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这下真玩砸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了想自己在内地大陆的所见所闻,邹文淮越发的肯定,香江最穷的人在内地大陆都是算是富人。
  就拿内地大陆前些年还比较火的万元户来说,一万元在内地大陆就已经是了不得,算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富人,能人了。
  而在香江,一万块钱,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超市收银员两个多月的工资而已,要是出租车司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之类的,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够了。
  虽然内地大陆现在已经富裕了许多,万元户也不再是那么稀罕了,但平均工资水平仍旧只有香江的五六十分之一,也就是说香江人一年的工资就顶的上内地大陆人五六十年,差不多一辈子的工资了。
  正是因为富裕,能掏得起电影票的人多,所以香江的电影市场才能这么发达,每年产出这么多电影,养活这么多的明星。
  像此时片酬最高的成龙和周星驰等人,都已经是千万港币片酬级别了,而周润发和张国荣等人也有七八百万港币,而内地大陆片酬最高的巩俐,才一百万港币而已。
  甚至从巩俐才区区一百万的片酬,就足以证明内地大陆愿意给电影院掏几十块钱电影票钱,入场观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根本没有商业电影的市场。
  如果销售的是低价的光盘,或许还好一些,毕竟内地大陆买录像带的家庭和录像厅也着实不少,体量是香江的两三倍吧,但一张光盘才赚一块钱?
  邹文淮摇了摇头,终究是没什么意思。
  而此时,方辰笑着说道:“邹董,恐怕是太小看内地市场了,一旦VcD上市,而光盘价格合理的话,内地大陆每年销售的光盘数量,至少要高达四五亿张,其中影片,电视剧可是大头,如果邹董连这些钱也看不上的话……”
  方辰又看了邹文淮一眼,然后轻飘飘的说道:“那就算了,我不勉强邹董。”
  莫不成没了邹文淮,他这光盘生意就干不成了?
  简直就是给脸不要脸!
  说实话,邹文淮如果不肯将公司的电影授权给他,那是邹文淮的损失,说不得要不了多长时间,邹文淮就要哭着喊着,把电影授权给他。
  他之所以想要做光盘,主要是为了VcD,毕竟没有光盘可以播放的VcD,就跟没有子弹的枪一样,当砖头砌墙都嫌弃它不够结实。
  前世万燕公司作为VcD的发明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VcD生产出来并销售的公司,为什么会死的那么惨,除了因为没有注册VcD专利以外,就是死在培养市场了。
  VcD作为一个新鲜产物,自然没有现成的光盘给VcD配套,万燕公司就想办法跟音像发行公司谈,然后又是跟光盘生产厂谈,花了好几千万,这才算是做出了一批能在VcD上播放的光盘。
  但这埋下了一个恶果,将大量的钱花在制作VcD光盘上的万燕公司没钱了。
  毕竟,万燕公司除了研发生产VcD以外,还要培育整个VcD的生态环境,从压缩机、整机、到碟片和版权,这些遇到的所有问题都需要万燕公司来解决。
  除此之外,万燕公司还得告诉人们VcD是一个什么东西,不仅要教育用户、教育经销商,而且还要教育制片商和出版社。
  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投入,万燕公司因为一趣÷阁2.4亿元的国家技改资金迟迟没有申请下来,所以就从革命先驱,变成了革命先烈,成为了一桩华夏科技史,电子产品发展史的一大憾事。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VcD上市在即这样的重要时刻,还飞到香江,来跟邵义夫,邹文淮等人面谈的原因。
  总不能他也做盗版吧?
