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断头宴
杨一清的脸色相当的阴沉。
他热情款待这位繁昌侯,本以为此人是出来公干,解决山西这边粮食价格暴跌问题的。
却不想,这混小子竟是……自己跑来买粮的!
这成什么了?
与那诸多压低粮价的商人又有什么区别?
“滚!”
杨一清直接站了起来:“给老夫滚!老夫这里,不招待任何商人!”
宁远:“……”
他愣了愣,没想到这位杨大人如此暴怒,忙是赔笑:“杨公,我……买粮有错吗?”
杨一清瞪眼:“有,问题大了去了!你若是朝廷派来公干,解决粮食价格暴跌问题的,老夫欢迎你,而且还要热情款待你,因为这是为万千百姓着想!”
“就立场而言,老夫本是不喜你的。”
“你宁远要做什么?你要破坏千年的儒家规矩,你,不是好人!诸多士大夫,人人得而诛之!”
“老夫考虑是万千百姓,这才招待你,结果呢?你竟然是私自跑来买粮的?”
“你这狗东西还要不要脸?啊?”
“你切不知那些百姓已多么困难了,竟还跑来买粮?买三钱一石的粮吗?二钱的粮吗?你要祸害死他们吗?”
一番痛斥,毫不留情。
这位在地位上毫不逊色于六部九卿的大佬,勃然大怒。
宁远见了,也只得无奈苦笑:“杨公莫恼,我……真是来买粮的,您可知王越王公?我与他关系极好的。”
闻言,杨一清越发怒火冲天:“那是他王越瞎了眼,你这狗东西,要掘我儒家的坟,老夫与你不共戴天!滚,立刻滚!”
宁远:“……”
嗯……能说什么呢?
第一任三边总制是王越,杨一清则是后来的,是后辈。
他将关系人情都跑出来了,可这位杨大人半点面子不给啊!
能怎样?
当然,话说回来,却也可以理解的。
这位杨公是传统的儒家读书人,不喜他宁远,很是正常。
“如此,便叨扰杨公了!”宁远抱拳,转身离去。
“滚,快点!”
杨一清很是不耐烦,待得宁远离开,却又安静下来,脸色阴沉。
商人逐利。
这宁远跑来陕西买粮,必定会疯狂的压价。
若是其他商人压价,陕西这边倒也可以撑一撑,可宁远这样一条大鱼跑过来,一旦压价,陕西这边,必将生灵涂炭!
“狗东西,但凡价格低于二钱,老夫便杀了你!”杨一清怒气冲冲。
今年的陕西丰收了,就像是一块大肥肉,诸多商人都指望吃上一口。
危险了!
“需上报朝廷!”
杨一清眉目一凛,转身提起趣÷阁墨,便开始写奏疏。
两日后,京城,内阁。
看着杨一清的奏疏,三位阁老皆是沉默了。
宁远那小子,竟是跑去陕西买粮了!
他要做什么?
而今大明,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丰收年,他跑去抢粮食?
“宁小子……未必会压榨百姓!”刘健徐徐说道。
这也是基于对宁远的了解才有的判断。
那小子历来最是在乎平民百姓,在百姓心中的位置,甚至超过了他们当朝阁老。
故此,即便要买粮,想来也不会亏待百姓。
可……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买粮啊?
屯粮?
为什么要屯粮呢?
“看杨一清的意思,似是十分气愤啊!”
谢迁哭笑不得:“那小子该不会是得罪杨一清了吧?可有意思喽!”
对于宁远的目的,昭然若揭,乃至于人人皆知。
——改制科举。
这等若是得罪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
而那杨一清又是传统儒家子弟,遇见宁远这样的人,起了矛盾,再正常不过。
不多时,弘治皇帝赶至,看了看杨一清的奏疏,一脸的严肃:“且不管如何,涨一涨收购价格吧。”
陕西的粮价,已是降至三钱,寻常年头的三分之一且不如。
一旦任此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天知道会降至多少。
很快,朝廷的行令抵达榆林,各府衙门以不低于五钱的价格收购大小麦,比市场的价格,足足高出二钱,也就是二百文。
然,就是如此,诸多百姓中,仍旧没多少愿意卖粮的,多处于观望之中。
价格,太低了。
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大增,可价格却不如往年的一半,谁愿意卖?
