇面前,巧妙地运用时间因素,将资金灵活运用,玩别人还根本不会玩的“空手道”。
哥哥的知识智慧加上弟弟的实践经验,两兄弟很快发现一种广州产新式折叠伞销路会更好。
必须抢在别人前面抓住机会!但手里的钱远远不够,赊销别人不干。
此时,两兄弟因信誉好,同伞厂的合同已改为一月一结,正好一个月的周期里把赊货赚来的钱拿去进广州货,卖完了再结武汉伞厂的钱。
为了尽快在月初将赊货变成现金,两兄弟一咬牙,决定每把伞以比进价还亏一毛的价格批发。
“王仁昌的伞3.6元一把!”
一时间,两兄弟的伞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商贩疯狂抢购,而别人的伞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两天之后,两兄弟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爬上南下的列车,在肮脏的硬座椅子下一躺就是十几个小时。
从广州发回的货,异常俏销,8元进价卖9.5元,每天销500把伞,而且每月可周转4~6次,这意味着王氏兄弟卖广州货比卖武汉货每月可多赚10倍以上。
王氏兄弟不投分文,却凭信誉这一无形资产,用别人的钱大赚钱财。
王氏兄弟深谙冒险与抓机遇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大赚一把的话,冒点险又能怎么样呢?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天下也没有无风险的机会,要想成功,不冒险就不会成功的。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福勒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酶”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重要因素,任何人都会遇到,只不过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不断获取,有的人却逐渐失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当你懂得打开机遇大门时,你就找到了致富的“酶”。
丹皮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尽管赚钱很多,但丹皮尔很少有成就感,经常被沮丧的情绪笼罩着。
他不喜欢枯燥、单调、乏味的财务工作,他真正的兴趣在于投资,做投资基金的经理人。
丹皮尔为了消除自己的沮丧情绪,就出去旅行。
在飞机上,丹皮尔与邻座的一位先生攀谈起来,由于邻座的先生手中正拿着一本有关投资基金方面的书,双方很自然地就转入了有关投资的话题。
丹皮尔特别开心,总算可以痛快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因此就把自己的观念,以及现在的职业与理想都告诉了这位先生。
这位先生静静地听着丹皮尔滔滔不绝的谈话,时间过得很快,飞机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临分手的时候,这位先生给了丹皮尔一张名片,并告诉丹皮尔,他欢迎丹皮尔随时给他打电话。
这位先生从外表来看,是一名普通的中年人,因此丹皮尔没有在意,就继续自己的旅程。
回到家里,丹皮尔整理物品的时候,发现了那张名片,仔细一看,丹皮尔大吃一惊,飞机上邻座的先生居然是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自己居然与著名的投资基金管理人谈了两个小时的话,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丹皮尔毫不犹豫,马上提上行李,飞到纽约。
一年之后,丹皮尔成为一名投资基金的新秀。
如果没有在飞机上的这次机遇,丹皮尔也许还要在那家企业的财务岗位上继续待下去。
机遇为丹皮尔带来了财运。
机遇是往往在瞬间就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命运,抓住了机遇,就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途。
机遇,是瞬间的命运。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百万富翁。
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呼风唤雨,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
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
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
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雄风不减。
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
和别的美国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鲁克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他在家里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
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
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趣÷阁。
在19世纪末唯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
在这种让人干着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趣÷阁让人羡慕的生意。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幸运女神光临一家只有三个弟兄的茅舍时,老大去经商,发了财;老二去做官,当了大官,也发了财;老三去捕苍蝇,成了百发百中的捕蝇能手。
半年后,当幸运女神离去时,只有老三仍然贫穷,仍然哀叹自己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照顾。
这个寓言对自我发展中如何利用时机是很有启迪的,每个人常常面临着多种机遇,比如,在同样两小时内,去看书,看电影,干活,打扑克,吹牛……所有这些就是所谓机遇。
可是在这些机遇中,它们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花几美元看一场电影,成本是否仅是几美元?
不是,因为还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又会给你带来多大价值呢?
这就是机遇价值了。
王志远——一位20世纪70年代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打工仔,便是靠成功的投机发家的。
1976年春,王志远来到香港,在一家小工厂里做工。
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金使这个志向高远的小伙子感到非常不满足。
一天他看到了一则广告:“如果阁下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满,希望有所改变的话,请到香港××中心二楼D一谈。”
怀着一线希望,王志远来到了广告中所说的地点。
排在他前面的人很多,一个个信心百倍地走进那扇办公室的大门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出来。
王志远心中捏了把冷汗,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入选。
好不容易轮到王志远了,他在门外长长地舒了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大方地走了进去。
房间里面早已坐好了5个人,像一排法官,眼里透着严厉的光逼视着王志远。
问话开始。
有人问道:“王先生,你知道什么是期货吗?”
“期货”,一个完全陌生的名词,在王志远的头脑中完全没有这个词的印象,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那么什么叫做商品呢?”
“不知道。”
“那你一定没在金融业供过职吧?”
“没有,我只是一个大陆来的打工仔。”
5个主考官对视了一下,都纷纷摇了摇头,这时一位主考官又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月薪3000元,每年加薪5%,但是薪水是固定的;另一份工作月薪2000元,但是有一份佣金靠你自己去争取,也许是一趣÷阁数额巨大的金钱。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份呢?”
王志远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我会选后面的一份。”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中了第二份工作中可以争取的机遇。”
王志远平静地说道。
5个主考官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在金融业便需这种敢于抓住“机遇”的勇气。
“王先生,你回去吧,我们研究后会告诉你结果的。”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对期货一无所知的王志远就这样进了期货贸易这个陌生的天地,开始了他的奋斗。
期货市场是投机者的乐园,搞期货交易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要在别人之前抢先抓住机遇,才能够赚大钱。
王志远初入期货市场,对期货一无所知,但是他全凭着对于投机的灵感,而做成了一趣÷阁又一趣÷阁的大生意。
“你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遇,哪怕那种机遇只有1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卡耐基的话明确道出了为何有人失败,有人成功的原因。
机遇,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够牢牢地将它握在手中,成为你财缘的指南针。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许多条交错往复的路,而机遇就像是在每条道口旁的路标,指引着善于把握时机者踏入成功之途,而抛弃无所用心者于迷茫之中。
有人说:“机遇是上帝的别名。”
那么,机遇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机遇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
具体地说,机遇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
谁能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
机遇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体成功与发展的因素,有一种理论是这样解释的:任何系统的演化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内部运动,同时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能不能达到目的,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或类似系统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决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达到目的,有的没有达到目的,一个特别有利于达到目的的环境对于该系统来说,就是系统优化的一个机遇。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事业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观努力,二是客观机遇。
因此,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
机遇是产生金钱的“酶”,只要你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你就相当于抓住了金钱。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巴尔扎克
亿万富翁是机遇创造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把它放在创富这件事依然成立,时势为时代创造出创富的机遇,这些机遇造就了一大批富人。
因此,可以说,亿万富翁是机遇创造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穷富本没有距离,却因机遇被利用的程度,而形成了三六九等。
詹姆斯先生本来在波士顿一家百货公司里当打字员,工作辛苦,薪水却不多,一个月才2000多块钱,仅够糊上一家八口的嘴巴,不致挨饿。
但不幸的是,詹姆斯却意外地卷入到一桩纠纷之中,失业了,他们一家的生活,现在只有靠他妻子替人家洗衣服来维持了!