  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他方辰的脸面往哪搁。
  而除此之外,他之所以还想垄断华夏的光盘生产和销售,将那些盗版光盘清扫的一干二净,就是因为他觉得,华夏其实可以不用像前世那样盗版横行的,他想为这些电影公司,知识工作者做点什么。
  但前提是价格不能太贵,要是太贵的话,国内老百姓是不可能支持正版的。
  而且方辰一直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其实并不一定非要那么昂贵,只要量足够大,其实一个很便宜的价格,哪怕一块钱,都是可以挣到钱,让市场良性发展的,让知识工作者有钱赚,能让这个行业繁荣昌盛。
  毕竟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作品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边际成本基本为零。
  一部电影,一部书写出来之后,其主要成本就已经固定了下来,不管观看它的人群有多少,其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都是微乎其微的,这也意味着,只要观看者,付费者足够多,人均成本是很低很低的。
  也就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可以以一个十分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正版的服务。
  在此时此刻,这个VcD刚刚生产出来的年代,似乎有达到这样目标的可能。
  在前世,VcD在内地大陆不说一家一台吧,但如果说是50%以上的家庭都拥有一台VcD,那绝对不是夸张。
  年刚刚诞生的时候,因为人们对其并不了解,再加上万燕公司产能不足,以及价格昂贵,基本上在四五千元左右,没有配套光盘使用等原因,仅仅只卖出了一万多台而已。
  而且万燕公司生产的首批一千台万燕VcD一经投放,就被各个电子厂家全部买走做样机,销售异常火爆。
  而到了1994年,华夏的VcD销售数量就上升了十倍,达到了十几万台,1995年则达到了60万台。
  1996年随着,各电子厂家,例如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等等投产VcD成功,再加上VcD价格下降,人们对VcD也越发了解,市场上的VcD光盘也越来越丰富,VcD的销量终于迎来了井喷。
  VcD的销量从万台猛增至多万台,1997年销售达到1万台,1999年突破2000万台,七年VcD累积销量将近一亿台之巨,形成了一个价值数千亿的庞大市场。
  不过真正的影碟机巅峰并不是VcD,而是随后而来的DVD,凭借着更清晰的画面和复杂的功能,再加上更加成熟的技术,DVD瞬间席卷全世界,2003年华夏生产的DVD影碟机高达8500万台,其中有七千二百万台出口国外。
  话说回来,但凡拥有VcD的家庭,谁家没个七八十张光盘,多则数百张,甚至上千张光盘的都不稀奇。
  所以在年这十二年中,华夏平均每年销售的光盘数量高达十亿张,至于说产量更是高达二三十亿张之巨。
  而这十亿张光盘中,则基本上有七八亿都是各种各样的影片,电视剧,歌曲光盘。
  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大都很清楚香江电影,电视剧对华夏的影响,可以说此时大陆电影,电视剧能打的真没几个,街面上的光盘都是香江制作的电影,电视剧。
  所以说即便每张只收一块钱,那邹文淮这些人,一年也能挣五六亿,基本上顶的上整个香江和湾湾电影市场了,夸张点说就是整个华语电影市场。
  毕竟要知道,现在香江票房冠军才能有个三四千万的票房,第十名则一般会落到两千万左右,至于说一般影片,三五百万票房都是正常的。
  哪像后世国内,动辄几十亿的票房,全年票房更是高达五六百亿,是现在香江票房的一百倍。
  想到这里,方辰突淮可悲,为其浅薄的见识可悲,为其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可悲,自己都已经把钱送到他嘴边,他竟然都硬生生的将其拒之门外。
  要知道,在前世不管是邵氏电影公司还是嘉禾电影公司,都几乎没有从内地大陆这每年七八亿张光盘得到特别多的好处。
  一边是十块一张的盗版光盘,一边是动辄三四十块钱一张的正版光盘,再加上没有任何法律监管的压力,购买渠道通畅,随时都能卖到,老百姓自然而然会选择盗版光盘,省下那二三十块钱,买个四五斤猪肉吃,他不香吗?
  而因为购买者稀少,香江的影视公司自然不肯降低光盘售价,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再降价的话,那他们还挣个屁钱。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坚持一张光盘只给邵义夫,邹文淮等人一块钱的原因,如果正版光盘售价太高,他也没信心跟国内那些无孔不入的盗版商竞争。
  毕竟他指挥不了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也不愿意插手指挥,给自己找麻烦,在国内还是小心为上。
  而如果版权收费只有一块钱的话,他还是有信心跟那些盗版商竞争的,不说将其全部消灭掉吧,但杀得七七八八,让他们不敢冒头,就跟那些山寨小霸王游戏机的小游戏机公司一样,他们只敢在广袤的农村大地销售,连镇子都不敢进,还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之前也说了,他的光盘厂是规模最大的,凭借着规模效应,他是可以将光盘的成本做的比盗版商低得多。
  而他的销售成本也低,有擎天遍布全国的零售店铺,他可以很快的将这些VcD光盘卖给消费者。
  毕竟擎天零售店铺的销售成本,怎么着也比走单帮,从上家手里弄一批光盘在大街上兜售的精神小伙少,甚至比一些电脑城的柜台和音像店的销售成本都低。
  后两者,也是销售盗版光盘的主力军。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以为盗版商们除了跟正常商业活动,生产和运输销售的成本以外,就没有其他成本了。
  作为生产制作盗版光盘的盗版商,随时都会面临被执法人员查封的风险,这一旦被查封掉,那可真就是十年辛苦一场空,啥都没有了。
  而且为了躲避执法的监管,盗版商所使用的光盘生产线,大部分都是走私进来的,既然是走私品,自然也就要有被缉私掉的风险。
  这些都是盗版商的隐形成本,方辰不能驱动执法人员将全国的盗版链条都打掉,但是让柳元俊帮帮忙,打掉一批光盘生产厂,缴获一批光盘生产线还是可以的。
  如果对方的光盘生产线质量不错的话,他还可以通过法拍渠道,将这些生产线都给拍下来,这下又能剩下来不少钱。
  就跟前世,国内唱片公司干的一样。
  在前世,国内唱片公司一直要仰盗版商鼻息,盗版商早盗版唱片一个星期,他们的唱片就死了,根本卖不出去。
  而唱片公司为了压低成本,就经常购买被查获的光盘生产线,作为正版唱片公司,用的设备还没有盗版商的好,只能用盗版商的二手货,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但却是事实。

章节目录