“大麦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啊?”
“我们,做错了什么?”
“朝廷收购价五钱,呵呵,这价格是想饿死大家伙吗?”
“还是那些该死的商人,一直压价!”
许多百姓不住的哀叹,又愤恨。
也是此间,街面上,一道道富贵的影子朝着意见酒楼而去。
诸多百姓又为之一愣。
这些商人……竟又有联合的意思?
他们要什么?
把粮食价格压的更低吗?
不多时,酒楼中。
宁远看来赶来的几十名商人面色平淡。
“感谢大家伙给宁某人面子,今日邀请诸位赶来,只为一事,价格。”
“宁某人也算是商人,也逐利,但不管怎样,终究要有一个分寸不是?”
“而今陕西大丰收,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吃。”
“只是……而今价格低至如此,诸位……功不可没啊!”
“现在,宁某人将话放在这里,谁他宁的再敢压价,别怪咱不客气,米粮交易所,都知道吧?小心着点!”
话音落下,诸多商人皆是错愕。
原本,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酒宴,却不想是……断头宴!
简单直接,带着威胁的意味。
而后,许多人都沉默了。
宁远却是浑不在意。
陕西这边的大小麦价格如此低廉,多是这些商人的手段。
商人逐利自是可以理解,可这吃相太难看了!
寻常年头一两的价格,竟是被压到三钱?
百姓们怎么活?
“另外,自今日起,宁某人,收粮!”
宁远干脆道:“这些年来,宁某人挣了点银子,不多,此番,也准备拿出百万两来收购粮食,价格,八钱一石。”
轰!
闻言,诸多商人豁然一震!
八钱?
价格……比之现在的市场价,足足翻了一倍还多二钱啊!
这位宁大人疯了吗?
许多人悚然。
要知道,粮价如此低廉,是诸多商人联合的结果,是一股大势。
而今,这股大势……要破了吗?
他热情款待这位繁昌侯,本以为此人是出来公干,解决山西这边粮食价格暴跌问题的。
却不想,这混小子竟是……自己跑来买粮的!
这成什么了?
与那诸多压低粮价的商人又有什么区别?
“滚!”
杨一清直接站了起来:“给老夫滚!老夫这里,不招待任何商人!”
宁远:“……”
他愣了愣,没想到这位杨大人如此暴怒,忙是赔笑:“杨公,我……买粮有错吗?”
杨一清瞪眼:“有,问题大了去了!你若是朝廷派来公干,解决粮食价格暴跌问题的,老夫欢迎你,而且还要热情款待你,因为这是为万千百姓着想!”
“就立场而言,老夫本是不喜你的。”
“你宁远要做什么?你要破坏千年的儒家规矩,你,不是好人!诸多士大夫,人人得而诛之!”
“老夫考虑是万千百姓,这才招待你,结果呢?你竟然是私自跑来买粮的?”
“你这狗东西还要不要脸?啊?”
“你切不知那些百姓已多么困难了,竟还跑来买粮?买三钱一石的粮吗?二钱的粮吗?你要祸害死他们吗?”
一番痛斥,毫不留情。
这位在地位上毫不逊色于六部九卿的大佬,勃然大怒。
宁远见了,也只得无奈苦笑:“杨公莫恼,我……真是来买粮的,您可知王越王公?我与他关系极好的。”
闻言,杨一清越发怒火冲天:“那是他王越瞎了眼,你这狗东西,要掘我儒家的坟,老夫与你不共戴天!滚,立刻滚!”
宁远:“……”
嗯……能说什么呢?
第一任三边总制是王越,杨一清则是后来的,是后辈。
他将关系人情都跑出来了,可这位杨大人半点面子不给啊!
能怎样?
当然,话说回来,却也可以理解的。
这位杨公是传统的儒家读书人,不喜他宁远,很是正常。
“如此,便叨扰杨公了!”宁远抱拳,转身离去。
“滚,快点!”