有一天,他在教两个大孩子认字,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桌上的纸吹走了,掉得满地都是,他气恼万分,蹲下身去把纸张逐一捡起来,叠成一叠。
他无意中想到,假如用一个小夹子把这些纸夹起来,这样不是不会被风吹走了吗?
这样的夹子,不是没有。
可是市面上卖的夹子体积很大,用起来不方便。
如果,有人能造出一种轻便的夹子把纸张夹住,那是多好的事啊!
有一天晚上,他刚刚用铁线替他太太编好一个篮子,剩下一些零碎、长短不齐的铁线丢在桌子上。
他随手拿起一条,无目的地扭弄着,时而扭向东,时而扭向西。
这时,他的岳母在给孩子们讲一个民间故事,最后附上几句格言,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太阳下的每一灾祸,
必有法子补救,或者没有法子补救。
若有,去寻求补救。
若无,不要有内疚。”
他重复着这句话,想到自己的失业,孩子们的失学,太太的操劳,丈母娘的眼泪,偶然他也想到那个夹文件的小夹子。
忽然,他灵机一动,就把那根小铁线扭成一个回形夹子,把它夹在一叠纸张上,拿起来一看,居然把纸张夹得牢牢的。
他一兴奋,又扭起第二个,扭得更美观些。
再扭第三个,当然又更进一步。
不由得令他想到:如何能够把这些铁线夹子扭得更快!更好!
想了好几天,扭了好几十次,他终于想出制造“万字夹”的方法来了。
他和妻子商量好一会,希望他太太能想办法向人家借来2000元,试行制造这种万字夹出售。
他的妻子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几番奔波,才向人家借来2000块钱。
他就用这2000块钱制成了一架小型的手摇机器,买进了几十磅铁线,开始制造万字夹了。
制好以后,他又亲自拿着万字夹到各文具店推销。
因为是新产品,不知道销路如何,所以大多数文具店不肯代销,只有少数商店勉为其难答应代销。
没想到,由于是新产品,而且用起来确实很方便,用的人倒不少。
订购万字夹的文具店越来越多了,有不少店主,还亲自跑到贫民区去找他要货。
他,由两个星期销出70磅万字夹,变成为一天内销出700磅万字夹了!
8年后,詹姆斯,成为了拥有8家大工厂的万字夹大王!
没有经历失败的痛苦,没有偶然发现的“万字夹”的机遇,就没有詹姆斯的成功,正是机遇造就了他这个“万字夹大王”。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
在特定的时间里,各种因素配合恰当,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
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些有利条件的总和便是机会,高财商的人往往善于把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李敏打小就酷爱养花弄草。
在家乡的小镇上,家家户户均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树木。
李敏的父亲更是对种养花草一往情深,把自家院落布置得像个大花园。
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有一个不大的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鲜花店。
但是,历史的机遇让她的梦想在她职业高中毕业后拐了一个弯,她走进一家大型国有商场。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把她的梦想淹没,她时常到花市走走看看,还订阅了一些花卉报纸杂志研读。
1997年,李敏所在的商场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下岗后的她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在一家私营通讯公司做营销员,并包揽了一个县城的全部业务。
搞营销的经历锻炼了李敏经营方面的才能,更增强了她开鲜花店当老板的念头。
两年后,她离开通讯公司,静下心来调查家乡鲜花市场的行情。
她发现,当地鲜花店越开越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涉足,风险很大,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
于是,她把眼光转向盆栽的绿叶植物,一番调查后,她得到了与鲜花市场同样的结论。
有没有既美观大方、有品味,又容易养护、生长时间长的花卉品种呢?
正当李敏为此苦苦思索时,一篇关于瑞士“拉卡粒”无土栽培技术及其他一些关于水培技术和无土栽培花卉的文章深深吸引了她,看着图片上那些生长在透明玻璃瓶里,在五颜六色的营养液里伸展着可爱的根部的花卉,李敏的心被触动了,“这不正是我日夜寻找的东西吗?”
李敏认真思考起这种花卉的市场前景。
不用土、没有异味、没有污染、不生虫,还能观赏从叶到根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正常情况下,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就可以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让人在闲暇之余变得更“懒”了,对越方便的东西越青睐。
这就为李敏那让人不费劲就能享受到绿叶鲜花的“懒人植物”提供了机遇。
“我何不尝试把它叫做‘懒人花卉’呢?”
李敏按图索骥,找到了那位研究水培花卉技术的工程师。
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几天的学习,她就掌握了这项少有人问津的新技术。
带着“拉卡粒”、“营养液”和胸有成竹的自信,李敏匆匆赶回家乡。
在家中,她独自对吊兰、多子斑马等十几个品种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验,相当成功。
看准了“懒人花卉”的庞大市场,李敏说干就干,在家乡成立了首家“懒人花卉”培育中心。
这个中心拥有大型苗圃,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在花草鱼虫市场、超市和居民小区等入口集中地区开出分店,为人们美化居室提供服务。
“懒人花卉”一亮相,就受到人们的喜爱,顾客蜂拥而至。
李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机遇的催生下,李敏成功了。
李敏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机遇就会造就你的成功。
综观中国现代的富人群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所有的富人都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创富机遇,正是这四次机遇造就了现在的富人。
在20个世纪80年代个体户还是个贬义词,是一些待业青年、无业游民的代名词。
但偏偏就是这帮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就开始不务正业练摊、倒腾。
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成了万元户。
那时候机关人员的月薪也就是一两百元,万元户是个什么概念!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机遇,还不如说机遇抓住了他们,但不管怎么说,抓住了,命运就变了,他们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富人。
第二次创富机会是生产资料市场化的时期产生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双轨制”是个财富关键词,由此而衍生出“批文”、“官倒”、“腐败”等热门字眼。
生产资料不是小生意,也不是民间可以随意做的,比如钢铁、木材、土地,等等,在计划内计划外那么一倒腾,利润就不得了,于是第二批富人就此产生了。
第三次创富机会是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涌现的。
因为有了股市,就有了上市公司,就有了原始股,有了上市资格的审批者,也有了股民、股评家和操盘手,大家都来分这一杯羹,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股市的神话是很多的,造就了一大批投机取巧的富人。
在这个阶段,百万已经是个很普通的数字,“十万元才起步,百万元不算富,千万元还马虎”,至于万元户,基本上也就和穷人差不多了。
时代在进步,富人的标准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股市的神话基本上都在那时产生,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股市的,已经机会很少,暴利不可能持续,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家店了,这就叫机遇。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第四次创富的机遇,这次机遇来自于知识与技术市场化,俗称知识经济。
这个时期的英雄是丁磊、张朝阳、王志东这些网络软件英雄们。
英雄迅速地诞生,又迅速地死亡,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夜暴富的故事,知本家一时成为众人结论的话题。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富人和机遇的关系,富人从何而来?
若没有这四次机遇,他们又如何能够富有?
由此看来,富人是由机遇创造的。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社会越来越开放,机遇无处不在,只要你能够搭上机遇的快车,你就能够富起来。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运气,没有人提携,即使再有才干的人也都无法出人头地。
——小普林尼
穷人等机遇,亿万富翁做机遇的CEO
“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所以在等待运气的时候,要知道如何策划运气。
这就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这是美国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人,因为穷人只知道等机会,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一样,从早到晚,从日出到日落,可机遇永远不会自动上门。
真正的富人却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去成功。
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军需用品的供应,华盛顿联邦政府把重点放到东西横向的大量铁路的修建上。
不久,大铁路网修建告成,投入使用,它连接了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城市和大陆中部的密西西比河谷,这使新兴城市克利夫兰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洛克菲勒对这种天时地利的好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战争,战争。”
洛克菲勒兴奋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和他往常沉静的模样判若两人。
“战争怎么样呢?
莫非你想去打仗?”
克拉克不解地问。
“打仗?
除非我疯了。”
洛克菲勒顿了顿,又说:“咱们要抓紧时机。”
“对,抓紧时机大干一场。
连续两年的霜害使许多个州的农作物遭到灾难性的打击,现在战争又开始了,你知道这一切将意味着什么?
将意味着食品和日用品的大量短缺,意味着大规模的饥荒。”
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地说着,这是他第一次像个演说家。
金钱在任何时候都是超级兴奋剂,眼下更是如此。
但是他们公司的所有积蓄加到一块儿,也不够买下洛克菲勒想要吃进的那么多货物。
然而时间即金钱,战火已在蔓延,物质短缺的现象已经发生。
现在,向银行贷款对洛克菲勒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了,这次他不是贷2000,而是贷20000。
然而银行一眼看透了洛克菲勒想借战争发财的念头,尽管洛克菲勒有足够的信誉,仍然只给他2000元。
洛克菲勒还想说什么,但银行的汉迪先生挥挥手,让他出去。
2000元就2000元吧,洛克菲勒向汉迪先生鞠了一躬。
他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到这一场赌博一般的生意是否能赚钱,银行的贷款是否有能力偿还。
洛克菲勒通过对战争形势的时刻分析,使投机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从中赚取的利润成倍增长,那些从中西部和遥远的加利福尼亚购进的食品甚至连华盛顿联邦政府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另外从密西根套购的盐也因为供求数量的悬殊而大赚特赚。
把握机遇的并非命运之神,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正如伊壁鸠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
因此,命运是有可能由自己来掌握的,愿你们人人都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有些人,由于平时没有养成利用机遇、挑战机遇的精神,当机遇忽然来临时,反而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
于是,在患得患失之际,机遇擦肩而过,悔之晚矣。
因此,在平时就应养成利用机遇、挑战机遇的精神。
比如,若有在众人面前表现或发表意见的机遇,就应尽量利用,一方面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训练自己的胆识。
一个不善利用机遇的人,就好像茫茫大海中一只没有航向的漂流小船一样,一旦没有了顺风的吹动,它将永远盲目地在海上独行,如果遇到了暗礁,会立刻撞得粉身碎骨。
拉菲尔·杜德拉,委内瑞拉人,他是石油业及航运界知名的大企业家。
他以善于“创造机会”而著称。
他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发迹的。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业是个赚大钱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
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趣÷阁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
无疑,这本来已是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成交这趣÷阁生意难度很大。
然而,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
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
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
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加紧筹办丁烷气。
他随即飞往西班牙。
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
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注,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
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
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了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
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
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
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
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巨子。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
年轻的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听说这件事赶去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沙里淘金的活动已到了尾声。
他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本想卖给制作帐篷的商人,赚点钱作为创业的资本,谁知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早就不需要帐篷,却需要结实耐穿的裤子,因为人们整天和泥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
他脑筋动得快,就把自己带来的斜纹布,全做成耐用耐穿的裤子,于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诞生了。
后来,列瓦伊·施特劳斯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纽扣,以增强裤子口袋的强度。
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其他服装商竞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施特劳斯的销售额仍一直独占鳌头,每年大约能售出100多万条这样的裤子,营业额高达5000万美元。
看来,生意场上的确有运气存在,列瓦伊·施特劳斯用斜纹布做裤子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用斜纹布做成的裤子会被人叫做“牛仔裤”,也不会想到这种牛仔裤会造成服装界的革命,更不会想到在20世纪60年代大行其道,甚至成为那个叛逆时代的精神象征。
19世纪50年代对于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来说无疑是一次天赐的机遇,但他没有赶上。
怎么办?
于是他要为自己创造机遇,这才有了今天大行其道的“牛仔裤”,他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没有机遇,就要积极创造机遇,这就是富人的特质之一。
当然,创造机遇的富人也有差别,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小一些,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大一些,机遇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富人的差距。
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硕士、博士。
但是,当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十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
出家和尚,剃度为僧,六根已净,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
莫非出题者有意拿众人开涮?