杨一清很是不耐烦,待得宁远离开,却又安静下来,脸色阴沉。
商人逐利。
这宁远跑来陕西买粮,必定会疯狂的压价。
若是其他商人压价,陕西这边倒也可以撑一撑,可宁远这样一条大鱼跑过来,一旦压价,陕西这边,必将生灵涂炭!
“狗东西,但凡价格低于二钱,老夫便杀了你!”杨一清怒气冲冲。
今年的陕西丰收了,就像是一块大肥肉,诸多商人都指望吃上一口。
危险了!
“需上报朝廷!”
杨一清眉目一凛,转身提起趣÷阁墨,便开始写奏疏。
两日后,京城,内阁。
看着杨一清的奏疏,三位阁老皆是沉默了。
宁远那小子,竟是跑去陕西买粮了!
他要做什么?
而今大明,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丰收年,他跑去抢粮食?
“宁小子……未必会压榨百姓!”刘健徐徐说道。
这也是基于对宁远的了解才有的判断。
那小子历来最是在乎平民百姓,在百姓心中的位置,甚至超过了他们当朝阁老。
故此,即便要买粮,想来也不会亏待百姓。
可……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买粮啊?
屯粮?
为什么要屯粮呢?
“看杨一清的意思,似是十分气愤啊!”
谢迁哭笑不得:“那小子该不会是得罪杨一清了吧?可有意思喽!”
对于宁远的目的,昭然若揭,乃至于人人皆知。
——改制科举。
这等若是得罪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
而那杨一清又是传统儒家子弟,遇见宁远这样的人,起了矛盾,再正常不过。
不多时,弘治皇帝赶至,看了看杨一清的奏疏,一脸的严肃:“且不管如何,涨一涨收购价格吧。”
陕西的粮价,已是降至三钱,寻常年头的三分之一且不如。
一旦任此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天知道会降至多少。
很快,朝廷的行令抵达榆林,各府衙门以不低于五钱的价格收购大小麦,比市场的价格,足足高出二钱,也就是二百文。
然,就是如此,诸多百姓中,仍旧没多少愿意卖粮的,多处于观望之中。
价格,太低了。
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大增,可价格却不如往年的一半,谁愿意卖?
“大麦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啊?”
“我们,做错了什么?”
“朝廷收购价五钱,呵呵,这价格是想饿死大家伙吗?”
“还是那些该死的商人,一直压价!”
许多百姓不住的哀叹,又愤恨。
也是此间,街面上,一道道富贵的影子朝着意见酒楼而去。
诸多百姓又为之一愣。
这些商人……竟又有联合的意思?
他们要什么?
把粮食价格压的更低吗?
不多时,酒楼中。
宁远看来赶来的几十名商人面色平淡。
“感谢大家伙给宁某人面子,今日邀请诸位赶来,只为一事,价格。”
“宁某人也算是商人,也逐利,但不管怎样,终究要有一个分寸不是?”
“而今陕西大丰收,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吃。”
“只是……而今价格低至如此,诸位……功不可没啊!”
“现在,宁某人将话放在这里,谁他宁的再敢压价,别怪咱不客气,米粮交易所,都知道吧?小心着点!”
话音落下,诸多商人皆是错愕。
原本,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酒宴,却不想是……断头宴!
简单直接,带着威胁的意味。
而后,许多人都沉默了。
宁远却是浑不在意。
陕西这边的大小麦价格如此低廉,多是这些商人的手段。
商人逐利自是可以理解,可这吃相太难看了!
寻常年头一两的价格,竟是被压到三钱?
百姓们怎么活?
“另外,自今日起,宁某人,收粮!”
宁远干脆道:“这些年来,宁某人挣了点银子,不多,此番,也准备拿出百万两来收购粮食,价格,八钱一石。”
轰!
闻言,诸多商人豁然一震!
八钱?
价格……比之现在的市场价,足足翻了一倍还多二钱啊!
这位宁大人疯了吗?
许多人悚然。
要知道,粮价如此低廉,是诸多商人联合的结果,是一股大势。
而今,这股大势……要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