应聘者作鸟兽散。
一时间,原先门庭若市的招聘大厅,仅剩下A,B,C三人。
这三人知难而进,奔赴各地,闯江湖,卖木梳。
期限一到,都回公司交差。
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泪横流,声言:十日艰辛,木梳仅卖掉一把。
自己前往寺庙诚心推销,却遭众僧责骂,说什么将木梳卖给无发之人心怀恶意,有意取笑、羞辱出家之人,被赶出山门。
归途之中,偶遇一云游四方的僧人在路旁歇息。
因旅途艰辛,和尚头皮又脏又厚,奇痒无比。
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
游僧动了恻隐之心,试用木梳刮头体验,果然解痒,便解囊买下。
日君闻之,不免有些得意。
日君声称,卖掉10把。
为推销木梳,不辞辛苦,深入深山古刹。
此处山高风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
见此情景,自己心中一动,找到寺院方丈,侃侃而谈:庄严宝刹,佛门净土,进香拜佛,理应沐浴更衣。
倘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实在亵渎神灵。
故应在每座寺庙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梳头理发。
住持闻之,认为言之有理,采纳了此建议,总共买下了10把木梳。
轮到C君汇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大额定单,声称不但已经卖出了1000把木梳,而且急需公司火速发货,以解燃眉之急。
听此言,A,B两人啧啧称奇,公司主管也大惑不解,忙问C君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
C君说,为推销木梳,自己打探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旺的名刹宝寺。
找到庙内方丈,向他进言:凡进香朝拜者无一不怀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
大师为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能否题“积善”二字并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去三千烦恼丝,以此向天下显示,我佛慈悲为怀,慈航普度,保佑众生。
方丈闻听,大喜过望,口称阿弥陀佛,不仅将自己视为知己,而且共同主持了赠送“积善梳”的首发仪式。
此举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进山朝圣者为求得“积善梳”,简直挤破了脑袋。
为此,方丈恳求自己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全力以赴的人。”
对待机会,有两种态度:一是等待机会,二是创造机会。
等待机会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
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
你应该主动去创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降临到你身上,这才是创造机会。
创造机会,首先要克服种种障碍。
错误的思想、不正确的态度、不良的心理习惯,是创造机会的主观障碍。
克服不了主观障碍,就会出现拖自己后腿,被自己打败的情况。
穷人等候机会,而千万富翁创造机会。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
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第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
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
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
机遇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只有敢于行动、主动出击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争取机遇,抓住机遇,就要勇敢地以自己的最佳优势迎接挑战,要力求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付之于行动。
必须主动寻觅机遇,要敏锐地“抓住机遇”。
机遇只能馈赠给踏破铁鞋、积极寻求的探索者,而不是恩赐给守株待兔、消极等候的人。
寻找机遇,就必须伸长触角,睁大双眼,紧紧盯着各种信息。
善于抓住信息,并善于运用信息,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抓住了机遇。
获得机遇是好事,但是不能把机遇等同于成功,不可把契机当成特权。
机遇,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要真正获得成功,仍然需要百折不挠的奋斗。
任何人都不是与成功无缘,只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自己去创造机会而已。
——安德鲁·卡内基
机遇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
李嘉诚曾这样评价自己人生这段路的:
在20岁前,事业的成果100%要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勤劳获得。
20~30岁,事业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要靠自己的勤劳获得。
一个人在他30岁之前,选择什么,做些什么,几乎决定着他一生的成败。
所以,30岁之前,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也是决定他是一个穷人还是一个富人的关键阶段。
30岁之前的穷人认为,他之所以受穷,之所以不得志,那是因为他缺少机会,缺少运气。
如果有了机会,他也会紫气东来,飞黄腾达的,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的。
所以,穷人把运气和机遇看得相当重要,认为机遇和运气是决定他一生的东西。
没有机遇和运气,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穷人就坐等机遇和运气的到来。
但是穷人永远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机会和运气是产生于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
穷人对身边的小事总是不屑一顾,认为小事对自己成为一个富人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就不愿意去做,即使做也是漫不经心,不会100%地投入,或者是敷衍了事。
他认为这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大事情,就足以使自己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所以穷人就耐心地等待着大事的到来。
小事情不愿意做,又没什么大事情,穷人总是很闲的,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做大事情的机会。
他可以让自己的一天白白度过,可以随意地打发掉自己的一个月,也允许自己荒废一年的时间。
穷人更多的是关注别人,谁成才了,谁发财了,就是不关心自己这一天有什么收获。
穷人不经常做事情,就会变得手懒心愚大脑迟钝,整个躯体也随之麻木;有长进的就是更加的浮躁,嘴巴上抱怨的话更多,嫉妒心更强,对世界对时代感到更加的陌生。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大事情可做,即使有大事情让他去做,结果只能是失败。
真正成为富人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机遇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如果你时刻都梦想着机遇来临,不做任何小事,以为成就大事而准备,那么即使机遇来临了,你也抓不住。
只有不放过任何小事,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机遇才能被抓住,被利用。
阿穆耳肥料工厂的厂长约翰逊之所以由一个速记员而爬升上来,便是因为他能做非他分内所应做的工作。
他最初是在一个懒惰的秘书底下做事,那秘书总是把事推到手下职员的身上。
他觉得约翰逊是一个可以任意支使的人,某次便叫他编一本阿穆耳先生往欧洲时用的密码电报书。
那个秘书的懒惰,使约翰逊有做事的机会。
约翰逊不像一般人编电报一样,随意简单地编几张纸,而是编成一本小小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好好地用胶装订着。
做好之后,那秘书便交给阿穆耳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
阿穆耳先生问。
“不……是……”那秘书战栗地回答。
“你叫他到我这里来。”
约翰逊到办公室来了,阿穆耳说:“小伙子,你怎么把我的电报做成这样子的呢?”
“我想这样你用起来方便些。”
过了几天之后,约翰逊便坐在前面办公室的一张写字台前;再过些时候,他便代替以前那个上司的职位了。
正是因为时刻认真地为工作而准备,才使约翰逊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也许在100万个机遇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够与我们不期而遇;但只要我们肯行动,就算机遇再少也能创造极佳的成果。
缺少机遇常是软弱与迟疑者常用的借口。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满了机遇: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机遇,每次考试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机遇,每次患病都是一次机遇,报纸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机遇,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遇,每次交谈都是一个机遇,每趣÷阁生意往来都是一个机遇——我们有机会变得有教养,有机会变得有担当,有机会变得诚实无欺,有机会结交朋友。
每次自信的表现都是机遇到来的最好时机。
每次以我们的力量和信誉所承担的责任都是无价的。
认真工作的人绝不会抱怨没时间或没机遇,只有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才会怨天尤人。
有些年轻人因为掌握机遇、利用机遇,所以一生受益;但也有些人随意放弃各种机遇。
我们每天所遇见的人、遭遇都会增加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机遇的存在源于努力,如果一个人能认真看待自己的生活,那么财富机遇就会顺势而来。
“每个人的一生,至少都有一次受到幸运之神垂青的机遇。”
一位天主教的主教说,“一旦幸运之神从大门进来后,发现没人迎接,她就会转身从窗子离去。”
每一天都在做准备,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当一个人做了充分准备,机会来临时就是他的,如果他没有做好准备,不管任何机会都不是他的。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
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
“也许吧。”
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
“那么,前进!”
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
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更换。
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
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
每当军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
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4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对重大的机遇你做好准备了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遇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要想秋天有收成,必须在春天就播种。
同样,想获得机会,高财商的人也总是事先努力付出,包括自己的时间、收入、安逸生活和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旦机会出现,便顺手将它抓住。
但是有些人却总想靠一些运气而求得自身的发展。
然而,运气并不等于机会,运气带有偶然、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性质,运气的有无与财商的高下没有任何关系。
譬如,有个人走在街上,结果拾到了1000美金,这是运气。
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本来是要培养葡萄球菌,却意外地培养出了噬菌霉菌,这应该算他的运气。
当然拾钱包与发现青霉素还是有显著的区别,拾钱包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对弗莱明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
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中夹杂着机会。
这一机会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市场,后来,弗莱明专心致志地提取青霉素,无形中给霉菌创造了巨大的医学价值,不仅为弗莱明带来了声誉和成就,也为弗莱明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扰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给他添了乱子,把它当作麻烦事,搁在一边,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对霉菌进行研究。
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
弗莱明能够及时抓住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功。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不要浪费你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倾听那些抱怨没有机会的人。
审视你自己,如果机会出现(比如有人给你投资),你能否把握住?
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如果没有,就不要抱怨没有机会。
如果你觉得已经做好了准备,机会仍然没有出现,那好,不要叹气,机会的花朵肯定已在远方盛开。
有了自己干的想法后,你会自觉地去学习许多东西,留心许多事情,这就已经是在寻找机会了。
也许你会因此而在工作中付出更多,远远超过你的报酬。
更有价值的是,若干年后,你的付出会以加倍的形式回报给你的事业。
今天的劳动,就是为了你明天的收获。
一旦有了明确目标,学会驾驭你内心深藏着的巨大能量,并能充分组织你已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你会发现你的创造力是这样的惊人。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他没有自己创业的明确愿望,却在认真地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技巧,在他尚未明确察知自己身上聚集的力量有多大时,已具备了做老板的实力。
这种人是天生当老板的人选。
那颗种子深埋在他心中,比如正确意见屡屡被废,怀才不遇的愤怒一经爆发,“自己干”的念头清清楚楚地跳出来,会让他大吃一惊,甚至有惊心动魄的效果。
在这种人身上,体现的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当然,他们很容易成功。
做好了准备,机会来了,就可以伸手抓住。
如果没有准备,再好的机会也没有用,因为你无法把握它。
牢记未雨绸缪是良策。
诺亚并不是在下大雨的时候,才开始建造方舟的。
——巴菲特
亿万富翁都对机遇有灵敏的嗅觉
那些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是对机遇有着灵敏的嗅觉的人,只要有机遇,他们就会抓住机遇而成功。
穷人和富人都在苦苦地等待机会,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许只需要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但是,穷人和富人对机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穷人认为机遇是有形的,是贴着标签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它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机会如果找到属于他的人,一定会拍着他的脑门,大声告诉他,我就是改变你命运的机遇。
所以,穷人总是习惯坐等机遇的到来,来拍他的脑门子。
富人认为机遇是无形的,就像轻轻刮来的微风,它能从每一个人的身边刮过,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到来。
在四周都是大墙的院子里,是不可能有风的,所以富人不论走出院子有多难,也要走出来。
也只有走出来,才有可能被风刮到。
让风刮到,也只有站在有风刮来的地方,这是首要条件。
富人也知道,机遇相对而言是价值连城的玉石,但最初机遇在很多时候是一块璞玉,乍看上去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甚至还不如普通的石头。
改变人命运的是玉石而不是璞玉,这就需要得到璞玉的人精心把它打磨。
抓到机遇这块璞玉,富人会百般珍惜,用自己的勤劳、汗水、细心、耐心,竭尽自己的全力打磨,把机遇还原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把璞玉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玉。
穷人对机会的理解和认识,无疑是错误的,导致他们永远也抓不住机遇,那么结果就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即使机遇在他们手里,因为是一块璞玉,看上去没什么价值,也就随手扔掉了。
有时候,机遇财缘就摆在那儿,但有些人由于众多原因,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以致机遇从手中溜走,这样的事例难道还少吗?
正是由于我们往往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凭机遇而一夜暴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所以在机遇唾手可得时,也不敢想到利用机遇,让自己成为大款。
有过经商经历的人都常常感叹市场难以捉摸,“生意难做”,但是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似乎没有这种忧虑,因为他们总是敏锐地抓住时代性、行业性的机遇,抓住了大机会,使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
一句话,就是因为抓住大机会,才使那些成功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阿曼德·哈曼就是一个善于寻求机遇、利用机遇,并不断进取发家致富的典型。
他自己就常说,是机遇使他一本万利的。
那么,时机是如何引导他一步步走向富豪之路的呢?
在美国禁酒法令实施期间,哈曼了解到姜汁啤酒受到大众的欢迎。
于是,他派人到印度、尼日利亚等生产生姜的大国,大量收购生姜,并由此垄断了生姜市场,此举让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而在罗斯福总统即将上台时,哈曼敏感地意识到禁酒令即将被解除,公众对酒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
而此时的美国不仅没有造酒厂,甚至连装酒的酒桶也十分缺乏。
于是,哈曼抢先一步垄断了制造酒桶用的木板,同时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酒桶工厂。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工厂利润就高达100多万美元。
哈曼对机遇的把握堪称经典,而亚默尔的故事更富有戏剧性。
19世纪中叶,在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在美国不胫而走。
许多人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于是千里迢迢奔赴加州。
一夜暴富的淘金梦的确很美,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成为这支庞大的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他同大家一样,历尽千辛万苦,一个月后终于赶到加州。
做这种淘金梦的人也比比皆是,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如淘金者的意愿,越来越难淘。
不但淘不到金子,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
加州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有圆自己的致富梦,反而丧命此处。
小亚默尔苦苦地淘了一段时间,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着自己水袋中一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的财商让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水的价格虽然远不及金子,但需要量很大。
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对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去开挖水渠,从远方将河水引入水渠,用细纱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
然后将水装进桶里,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淘金的人。
当时有不少人嘲笑亚默尔:千辛万苦地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而且这种卖水的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然而,亚默尔却本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理念,继续卖他的水。
他心里却暗自高兴: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
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大量卖出去。
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
成百上千的顾客,而且天天需要。
还有一点非常特别的就是来这里的人都是想赚大钱的,他们会不惜一些买水的小钱,最后,所有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几千美元,这在经济萧条时是一趣÷阁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有时候,机遇会自己找上门来,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日本大阪的豪富鸿池善右是全国十大财阀之一。
然而当初他不过是个东走西串的小商贩。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摩擦。
佣人一气之下将火炉中的灰抛入浊酒桶里(川德末期日本酒都是混浊的,还没有今天市面上所卖的清酒),然后慌张地逃跑。
第二天,鸿池查看酒时,惊讶不已地发现,桶底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竟异常清澈。
尝一口,味道相当不错,真是不可思议!后来他经过不懈的研究,认识到木炭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钻研,鸿池制成了清酒,这是他成为大富翁的开端,而鸿池的佣人永远不能知道:是他给了鸿池致富的机会。
住在纽约郊外的扎克,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公务员。
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别无其他。
纽约的近郊,冬天到处会结冰。
冬天一到,他一有空就到那里滑冰自娱,然而夏天就没有办法去室内冰场滑个痛快。
去室内冰场是需要钱的,一个纽约公务员收入有限,不便常去,但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深感日子难过。
有一天,他百无聊赖时,一个灵感涌上来,“鞋子底面安装轮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
普通的路就可以当作冰场。”
几个月之后,他跟人合作开了一家制造roller—skate的小工厂。
做梦也想不到,产品一上市,立即就成为世界性的商品。
没几年功夫,他就赚进100多万。
在现实生活中,要发现和把握商机,首先要了解商机的表现,那么,商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人的需要。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存在商机。
甚至可以说,人的需要即是商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需要是什么,范围有多大。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使人们之间的交换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完成。
其实,所有从事商业的人都在努力解决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得研究什么是人们的真正需要,究竟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比如夏天烈日炎炎,有的月份气温甚至高达40℃以上,人们迫切需要凉爽,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物品有扇子、电扇、凉席;人们也可以去游泳、吃凉食,或者去山间水边避暑。
但这些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空调的问世,就直接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这一方式去解决酷热的问题。
这说明空调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有消费能力的人去购买某一种品牌的产品了。
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空间的局限和时间的有限性,使人们的交换不能顺利进行,如何使大多数的人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他们的交换是商人们所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的背后蕴含着许多商机。
因此,许多人在创富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以何种产品、何种方式最快最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那么,究竟人们的需要有多少呢?
大致而言,人们的需要有七种,那就是衣、食、住、行、健康、娱乐和工作。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比如衣、食、住,还有比较高一点的层次,如社会安全需要,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以及实现自我的需要。
马斯洛是从人的行为和动机这个角度来考查人们需要层次的。
要想发现商机,这就要求创富者从商业的角度去考查人的需要。
因为商业的考虑才能把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充分了解了人们的需求之后,你才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各种机遇,并因机遇而成功创富。
要把握时机确实要眼明手快的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守旧。
——罗兰
亿万富翁都善于在机遇中“遇到”金钱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穷人面对机遇时往往无动于衷,任机遇从自己的身边溜走;而亿万富翁却能够充分把握机遇,利用机遇,从机遇中将金钱提取出来。
几年前,一场“家庭危机”的潮流扫荡了美国社会,破碎的家庭愈来愈多,父母离异给儿童造成了心灵创伤,也使得不能抚养子女的一方失去了感情的寄托。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感情空白,罗勃决定开发“椰菜娃娃”,要让这种娃娃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婴儿。
他根据欧美玩具市场正由“电子型”、“智力型”转向“温柔型”的趋势,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设计出了千人千面的“椰菜娃娃”。
这些娃娃具有不同的发型、发色、容貌、服饰,千姿百态,可供人们任意“领养”。
罗勃亲自出征,周游各地,在各大城市,亲自或派代表主持儿童博物馆举行的“集体领养椰菜娃娃”仪式。
每举行一次“领养”仪式,都会在举办城市掀起一场领养“椰菜娃娃”的热潮。
有的妇女竟一个人“领养”了近百个“椰菜娃娃”。
绝妙的是奥尔康公司还销售与“椰菜娃娃”相关的商品,例如:娃娃用的床单、尿布、推车、背包和各种玩具。
既然顾客“领养”娃娃时,把它作为真正的婴儿和感情上的寄托,当然要购买娃娃必不可少的用品。
从这些独特的创新中,奥尔康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仅在1984年一年中,销售额就超过10亿美元。
迈耶本来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1914年他16岁时离开学校,成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员。
这年夏天,迈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
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
一战爆发后,他的姐夫应征入伍了,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个空缺职位。
这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东西。
很快,鲍尔银行有个精明的年轻人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
法国金融界有个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1925年,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看上了迈耶,他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
这年迈耶27岁,大卫·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
迈耶很感兴趣,但他有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
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一年后,大卫·韦尔重提此事,并提出一个建议:迈耶可以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他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像的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
这次迈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
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这个成就,他的追求是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迈耶认为这种意义上的银行业务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1928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在这年成为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
当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向法国汽车工业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但是,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作他的汽车促销工具。
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家用器具,甚至房屋,等等,他建议由拉扎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基础宽广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他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他汽车,还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业务。
“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为开办这家相当于银行的公司提供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备受欢迎之举。
在而立之年,迈耶成功地策划了他的第一趣÷阁大买卖。
迈耶四处活动,他眼界挺高,想找两家最强有力的合伙者,最后找到了两家,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之一。
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
他们每家都答应购买1/3的股份。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寻求使用“索瓦克”作为其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几乎立刻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
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滚滚利润,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如此,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中国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傻子瓜子”的。
“傻子瓜子”成为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标准商标。
这种瓜子不仅誉满国内,还远销海外。
“傻子瓜子”的经营者叫年广久。
很多年前,因为灾荒,随父亲从农村到芜湖定居,以摆小摊为生,先是经营水果,后来经营瓜子。
“傻子”其实并不傻,他的“傻”是遵守其父“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的遗训,善于经营,在“傻”中求发展。
实际上年广久十分精明,尤其在捕捉和运用信息方面更胜人一筹。
开始,“傻子”的瓜子并没有特色。
虽然他经营有道,搞先尝后买一类的傻办法,贴“傻子瓜子”广告牌,在同行中也算买卖兴隆,但总没有独特的风味。
他决心创出“傻子瓜子”的独特风味。
年广久关门歇店一百天,跑南昌,跑武汉,跑上海,到处捕捉瓜子的信息,到处调查消费者的口味。
他每到一地,就花一角钱买一包瓜子,边走边嗑,遍尝各地瓜子,琢磨它们的特点,从配料、翻炒到火候等经验,一一默记在心。
他发现南北东西瓜子味道各不相同:扬州的瓜子带甜味,上海瓜子甜中带酸,江西瓜子甜中带辣,北方瓜子带咸味……他还通过访问,掌握了椒盐、辣椒、吴卤等72种瓜子的不同配方。
他回到芜湖,经过反复试制,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熔南北风味于一炉的瓜子投放市场了。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瓜子与众不同,粒大仁实,进口一嗑便开,细细品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兼有草药的芳香。
从“无”中创造“有”,食者无不拍手叫绝,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
“傻子”的新味瓜子很受欢迎,但销量仍有限,小打小闹,产大于销,货物积压严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年广久开始研究信息。
他想,1斤瓜子1元钱少一点,1斤卖2元4角,是太贵了些;而且现在经营瓜子的多了,大家互相看着,你不降价,我也不降价,势必谁的也卖不出去。
他还发现,经营瓜子的个体户中,如果谁稍稍降价,哪怕降毛把钱,买卖立刻兴隆。
于是“傻子”年广久瞄准市场行情,决定再犯一次“傻”,把瓜子价格由2元4角降为1元7角6分。
这一下,薄利多销,“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增到三四千斤,超过以前50倍。
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张朗,他来自一个偏僻的山区,既没有什么办法搞到紧俏商品,也没有能力当业余经纪,只好靠给人当家教、打零工来勉强支持着他每月的生活费用。
有一天,张朗在学校门口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他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卖高考复习题的,他看了看就又挤了出来。
不知为什么他想到了很多事,想到他那时为得到一本很难找到的高考辅导书,竟熬夜把借到限期归还的书全部手抄下来,想到了他在报上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买到“教参”竟然排了整整一夜队……
突然,张朗眼前一亮,这是多么好的赚钱机会;出一本书,出一本备受高考生欢迎的书,这种书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晚上,他躺在床上还盘算着这件事。
同屋的一个哥们来了一帮老乡,几个人在一起神吹,这个说他们学校有多少学部委员;那个说他们的教授如何名扬海外;又一个说他们学校一次在全国能招至少十个状元……张朗听到状元两字,心里猛地一震,为什么不在这状元身上打点主意。
北京可以说聚集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而每年考入这些名牌院校的各种状元更是不少。
让这些状元谈些经验、秘诀,然后自己稍加编写,这本书准能畅销。
第二天开始,张朗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找出书的渠道。
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的总编对这本书表示了兴趣,当他认真地看完朗精心编写的写作大纲后,当即拍板:这书我们出了。
于是,张朗就开始了他的采写工作。
一开始每天骑一辆老破车,到人大、北大、清华、北外去走访,死磨硬套地从那些状元那里往处抓素材。
等到素材准备得差不多了,张朗一头扎进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
两个月后,一本20多万字的书稿脱稿了。
机遇到处都有,有准备、有能力的人能够抓住一次次机遇,如果不能好好利用机遇,最终的结果和没有抓住机遇的人一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远走。
因此,抓住机遇之后,好好利用机遇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好好利用了机遇的人,才能从机遇中获得金钱。
在任何人面前多少总是有机遇的,问题在于你去抓住它,还是不去抓住它,这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德田虎雄
亿万富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雷厉风行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而那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常常只有失败的结局。
一首歌曾经这样写道:“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想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也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很多人之所以身处贫困,关键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获取财富的最佳时机。
在看到财富若隐若现的影子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的人,会取得致富的先机。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使会收获命运。”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
他的意思是——习惯造就一个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养成自己希望的习惯。
犹太人中流传一句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
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咸,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
商人做生意,关键是要赚钱。
当机会来临时,切不可犹豫不决,一味埋头计算能赚多少钱,而要采取决策,做出判断。
一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出手行动抓住机遇的力量。
一个人有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发生,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的老死了。
当他上了西天,他又看到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我会得到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和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
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
还有,你应该还记得,一次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却怕小偷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
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去拯救几百个人,那是你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很大的荣耀!”
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她曾经强烈地吸引住你,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
可是她不可能喜欢你,更不可能答应跟你结婚,因为你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又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应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
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这个因为瞻前顾后而错失机会的人,本来会拥有多么富足而幸福的一生。
可惜只因为他坐等机会,该出手时却又退缩了,所以只能贫穷孤单地生活一辈子,不能不使人为之惋惜。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很多人的贫穷就是因为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致贻误“战机”,使机会白白丧失,追悔莫及。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中讲述了一个收购牲畜的商人的故事,这个商人主要收购骆驼和马匹,有时偶尔也收购绵羊和山羊。
有一次,他外出收购骆驼,可是苦苦寻找了十来天之后,却还是两手空空。
当他十分气馁地回到市镇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上了。
他只好生气地让奴仆搭起帐篷,准备在城外过夜。
但是,他们没有水,也只有少量干粮了。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他和商人一样被关在了城门外面。
农夫对商人说:“大老爷呀!从你的外表就可以看得出来,您一定是个做大生意的买主。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买主的话,我倒是很高兴把我已经聚拢起来的绵羊卖给你。
唉,我老婆生了病,我还得赶紧回去,您如果买了我的绵羊,我就可以和我的仆人赶回去了。”
由于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是从绵羊的叫声中可以听出来,这是一大群绵羊。
他既然已经浪费了十几天的工夫了,所以商人也非常乐意做这趣÷阁买卖。
农夫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商人也乐于接受,于是买卖就做成了。
商人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只要明天把手里的绵羊一转手就可以狠狠地赚它一趣÷阁了。
这趣÷阁买卖谈成以后,农夫说绵羊总共有900只,可是商人不信。
他叫自己的奴仆点亮火把,好数清绵羊的总数,但是,由于绵羊很多,又饥又渴的绵羊很不安分,所以要想数清非常不容易。
于是,商人打算等到天明以后,数清绵羊的数量然后再付钱。
可是,农夫急着回家看老婆,央求商人可以立即先付清一半的钱,然后农夫留下一个仆人明天帮助商人数清绵羊。
然后,商人再付清所有的欠款。
但是,商人非常的固执,拒绝先付清一半的钱。
于是,生意告吹。
第二天一大早,城门开了。
有几个收购羊群的买主,他们收购农夫所有的绵羊。
因为这几天,城里发生了饥荒,粮食已经差不多吃完了,所以他们就以高价买下了羊群。
原来的买主后悔不迭,原本到手的肥肉飞走了。
机会其实就在你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和创造。
每扇机会之门,都有一把打开它的钥匙,但是,这一钥匙不在别处,而在每个人的心里。
机会看来遥不可及,角度一换就近在咫尺!在你得到第一个机会之前,要想办法做好一件事让人看一看。
假如你通过行动创造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的事,就会受到他人的重视,以此赢来了第一个机会。
之后,机会还能带来机会,成功会继续造就成功!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
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
那些决心为自己找出道路的人,总是能够找到机会;即便他们找不到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出机会。
父母应该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机遇与他们的未来休戚相关,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不慎,她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
所以,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每一天都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每一天都要对自己不停地重复:“今天,我要与别人竞争;今天,我要与自己竞争;今天,我要多学点东西;今天,我要打破昨天的纪录……”
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表现在当生意走下坡路时,更需要你及时做出调整的决定。
明知走势已转势,却因为犹疑而无所作为,对现状进行消极抵抗,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不想着去解决它,而是消极地回避,那么你的问题必将越来越大。
有那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然,我们所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讲那种鲁莽轻率的愚勇,而是一种融入智慧的果断。
在紧要关头,如果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做无谓的思想斗争,那这就不再是审慎的表现了,而是缺乏果断性,是优柔寡断,是风中的帆。
也许就在这不合时宜的“谨慎”中,一个能改变你命运的机遇正从你面前逝去;相反,若果断一些,抓住时机,即刻拍板,那么你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在当今这个时时刻刻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以敏锐及犀利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情形,并能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将使你获益终生。
在需要当机立断之时,优柔寡断是有害的。
这种做法不仅暴露出一个人意志的薄弱,而且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往往是难以弥补的。
在犹豫中,平添了许多不应有的思想枷锁;在彷徨中,错失良机。
所以,要拒绝优柔寡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果断获得信心,信心产生力量,而力量是胜利之母。
——亨利希·曼
亿万富翁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机会
犹太商人历来负有一个投机家的名声。
然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都不明不白地带有某种贬义色彩。
现在不同了,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名之为“风险管理”。
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家”。
其实,不光是犹太商人,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很多时候,仅仅因为这个机会,他们就会由此而走上成功。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
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
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
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
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
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
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
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
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经商应有的才能,一定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实际上,这没什么。
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
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两三百呢!”
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灵魂。
1956年,哈默已经58岁了,他感到他自己干实业已经干够了,便移居洛杉矶,准备用游泳、日光浴、捐赠珍藏等活动来消磨自己的余生。
没料到财神又一次把他拖回来,把他投入到他一生最赚钱的生涯——冒险性很大的石油行业中去。
石油钻探事业毕竟是一项冒险性很大的行业。
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几乎用完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但仍无所建树。
哈默计划集中余力,攻克难点。
这计划吸引了一个名叫鲍勃的青年地质学家。
他向哈默建议:“旧金山以东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地区,这地区可能有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应该把它租下来。”
几个月以后,果然在附近钻出了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
利润像石油一样开始源源不断地流进西方石油公司的账户,冒险再次使财富垂青这位冒险家。
冒险就是抓住一个机会,希望生活得更好,不管改变的是生活形态、你的性格或是人际关系。
要想成功就要冒险,不然,没有人愿意漂泊天涯,也没人会去开创新事业。
亿万富翁好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特质。
如果从不冒险一试,那他一生也不过随波逐流,随时等着大风大浪来把他击垮。
在亿万富翁眼中,冒险并不是做了什么天大的抉择,而是咬紧牙关,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有赢的决心。
成功趣味也源自于此。
冒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想走亿万富翁之路,就必须把冒险作为一生中的重要一段。
抓住机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冒险才显得那么重要,冒险也才有冒险的价值。
抓住机会也像一切冒险一样,你必须先放弃事前不确定的输赢,去探取你没有一定把握的下一步。
纽约一个大美术商劳埃德则极具冒险精神。
1938年3月,德国军队越过了奥地利边境,劳埃德赶在希特勒到达维也纳之前,带着10美元辗转到伦敦,并于1948年创立了“马尔伯勒高雅艺术陈列室”。
主要为英国许多显赫的家族出售其收藏的艺术珍品,后来经营现代派的绘画作品。
短短的6年就成为现代派美术作品最大的出口代理商。
他的买主中,包括教皇保罗六世。
劳埃德对美术作品兴趣不大,只关心通过作品的买卖赚大钱。
所以,他采取了纯商业式交易和职业化的处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代销的,美术馆只在生意结束后收取佣金。
但美术馆除了场地以外,还提供广告、推销、邮寄、保险和运输等全套服务。
所以美术家对劳埃德的服务是满意的,他们的作品在这里不仅可以卖到最高价,而且不管销售情况如何,美术馆都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津贴,乃至于各国的画家都愿意同他们来往。
目前,美术馆已成为一个世界美术界的超级大国,它在苏黎世、罗马、东京、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都设有分馆,每年的销售总额为2500万美元,占世界美术品市场的5%~10%。
1963年,俄国著名画家抽象印象派大师罗斯科卖给马尔伯勒美术馆15幅作品,价格14.76万美元,全部画款在4年内结清。
到1969年,罗斯科的作品上涨到每幅2.1万美元,这时,劳埃德又同罗斯科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以10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87幅作品,后又把价款总额提高到144.6万美元,议定出售108幅作品。
同时商定,在以后的14年中,不管劳埃德或美术馆的经营状况如何,都由罗斯柴尔德银行每年向罗斯科支付10万美元,为此美术馆向该银行抵押了数量可观的财产。
作为回报,美术馆取得了今后8年中罗斯科的独家代理商资格。
这种不顾艺术潮流和美术家创作状态变化的“赌注”,无疑是极具风险的,而实际情况是协议执行不到1年,罗斯科就抹颈自杀,劳埃德被罗斯科子女的诉讼送上了法庭。
但只要抛开别的,仅仅从劳埃德这种无所顾忌地将风险带到美术品市场的行为上,足以看出犹太美术商独具一格的眼光和魄力。
世界上的机会多多,但几乎每一次机遇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机会和风险并存,想抓住机会就必须冒险。
武汉的汉正街,借改革开放之机发展为批发集贸中心。
在这里,有许多的穷人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机遇的眷顾勤劳致富。
王仁昌大学学历。
“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判刑10年,1981年获释回家。
回到汉正街,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
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头脑聪明嗅觉灵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时机,用妹妹从别人手里借来的260元钱,在汉正街开始了商海生涯。
此时,武汉三镇日渐繁荣,汉正街车水马龙、人流如涌。
王仁昌的百货摊一人忙不过来,弟弟王仁忠便来帮忙。
1981年春节之后,别人还蒙在鼓里,王氏兄弟就开始悄悄赊销武汉制伞厂的老式雨伞。
每把伞3.7元进货,发给其他批发商可净赚0.2元,下一次进货时结清上次赊的货款,一月可周转2~3次。
勤扒苦做三个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誉在汉正街已是有口皆碑。
不久,已有近十家商贩醒悟过来,以相同方式卖伞了,而且批零兼营。
竞争日益激烈,商贩间相互抓信息抢速度和钩心斗角,同拥挤热闹的汉正街一样紧张忙碌。
王氏兄弟经商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在发财的机遇面前,巧妙地运用时间因素,将资金灵活运用,玩别人还根本不会玩的“空手道”。
哥哥的知识智慧加上弟弟的实践经验,两兄弟很快发现一种广州产新式折叠伞销路会更好。
必须抢在别人前面抓住机会!但手里的钱远远不够,赊销别人不干。
此时,两兄弟因信誉好,同伞厂的合同已改为一月一结,正好一个月的周期里把赊货赚来的钱拿去进广州货,卖完了再结武汉伞厂的钱。
为了尽快在月初将赊货变成现金,两兄弟一咬牙,决定每把伞以比进价还亏一毛的价格批发。
“王仁昌的伞3.6元一把!”
一时间,两兄弟的伞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商贩疯狂抢购,而别人的伞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两天之后,两兄弟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爬上南下的列车,在肮脏的硬座椅子下一躺就是十几个小时。
从广州发回的货,异常俏销,8元进价卖9.5元,每天销500把伞,而且每月可周转4~6次,这意味着王氏兄弟卖广州货比卖武汉货每月可多赚10倍以上。
王氏兄弟不投分文,却凭信誉这一无形资产,用别人的钱大赚钱财。
王氏兄弟深谙冒险与抓机遇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大赚一把的话,冒点险又能怎么样呢?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天下也没有无风险的机会,要想成功,不冒险就不会成功的。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